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比尔·盖茨家族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比尔·盖茨,他是一个天才,20岁开始领导微软;31岁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37岁成为美国首富;39岁那年一举超越美国股票大王沃伦.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53岁离开微软投身慈善事业。这一切都集中在比尔·盖茨一个人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他的成功除了机遇和必不可少的勤奋外,是不是还应该有些为人所不知的因素?他超高的智商是否来自家族遗传?当他拥有亿万家产后,他的家族成员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出于何种信念,他退出江湖,将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裸捐”,从而全身心转到慈善事业?

《比尔·盖茨家族传》将回答你的所有问题,让你比尔·盖茨的世界!

内容推荐

提到比尔·盖茨,必让人想到微软;同样,提到微软,必让人想到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创造了一个无法复制的微软帝国的神话。“每张书桌上会有电脑,每个家庭会有电脑,每台电脑都用微软产品”,这就是盖茨当初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时怀揣的梦想。如今他的梦想实现了,微软成功了,而盖茨又开始了生命中的新旅程——从世界最富有的人转型为世界最大的慈善家。

从成功学的角度分析,盖茨的成功绝对离不开家族的力量。本书比较详尽地讲述了盖茨及微软的成长,道出了盖茨的成功与他的家族千丝万缕的联系;除去道道光环,从而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比尔·盖茨及其家族画像。

目录

上篇 父系的旗帜

  第一章 西雅图,美国最聪明的地方

 不可思议的“老三”

 这里“盛产”天才和富翁

 西雅图人誓与微软共进退

  第二章 律师盖茨:最擅长“挥霍”财富

 忙碌的财富“看管人”

 一对父子,一个模子

 为客户而工作

  第三章 祖父:好交际的高个子

 人脉圈是创业中的蓄水池

 团队造就归属感

 化敌为友,和谐胜过一切

  第四章 曾祖父:一个另类的淘金者

 一夜暴富的诱惑

 超常的市场嗅觉带来甜头

 掌握信息是制胜的法宝

 实战经验与学历,到底哪个更重要

  第五章 他们,凭什么百年不倒

 地球之外的未来投资——购买火星计划

 创新:该出手时就出手

 离破产只有18个月,怎么办

 勤奋是盖茨家族的硬道理

中篇 母系的辉煌

  第六章 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

 外祖母,循循善诱

 母亲,给儿子的太多了

 做一棵秃丘中的橡树

 与无数只青蛙接吻

 比尔·盖茨最不能等的三件事

  第七章 最先赞同盖茨退学的人

 不要错过外面世界的精彩

 创业者贵在有眼光

 只做第一,不做第二

 沉静的赌徒

  第八章 永远走下去的马克斯韦尔金融王朝

 “二八定律”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

 墙里“斗”,墙外才能“香”

 鲶鱼效应

  第九章 你不能休息,否则永远休息

 每个成员都不安分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后发制人

 勤奋和敬业是成事之本

 大胆预见,高效执行

 向上,永无止境

下篇 比尔·盖茨:坐在世界巅峰的人

  第十章 世界首富是这样炼成的

 高科技沙场的搏击

 争做市场第一名

 一生只选了一把椅子

 不遗余力,挖掘商机

  第十一章 天才管理家:有继承,更有超越

 他们都有鹰一样的眼睛

 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人差

 领导力真的是天生的吗

  第十二章 背后的女人

 斯特凡妮让盖茨大跌跟头

 巴菲特说:“盖茨需要梅琳达”

 安·温布莱德:上帝给他的第三件礼物

  第十三章 梦幻家的现实生活

 “硅片和软件”打造豪宅

 投资健康,聪明人的理财

  第十四章 告别微软,继续生命中的下一个阶段:

 盖茨退休,财经界了不起的大事

 盖茨欣赏什么样的人

 为Google失眠

 比尔·盖茨留给微软什么

 还会上演“王者归来”吗

  第十五章 他们,比血缘更有力量

 保罗·艾伦:盖茨的左臂

 史蒂夫·鲍尔默:盖茨的右臂

 露宝:比尔·盖茨的秘书兼“母亲”

 微软无法复制

试读章节

西雅图拥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同时也拥有海洋、湖泊、温暖的港湾和运河,整个城市被原始森林包围覆盖。它不但拥有美国的天才首富,也培育了最伟大的吉他手。它既是微软的软件和波音飞机的展示馆,也是摇滚乐手的圣殿。

在西雅图,常常能感到生与死的冲突。这里的自杀率与旧金山不相上下。1994年,成立于西雅图的全美最优秀的摇滚乐队——涅槃的主唱库尔特·科本自杀,使西雅图的摇滚神话和其作为全球摇滚乐之都的地位在突然诞生后不久,又突然消失。在阴雨连绵的气候中、在充满神性的自然中、在天堂般的山环海抱中,一些因追问而困惑的西雅图人作出了一种最简单的选择。

但更多的西雅图人还是信奉这句话——“因为我们要死很久,所以要好好地活着”。由此可知,西雅图的大部分人还是生活的热爱者,正因为热爱生活,他们才创造出了西雅图这座城市。

西雅图的崛起开始于19世纪后半叶,在这一时期,西雅图的发展超越了太平洋西北部所有其他城市。西雅图不仅拥有有利的地理位置,而且它的公民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被后人称之为“西雅图精神”。“西雅图精神”是19世纪后半叶西雅图市民经久不变的特征,“人们天天都听到这种精神,谈论它,相信它的价值并促其实现”。可以说,西雅图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种“西雅图精神”。而这种“西雅图精神”是以市民们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创造精神以及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在这种精神之下,西雅图市民逐渐建起了与重要的铁路干线相连接的运输线,使西雅图与华盛顿州内陆的经济联系得到很大加强。西雅图人还千方百计利用外界市场的资本,发展城市的经济、文化事业。经过努力,终使西雅图从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偏僻小镇一跃而成为太平洋西北部最大的城市。

20世纪80年代,“西雅图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地政府决定建设先进的文化艺术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和吸引人才企业的魅力之源。

20世纪90年代,西雅图市、金县(西雅图市在该县辖区内)、华盛顿州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投资,在西雅图市中心大举兴建文化艺术设施。这些设施给西雅图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据统计,仅1992年一年,西雅图的文化艺术活动就带来了2亿多美元的收入。

现在,西雅图已经拥有了航空大厂波音公司、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西雅图及周边地区(后来被称为“大西雅图”)的高科技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西雅图脱胎换骨,一举跃升为美国航空制造、电信、IT、生物技术、环保科技、贸易物流的中心,吸引了全世界的投资目光,成为美国西北部最重要的商业科技重镇。

众多公司将总部设在西雅图,与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不无关系,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西雅图对人才的重视。西雅图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准备修建一座体育馆,体育馆建成后,将会挡住原来可以从教职工餐厅窗户能够欣赏到的雷尼尔峰的景色。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了教授们的反对。该校教授的工资比美国教授平均工资水平要低20%,教授们之所以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完全是出于留恋西雅图的湖光山色,于是教授们纷纷抗议,最后校方只好妥协,取消了建设体育馆的计划。于是有人说,华盛顿大学教授的工资,80%以货币形式支付,而20%则是由美好的环境来支付。教授们为了美好的景色而牺牲更高的收入机会,被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的教授们戏称为“雷尼尔效应”。

在这样一个有着卓越性格特征的城市里,出现一些非常之人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而这个城市的古怪也为这些意料之中的事增添了一些必要的信息。这里一年中有7个月整日小雨,冬天的太阳下午3点钟就开始落山;人们说这里在街头上行走的人和纽约的行人不同,他们衣着古怪却怡然自得。  这里是电影《西雅图夜未眠》的拍摄地,到处可见这部享誉全球的电影的海报。

在这里,威廉·波音和克莱德·埃斯特维尔德两人在1916年成立了波音公司。到如今90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的生产基地。

在这里,杰拉德·鲍德温和戈登·波克于1971年在帕克市场内开设了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从此以后,那个绿色的人鱼图案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小资们膜拜的图腾。

在这里,最伟大的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诞生并从这里开始流浪。

在这里,20世纪80年代末,“摇滚乐之神”库尔特.科本和涅槃乐队建立了他们的摇滚天堂,摇滚乐拿起了冲锋枪,而西雅图是他们最光辉的战场。

在这里,索瓜米希族印第安酋长西雅斯守候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当抗议美国政府和白人强行侵占印第安人居住的故乡的时候,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说词《西雅图的天空》:“你们怎能把天空、大地的温馨买下?我们不懂……我们印第安人,视大地每一方土地为圣洁……白人死后漫游星际之时,早忘了生他的大地。印第安人死后永不忘我们美丽的出生地。因为,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母子连心,互为一体。”

这是一座充满极限的城市——那些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天才幻想。它让你安静,也让你沸腾。

正是在这里,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于1975年成立了微软公司。在此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它开发着各种软件,同时实现并领导着人们的想象。

这里还有太空针塔,它位于市中心,是1962年为世界博览会所建,占地0.3平方公里,高185米。其造型就像是一个飞碟立在细细长长的金属塔顶端,整体设计非常前卫,正符合当年博览会迎向未来的主题。站在上面可以360度俯瞰西雅图的街景。

这里有西雅图美术馆。馆里长期展出印第安艺术文化,它包括了北美地区最好的土著民间艺术品创作,如面具、图腾、手工艺雕刻品等,其数量和品质堪称是全美第一。美术馆门口有一座著名的电动劳工雕塑,这座由钢铁和铝制成、加了电动马达的黑色金属劳工雕塑,作为城市劳动者的象征,24小时不停地劳作着。P6-9

序言

一个富可敌国的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的家族更是让人好奇。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对比尔·盖茨产生兴趣,他创造了一个连他自己都无法复制的财富神话,构建了一个空前的科技帝国。也许一个人的成功是由他自己的健康成长和努力奋斗决定的,但从成功学这一角度来看,家族的力量绝对不可忽视。

能够孕育比尔·盖茨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比尔.盖茨的成功除了机会和必不可少的勤奋之外,是不是还应该有一些为人所不知的因素?家族是否给他以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支持?他超高的智商是否来自于家族的遗传?他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后天形成的还是与生俱来的?当他拥有亿万家产后,他的家族成员是何状态?微软集团里有多少人是比尔·盖茨的家人?他的家族成员对他这个世界首富有何看法?公之于众的比尔·盖茨家族的资料非常罕见,而这更提高了人们对比尔·盖茨家族的兴趣。

比尔·盖茨的热衷者们曾经多方收集他的资料,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他们发现,比尔·盖茨是一个非常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身边机遇的人。所以,他成功了。任何人第一次看到他的财富路线图,都会为之瞠目结舌。

20岁,开始领导微软。

51岁,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57岁,成为美国首富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章。

39岁,一举超越美国股票大王沃伦·巴菲特而成为世界首富。

然而,这并非是他财富增长路线的终结,这一路线还在继续延伸。

在无上荣耀与辉煌的光环之下的比尔·盖茨到底是什么样子?任何人都想知道他成功的秘诀;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他经年累月与人与物周旋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他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精神支持……

这一切,都集中在比尔·盖茨一个人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一个聪明的人面对这繁华世界,将会在思考和探索中走出自己的未来,如果在人生之初,没有一个能够对他进行言传身教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极易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自己的方向,虚度光阴。

比尔·盖茨也不可能例外。

从他后来执掌微软帝国的作风与手段来看,他继承了盖茨家族的冒险精神与创新思维,他继承了这个家族每一个成员身上的每一处优点,并且将它们发挥到了极致。盖茨家族的成员在过去100多年时间里取得了大部分美国人无法达到的成就,而比尔·盖茨正是站在先人们奠基的土地上,铸就了后人无法逾越的辉煌神殿。

这个家族至今仍是不太为公众熟知,或许是比尔·盖茨的盛名之下,任何成就都会黯然失色;或许,盖茨家族根本就不需要世人的瞩目,在他们看来,造就了比尔·盖茨,就是他们最高的荣誉。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比尔·盖茨家族的这些成员吧,也许他们是第一次为世人所知,但从盖茨身上,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影子。他们默默地站在盖茨的背后,守望着微软帝国和属于他们的理想年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比尔·盖茨家族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怡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7713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0.9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