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拉伯帝国/帝国史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阿拉伯帝国集诸多文明的精华于一身,并以独特的方式缔造了伊斯兰文明。巍巍帝国,上承千年遗风,下启百代气象,在沟通过去与未来的征程上尽显妖娆。本书依据大量古代阿拉伯史料,以通俗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阿拉伯帝国波澜壮阔的兴衰过程。作者既通观全体,也洞悉局部,严格区人信史和传闻轶事,言之有据,翔实可信,见地颇有独到之处,常令读者耳目一新,使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内容推荐

本书原名《阿拉伯帝国的兴起、衰落和灭亡》。7世纪初,阿拉伯人走出贫瘠的家园,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扩张行动。伴随着哈里发国家的建立、扩张、鼎盛直至衰亡的历史进程,穆斯林创立了囊括西起大西洋、东到印度洋辽阔疆域的庞大帝国。作者以大量的古代阿拉伯史料为基础,或以主要政治事件,或以主要战役,或以主要哈里发,或以历史人物为专题,提供了阿拉伯帝国如何在各地实现统治,伊斯兰教如何被推至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阿拉伯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阿拉伯帝国的宗教、政治、文化、生活习俗,以及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影响等史实。本书史料丰富,语言通俗,是研究阿拉伯帝国史、中东史的宝贵资料。

目录

《帝国史译丛》总序

译者前言

前言

第1章 穆罕默德之死和阿布·伯克尔当选(伊斯兰历11年,公元632年)

第2章 远征叙利亚边境(伊斯兰历11年,公元632年)

第3章 麦地那的危情(伊斯兰历11年4—5月,公元632年)

第4章 欧萨玛归来——平息阿拉伯半岛的反叛(伊斯兰历11年,公元632年)

第5章 哈立德征战——阿拉伯半岛光复(伊斯兰历11年,公元632—633年)

第6章 平息阿拉伯半岛其他地区的叛教和造反活动(伊斯兰历11年,公元632—633年)

第7章 评论——远征叙利亚和迦勒底——国内事件(伊斯兰历11年,公元632年)

第8章 迦勒底战役(伊斯兰历12年,公元633年)

第9章 叙利亚的故事——艾只纳代因之战——费哈勒有条件投降(伊斯兰历12—13年,公元633—643年)

第10章 伊拉克故事——亟需增援——穆萨纳见到弥留之际的阿布·伯克尔(伊斯兰历13年上半年,公元634年3—8月)

第11章 阿布·伯克尔之死(伊斯兰历13年8月,公元634年)

第12章 欧默尔继任——增援伊拉克——阿布·欧拜德和穆萨纳指挥的战争(伊斯兰历13年8月至14年3月,公元634—635年)

第13章 叙利亚战事——攻占大马士革(伊斯兰历13—14年,公元634—635年)

第14章 叶兹德吉尔德继任波斯国王——卡迪西叶战争(伊斯兰历14年,公元635年)

第15章 卡迪西叶战役之后的事件——麦达因的征服(伊斯兰历15—16年,公元636—637年)

第16章 贾鲁拉之战——美索不达米亚的缩小——库法和巴士拉的建立(伊斯兰历16年,公元637年)

第17章 征服叙利亚北部——雅穆克之战(伊斯兰历15年,公元636年)

第18章 征服耶路撒冷(伊斯兰历15年,公元636年)

第19章 北叙利亚的起义(伊斯兰历17年,公元638年)

第20章 驱逐阿拉伯半岛的犹太教徒和基督徒——内政和军队管理(伊斯兰历14—15年,公元635—636年)

第21章 饥荒和瘟疫(伊斯兰历18年,公元639年)

第22章 埃及的征服(伊斯兰历19~20年,公元640~641年)

第23章 向波斯南部进军——霍木赞被俘

(伊斯兰历16~20年,公元637~641年)

第24章 波斯的征服(伊斯兰历21~22年,公元642~643年)

第25章 欧默尔统治的后期——国内的事件

(伊斯兰历17~23年,公元638~644年)

第26章 欧默尔之死(伊斯兰历23年,公元644年)

第27章 选举奥斯曼

(伊斯兰历23年12月至24年1月,公元644年11月)

第28章 奥斯曼哈里发——整体评价

(伊斯兰历24~35年,公元644~656年)

第29章 奥斯曼晚年国内的事件——他日益不受欢迎

(伊斯兰历30~34年,公元651~655年)

第30章 库法的危险派系——不断增长的不满情绪

(伊斯兰历33~34年,公元654~655年)

第31章 越来越黯淡的前景(伊斯兰历34~35年,公元655年)

第32章 密谋的成熟——反叛者袭击麦地那——奥斯曼之死

(伊斯兰历35年,公元656年)

第33章 选举阿里(伊斯兰历35—36年,公元656年)

第34章 巴士拉的叛乱(伊斯兰历36年,公元656年)

第35章 骆驼之战(伊斯兰历36年,公元656年)

第36章 阿里将政府所在地迁至库法——埃及的事务

(伊斯兰历36年,公元656—657年)

第37章 绥芬之战(伊斯兰历36—37年,公元657年)

第38章 哈瓦立及派,或神权政治的派别——反叛阿里

(伊斯兰历37年,公元657~658年)

第39章 仲裁者的裁决(伊斯兰历37年,公元658年)

第40章 哈瓦立及派或神权政治的分离主义者——在纳赫拉万被击败

(伊斯兰历37年,公元658年)

第4l章 埃及的叛乱(伊斯兰历38年,公元658年)

第42章 阿里统治的末期(伊斯兰历38~40年,公元658~660年)

第43章 暗杀阿里(伊斯兰历40年,公元661年)

第44章 哈桑接替阿里——因支持穆阿威叶而让位

(伊斯兰历40~41年,公元661年)

第45章 穆阿威叶(伊斯兰历40~60年,公元661~680年)

第46章 叶齐德被指定为法定继承人——世袭制成为先例

(伊斯兰历56年,公元676年)

第47章 穆阿威叶去世——叶齐德继位——卡尔巴拉惨案

(伊斯兰历60~61年,公元680年)

第48章 叶齐德统治的最后几年——伊本·祖拜尔的叛乱

(伊斯兰历61~64年,公元680~683年)

第49章 穆阿威叶二世——哈里发国家的分裂

(伊斯兰历64~73年,公元683~692年)

第50章 阿卜杜勒·马立克统治的余年——哈查只——穆海莱卜——

拉赫曼的反叛(伊斯兰历73—86年,公元692~705年)

第51章 韦立德哈里发(伊斯兰历86~96年,公元705~715年)

第52章 苏莱曼(伊斯兰历96~99年,公元715~717年)

第53章 欧默尔二世(伊斯兰历99~101年,公元717~720年)

第54章 叶齐德二世(伊斯兰历101~105年,公元720~724年)

第55章 哈里发希沙姆——倭马亚王朝的不断衰落

(伊斯兰历105~125年,公元724~743年)

第56章 韦立德二世与叶齐德三世

(伊斯兰历125一126年,公元743~744年)

第57章 易卜拉欣和麦尔旺二世——倭马亚王朝最后的君主

(伊斯兰历126~130年,公元744~748年)

第58章 呼罗珊的阿拉伯部落的世仇

(伊斯兰历64~130年,公元684~747年)

第59章 麦尔旺统治的余年——阿拔斯哈里发得到认可

(伊斯兰历130~132年,公元748~750年)

第60章 阿拔斯王朝(伊斯兰历132~656年,公元750~1258年)

第61章 阿布·阿拔斯

(伊斯兰历132~136年,公元749~754年)

第62章 阿布·加法尔·曼苏尔

(伊斯兰历136~158年,公元754~775年)

第63章 曼苏尔之子麦赫迪

(伊斯兰历158~169年,公元775~785年)

第64章 哈迪和哈伦·拉希德

(伊斯兰历169~193年,公元785~809年)

第65章 艾敏在巴格达——麦蒙在木鹿

(伊斯兰历193~198年,公元808~813年)

第66章 麦蒙(伊斯兰历198~218年,公元813~833年)

第67章 穆尔台绥姆和瓦西格

(伊斯兰历218~232年,公元833~847年)

第68章 穆台瓦基勒(伊斯兰历232—247年,公元847~861年)

第69章 穆台绥尔及以后的三位哈里发

(伊斯兰历247~256年,公元86l~870年)

第70章 穆尔台米德和其兄弟穆瓦法格

(伊斯兰历256~279年,公元870~892年)

第7l章 穆尔台迪德和穆克台菲

(伊斯兰历279~295年,公元892~907年)

第72章 易斯马仪派——卡尔马特派——法蒂玛王朝

第73章 穆格台迪尔——嘎西尔——拉迪

(伊斯兰历295~329年,公元907~940年)

第74章 穆台基和穆斯台克菲

(伊斯兰历329~334年,公元94l~946年)

第75章 白益王朝——哈里发穆提、塔伊尔、嘎迪尔和嘎仪姆

(伊斯兰历334~447年,公元946~1055年)

第76章 塞尔柱人统治下的巴格达

(伊斯兰历447~575年,公元1055~1180年)

第77章 哈里发纳绥尔及其儿孙

(伊斯兰历575~640年,公元1180~1242年)

第78章 穆斯台耳绥姆——最后的哈里发

(伊斯兰历640~656年,公元1242~1258年)

第79章 埃及马木路克王朝统治下所谓的哈里发国家

(伊斯兰历659~926年,公元1261~1520年)

第80章 评论/461

附录:

一、阿拉伯帝国王朝世系表

二、主要人名、地名和有关名词索引

试读章节

午后不久,先知过世的消息传开了。先知寺周围很快就聚集了一群狂热的追随者。欧默尔也在其中。他有些狂乱和激动,坚称先知并没有死,而只是处于一种“入定”的状态,这样,先知就可以很快地清除人世间的伪信者。这时候,阿布·伯克尔匆匆赶回。他没有留意到他发狂的朋友,而是径直走进阿以莎的房间,俯身吻了吻先知的面庞,他说:“您待我如亲生父母,您生死皆荣。”然后,他走出去,看见欧默尔正面对人群高谈阔论,便用值得纪念的话打断了欧默尔:“无论谁真的确实信仰穆罕默德,他知道穆罕默德已经去世;无论谁真的信仰安拉,他知道安拉永存。”说到这里,他背诵了几节《古兰经》的经文,[2]用以证明穆罕默德像他以前的许多先知一样终有一死。很显然,这几节经文在他的心里已经酝酿了很久。这些神圣的语言对欧默尔产生了从未有过的震撼,他顿时哑口无言。当他谈起这难忘的时刻时说:“我四肢颤抖,而且我确信穆罕默德真的死了。”

聚集在先知寺庭院里的信士们已经平静下来,这时一个报信的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报告说,麦地那的人正在集会,要在他们自己的人中间推选新的领袖。情况十分紧急,温麦的统一受到威胁。权力的分裂会使温麦四分五裂,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先知的斗篷只应披在一个继任者身上,伊斯兰教的主权要求只能有一个哈里发,而阿拉伯人认为只有古莱西部落的人才可以担任哈里发,选举必须马上进行。无疑,两位主要的圣门弟子在听到该报告后立即就想到了这一点,因而,他们在另一位领袖阿布·欧拜达的陪同下迅速赶到现场,或许他们能够揭穿这个还没有完全暴露的阴谋。在路上遇见两个友好的“辅士”,他们正是来自使人激动的选举现场,这两个人警告他们说,单独前往选举现场太冒险了。尽管如此,阿布·伯克尔一行三人毫不犹豫,继续前行。麦地那人聚集在一个简陋的厅堂,正在进行他们自己的选举活动,他们高喊:“我们曾经为‘迁士’提供避难所,正是在我们的有力帮助下,他们才得以传播圣教信仰。麦地那的领袖应该从我们自己人当中选出。”当阿布·伯克尔、欧默尔、阿布·欧拜达三人进来时,他们(麦地那人)已经圈定来自哈兹拉只部落的赛耳德·伊本·欧拜德为他们的领袖。这时,赛耳德·伊本·欧拜德正躺在大厅较远的另一端,他生病发烧了,身上还盖着东西。阿布·伯克尔他们来得正是时候,因为一旦“辅士”们选定赛耳德·伊本·欧拜德为领袖并宣誓向他效忠,麦地那人就不可能再妥协了。生性暴烈的欧默尔正要发言,平静而坚定的阿布·伯克尔就抢先说道:“麦地那的人啊,无论你们谁说的每一句赞美你们自己的话都是真的,非常正确。但是从高贵的出身和影响来看,古莱西部落无疑更为重要,而且阿拉伯人除了服从它以外,谁也不会服从。”“辅士”们高喊道:“那么,就在你们和我们之中各选一个领袖。”

P2

序言

威廉·穆尔(willJam Muir)是著名的苏格兰东方学家,1819年生于格拉斯哥,曾经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和海利布里学院,此后在英属印度殖民政府任职,1865年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1867年受封为爵士,1885年出任爱丁堡大学校长。威廉·穆尔不仅长期在英国官场身居高位,而且在阿拉伯史和伊斯兰教研究领域著述颇丰。威廉·穆尔的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穆罕默德传和徙志之前的伊斯兰史》、《早期哈里发国家编年史》、《<古兰经>:内容与教义》和《伊斯兰教的争论》等。《阿拉伯帝国》原名为《哈里发国家的兴起、衰落和灭亡》,共80章,记述自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至1258年巴格达陷落之间600余年哈里发国家的历史进程。第l章至第43章记述公元632~661年麦地那哈里发国家的历史,内容包括先知穆罕默德去世以后推举产生的四大哈里发即阿布·伯克尔、欧默尔、奥斯曼、阿里的治国方略,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人对外征服的战争过程。第44章至第59章记述公元66l一750年倭马亚王朝的历史,内容包括倭马亚家族统治的建立、哈里发国家的内战、阿拉伯人征服马格里布、西南欧和中亚诸地的始末以及伊斯兰世界内部的社会矛盾和阿拔斯人的兴起。第60章至第79章记述公元750~1258年阿拔斯王朝的历史,内容包括阿拔斯时代前期伊斯兰世界的鼎盛和繁荣、伊斯兰教的发展、诸多地方家族政权的兴起和哈里发国家的衰亡。第80章是作者对于哈里发国家历史进程所做的回顾和总结。本书主要依据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秦伯里所著《历代先知与君王史》和伊本·阿希尔所著《历史大全》,同时参考其他的阿拉伯文原始资料,旁征博引,内容丰富。作者治史严谨,学术造诣颇深,尤其长于史料的甄别和筛选,严格区分信史与奇闻轶事,言之有据,详实可信。作者视野开阔,涉猎广泛,不仅着力描述哈里发国家的政治变迁,而且着眼于经济、社会和宗教若干层面的历史运动,强调诸多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既通观整体,亦洞悉局部,论述精辟,见地颇具独到之处,常令读者耳目一新。然而,作者常从西方世界的角度和基督教文化的背景审视哈里发国家的历史现象,强调伊斯兰教的神学信仰与相关制度对于阿拉伯人社会进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若干观点略显偏颇。本书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东史专业研究生周术情、吴彦、李婧、郑丽君翻译,具体分工如下:前言和第1~20章由周术情翻译,第21~45章由吴彦翻译,第46~6l章由李婧翻译,第62~80章由郑丽君翻译。吴彦和赵法欣承担全书的校对、文字润色和插图选配,哈全安负责全书的审阅。本书翻译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祈望读者批评指正。特别感谢青海人民出版社齐宏亮副编审和吴引水副编审,他们的勤恳敬业是支持我们完成翻译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柱。

哈全安

2005年12月于天津

书评(媒体评论)

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历程,诸多文明在雄浑的宣礼中沉浮跌宕。波斯人、突厥人的广泛皈依,惊醒了不信者的酣梦。穆斯林在西起大西洋、东至印度洋的辽阔疆域纵横驰骋,使西方的基督徒在他们的战马前惊慌失措,但穆斯林的牺牲精神却未能挡住蒙古人囊括四海的铁蹄。阿拉伯帝国集诸多文明的精华于一身,并以独特的方式缔造了伊斯兰文明。巍巍帝国,上承千年遗风,下启百代气象,在沟通过去与未来的征程上尽显妖娆。同时,它汇流东西,为相互孤立的民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为世界由分散走向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以优美流畅的笔触、宽广的视野、翔实的史料和精辟的论述展开了阿拉伯帝国的盛衰兴亡,深刻地揭示了阿拉伯民族由孤立走向融合,伊斯兰教从民族宗教转变为世界宗教的历史过程,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译者

本书依据大量古代阿拉伯史料,以通俗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阿拉伯帝国波澜壮阔的兴衰过程。作者既通观全体,也洞悉局部,严格区人信史和传闻轶事,言之有据,翔实可信,见地颇有独到之处,常令读者耳目一新,使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出版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拉伯帝国/帝国史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威廉·穆尔
译者 周术情//吴彦//李婧//郑丽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5027821
开本 16开
页数 4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7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35
丛书名
印张 31.5
印次 1
出版地 青海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