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说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史
内容
编辑推荐

关于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教训,东晋的史学家干宝说:帝王的兴起,必须等待天命。皇朝更替兴衰,不是人为造成的。尧舜实行内禅制,体现了中华美德;汉魏实行外禅制,依顺于中华大体。汤、武革命,是顺应天意;高祖、光武的争伐,奠定了功勋。他们各自因其命运取得了天下。在历史兴衰现象后面,存在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东西犹如矿藏,等待着我们拂去表层的无关宏旨的浮土,去发现那些深埋在底层的借鉴之道,是为了从这一堆宝贵资源中提取有益的东西。

内容推荐

当国家处于高度统一时,国家政治整体所体现的“中国之历史存在”,与民族整体所体现的“生存空间”是一体化的,两种整体相辅相成,自秦朝建立起严密的封建集权统;台以后,中国的绝大多数历史时期是由中央政权管辖的。但也曾出现过大统一朝代破裂后相对短暂的战乱与分裂局面,如汉代之后魏、蜀、吴三国鼎峙,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唐代之后五代十国林立,宋、辽、夏、金几度诸政权并存。然而,即便是国家处于政治分裂状态,中国地缘之中华民族整体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一统机制,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整体固有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各个并行政权之间,特别是内地王朝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政权之间,不仅在政治上保持着一定的臣属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由于这种割不断的历史联系,决定了国家经历政治分裂期间的相互冲突和争战的痛苦磨难后,又必然导致政治的统一。隋、唐的大统一,元、明、清的大统一,无疑是这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真实写照。

目录

第一章 华夏之始:史前时期社会剪影

三皇五帝

共伐蚩尤

尧舜禅让 

第二章 家传天下:夏朝,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大禹治水

夏启夺嫡

少康中兴

夏桀亡国

第三章 殷鉴不远:前车之鉴,就在夏朝的灭亡

商汤建国

盘庚迁都

商纣亡国

第四章 分封而治:西周,农奴制鼎盛时期

文王举贤

武王建周

周公辅政

烽火之灾

第五章 春秋争雄:东周初期的群雄割据

桓公称霸

晋国称雄

一鸣惊人

吴越争霸

第六章 战国风云:周末纷争的士大犬政权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胡服骑射

完璧归赵

政归赢政

秦灭六国

第七章 中华一统:鲸吞天下的秦帝国

秦皇改制

焚书坑儒

胡亥篡位

昏君亡国

第八章 楚汉相争:项败刘王,一山不容二虎

鸿门之宴

楚汉之战

四面楚歌

第九章 大汉天下:两汉的建立和覆没

汉初设制

七国之乱

汉武雄风

王莽篡汉

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

第十章 三国鼎立:波澜壮阔的三足之势

董卓擅权

群雄起兵

官渡之战

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进踞益州

三国分立

水淹七军

败走麦城

彝陵之战

七擒孟获

北出祁山

三国继亡

第十一章 南北对峙: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演变

八王之乱

五胡内迁

淝水之战

刘裕亡晋

南北融合

代周立隋

第十二章 隋归统一:骤兴速亡的隋王朝

开皇盛世

炀帝无道

群雄逐鹿

李渊反隋

第十三章 大唐盛肚:如日中天的封建王朝

玄武之变

贞观之治

魏征直谏

绝代女皇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一代人臣

永贞革新

朋党之争

唐朝末日

第十四章 五代割据:合久必分.残唐的藩镇割据

伶人亡国

小儿皇帝

怒斥冯道

第十五章 两宋兴衰:崇文轻武,屡受外侵的宋朝

黄袍加身

计释兵权

澶渊之盟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靖康之难

名将抗金

庸臣误国

留名汗青

第十六章 “牧”得天下:马上治国,南祉西扩的冗栩

成吉思汗

南征西扩

强元败亡

第十七章 锁国之始:禁海闭国,不能与世俱进的明朝

诛杀功臣

燕王扫北

七下西洋

土木之变

驱除权奸

扫除倭寇

居正变法

明末起义

第十八章 回光返照:大厦将倾,积弱已深的清王朝

大清建国

平定三藩

平叛除乱

康乾盛世

王朝衰落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

试读章节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子赢柱继承了王位,是为孝文王。孝文王尊奉生母唐八子为唐太后,立子赢异人为太子。于是,赵国人便将赢异人的妻子儿女送回秦国。穿丧服来到秦国的韩国国君入殡宫吊唁祭祀昭襄王。

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继承了王位,但在位三天就去世了,赢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尊奉嫡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去世后,太子赢政继承了王位。当时赢政只有十三岁,吕不韦任秦国的相国,决定一切国家大事,赢政称他为“仲父”。

在秦王赢政刚即位时,太后赵姬保持着与文信侯吕不韦的私情。赢政渐渐长大,吕不韦担心此事败露,给自己招致祸患,便将自己的舍人嫪毐假充作宦官,献给太后。太后宠幸嫪毐,与他生有二子,并封嫪毐为长信侯,把太原作为嫪毐的封地,并由嫪毐来决定政事。宾客中请求做嫪毐舍人的人非常多,赢政身边有人曾与嫪毐发生过争执,因此告发嫪毐实际并不是阉割过的宦官。赢政于是下令将嫪毐交给司法官吏治罪,嫪毐惊恐,便盗用御玺,假托秦王之命调兵遣将,企图攻打赢政居住的蕲年宫,发动叛乱。赢政派相国昌平君、吕文君发兵讨伐嫪毐,在咸阳开战,杀死叛军数百人,嫪毐在败逃之时被秦王的军队抓获。秋季,九月,赢政下令诛灭嫪毐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并将其党羽车裂,杀掉这些党羽的宗室,舍人中因罪过较轻被放逐到蜀地的共四千多家。同时将太后囚禁到雍城,杀了他与嫪毐所生的两个儿子。

赢政下令说:“有敢于因为太后之事对我进行规劝的,一律斩首,砍断四肢,堆积在宫阙之下!”于是,有27人为此而死。自齐国来的客卿茅焦求见秦王,赢政遣人告诉他说:“你难道没有看见那些堆积在宫阙之下的尸体吗?”茅焦回答说:“我听说天上有28个星宿,现在已经死了27个人了,我原本就是为了凑够那28个数而来的。我不是那种怕死的人!”使者回去向赢政报告了茅焦的话。因害怕受牵连与茅焦住在一起的同乡都背负衣物四散逃亡了。赢政闻听使者的回报后勃然大怒叫道:“快取大锅,把这个竟敢故意冒犯我的家伙给煮了,看他还如何为凑满28星宿而堆尸在宫阙下!”赢政手执宝剑而坐,即令使者招茅焦人见。

茅焦缓缓走上前来,伏地一拜再拜后起身,说道:“我听说有生命的人不讳谈人死,有国家的人不讳谈国亡;忌讳死的人不能维持人的生命,忌讳亡的人也不能保证国家的生存。有关生死存亡之道,是圣明的君主急于了解的,陛下不想听我说一说吗?”赢政道:“你要谈什么?”茅焦说:“陛下有狂妄悖逆的行为,难道自己不知吗?车裂仲父,把两个弟弟装进囊袋中用刑具拷打致死,将母亲迁移到雍城囚禁,残杀敢于进谏的臣子,即使是夏桀、商纣王也不至于暴虐到这个地步!如今天下的人听说了这些暴行,人心便全都涣散瓦解,再也不会有人向往秦国了。我为此私下里替陛下担忧!我的话都说完了!”于是便解开衣服,伏身在刑具上,等待受刑。赢政闻言顿悟,急忙下殿,亲自搀扶茅焦说:“我愿意接受你的劝导!”并授予茅焦上卿的爵位。

翌日,赢政亲自驾车接太后回咸阳,母子和好如初。

P56

序言

当国家处于高度统一时,国家政治整体所体现的“中国之历史存在”,与民族整体所体现的“生存空间”是一体化的,两种整体相辅相成,自秦朝建立起严密的封建集权统;台以后,中国的绝大多数历史时期是由中央政权管辖的。但也曾出现过大统一朝代破裂后相对短暂的战乱与分裂局面,如汉代之后魏、蜀、吴三国鼎峙,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唐代之后五代十国林立,宋、辽、夏、金几度诸政权并存。然而,即便是国家处于政治分裂状态,中国地缘之中华民族整体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一统机制,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整体固有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各个并行政权之间,特别是内地王朝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政权之间,不仅在政治上保持着一定的臣属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由于这种割不断的历史联系,决定了国家经历政治分裂期间的相互冲突和争战的痛苦磨难后,又必然导致政治的统一。隋、唐的大统一,元、明、清的大统一,无疑是这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真实写照。

关于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教训,东晋的史学家干宝说:帝王的兴起,必须等待天命。皇朝更替兴衰,不是人为造成的。尧舜实行内禅制,体现了中华美德;汉魏实行外禅制,依顺于中华大体。汤、武革命,是顺应天意;高祖、光武的争伐,奠定了功勋。他们各自因其命运取得了天下。

南北朝时代的史学家、《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说过:自古以来绝断宗祠,招致失败的朝代,之所以衰亡,是有其特定原因的。夏商周三代是因为贪宠女色取祸,秦赢政是因为奢侈暴虐致灾,西汉是外戚专权失祚,东汉是因宦官专权失国。

唐朝开元蛊世的大学者赵蕤说:看来,从古以来的兴衰成败得失,以前的史学家们已经探讨的很充分了。自秦汉以来,观其兴亡治乱,虽然有其天数,然而大抵取得天下的,是因为他们得到贤明的智者的辅佐,能为人民兴利除害;失去天下的,无不因为他们任用群小,奢侈无度所造成。孔子说:因俭约而发生过失的人是很少见的。他还说:远离阿谀逢迎的小人,除掉心术不正的门徒。

黑格尔在论世界历史时写道:“在我们面前便展开了一幅无边无际的人类生活活动的画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处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之下,具有形形色色的目的和各不相同的事件和命运。在这一切变故和事件中,最触目的是人的事业和意愿;到处都是和我们有关系的东西,因而到处激起我们的赞成或反对的热忱。它有时以美丽、自由、富有来吸引我们,有时以毅力来吸引我们,有时甚至缺陷可以表现为某种有意义的东西。我们经常看到某种大量的共同利益在困难地前进,但是更经常看到微小力量的无限的紧张活动,它们从似乎微不足道的东西中产生某种巨大的东西;到处是光怪陆离的景色,一个消逝,另一个立即代之而起。”

在历史兴衰现象后面,存在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东西犹如矿藏,等待着我们拂去表层的无关宏旨的浮土,去发现那些深埋在底层的借鉴之道,是为了从这一堆宝贵资源中提取有益的东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说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海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农村读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848932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1
18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