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莎士比亚与现代戏剧(从亨利克·易卜生到海纳·米勒)
内容
编辑推荐

  近四百年来,莎士比亚对世界戏剧,尤其是20世纪西方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莎剧改编和以莎剧为基础而创作的剧作层出不穷。本书将莎士比亚与十二位现代剧作家的剧作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剧作之间的差异读起来蛮有意思。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做了大量的考据工作,将1900-2000年间莎士比亚的现代改编戏剧整理了一份清单,为其他研究者继续研究提供了方便。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以剧作家为中心讨论莎士比亚与现代戏剧之间的关系。这些剧作家涵盖了整个20世纪西方戏剧的发展,代表着西方一百多年来的主要戏剧潮流。本书讨论的剧作家具体包括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易卜生、斯特林堡和皮兰德娄,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奥尼尔,现代史诗剧的代表人物布莱希特,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和尤奈斯库,英国当代戏剧中的几个重要作家,如邦德、斯托帕德、韦斯克和马洛维茨,以及德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海纳·米勒。在讨论莎士比亚与这些剧作家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本书根据每章的具体研究对象,侧重点有所不同地讨论了莎士比亚与现代戏剧在意识形态、题材、人物、剧作艺术和舞台艺术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现代戏剧对莎剧的占有和利用,诸如对莎剧的引用、暗指、模拟、改编以及以莎剧为基础的戏剧创作。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莎士比亚与易卜生

一 莎士比亚与戏剧学徒期的易卜生

二 莎士比亚与易卜生早期的浪漫主义戏剧

三 莎士比亚与易卜生中期的散文剧

四 莎士比亚与易卜生晚斯的象征主义戏剧

第二章 莎士比亚与斯特林堡

一 莎士比亚与早年的斯特林堡

二 莎士比亚与斯特林堡的历史剧

三 莎士比亚与斯特林堡晚斯的表现主义戏剧

四 莎士比亚对斯特林堡舞台艺术的影响

第三章 莎士比亚与皮兰德娄

一 相对主义的世界观和戏剧观

二 对矛盾和对立事物的感知

三 语言意义的相对性和贬值

四 个性和主体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五 戏剧相对主义和泛戏剧主义

第四章 莎士比亚与奥尼尔

一 莎士比亚与早年的奥尼尔

二 莎士比亚在奥尼尔剧作里的互文存在

三 “激情的奴隶”:莎士比亚与奥尼尔的欲望悲剧

四 莎士比亚与奥尼尔的存在之思:哈姆雷特与拉里

五 戏剧表现手段的探索和实验

六 相近的悲剧观念——《悲悼》与《哈姆雷特》

第五章 莎士比亚与布莱希特

一 布莱希特对莎士比亚的辩证和矛盾解读

二 莎士比亚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影响

三 布莱希特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利用和改编

四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史诗剧因素

第六章 莎士比亚与贝克特

一 《等待戈多》对莎士比亚的占有和吸收

二 《最后一局》对莎士比亚的暗指和模拟

三 《美好的日子》与莎士比亚的互文联系

四 贝克特的其他剧作对莎士比亚的引用、暗指和模拟

第七章 莎士比亚与尤奈斯库

第八章 莎士比亚与邦德

一 邦德对待莎士比亚的批评态度

二 邦德对《李尔王》的辩证解读

三 《李尔》:暴力辩证法的政治戏剧化

四 莎剧艺术的现代化:史诗剧和“激化效果”

第九章 莎士比亚与马洛维茨

一 马洛维茨解读、改编和导演莎士比亚的理论和方法

二 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讽刺画:马洛维茨的《哈姆雷特》

三 精神崩溃的内在透视:《一个麦克白斯》

四 “黑人可以和白人一样白吗”:《一个奥赛罗》

五 从喜剧到悲剧:《悍妇》

六 权力和法律的讽刺画:《一报还一报》

七 夏洛克的非经典化:《<威尼斯商人>变奏》

八 《裘力斯·恺撒》的私人化

第十章 莎士比亚与韦斯克

一 莎剧《威尼斯商人》的舞台演出和改编

二 《威尼斯商人》的反犹主义:韦斯克对莎剧及其现代演出的看法

三 《夏洛克》:韦斯克改写《威尼斯商人》

第十一章 莎士比亚与斯托帕德

一 哈姆雷特的老同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

二 斯托帕德改写莎剧的最初尝试

三 用《等待戈多》解构《哈姆雷特》

四 戏剧和政治语汇的分解

五 回到莎士比亚:《恋爱中的莎士比亚》

第十二章 莎士比亚与米勒

一 米勒的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二 米勒与布莱希特

三 “一种差异”:米勒对莎士比亚的看法

四 米勒改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机器》

五 米勒同莎士比亚的辩论

结论

一 莎士比亚对现代戏剧的影响问题

二 莎士比亚戏剧的特质

三 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性

四 现代戏剧中的莎士比亚传统

五 现代戏剧对莎士比亚戏剧的解释、改编和演出

六 前瞻:莎士比亚与21世纪

附录 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改编(1900一2000)

后记

试读章节

斯特林堡对莎士比亚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他的书信集《致亲密剧院的公开信》(1908—1909年)里。在这部书信集中,斯特林堡对莎士比亚的主要剧作做了专门讨论,其中在某些地方虽然不乏对莎士比亚的微词(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一些喜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了剧作家对莎士比亚的许多真知灼见,反映了莎士比亚对斯特林堡的历史观、戏剧美学观点以及戏剧创作实践等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在给“亲密剧院”的四封信里,斯特林堡论述了以下几部剧作:《哈姆雷特》、《裘力斯·恺撒》、《麦克白斯》、《奥赛罗》、《暴风雨》、《李尔王》、《亨利八世》、《仲夏夜之梦》、《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理查二世》。斯特林堡的莎士比亚研究主要集中在莎剧的结构方法、莎剧的人物性格塑造、莎士比亚的剧场艺术、莎士比亚的世界观等方面。下文的比较研究将分别论及这些方面。

应该指出,斯特林堡对莎士比亚并不是一味盲目崇拜。由于他的偶像破坏意识和对莎剧缺乏深入了解,早年的斯特林堡对莎士比亚多有偏激之词。随着对莎士比亚研究的逐步深入,斯特林堡对莎剧的欣赏逐渐加强。但是由于人生哲学和戏剧观上的差异,斯特林堡直到晚年仍然在某些方面对莎士比亚抱有成见。例如他对莎剧中的女性形象的片面理解就与他对女性的偏见直接有关;他对戏剧艺术真实性的强调使他对莎士比亚的多数喜剧持否定态度。在1887年的一封信里,斯特林堡写道:“莎士比亚把苔丝德蒙娜想象为无辜的。我完全相信她并没有跟伊阿古淫乱过,而是跟第三个人,正因为如此伊阿古才感到愤愤不平。”①

P54

后记

本书是根据我于1990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进一步扩展而成的。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和工作的7年时间里,尽管国内资料缺乏,我一直坚持本书的课题研究。此后在美国十多年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有机会发现和占有许多新的研究材料,在对原有论题作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同时,扩大了研究范围,发展了一些新的看法。所有这些都反映在书中。莎士比亚与现代戏剧的关系是一个既广泛又复杂的课题。中国现代戏剧在这个关系中应该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不难理解,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与西方国家的现代戏剧相比,莎士比亚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莎士比亚在当代中国戏剧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微乎其微的。中国话剧和传统戏曲的莎剧演出和改编在过去数十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对莎剧的解释和处理方面仍然需要有新的突破,需要更加多样化。我希望本书的研究能够为国内莎学界和戏剧界在处理中国当代戏剧与莎士比亚的关系时提供一种有益的参考。

在本书付印之际,首先我想深深感谢已故著名莎士比亚专家、我的恩师孙家璃先生。孙先生是我在中央戏剧学院时的博士生导师,先生对我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我将铭记在心,永志不忘。我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时的导师李忠玉先生引导我步入学术研究之路,我对先生的不断勉励和关怀充满感激之情。我在芙国伊利诺依大学学习和研究期间,有幸得到我的博士导师、莎士比亚专家Robert B.Graves和Michael Shapiro两位教授数年的精心指导,对此我表示诚挚的谢意。我初到美国的第一年里,戏剧史专家、前美国戏剧研究学会副会长、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的Gresdna Doty教授在学术和生活方面给予我很多帮助,在此我也一并向Doty教授致谢。

今年是我父亲田生顺逝世20周年。我的父亲和母亲孟玉梅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培养自己的子女呕心沥血,竭尽了毕生精力。为了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为了报答年迈母亲的养育之恩,我把此书献给父亲的在天之灵和远隔重洋的母亲。

最后,我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特别是责任编辑张林为本书的出版所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当前商品经济和通俗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仍然坚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大量出版学术专著,对这种远见卓识我表示由衷的钦佩。

作者

2005年8月于美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莎士比亚与现代戏剧(从亨利克·易卜生到海纳·米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3994
开本 32开
页数 4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073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