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希望工程(媒体眼中的新教育实验)/新教育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教育现在是有许多弊端,但仅仅是怒目金刚般的斥责和鞭挞,虽然痛快却无济于事。不如通过建设来进行批判,只有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新教育就是要寓批判于建设中。而重行动,就是不空谈,就是“用事实说话”。“新教育实验”不求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而是先动起来再说,在实践中完善思考。

“新教育文库”是将全面记录“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之路,记录“新教育实验”的精彩。该文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包括“我的教育故事”系列,“我的教育随笔”系列,“我的教育实验”系列,“新生代名师课堂探索”,“域外课程故事”等。

内容推荐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

站在今天的时间起点上,梳理“新教育实验”的历史,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检索昨天的新闻。

当我们将过去的新闻碎片,依照时间的顺序、话题的同异次第辍连,“新教育实验”的缘起、脉络、进展,以及灵魂人物顿时清晰可辨。

目录

上篇 历史的碎片

第一章 朱永新:理想的源动力在哪里

一位博士副市长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从政从教

有梦的“教育市长”

第二章 书香校园的辗转轮回

全国政协委员会朱永新倡导全民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会朱永新推出“书香校园”概念

书香校园:第三届“21世纪教育沙龙”侧记

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再次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

倡议:将鲁迅诞辰日设为“阅读节”

第三章 “新父母学校”挑战传统教育观

“新教育实验”挑刺家庭教育

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为教育孩子,家长开始走进父母学校

南京学生父母争先恐后进学堂

第四章 网上师范大学的诞生与成长

副市长推销“成功保险”

教育在“新教育实验”中成长

教育随笔: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第五章 从民间实验到披上“教育部的衣裳”

“昆山会议”:烽火初点燃

“张家港会议”:披着“教育部的衣裳”亮相

“宝应会议”:在线故事

第六章 星火燎原

“新教育实验”在西部

“新教育实验”山西造基地

下篇 不同的声音

第七章 最初的善意一“瞥”

朱永新:一个市长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昨日和明日

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

一位政协委员会的“新教育实验”

苏州校园里的人文实验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第八章 新希望工程

新教育实验: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

“新希望工程”还缺一半

新公民教育:续接70年前的历史

第九章 追踪“新教育实验”

一个网站的震荡波

一个教育市长的奔波之旅

一场理想和现实的争辩

第十章 你问我答

“新教育实验 ”塑造理想的人们

“新教育实验”能走多远?

“布道”CCTV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言说方式

试读章节

200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与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等人提出了关于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但此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给他的答复是:国家原则上不设置新的节日。今年“两会”上,决意要“将提案进行到底”的朱永新委员再次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

他认为,所谓原则上不设立新的节日,并没有规定不允许设立新的节日。之所以再次呼吁国家设立阅读节,是因为阅读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是犹太民族,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九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要达到400万字,如果每本书是10万字,就是九年读书量为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朱永新认为这是自己所说话中最为满意和到位的一句。从大处着想,阅读节还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有这样一段话:“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朱永新说,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最简单、最快捷、最有影响力、见效最快的方式应该是全民族阅读。

阅读节是国内外比较普遍的通行做法。现在世界上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也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在我国,团中央及许多省、市已经成功举办各种阅读节活动,部分的大学、中小学也早已举办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节。但这种区域性、零星的读书节很难影响到全社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读书依然不是许多人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此,朱永新在今年的提案中再次建议,把每年的9月25日作为中国的阅读节。

P34-35

序言

2004年5月30日,上海《新民晚报》用一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新教育实验”,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年初,自马加爵事件之后,各界关于应试教育的诘问已追溯到“人的教育”的缺失上。敏感于3亿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层面的“新问题”,人们开始反省我们的教育“重分数,轻素质;重理工,轻人文”;继而,中央下文要求“关心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防止“各种消极因素”侵袭未成年人。

在我们为政府启动道德教育行动喝彩的同时,有一群人更有百般滋味在心头。早在两年前,他们便已在民间启动了一场所谓的“新教育实验”,在苏州点燃星星之火,现今已蔓延到中国的半壁江山。这些以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主的理想主义者试图从源头救赎中国的教育弊端。有教育界人士称,倘若“新教育实验”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将有望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新希望工程”。

而在不久前,《南风窗》记者也这样评论我们这些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朋友:

他们用他们的行为艺术,勾勒出这样一幅图画:一群拥有教育理想的人,聚合在一个理想的平台上,跟着一个

有理想的教育家,在播种理想的路上,蹒跚前行。

我们从不否认自己身上带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我知道,在这样一个缺少理想的时代,能够拥有理想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能够把这群拥有理想的人聚集起来,更是多么的困难。正是“教育在线”创造的平台,让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正是“新教育实验”构筑的空间,让我们这些追梦人有了自己的“梦想剧场”。

去年,我们编辑出版了“教育在线文库”的“教育话题”、“教育随笔”、“教育报告”、“走进中学生”系列。这四个系列的21本图书,为我们的网友和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平台。其中许多作品,如《中国教育缺什么》、《基础教育再把脉》、《义务教育谁买单》、《如诗如画》、《享受教育》、《细数阳光》等,都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现在,在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正式举起“新教育”的旗帜,用文库的形式全面记录“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之路,记录“新教育实验”的精彩。“新教育文库”将出版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是“我的教育故事”,主要是记录发生在“新教育实验”背景下真实的教育故事的著作。第二个系列是“我的教育随笔”。新教育实验有一个重要的行动:师生共写随笔。在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同时,鼓励参加实验的老师们坚持写自己的教育随笔。表面上看来,教师的写作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他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为了写得精彩,他们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如果真正做到坚持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必然会形成教育反思的习惯,必然会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必然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个系列是“我的教育实验”,主要是探索新教育理论,总结“新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的著作,如《新希望工程——媒体眼中的“新教育”》、(与理想同行——“新教育实验”指导手册》、《与崇高对话——新教育实验与书香校园建设》等。

为了给参加“新教育实验”的老师留下自己前行的踪迹,为了让“新教育实验”留下探索发展的精彩,“新教育文库”首先问世的“我的教育故事”和“我的教育随笔”两个系列将非常高兴地与大家分享这些精彩的故事。其中,“我的教育故事”是教师的个人专题故事,如陈晓华老师的《守望高三的日子》、苏静老师的《麻辣学生酷老师》、管建刚老师的《魔法作文营》、张菊荣和焦晓骏老师的《发生在教育在线的故事》等;“我的教育随笔”主要是数百名中国教师、“新教育人”共同撰写的教育梦想故事、人生情感故事、课堂情景故事,记录他们的理想、追求、收获、遗憾、感悟,如薛农基、冯卫东老师主编的《教育有悔》、韩军老师主编的《教育有悟》、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教育有道》、袁卫星老师主编的《教育有梦》、高万祥老师主编的《教育有乐》。这些故事,是真正的中国“教育叙事研究”,是新教育的“行动研究”。我们希望,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记录一些老师的生活,记录“新教育实验”的历史,它同时应该成为中国教育“案例教学”的教材,成为年轻教师成长的参考。

我们更加希望,读过这些故事的朋友和老师们,也能够拿起你们的笔,从今天开始书写属于你们自己的历史,记录属于你们自己的精彩。我们同时欢迎你们加盟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参与我们的教育论坛;欢迎你们登录“教育在线”(www.eduol.cn)!

朱永新

2004年6月于姑苏滴石斋

书评(媒体评论)

讲述中国教育自己的故事,感动中国教师的精彩人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

真正的教育叙事研究,真正的教师成长档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四川省新教育实验学校副校长 李镇西

  在这里,您会看到中国教师的梦想故事,情感故事,课堂故事,看到他们行走的足迹,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家港中学校长 高万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希望工程(媒体眼中的新教育实验)/新教育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敬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41845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9.21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03
137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