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的钱瑗
内容
编辑推荐

我国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的女儿钱瑗同志去世已有八年,但亲友师生心中的钱瑗并没有随着时光一同消失。本书是很多钱瑗的朋友学生的来信来文,记叙了他们与钱瑗同志之间的点点滴滴,从中能够清晰地看到钱瑗真诚和积极的一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激励、认真的思索和深深的敬意。

目录

杨 绛  尖兵钱瑗(代序)/21

钱碧湘  春风化雨落红伤情——祭钱瑗/27

陶 洁  记钱瑗/37

吴 冰  钱瑗——我的朋友,我的老师/47

钱 青  忆钱瑗/55

胡壮麟  认识钱瑗/69

薛鸿时  回忆钱锤书先生一家/73

董衡巽  钱瑗印象/79

吴学昭  记钱瑗一二事/83

章廷桦  同窗钱瑗/87

叶 坦  天堂就在她的心里/97

黎 虎  《我们仨》里的钱瑗伉俪事略补正/107

杨 绛  关于德一——补记黎虎《(我们仨>里的钱瑗伉俪事略补正》/115

刘广徽  忆老同学钱瑗/131

苏 美  给杨绛先生的一封信/133

陈达星  回忆我们的朋友和同事钱瑗/139

李长兰  我所知道的钱瑷/143

王 蔷  回忆我的老师和同事钱瑗教授/149

陶 然  登门,人已去/157

张仁强  尊师重教——纪念我的老师钱瑗/165

祝华 李嵬  富有情趣的钱瑗老师/169

王 星  钱瑗老师印象——琐事二、三/173

王麟华  片断回忆/179

崔曙华  钱瑗二三事/183

程绪贤  我心中的钱瑗/185

杨 敏  给妈妈的信/195

胖 胖  我的继母钱瑷/199

编后/207

试读章节

春风化雨落红伤情——祭钱瑗钱碧湘

钱瑗辞世整整七个年头了。杨先生向我感慨: “阿圆走了七年了,人家都快把她忘记了。”人事丛脞,生活艰辛,亲朋故旧死亡投下的阴影,终将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日渐淡薄消散,这亦是人之常情。陶渊明旷达言之: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但对我来说,钱瑗的早故,却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我不会忘记她。

早在认识钱锺书先生、杨绛先生之前,我和他们的独生女儿钱瑗有过一面之交。钱瑗教研室里一个同事,是我早年在苏州就读高中时的同学。他是个华侨,常到干面胡同路口访一位同乡好友。有时,他顺脚去十五号钱家作客,路过前院,也就来我家小坐。从他口中,钱瑗知道我先生朱狄会画几笔,家里有几本画册。一天,钱瑗便来我们家看画册。初次见面的情形,我全然忘却了。三十年后,杨先生倒清楚记得当时的一段笑话:看过画册,朱狄捧出自己画的十几张小幅风景油画飨客。钱瑗浏览一过,从中挑出一张说:“就这一幅画得好!”我在一旁拍手大笑说: “就这一幅是靳尚谊画的!”朱狄的习作全数落榜。 “文革”初期,靳尚谊先生来我们家作客,偶见院南阳光下几株向日葵长得喜人,便坐在廊下画了小院一角。因为是兴之所至,随意画画,并未落款。钱瑗却慧眼识珠,可见她有相当高的艺术鉴赏力。

我和钱瑗相熟后,才知道她多才多艺,爱好音乐和绘画。 ((我们仨》里收了她七幅铅笔速写,线条简洁流畅,题句幽默诙谐,把钱先生日常起居的神态勾勒得十分生动有趣。她生前,我没见过这些杰作,倒是见过她一些另类的“作品”。一次,在三里河家中,钱瑗拿出她亲手绘制的几幅大挂图给我们看。这些水彩挂图色彩斑斓,很费功夫,但不是艺术品,而是为课堂教学所作。那时,她主动接手一个水平差的班级,教一门基础课。生源杂,学生底子薄,悟性也不好,教起来吃力不讨好,是件苦差事。钱瑗不怵头,她爱这些质朴的青年,想方设法针对他们的弱点施教,把自己的绘画才能也施展出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我说她何苦来,她却说: “世上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就不相信教不好。”果然,经她苦心教诲,学生们大有长进。P27-28

序言

尖兵钱瑗杨绛

钱瑗和她父母一样,志气不大。她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立志要当教师的尖兵。尖兵,我原以为是女儿创的新鲜词儿,料想是一名小兵而又是好兵,反正不是什么将领或官长。她毕业后留校当教师,就尽心竭力地当尖兵。钱瑗是怎么样的尖兵,她的同学、同事和学生准比我更了解。

我们夫妇曾探讨女儿的个性。钱锺书说:“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我觉得这话很恰当。两位祖父迥不相同的性格,在钱瑗身上都很突出。

钱瑗坚强不屈,正直不阿。北师大曾和英国合作培养“英语教学”研究生。钱瑗常和英方管事人争执,怪他们派来的专家英语水平不高,不合北师大英语研究生的要求。结果英国大使请她晚宴,向她道歉,同时也请她说说她的计划和要求。钱瑗的回答头头是道,英大使听了点头称善。我听她讲了,也明白她是在建立一项有用的学科。

有一天,北师大将招待英国文化委员会派来的一位监管人。校内的英国专家听说这人已视察过许多中国的大学,脾气很大,总使人难堪,所以事先和钱瑗打招呼,说那人的严厉是“冲着我们”,叫钱瑗别介意。钱瑗不免也摆足了战斗的姿态。不料这位客人和钱瑗谈话之后非常和气,表示十二分的满意,说“全中国就是北师大一校把这个合作的项目办成功了”,接下慨叹说: “你们中国人太浪费,有了好成绩,不知推广。”钱瑗为这项工作获得学校颁发的一份奖状。她住进医院之前,交给妈妈三份奖状。我想她该是一名好的小兵,称得上尖兵。

钱瑗爱教书,也爱学生。她讲完课晚上回家,得挤车,半路还得倒车,到家该是很累了。可是往往到家来不及坐定,会有人来电话问这问那,电话还很长。有时晚饭后也有学生来找。钱瑗告诉我:她班上的研究生问题最多,没结婚的要结婚,结了婚的要离婚。婚姻问题对学习影响很大,她得认真对待。所以学生找她谈一切问题,她都耐心又细心地一一解答,从不厌倦。我看出她对学生的了解和同情。

早年的学生她看作朋友,因为年龄差距不大。年轻的学生她当作儿女般关爱。有个淘气学生说: “假如我妈能像钱瑗老师这样,我就服她了。”

钱瑗教的文体学是一门繁重而枯燥的课,但她善用例句来解释问题,而选择的例句非常精彩,就把文体学教得生动有趣了。她上高中二年级时曾因病休学一年,当时我已调入文学研究所的外文组(后称社科院外文所),她常陪我上新北大(旧燕京)的图书馆去借书还书。她把我借的书读完一批又读一批,读了许多英国文学作品,这为她选择例句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这许多例句都是她备课时随手拣来的,没留底稿。我曾看过她选的例句,都非常得体,也趣味无穷。钱瑗看到学生喜欢上她的课,就格外卖力,夜深还从各本书里找例句。她的毕业生找工作,大多受重视也受欢迎,她也当作自己的喜事向妈妈报喜。

钱瑗热心教书,关怀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她为人刚正,也得到学生和同事的推重。她去世的告别会上,学生和同事都悲伤得不能自制。钱瑗的确也走得太早了些。

如今钱瑗去世快七年半了。她默默无闻,说不上有什么成就,也不是名师,只是行伍问一名小兵。但是她既然只求当尖兵,可说有志竞成,没有虚度此生。做父母的痛惜“可造之材”未能成材,“读书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这只是出于父母心,不是智慧心。我们夫妇常说:但愿多一二知己,不要众多不相知的人闻名。人世间留下一个空名,让不相知、不相识的人信口品评,说长道短,有什么意思呢。钱瑗得免此厄,就是大幸;她还得到许多学生、同事、同学友好的爱重缅怀,更是难得。我曾几次听说: “我们不会忘记钱瑗”,这话并非虚言。 “文革”期间钱瑗的学生张君仁强,忽从香港来,慨然向母校捐赠百万元,设立“钱瑗教育基金”,奖励并培养优秀教师。张君此举不仅得到学校的重视,也抚慰了一个妈妈的悲伤。他的同学好友是名编辑,想推出“纪念钱瑗小辑”,他们两人相约各写一篇。钱瑗的学生和同事友好闻讯后,纷纷写文章纪念钱瑗,没几天就写出好多篇。我心上温暖,也应邀写了这篇小文。

2004年8月20日

后记

时光流逝,钱瑗去世已有八年,但亲友师生心中的钱瑗并没有随着时光一同消失。

去年9月,钱瑗的两位香港学生特回北师大母校,一位捐助100万港币建立“钱瑗教育基金”,另一位在《香港文学》上刊出了《纪念钱瑗特辑》,在香港文化界引起了很大关注。许多钱瑗的朋友学生闻讯纷纷来信来文,要求参与。为此,三联书店在《香港文学》已刊的10篇文章的基础上,又增集了17篇文稿,并请得杨绛先生同意,把她的《尖兵钱瑗》一文作为代序,结集出版。

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钱瑗真诚和积极的一生,相信将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激励、认真的思索和深深的敬意。

2005年4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的钱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2936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53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