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绪论、发愿文内容、信仰与造像、思惟菩萨、基座的类型与题材等方面,论述了河北曲阳白石造像寺院归属、造像者身份、造像渊源与演变、题材与信仰等。
书后所附《从七帝寺看定州佛教》,借助七帝寺相关史实,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探究曲阳乃至定州佛教造像的整体风貌。发愿文总录则为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图书 | 曲阳白石造像研究/紫禁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绪论、发愿文内容、信仰与造像、思惟菩萨、基座的类型与题材等方面,论述了河北曲阳白石造像寺院归属、造像者身份、造像渊源与演变、题材与信仰等。 书后所附《从七帝寺看定州佛教》,借助七帝寺相关史实,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探究曲阳乃至定州佛教造像的整体风貌。发愿文总录则为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内容推荐 紫禁城墙高宫深,珍藏百万,典籍无数,足资代代承传研发,各各昭示于众,故编此紫禁书系。 凡涉中国宫廷文化艺术之专题专论,以文论,以图示,说史证物者,均可入系。 冯贺军《曲阳白石造像研究》、罗文华《龙袍与袈裟》、朱翼鑫《欧斋石墨题跋》、向斯《中国宫廷御览图书》,此四种六册为紫禁书系第二辑。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发现与研究 二 修德寺名称问题 三 造像被毁原因 四 渊源与分期 1 渊源 2 分期 第二章 发愿文 一 上曲阳沿革 二 真王五年 三 造像时间与佛教节日 1 十斋日 2 佛教节日 四 术语释义 1 邑义 2 维那 3 道人 4 内亲、骧、娘 5 渤海大王 第三章 信仰与造像 一 观音信仰与造像 1 观音经典与信仰 2 造像数量与发愿文内容分析 3 造像的发展与演变 二 弥勒信仰与造像 1 弥勒经典与信仰 2 造像数量、渊源与演变 3 上生与下生 第四章 思惟造像 一曲阳白石造像中的思惟像 1 太子思惟像 2 龙树思惟像 3 思惟与未名思惟像 二 思惟像的特征 三 思惟像的再认识 第五章 基座类型与题材 一 插合式基座 二 连体式基座 1 素面基座 2 浮雕基座 3 线刻与彩绘基座 三 基座的题材 1 北魏至东魏时期 2 北齐时期 3 隋唐时期 附录一 从七帝寺看定州佛教 一 七帝寺沿革 二 七帝寺与定州佛教 附录二 龙兴寺、万佛寺与曲阳造像 一 三地造像的特点 1 青州龙兴寺石造像 2 成都万佛寺石造像 3 曲阳白石造像 二 三地造像的相互关系 附录三 发愿文总录 一 北魏 二 东魏 三 北齐 四 隋 五 唐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曲阳白石造像研究/紫禁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贺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紫禁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47509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05-09-01 |
首版时间 | 2005-09-01 |
印刷时间 | 2005-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9.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8 |
宽 | 16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