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作品集中的一本,该书描写的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北宋开国第一名臣征战传奇故事。曹彬,北宋开国名将,为人诚实,宽厚仁义,尤以用将有为方面为世人称道,史称“气质淳厚”。高阳对北宋历史上的两大战役进行了详细考证,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曹彬的奇智妙策在战役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再现了五代之末坎坷复杂的历史统一进程。
本书还附有高阳的作品中最为浪漫美好的爱情小说《花魁》。
图书 | 北宋名将曹彬/高阳作品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作品集中的一本,该书描写的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北宋开国第一名臣征战传奇故事。曹彬,北宋开国名将,为人诚实,宽厚仁义,尤以用将有为方面为世人称道,史称“气质淳厚”。高阳对北宋历史上的两大战役进行了详细考证,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曹彬的奇智妙策在战役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再现了五代之末坎坷复杂的历史统一进程。 本书还附有高阳的作品中最为浪漫美好的爱情小说《花魁》。 内容推荐 他是北宋初年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为人诚实,宽厚仁义,尤其以其”御将有恩”而为时人称道,史称”气质淳厚”。 他严于治军,重视军纪,禁止将士肆意杀掠,深受将士和百姓的敬仰与爱戴。 他于乾德二年任都监,参加伐后蜀之役;开宝七年,他统兵灭南唐。 他就是北宋一代名将——曹彬。 高阳对北宋历史上的两大战役进行了详细考证,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曹彬的奇智妙策在战役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再现了五代之末坎坷复杂的历史统一进程。 《花魁》是高阳的作品中最为浪漫美好的爱情小说。 卖油郎秦朱重孤苦伶仃,靠着挑担走巷卖油为生。一日在西湖边上偶遇名妓“西湖花魁”王美娘,不禁为其美貌所深深打动。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恨相逢不相识。 秦朱重自知穷困,但为了与美娘相处一夜,不惜辛苦一年,积攒银子。是夜,秦朱重等待美娘归来,只见她酩酊大醉,又渴又吐,不得安宁。秦朱重一片苦心换来的却是美娘的不闻不问,和衣而卧……不久,美娘被一富家公子带走凌辱后被弃在河边,幸遇秦朱重相救…… 《花魁》一书,情节多变,艰难处使人心酸,幸福处令人感叹,男女主人公历经困苦最后终成大好姻缘的结局让整篇小说宛如一首赞歌,感人肺腑。 目录 代序:半壶酒一春秋/高阳其人其事其作 北宋名将曹彬 01 平蜀大计 02 蜡丸传书 03 剑门天险 04 宠姬霜红 05 兵行险着 06 千里江陵 07 艨艟战舰 08 部署奇兵 09 知己知彼 10 南胜北败 11 锁峡麈兵 12 寒鸦火箭 13 险中取胜 14 花蕊夫人 15 剑阁失陷 16 大势已去 17 后蜀沦亡 18 孟昶入朝 19 遗恨悠悠 20 吞声饮泣 21 蜀中鼎沸 22 釜底抽薪 23 苍凉岁月 24 孟昶归天 25 大获全胜 26 班师回朝 27 张惠龙成亲 28 新婚之喜 29 曹彬进京 30 皇恩大赫 31 天恩浩荡 附:花魁 01 活色生香 02 风波陡起 附录一:高阳大事年表 附录二:高阳作品集 试读章节 大宋乾德二年——开国的第五年,十月底。 十月底的天气,在开封是应该下雪了。一上午阴霾不开,黄尘似雾;午后风定,尘雾虽消,彤云更密,一片天似乎就压在头上。向晚时分,终于飘下了雪片。风又起了,雪也大了,满空中自茫茫,似翻江倒海般搅起无边的银浪。 仁君临驭,不过四年的工夫,中原已是太平盛世;这样的天气,正好关起门来,围炉谈笑,乐聚天伦。但宰相赵普,却无这份闲情逸致,可也不是案牍劳形,他只是像平常一样,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端坐读书。 这是听从皇帝的劝导。他年轻时学的是“吏术”,精研律例,善决大事,听讼牧民,足当方面之任,就是做掌理军政的“枢密使”也能胜任愉快,但当宰相就嫌不够了;肚子里没有些墨水,会闹出些意想不到的笑话来,因此皇帝劝他读书。他自己也有觉悟,不知孔孟,不配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不配当燮理阴阳的宰相,所以退朝后,把大部分工夫都放在书本上面。 忽然,侍儿春莺在门外娇声禀报:“相公!夫人来了。” 门帘掀处,赵夫人笑盈盈地走了进来。她是不轻易到宰相的书房来的,此来自然有事;赵普便只以微笑目迎,等她开口。 “这天气,相公何妨自在些?”她回头叫一声:“春莺!” 春莺捧来一个包袱,解开来看,是一件簇新的紫色镜面的狐裘。赵夫人提着领子拎在手里,春莺便说:“请相公换了便服。” 赵普身上还穿着公服,几乎是每日如此。因为皇帝宽厚随和,最喜欢与布衣昆季之交在一起喝酒闲谈,经常微行亲访;因而赵普下朝回家还不敢更换便服,就为的是怕御驾亲临,仓促之间来不及整肃衣冠,形成不敬。 “相公放心吧!这等大雪,官家不会出官了。”赵夫人说。“官家”取义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五代到宋朝特有的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赵普觉得夫人的估计不错,于是让她们主婢服侍着卸去幞头和公服,换上暖和舒适的轻裘,欣快而又感叹地笑道:“世间只知宰相尊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知做宰相的不自由?” “像相公这不自由,从古以来,怕也没有几个人巴望得到。” “夫人这话倒是道着了痒处。”赵普点点头说:“天子临幸,恩宠无比,古人有此一遭,便足以夸耀后世,何况是一而再,再而三,不计其数!真是旷古未有的恩荣。” 一句话未完,只见回廊上匆匆奔来一名老苍头,气喘吁吁地喊道:“相公,相公!官家驾到。” 赵普大出意外!重换公服接驾,得要一会儿工夫,绝无让皇帝在门外等候的道理。赵普记起前几天刚读过的一句书:“君命召,不俟驾而行”;于是一面急步向外,一面向夫人高声嘱咐:“赶快吩咐厨下,预备酒果。” 话声未落,赵普便从洞开的正门中,望见风雪中一位伟丈夫,身着淡黄窄袍,外披赭黄毛衫,乌纱折上巾外,罩一顶大红席帽,手里拿一把称为“柱斧”的牙柄水晶小斧头,昂然挺立在黄罗伞下。赵普疾趋出门,隐惧不胜地跪在雪地里,未及陈奏,皇帝业已踏进门去,欢欣地说道:“好一场瑞雪!” 说着只管自己大步踏雪,穿庭而过,四个小黄门在左右扶掖,赵普紧随在后,上了台阶;这时赵夫人已迎了出来,就在帘前跪拜:“臣妾赵氏恭迎圣驾!” “没有想到我今天还会来吧?”皇帝笑着问;进了厅堂,自己把毛衫和席帽都卸了下来,搓搓手又说:“我已约了皇弟,来吃你家的炙肉。赵普,你还记得我们在同州冬天的乐事吗?” 皇帝在前朝——后周,当同州节度使时,赵普是他的掌管刑狱的“推官”;皇帝和当今的皇弟光义,是他家的常客。赵夫人贤惠善持家,精于烹调,每到西风渭水、长安落叶的季节,常设炙肉款待贵客,皇帝和光义几乎每日必到,席地而坐,笑谈酣饮。这番际遇,赵普如何不记得?便即肃然答道:“臣不敢忘!” “那好!”皇帝又回头向赵夫人说道:“嫂子,我们还是照当年的样子吧!” 皇帝一直叫赵夫人为“嫂子”,赵夫人也一直惶恐不安,连声应“是”,唤出婢仆来,也先向皇帝磕了头,然后铺设重褶,抬来一个白铜大火盆,烧得极旺的兽炭;正中设一张紫檀长方大矮几,先点了茶,供上一大盘时鲜果子,再取两个黄缎坐垫、摆好,请皇帝在上方坐下休息。 这时皇弟光义也到了,他领着开封尹的职氖五代以来的传统,京尹暗示储位,仪制尊贵,过于宰相,所以赵普也仍是用大礼迎接,把他安置在皇帝侧面,西向的客位,自己在下方相陪;赵夫人便在火盆旁边,亲手调制炙肉。 第一盘肉献上皇帝。他欣然举筷,夹了一块送人口中,细细辨味;然后一连吃了两块,满意地说:“不错,还是像当年一样的好吃。” 这一声天语褒赞,顿教半老佳人的赵夫人眉飞色舞,从春莺手里取过一盏酒来,盈盈拜倒。 “臣妾与官家上寿。”她说:“这一场大雪,定卜来岁丰收;外面百姓快活,官家正好吃酒。”说着双手捧起酒盏,一饮而尽。 “这话说得好!”皇帝非常高兴:“我须满饮一杯。” 于是赵夫人亲自为皇帝斟了酒,等他喝完,复又斟满。接着再为皇弟光义献肴行酒;他正与赵普在计议如何疏浚汴河,谈得十分起劲,不甚留意酒食。倒是皇帝,一面倾听他们谈话,一面大口吃着炙肉,片刻工夫,尽了三盘。 等他们谈话告一段落,皇帝也正是吃饱了的时候;解开通犀玉带,摩着腹部,徐徐说道:“人生求快活适意,何必非做皇帝不可?” 光义与赵普相互看了一眼,心里都记起皇帝以前也曾说过这句话—— 那是赵普的献议。开国之初,周世宗的旧臣,也是“陈桥兵变”、拥戴有功的勋臣,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手典禁军,功高震主;皇帝宽厚大度,并无猜嫌,赵普却深以为忧,曾一再进言,应该消除他们的兵权。 “他们一定不会叛我的。你为何这等担心?”皇帝这样问赵普。 “臣亦不以为他们会叛陛下。”赵普从容答道:“不过臣细察此数人的才具,统驭的能力都有限,恐怕不能制伏部下。万一有人要作孽,仓促事发,恐怕他们也身不由己了。” 这话说得很深,皇帝不能不认真考虑,好久,他叹口气说:“唉!从唐朝末年,黄巢之乱到现在,不过七十年的工夫,八姓十二君,彼弑此纂,兵革不息,老百姓苦到极点了;兵权不能归于国家,就谈不到与民休息。可是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才可以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 赵普肃然答奏:“陛下有这话,真是天地人神之福。节镇权重……” “啊!”皇帝双目炯炯地失声而呼;摇一摇手说:“你不必再说下去!我知道了。” 他是怕赵普说出杀功臣的话来,如果功臣跋扈,为天下计,自不得不出此一举,但究属下策;若以釜底抽薪之道,使此辈不能、不敢亦不肯跋扈,那才是消弭隐忧,保全功臣的上策。 皇帝就在这一刻已筹得上策。当日晚朝既罢,他把典重兵的一批武臣,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张全铎、罗彦环、王彦升、赵彦徽,还有皇帝的妹夫,尚燕国长公主的驸马都尉、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一起召至后苑会饮;酒酣之际,命左右侍从,一律远避,有一番腑肺之言要说。……P2-4 序言 谈及高阳在华人社会的影响力,有人曾这样形容:有水井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高阳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旧式文人”,他学富才高,著书百种,嗜酒如命。常自嘲:酒子书妻,即以酒为子,以书为妻。 清末有“三屠”,张之洞用财如水,人称“屠财”;袁世凯好行杀戮,时称“屠民”;岑春煊性好劾人,称为“屠官”。对于清史独钟的高阳,以善“屠纸”予以自谓。 高阳的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印数已经超过2000万册,“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名不虚传。 何怀硕说“高阳是奇人。在这个旧文化崩析、新秩序未立的混乱年代,他兼有旧学与新慧”。 台湾作家张大春说“高阳的成就独一无二,甚至难以找到继承人”。 台湾著名小说家王文兴说“高阳是国宝级人物”。 台湾诗人痖弦称高阳为“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小说第一人”。 高阳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出生于钱塘望族。许家先祖在清朝世代为官,曾有人担任兵部尚书、内阁学士之类的官职。高阳童年所居住的祖屋,门口就悬挂着由嘉庆皇帝亲笔所题的“榜眼及第”、“传胪”等匾额;在花厅中也高悬着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福寿龙虎”世匾。高阳的父亲许宝朴曾任浙江财政司官员。母亲黄婉同是出身富贵的大家闺秀,不仅饱读诗书,更能将正史、野史转述为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因此,幼年时代紧随于母亲身旁的高阳,自然而然地聆听了许多官场现形以及乡野传奇,无形中,母亲也成了高阳文史修养的启蒙之师! 有十个兄弟姐妹的高阳,在家排行老九。 高阳大学未毕业,就以优秀成绩入杭州笕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高阳擅长于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 高阳的创作以清代宫廷与近现代高层人物生活为主,高阳对历史小说的贡献,最主要的在于他“以考证入小说,以小说成考证”,开创了中国历史小说的新类型。 高阳读书不记笔记,但却有着超凡的记忆力,对中国历代皇帝的生卒年月日、民族、籍贯、三亲六眷、兴趣爱好都了然于心,对于帝王们手下的文臣武将、宰相诸侯,以及嫔妃太监、心腹与政敌,也无不熟稔,朋友们便戏称他为“皇帝老儿家的总管家”。更重要的是,高阳对于皇室权力斗争、朝廷政治风云、宫闱秘闻、以及牵一发动全身,由此带来的对于整个中国的各种影响,无不津津乐道,了如指掌,堪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了。 1962年,高阳受邀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这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而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 高阳一生著作共有90余部,约105册。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入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高阳幼承家学,其后自学有成,再加上此前已累积了多年现代小说的创作经验,因而一步入历史小说的领域,立刻创造出引领风骚的局面。由于其先祖在清朝世代为官,来台后因而能为小说灌注浓厚的历史感,其创作理念对后来者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高阳的小说以史料繁细、运用从容有余见长,就作者的取材角度及材料与小说的对应关系观察,高阳作品的材料来源的确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历史研究的全部范围。小说的某些段落对史料的依赖极深,具有利用小说展现史料的企图,一些看来不起眼的细节也有史料为依据,高阳的小说被称许为“庶几乎史”并非没有原因。 高阳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与高阳历史学者的自我定位有很大关系。高阳具有强烈的考据癖,考证与小说互相影响,愈到创作后期二者的结合愈趋紧密。 高阳对历代王朝兴衰得失的关键,有独到的见解。他总结了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经济,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一中心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必开一代之感运;三是一个王朝,亦如自然人之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培养人才,就会出现中兴的局面。 这个“中心势力”的提法则可以用来说明高阳作品中关于官闱斗争、政治风云的叙写特别细腻曲折的原因。虽然高阳极为注重他的考证成果,但对读者而言,小说中的历史成分与人情法则可能才是阅读乐趣所在。 高阳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百科全书的内涵,同时也是人情世故的百科全书,高阳的小说之所以能影响、流传如此之广,本身有其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一是因为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钜细靡遗地挖掘了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史料,这些史料在古今的对照下毋须夸张点染,天然具有奇趣;二是对人情、世故、智谋的深研熟玩,有意用来建筑小说的戏剧性;三是小说中的人生态度符合今日大众的需求,与旧式观点产生了隔膜,因而能广为大众所接受。 高阳的历史小说中写了不少爱情故事,他写出了爱情的真与美,又通过爱情,写出了女人心机的缜密、应变的灵动、意志的果敢、生命的韧性。 高阳小说至今仍风靡的原因,正如林青在《高阳传》中指出的:“时下,田园风光的乡材原野早被日趋扩大的都市所蚕食、所吞噬,太多的是急小功近幺利者,大面积的伐树木、采山石、排污水,为了追求生活的舒适与享受,而破坏了大自然的古朴与野趣,人们再也无需也无从张扬原始的天性。另一方面,立交、地铁、别墅、霓虹、电视、饮料,人们饱尝轻松自乐,人们的感官在体验粗犷与雄浑上都显得十分退化了,再往何处去体会撼天动地的悲剧意识和人文精神?” “高阳历史小说的走俏,也是当代人为自己的软绵绵而又急切浮躁的生活与心态补充精神上的钙和盐。” 责任编辑/韩金英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宋名将曹彬/高阳作品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3093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8 |
出版时间 | 2005-11-01 |
首版时间 | 2005-11-01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62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