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卷)/元曲名家精品类编
内容
编辑推荐

关汉卿是世人公认的元曲大家,他一生曾创作散曲六十余首,杂剧六十七部(现存十八部),比后他几百年的英国大戏剧家莎土比亚所写的剧作多出一倍。他的散曲脍炙人口,杂剧冠绝当世。他的散曲作品或记叙爱情,或抒写襟怀;或表现离愁别恨,或描绘自然风光。时而悲歌慷慨,时而风流艳冶,写态传情,有“曲尽人情”的本色。他的杂剧,形式有悲剧、喜剧、悲喜剧、正剧;内容有社会剧、历史剧、公案剧、风情剧等。他用笔墨描绘出当时社会全面、广阔的人情世态,塑造出形形色色、应有尽有的人物形象。他是13世纪即我国元代“和人民最亲近的作家”(郑振铎语),千百位元曲艺术家的代表。上世纪50年代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本书收入了关汉卿六十多首散曲和十八部杂剧中的二十折,囊括了他全部的散曲和杂剧的精华,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关汉卿作品的专著。在每一部作品的原作之后,编著者都有简明扼要、精辟独到的注释与点评,其资料搜集之详尽与观点之精湛都是前所未有过的。

内容推荐

关汉卿,因史料阙如,生平不详。据《录鬼簿》等书推断,约生于金宣宗贞祜、元光年间(1213-1222),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原籍祁州(今河北安国),定居大都(今北京市),故亦日“大都人”。号己斋叟,曾任太医院尹,生平大半“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臧懋循《元曲选序》),即出入于教坊,往来于勾栏,且是其时杂剧创作团体——玉京书会之魁首。时人谓其“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元·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并称其为“初为杂剧之始”(明·宁献王《太和正音谱》),即元杂剧为汉卿所创也。蒙古灭南宋后,到过南宋都城杭州,其时已近晚年。其影响甚大,同时代人王实甫、杨显之等随其从事杂剧创作;后来剧坛翘楚高文秀、沈和甫亦被称之为“小汉卿”、“蛮子汉卿”。散、套、剧作皆长,尤以杂剧为优。现存散曲(套曲、小令)六十余首,杂剧十八部。据《录鬼簿》所记著有杂剧六十七部,大多惜已散失。

目录

总序

前言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己斋自影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

[双调]乔牌儿

[双调]碧玉箫

[南吕]四块玉·闲适(四首之一)

[南吕]四块玉·闲适(四首之二)

[南吕]四块玉·闲适(四首之三)

[南吕]四块玉·闲适(四首之四)

[双调]大德歌

[双调]大德歌

[半儿推辞]半儿肯——青春交响

[仙吕]半儿·题情(之一)

[仙吕]半儿·题情(之二)

[仙吕]半儿·题情(之三)

[仙吕]半儿·题情(之四)

[双调]碧玉箫

[双调]碧玉箫

[双调]碧玉箫

[双调]碧玉箫

[双调]碧玉箫

[双调]碧玉箫

[双调]碧玉箫

[正宫]白鹤子

[双调]新水令

云山满目恨悠悠——别恨离愁

[南吕]四块玉·别情

[双调]沉醉东风(之一)

[双调]沉醉东风(之二)

[双调]沉醉东风(之三)

[双调]沉醉东风(之四)

[双调]沉醉东风(之五)

[双调]大德歌·春

[双调]大德歌·夏

[双调]大德歌·秋

[双调]大德歌·冬

[高调]梧叶儿·别情

[双调]碧玉箫

[仙吕]翠裙腰·闺怨

[黄钟]侍香金童

[中吕]古调石榴花·怨别

[大石调]青杏子·离情

[仙吕]桂枝香

[双调]新水令

满城中绣幕风帘——市井风情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双调]新水令

[双调]新水令

[双调]新水令

[越调]斗鹌鹑·女校尉(一)

[越调]斗鹌鹑·女校尉(二)

[仙吕]醉扶归·秃指甲

[大石调]失牌名·律管灰飞

愿天下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情成眷属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一普救姻缘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二)西厢寄寓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三)酬和情诗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四)随分好事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五)封书退贼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六)虚意谢诚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七)母亲变卦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八)隔墙听琴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九)开书染病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十)莺花配偶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十一)花惜风情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十二)张生赴选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十三)旅馆梦魂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十四)喜得家书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十五)远寄寒衣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之十六)夫妇团圆

[双调]大德歌(之一)

[双调]大德歌(之二)

[双调]大德歌(之三)

[双调]大德歌(之四)

[中吕]朝天子·从嫁媵婢

[双调]新水令(二十换头)

《拜月亭》第三折

叫声屈动地惊天——暗夜霹雷

《窦娥冤》楔子

《窦娥冤》第一折

《窦娥冤》第二折

《窦娥冤》第三折

《鲁斋郎》第二折

为旅偏怜客贪杯惜醉人——底层侠骨

《救风尘》第一折

《救风尘》第三折

《调风月》第二折

稳情取好夫妻百年喜悦——智才圆梦

《望江亭》第三折

《玉镜台》第三折

夙世姻缘休等闲——公案完姻

《绯衣梦》第一折

《谢天香》第一折

《金线池》第二折

大江东去浪千叠——史海回眸

《单刀会》第四折

《五侯宴》第二折

《蝴蝶梦》第二折

《山神庙裴度还带》第三折

《尉迟恭单鞭夺槊》第三折

《邓夫人苦痛哭存孝》第四折

附录:关汉卿著作年表

试读章节

[双调]碧玉箫

席上樽前,衾枕奈无缘①。柳底花边,诗曲已多年。向人前未敢言,自心中祷告天②。情意坚,每日空相见。天,甚时节成姻眷?

[注释]

①衾枕奈无缘:怎奈无缘同床共枕。

②祷告天:向苍天祷告,期盼老天助人遂愿。

[点评]

此曲写一位暗恋者的心态可谓曲尽其妙。一、二与三、四这一组对仗句含意丰富,既写出了他俩交往多年的时间长度,也写出了他们“席上樽前”、“柳底花边”过从往还的空间幅度,还写出了他们以诗曲相应相和的心律振度……但是他或她均未向对方吐露真情,更未敢在人前有片言只语,只是秘密地在心中祷告苍天……多么纯真、圣洁的感情啊,代言者的诗人已使我们从人物的爱中感到了崇高!但是诗人的笔力还未尽兴,他要再挖人物内心的纵深一步:情深意坚,但每天只是空相见,一个“空”字包含了多少说不尽的焦虑、怅惘、失落、期盼和希望与失望的轮环交替啊,何时才能步入婚姻的殿堂成了人物心灵中的最强音,这也正是诗人的点睛之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崇高美好理想再一次在此得到了表现。

P22

序言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剧家、杰出的散曲作家、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元末明初的贾仲明说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见《录鬼簿》补写挽词)。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举行关汉卿戏剧活动七百年纪念大会,并上演田汉创作的大型话剧《关汉卿》,关汉卿的杂剧和其他创作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是金元之交的13世纪。据郑振铎先生考证,蒙古灭金时(1234),他大约二十四五岁。到蒙古灭南宋时(1279),他已年近七十。这就说明,他的一生大半处于王朝更迭、战乱频仍、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度复杂、剧烈的年代。其时,蒙古、女真等民族的统治阶级,对中国各族人民施行着残酷的压迫、剥削与掠夺,被统治的中国人民喘息在战祸与暴力的野蛮蹂躏之下,不仅生活上毫无保障,而且丧失了起码的人身自由。较之其前与尔后的封建王朝,这更是一个暗无天日、无法无天的时代。关汉卿身处这一黑暗王国,以他亲历和观察的种种世相,熔铸于艺术创作之中,从而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面反映时代生活的明镜。

关汉卿是不同于前代、后代也绝少的一位作家。他不是一位传统的自命高雅的文人,而是以毕生精力“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臧懋循《元曲选序》)的“梨园领袖”、“杂剧班头”,勾栏、瓦舍、书会是他的主要活动场所。士大夫们轻视“戏子”,他却乐于和他们交往;士大夫们轻视民间艺术,他却亲自粉墨登场。他没有一般士人的清高,而是与民间艺人打成一片。当时书会的一批民间作者及被艺人们称为前辈老先生的杨显之、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都是他来往密切的好友。关汉卿,这位不朽的作家,其实是13世纪千万民问艺术家的代表。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他是和人民最亲近的作家。他为了人民而写作,为人民而控诉着当时的黑暗统治。他和当时的人民是血肉相连、呼吸相通的。人民的喜怒哀乐,也就是他的喜怒哀乐,并且他把当时人民的这种喜怒哀乐之情写了下来而使之永远不朽。”(《关汉卿——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曲家》,见1958年第6期《戏剧报》。)

关汉卿是一位思想深刻、情感浓烈、学养丰厚、才华横溢、创作丰盈的多面手。他的散曲脍炙人口,杂剧冠绝当世。他一生写了六十多种杂剧,比后他几百年的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所作几乎多出一倍,只是他没有莎翁幸运。由于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传统观念对戏曲的轻视,迄今保存下来的作品只有四分之一稍多。在现存的十八部杂剧中,若依形式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悲喜剧、轻喜剧、正剧等;若按题材类型分,有社会剧、风情剧、公案剧、历史剧等。在他现存的六十余首散曲(包括小令与套曲)中,有的系自我抒怀,有的系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有的系状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有的系描绘当时社会的市井风情。在他之前,从未有一位作家能像他这样,以各种艺术形式广阔、全面地表现现实人生;从未有一位作家的笔下能有如此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态涌现。

在关汉卿笔下,我们看到了夺人妻女如儿戏、为所欲为的淫棍鲁斋郎(《鲁斋郎》);看到了比高衙内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权通“圣人”(皇帝)的色魔杨衙内(《望江亭》);看到了打死人不偿命的“权豪势要之家”的恶霸葛彪(《蝴蝶梦》);看到了到处渔色而无人敢管的纨绔子弟周舍(《救风尘》);看到了骗婚骗色的女真贵族小千户(《调风月》);看到了死皮赖脸心狠手辣的市井无赖张驴儿(《窦娥冤》);看到了“但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颠倒黑白草菅人命的贪官桃杌太守(《窦娥冤》);看到了见死不救、生生让其女与恩婿分离的狠心官僚(《拜月亭》);看到了逼人舍弃亲生子、置孤儿寡母于死地的乡问恶富(《五侯宴》)……从城市到乡村,从官府到市井,横行霸道、作威作福的就是这些吸着百姓血汗养肥了的淫逸、贪婪、肮脏、凶暴之徒,而这样的两脚兽却握有生杀予夺之权,是道貌岸然、冠冕堂皇地主宰社会的统治者!而在这些两脚兽的淫威下,挣扎、呻吟、呼号、哭喊着的是含冤负屈被虐杀的童养媳窦娥;是被夺去妻子仅留下两儿的银匠李四及被玩厌了又转手送给他人的李四妻(《鲁斋郎》);是为报父仇打死恶霸却被刑拘的平民三兄弟(《蝴蝶梦》);是上当受骗被殴打凌辱的从良女子宋引章(《救风尘》);是在风雪天荒野地被逼弃儿、心如刀割的王大嫂(《五侯宴》);是被玩弄被欺骗的婢女燕燕(《调风月》)……强凌弱,众暴寡,富欺贫,官压民,这是怎样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义社会和黑暗时代啊!关汉卿就是以他的一支椽笔逼真地画出了这样的时代,记录了这样的社会!

关汉卿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反映了13世纪中国社会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更在于表现了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者即被统治的人民群众的倔强性格和不屈的反抗精神,这也是关汉卿之前的文学作品很少表现的。《救风尘》中的妓女赵盼儿,凭着她的机智,从容不迫地骗得了休书,把备受虐待的姐妹从恶少手中救了出来;《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假扮渔妇,跑到由于追求她不遂因而凭借皇帝势力来取她丈夫首级的杨衙内面前,盗取了“势剑金牌”(皇帝给予杨衙内杀人特权的信物),救了她所爱的丈夫的性命。关汉卿笔下的正面人物很多是被压迫的妇女,这些女性在平时往往具有中国古代妇女善良、温柔、敦厚的特点,但一旦身处于暴力面前,就显出她们顽强不屈、不向暴力低头的性格。像窦娥,原来不过是个循规蹈矩的年轻寡妇,但她蒙冤受难、含冤赴戮时,不但骂天骂地骂王法骂官员,咒骂尽世间的一切,甚至临刑前还要发下三誓证明自己是冤枉的,她的冲天冤气竟使得天公在六月天降下三尺大雪,最后她的鬼魂还要坚决告状,终于使作恶者受到惩罚。关汉卿笔下这些具有英雄性格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当时社会上最微贱的人,诸如童养媳、妓女、婢女、寡妇、老妪……关汉卿把同情和热爱都倾注在她们身上,她们既是现实人物的真实塑造,也是作家理想和希望的寄托。窦娥临刑前喊出了撼天动地的控诉:“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延年。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一悲愤欲绝的唱词也正是关汉卿对那个罪恶社会黑暗王国彻底否定的愤怒呐喊!

关汉卿笔下的人物世界是丰富多彩、广阔斑斓的。除了上述对立的人物,反抗的形象,他还塑造了关羽、尉迟恭等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描绘了温峤、裴度、李克用等历史人物的不同性格。《拜月亭》中富家小姐王瑞兰对患难之交蒋世隆的情真意笃;《绯衣梦》中大家闺秀王闰香对贫夫李庆安的真心一片;《谢天香》、《金线池》中风尘女子谢天香对文人柳永的痴情执著,杜蕊娘对书生韩辅臣的怨而又爱,爱而又怨……都以各个面貌不同的艺术形象揭示了人生图景的丰富性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而《鲁斋郎》与《蝴蝶梦》等包公戏,既真实地写出了包公正直、机智的一面,也写出了他作为现实中人有顾忌、有局限的一面,比后世神化了的包公更具现实性与人情味。关汉卿着力于前代人物包拯,正是对当世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的愤激,对生民命运的关切和对公正清廉的呼唤。

关汉卿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他的散曲最能流露他的真个性,真性情,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他散曲的代表作。从来也没有一位作家一位文人这样坦诚地暴露过自己的真面目。当然,这其中有愤世嫉俗、故作夸张的因素和成分,但他敢于承认自己“半生来折柳攀花,·世里眠花卧柳”却是实在的,因而也是惊世骇俗的。他能够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与世俗的偏见,不以与这些“卑贱”的人交往为耻,并能够从卑贱者的身上发现高贵的灵魂,并在作品中予以表现,确实可谓古今第一人。此外,《赠朱帘秀》亦是其散曲的上乘之作。此作表面上句句咏珠帘,实为句句赞帘秀,其想象联想之妙、艺术手法之高、感情蕴藉之深,实为韵文作品中之少见。其他如[南吕]《四块玉·闲适》等作亦真实地表现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思想情感世界的矛盾,对我们全面了解作者的心灵潮汐大有裨益。

关汉卿散曲作品中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的篇什也是独特、闪光的,像那四首题情的[仙吕]《一半儿》,其相互挑逗之动作,忽嘻忽嗔之情态,俚语雅语之交错,悲喜情绪之转换都是历来所罕见的。还有那些表现离愁别绪的套曲,其感情之曲折,内蕴之丰富,心理刻画之细腻,悲喜跌宕之自然,也都是过去这类作品中未曾见到的。其中可以看出关汉卿在雅词方面的深厚素养,其与汉卿杂剧中的本色语言形成一种对照,可以看作是作者在创作发展过程中熔铸雅俗为一炉的过渡,亦可看作是其杂剧创作之滥觞。另外,表现市井风情的散曲以[南吕]《一枝花·杭州景》最具代表性,这是作者晚年造访新亡的南宋国都之作,其语言之清新,文笔之活泼,情感之充沛潇洒,毫无迟暮衰飒之气,而是以一派青春活力活画出“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的旖旎景象。其他写浪子回头、花夫悔悟之作亦别开生面,特别是两首[越调]《斗鹌鹑·女校尉》以新的人物、新的形象、新的生活图景填补了人生画卷的空白。

当然,与任何伟大人物一样,关汉卿也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的一些杂剧中带有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说教。《陈母教子》则突出地宣扬了“学而优则仕”的功名利禄思想,《裴度还带》中也有程度不轻的渗透。作者在剧中所设计的矛盾解决的重要方式,有不少是借助“天人感应”、神鬼灵异,或依靠清官断案。有些散曲作品还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宿命思想与消极情调,这些都是应当在汲取其精华之时予以过滤的。

哲人有言:对于古人,我们不是看他比其后人少做了些什么,而是要看他比其前人多做了些什么,对于关汉卿及其作品也应当如是评价。从这样的唯物史观来看,关汉卿确实称得上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

张厚余

2004年9月25日 于并州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卷)/元曲名家精品类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厚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35768
开本 其他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4.72
丛书名
印张 13.8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28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