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乾隆养生之谜(第一长寿皇帝食色性档案)
内容
编辑推荐

清高宗弘历,活了89岁,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人称神仙皇帝、长寿之君。他一生写了五万多首诗文,他的文治武功在专制皇帝中也是空前绝后的,他为什么能如此长寿?秘密何在?

他是性情中人,一生浪漫多情,为爱情而创造的生命激素——多巴胺源源不断;

他心胸开阔,生活有规律,饮食很节制,进膳讲究,养生有道;

他注重四勿——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他讲究十常——常叩齿,常咽津,常提肛等等。

想知道乾隆皇帝的长寿之道吗?想解开长寿皇帝的长寿秘密吗?请随我走进《乾隆养生之谜》……

内容推荐

中国人喜欢神仙。喜欢神仙的什么?喜欢神仙仙影缥缈,长生不老。神仙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是踏着祥云漫游天际的仙物,是饮天露、游云海的长生不老的寿星,他们从湛蓝的天际掠过,他们的仙姿逸韵如惊鸿一瞥,令人神往。

乾隆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长寿、最浪漫、最聪明、最风流的皇帝。

他活了86岁,远远超过“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俗语,人称神仙皇帝、长寿之君。他一生写了五万多首诗文,他的文治武功在专制皇帝中也是空前绝后。

他是性情中人,一生浪漫多情,为爱情而制造的浪漫故事最多;

他心胸开阔,生活有规律,饮食很节制,进膳讲究,养生有道;

他注重四勿: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他讲究十常:常叩齿、常咽津等等。

想知道乾隆皇帝的长寿之道吗?想揭开长寿皇帝的长寿之谜吗?请走进《乾隆养生之谜》……第一次集中展示故宫珍藏乾隆众多图片资料。

目录

引言:会保养的乾隆皇帝/1

第一章 自古皇帝盼长寿

 1.永恒长生术/9

 2.秦始皇的求仙之路/12

 3.汉武帝的长生梦/16

 4.长生不老药搅动大唐宫廷/21

 5.明世宗深宫炼仙丹/28

 6.中国皇帝的寿命/32

 7.乾隆皇帝长寿秘诀/40

第二章 风流账簿

 1.乾隆的相貌/64

 2.英俊少年弘历/70

 3.永远的第一夫人:孝贤皇后/81

 4.第二任皇后削发为尼风波/91

 5.木头美人杏儿/100

 6.绝代美人香妃/103

 7.最后的爱妃汪氏/111

第三章 起居注

 1.庞大的妻群/117

 2.子女二十七人/123

 3.起居的宫室/133

 4.在养心殿的时光/141

 5.乾隆书房/143

 6.后妃的卧室/146

 7.内膳房/147

 8.千叟宴/149

第四章 江南游

——中国最庞大的皇家旅行团

 1.一下江南/158

 2.二下江南/169

 3.三下江南/175

 4.四下江南/179

 5.五下江南/185

 6.六下江南/188

第五章 养生之道让现代人吃惊

 1.穿戴宽松合时/195

 2.清宫膳食结构/199

 3.舒适的宫室庭院/203

 4.作息起居秘诀/206

 5.出行与散步/216

 6.生活情趣/220

 7.心清闻妙香——佛心天子的佛缘/226

 8.御笔佛经与贺寿经书/237

 9.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242

 10.君臣之间/250

第六章 超级美食家

 1.天下第一美食/260

 2.清宫养生禁忌/264

 3.皇帝寿宴与国宴/268

 4.乾清宫家宴/271

 5.乾清宫千叟宴/277

 6.御茶房/278

 7.乾隆的私房菜/280

 8.乾隆皇帝全食谱/282

 9.私藏养生酒/284

 10.只喝天下第一泉/292

第七章 五福五代堂

——幸福的晚年生活

 1.权力的滋味/296

 2.优哉游哉太上皇/304

 3.《五福五代堂记》/305

 4.晚年保养之道/307

 5.生命挽歌/310

第八章 典故趣闻

 1.身世之谜/322

 2.天禄琳琅/322

 3.重华宫/323

 4.漱芳斋/324

 5.三希堂/325

 6.建福宫/325

 7.乾隆西花园/326

 8.雨花阁/326

 9.乾隆花园/327

 10.寿安宫/328

 11.《四库全书》/329

 12.《四库全书荟要》/330

 13.帝王树/330

 14.英国特使觐见/33l

 15.五福五代堂/333

 16.十全武功/334

 17.散财童子/335

 18.禅位/336

第九章 十全老人

 1.踌躇满志写《古稀说》/340

 2.《御制古稀说》/342

 3.心满意足写《十全记》/343

 4.《十全记》/344

 5.《遗诏》/345

附录:清宫养生方

 附录一:通窍仙方/349

 附录二:明目固齿方/349

 附录三:延年益寿丹/350

 附录四:长春益寿丹/350

 附录五:养心延龄益寿丹/350

后记/352

试读章节

一辈子醉心于游乐

乾隆皇帝是位喜欢游山玩水的皇帝,他游乐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有关他的风流传闻也是五花八门,流传得热热闹闹,世人也为之津津乐道。

热河行宫和六下江南的风流传说最多,也最动人。

热河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乾隆皇帝几乎每年都去热河行宫。

热河这地方人称北国小江南,这里人文荟萃,到处弥漫着浪漫的气息和人文的情调。

宽阔的热河大街上,有两座弛名塞外和闻名中原的大酒楼:裘翠楼、留霞楼。这两座酒楼坐落在西街的御道两旁,门户对着门户,美味佳肴,红袖添香,生意做得非常兴隆,都是以经营山珍野味而扬名天下。

阳春四月,浪漫的乾隆皇帝踏着如烟的柳絮,来到热河行宫,沐浴着这北国小江南的醉人春风。

这一天,兴致昂然的乾隆带着近侍太监常升乔装打扮以后,出了行宫的西仓门,信步走到了热河西大街。御道很宽阔,细软的黄沙金灿灿的,在阳光下闪烁着富贵的光芒。街道上买卖柴禾、疏菜、水果、鱼肉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茶幌下是说书的,街角围着许多人看耍猴。说笑声、打闹声、玩拳脚和杂耍声,响成一片。

街道边酒楼的酒旗,色彩斑澜,迎风猎猎,吸引着信步闲游的乾隆皇帝。他抬头一看,原来是闻名塞外的裘翠楼——据说,这座五十多年历史的酒楼,是山西人开的。酒楼处处窗明几净,三层楼,层层都是一间间独立的雅座;印着暗花的墙壁上,雅致地挂满了名人字画。

走进酒楼的乾隆皇帝,随意地拿过菜单,不禁吃了一惊:这菜单上面,竟然全是用满、汉、蒙、藏、维五种文字书写的菜名。

乾隆皇帝觉得奇怪,就问前来侍候的伙计:会这五种文字?

伙计微笑着,点点头。

乾隆皇帝也点点头,心里很高兴——他分别用这五种语言微笑着问这伙计。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小的伙计,竟然也微笑着对答如流!

乾隆皇帝兴高采烈,点了茶叶鸡、什锦拼盘、清炖鲫鱼和塞外野味火锅。

伙计捧上一个食盒,打开食盒,只见是四色豌豆糕、绿豆糕和一碗清水,旁边还有一排折叠的纸条。伙计示意乾隆抓彩。

乾隆打开一张折纸,上书:“四平八稳,万事如意。”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豌豆糕四块,绿百糕八块。”

P48-49

序言

会保养的乾隆皇帝

中国人喜欢神仙。喜欢神仙的什么?喜欢神仙仙影缥缈,长生不老。神仙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是踏着祥云漫游天际的仙物,是饮天露、游云海的长生不老的寿星,他们从湛蓝的天际掠过,他们的仙姿逸韵如惊鸿一瞥,令人神往。

神仙的仙影是一种虚幻的美、精致的美、超凡脱俗的美。这种美,对于吃五谷杂粮的俗人来说,只能想象,无法企及:神仙们踏着祥云,餐风饮露,人们做不到;神仙们心无杂念,没有欲望,没有烦恼,人们也做不到;神仙们逍遥自在,在丛林,在山巅,在悬崖峭壁,漫话前朝往事,纵谈古今兴替,人们更是做不到,或者说,人们不愿意做,不屑去做。人们只关心的是,在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之后,有什么仙方妙法,能够长寿?可是,每天吃的是五谷杂粮,一生之中又有那么多的杂念和欲望,又如何能够长寿!于是,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在世间风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说得透彻,唱得动听,但世俗之人还是争名逐利,蝇营狗苟。人们在满足了个人的欢快之欲之后,又陷入困惑:如何既能享受生活,又能长寿?于是长寿成了世俗之人永远困惑的问题。

数千百年来,追求长寿,成了人们想圆而又难圆的美梦。

普通百姓想长寿,手握权力的人们也想长寿,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更想长寿。从秦皇汉武,到明清的皇帝们,都在不停地、苦苦地探求着长寿——这是一条充满苦涩的艰辛之路,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漫漫的不归之路,在这条路上,有些聪明过人的皇帝甚至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秦始皇毕生都在访求仙人,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他为此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直到他在病死沙丘的路上,仍没有放弃这一努力——他只允许说寿字,忌讳说死字;他病死沙丘平台的时候,他的一双阴冷的眼睛仍直勾勾地看着访求仙人使者回京的御道上。他去世时,正是壮年之盛的50岁。

汉武帝16岁即皇帝位,为了长寿,求仙长达50余年,大造蓬莱、瀛洲等仙岛,在宫室之中建造望仙台,希望仙人驾临;他不惜一切地广招方士,寻找长生之路,甚至于将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方士为妻。到他70岁临终时,他突然醒悟:天下哪有什么仙人?只有节食、服药,才可以少病长寿!

五代梁太祖朱温,为了长寿,服方山道人庞九经进献的金丹,结果眉毛、头发立时脱落,头部、背部生疽,不久身亡。

明世宗为了长寿,也是大量服食仙丹,中毒而死。临终前,他留下遗诏自悔:我当皇帝45年,因为小的时候有病,希望长寿,就迷信了道术,被这些江湖术士们所蒙骗!

中国古代有三寿之说: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有过五百多位帝王;从秦始皇到清末宣统皇帝,共有335位皇帝,他们的平均寿命是39岁;而80岁以上的则有5人——梁武帝、武则天、宋高宗、元世祖、清高宗。

梁武帝萧衍活了86岁,他的长寿秘诀是不近女色;

唐女皇武则天82岁风韵犹存,她的致寿之道是享受男色;

宋高宗赵构活了81岁,他的长寿仙方是清心寡欲;  元世祖忽必烈数十年驰骋疆场,80岁去世,他的长寿秘密是纵马驰奔;

清高宗弘历,活了89岁,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人称神仙皇帝、长寿之君。他一生写了五万多首诗文,他的文治武功在专制皇帝中也是空前绝后的,他为什么能如此长寿?秘密何在?

他是性情中人,一生浪漫多情,为爱情而创造的生命激素——多巴胺源源不断;

他心胸开阔,生活有规律,饮食很节制,进膳讲究,养生有道;

他注重四勿——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他讲究十常——常叩齿,常咽津,常提肛等等。

想知道乾隆皇帝的长寿之道吗?想解开长寿皇帝的长寿秘密吗?请随我走进《乾隆养生之谜》……

后记

1

古旧的街道,腻腻的黄梅天,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低矮破旧的土屋,鬼影幢幢,像百年老屋的地下室被雨水洇湿的一幅幅水墨画。身上涂得红一块、紫一块的花花绿绿的肥猪,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溜达着。偶尔,闪过一只满地寻找食物的癞皮狗。街上也同样溜达着许多人,人们一声不响地都在忙碌着。一位身披黑衣服的男人,面色模糊地在一扇旧门前进进出出,时不时地朝我看一眼——那模糊的脸上,只一对眼睛亮亮的。他看得我心惊,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从梦中惊醒。这是一个奇怪的梦,而且梦境中明白无误地知道,这个男人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离开人世,已经三十多年了。那一年,我才八岁。我至今仍记不起父亲的模样。印象中,他似乎很瘦,是瘦得吓人的那种;然在那下陷的眼眶中,一双眼睛,很明亮,很自负……

回到故乡,古旧的街道还在,还是那么苍老。街道上还是坑坑洼洼的,街道两边的破旧土屋依然还在,只是在这些土屋之间,新起了些楼房,看上去凌乱不堪,不成规矩。土屋的山墙上一片模糊,真如一幅幅被水洇湿了的水墨画,看不出他原来的样子。身上红一块、绿一块的猪真的在街道上旁若无人地闲逛,花花绿绿地一片。傍晚时分,淡黄色的灯光,从一扇扇破旧的门扇缝隙中拥挤出来,照得老街一片斑驳。在这片斑驳的老街上,到处飘荡着混杂泥土腥骚味的陈年腐木气息。

熟悉的乡亲都来家中闲坐,年长一点的,无不谈到我的父亲。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牙齿都是七零八落的,但从他们笑眯眯的露着口风的热烈描述中,我知道了我父亲的真实样子:一米七几的中等个子,头发黑黑的,脸上有络腮胡子;浓浓的眉毛下,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日艮睛;一生好抽烟,总是在右嘴角含着一支烟,这支烟从点燃到全部烧尽,决不会再挪一次窝,直到最后,他咳嗽着吐掉全湿透了的烟屁股;帽子戴得端正,衣着很整洁,身上长年披着一件黑衣服,衣服似乎很少见他穿在身上;走路时风风火火的,目不斜视,时不时地用胳膊往上提一提披在身上要滑落的大衣;生活极俭朴,心地善良,为人厚道,从不欺负弱小,律己严,待人宽;手艺好,方圆数十里独一无二,其手艺之专深、雕花工艺之细致、手工车床之精巧,都令乡亲们钦佩。

向氏家的祖坟位于家门前约一里地的枕头山山头,坟墓正对着东部的龟山。晨光微曦,夜色扯着最后一缕黑纱。在夜幕中一直撑住了淡蓝色天空的龟山山峰,慢慢地涌动着灰色的云块。火球似的太阳就从这不断变红的云块中跃出山峰,在亮闪闪的云团中放肆地燃烧起来。山头的白云也在瞬时之间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暖洋洋的紫色。万道金色的阳光透过这紫色的云块洒向大地,照着枕头山,照着向家的祖坟,也照着安眠在祖坟墓地中的父亲。每次看到这东部群山,看到这群山相对的阳光照耀下荒草凄凄的坟地,我的心就稍稍宽慰些。

为父亲拟好了一篇《铭文》,请石匠在西藏黑的墓碑上雕刻,以寄托子女们对英年早逝的父亲的哀思。《铭文》如下:

父向氏讳全章,生于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故于一九七一年五月二十八日。恰五十春秋,备尝世间沧桑炎凉;半百人生,不曾一日安闲悠逸。父天资颖悟,秉性宽厚。早年家贫,孜孜求学于公输般之术,艺成而传诸亲邻。为人不计睚眦,律己爱人;做事不尚苟且,克尽始终。为子、为弟、为夫、为父,孝、悌、仁、慈。父之土木匠艺,名闻遐迩,其所独创之木工机械,本图遗爱家山,惜无人能传。父虽多能,然一生受儿女之累,晚年为恶疾所困,致寿不迨中人,铸成儿女终生之憾。

父远行之际,顾弱年之儿女,锥心刺痛,不忍割舍。形骸虽归于后土,魂魄几度回返,徘徊灯前堂下。儿女日后思之,不胜切痛。父殁于今,三十有一载矣。不知今日,魂魄何之。悲幽明之殊隔,伤一诀而永分。子辈景仰之念,怀想之思,历久弥深。今此镌石,以告天地。

2

向氏发源于何处?郡望在哪里?

向氏发源很早,郡望在河南信阳。

向氏来源有二:

一是源于古国名。上古时,诸侯国之一的向国,相传是圣帝尧的后裔分封地,其国址在今山东菖县西南(又说在临沂市苍山县向城填),春秋初年被莒国吞并,后人以此古国为姓,称向氏——据此推算,向姓距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有儒经((春秋》为证:莒人人向。

另一说是源于古邑名。向是春秋时期周王畿内的一个很有名的古邑,位于今河南济源南部。有《诗经·小雅》为证:作都于向。

二是源于祖辈名。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桓公有个儿子,食采邑于向,故名向父。向父的孙子以祖父来名姓氏,也称向氏,并尊向父为向氏始祖。

向氏较早的名人应数夏末时的内史向挚。他是一位精通图籍古书的大学者。当时,暴君夏桀胡作非为,致使天怒人怨。太史令终古搬出夏皇室珍藏的图书史籍哭泣进谏,夏桀视若无睹。终古感到绝望,出奔于商。内史向挚面对愈加迷乱的夏桀,知道大势已去,天命将绝,便毅然将关乎夏王朝命脉的图籍悄悄收载整齐,出奔如商。

向氏令人汗颜的人物是向平。他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隐士,精通易老,性尚中和,在山中靠好事者接济度日。他感叹说: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未知死何如生耳!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子女的婚事——子女婚事之后,不再过问世事,出游五岳名山。结果,他的这一心愿成了向氏在中国古史中的一典:向平愿了。

令向氏自豪的人物,是北宋太宗时期开封人向敏中。他是太平兴国年间的进士,官至宰相。他性情宽厚,为人廉洁,以清廉高节、正直忠孝著称,并善于辨明冤假错案。《宋史》称:向敏中著有《文集》十五卷,并修有《家谱》。

清宫藏书中,有记载向敏中家室的史书。他有五个儿子,都很成器:长子向传正,国子博士;二子向传式,龙图阁直学士;三子向传亮,驾部员外郎,其儿子向经之女被册为皇后——因向氏为皇后,宋室赠向敏中为燕王,向传亮为周王,向经为吴王;四子向传师,殿中丞;五子向传范,娶南阳郡王公主。

据称,湖北汉族向姓,都是向敏中的后裔:大约在南宋初年,其向氏后人,从河南迁居江南。湖北汉族向姓,源流有两支:一是明初由湖南茶陵迁入潜江白莲圹;二是明初从江西迁入麻城、武穴、武昌等地。

3

古书说: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

太上老君说: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

古代圣贤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杀身。

尊敬的上帝说: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司马光先生说:上有天堂,君子死后居之;下有地狱,小人死后居之。这话虽简要,可以统领一切事理。

这些先哲圣人,苦口婆心,无非是要人积德行善,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一颗向善之心——人要宽厚,要有博爱之心,要爱他人,爱动物,爱天地之间一切生灵;人要宽以待人,要尽己之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人不能只为自己,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心安理得,才会神清气爽,才会健康长寿。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从事宫廷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许多年了,有一些体会和收获。

谨将这部书:

献给我辛劳一生却英年早逝的父亲;

献给那些一心向善的善男子、善女子;

献给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劳动者;

献给所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的兄弟姐妹。

祝天下的好人们梦稳心安,健康长寿。

向斯

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乾隆养生之谜(第一长寿皇帝食色性档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向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30089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49
丛书名
印张 2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