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像园丁那样管理
内容
编辑推荐

许多西方专家悲叹说,管理学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只有各种没完没了的难题让人感到困扰。成君忆先生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进入管理学有两道门,一道门是渔夫的管理学,另一道门是园丁的管理学。通过渔夫的管理学,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陷入“老板与员工互相利用、彼此折磨的人间地狱”。通过园丁的管理学,我们却能够创造一个“快乐工作和友爱互助的美好天堂”。通过两种管理学的比较,成君忆先生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执行力”、“领导力”、“员工忠诚度”、“以人为本”等诸多管理理论的个中奥秘,并且给出了一种园丁式管理的解决方案。他明确地指出:“管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像渔夫那样赢利,而是为了像园丁那样创建一个充满快乐与活力的天堂公司。”本书是成君忆先生在《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渔夫与管理学》等系列作品持续畅销3年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令人惊叹的力作。不仅能给每一位管理者以当头棒喝,也适合所有的员工修身励志。

内容推荐

继《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后,管理学家成君忆推出新作。成君忆语: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背负着现代企业的管理难题,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一路寻找答案。我和古代的老师们一起欢笑,也和那些不逞之徒发生争吵,并最终形成了这种我用“园丁”命名的管理思想。写作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智慧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科学论述,形成了一个伟大的管理学体系。我相信,在我今后的人生和工作中,这些发现都会让我受用不尽。

目录

前言 写作是一个修身的过程

第一章 南方与北方

第二章 渔夫的故事

第三章 做一个热爱生命的园丁

第四章 管理学的意义

第五章 当园丁变成渔夫

第六章 对执行力的理解

第七章 领导力的两种类型

第八章 刘备和他的团队

第九章 曹操的大败局

第十章 员工为什么效忠于企业

第十一章 园丁眼中的非货币薪酬

第十二章 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博弈

第十三章 决定员工忠诚度的精神要素

第十四章 让员工们热爱自己的工作

第十五章 转 变

第十六章 请记住刘备的名字

后记 再说几句

试读章节

你喜欢什么样的管理者?

厦门大学有一位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面评论三国人物,说曹操是一位“可爱的奸雄”。我听了之后,半天缓不过劲来,因为我实在无法理解他的审美观。

从字面上看,“奸雄”就是“奸诈的英雄”。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奸雄”乃是“奸人之雄”的意思。何谓“奸人之雄”呢?《词海》中有两个解释:⒈恶人中的魁首;⒉靠奸诈欺世谋取高位的野心家。那位教授是中文系的,按说不会不懂这个词的含义。可是,他为什么会欣赏曹操这样一位“奸人之雄”呢?

我曾经给广东佛山的管理者们出过一道测试题,问:大汉王朝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招聘一位总经理,有两位候选人入围,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刘备,请问你们会选择谁?为什么?

64%的人选择曹操,理由是:“曹操是我的偶像。只有像他这样雄才大略的经理人才能让公司实现快速发展。”46%的人选择刘备,理由是:“作为一个老板,我不能容忍曹操这样的员工。”或者是:“作为一个员工,我无法接受曹操这样的领导。”

然后,我问那些不能容忍曹操的人:“如果让你来做曹操,你愿意吗?”结果有半数的人表示愿意。我又问那些把曹操当作偶像的人:“如果你的上司或者下属是曹操,你愿意吗?”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摇头。测试的结果表明,许多人都希望自己是曹操,但很少有人能够容忍曹操做自己的上司或者下属。

在四川成都的另一次测试中,我们把管理者分为强势果敢的老虎、聪明灵活的猴子、博学睿智的凤凰、温和亲民的海豚、事必躬亲的蜜蜂、风度翩翩的孔雀等六种类型,请人们评选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管理者形象。结果,海豚型的管理者得票最高,为115票。

你喜欢什么样的管理者?

管理者类型 管理风格 得票 比例

海豚型 温和、亲民 115 38.9%

凤凰型 博学、睿智 86 29%

老虎型 强势、果敢、有魄力 51 17.2%

猴子型 聪明、灵活 20 6.8%

孔雀型 善于展示,有风度 15 5%

蜜蜂型 谨慎、事必躬亲 9 3%

接着,我让人们在这6种管理风格的后面,填上与之相匹配的三国人物,并且说明理由。测试结果如下:

1. 所有的人都认为曹操是一只老虎,但很多人认为曹操身上具有一些凤凰的特点。

2. 同属老虎的还有吕布、马超、关羽、张飞等武将。也有一些人认为关羽身上具有一些凤凰的气质。

3. 袁绍、张松和杨修等人被认为是喜欢讲排场,表现欲比较强烈的孔雀。

4.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诸葛亮既是一只博学和睿智的凤凰,但也是一只谨慎、事必躬亲的蜜蜂。所以大多数人因为诸葛亮的凤凰气质而喜欢他,另一些人则因为他的蜜蜂形象不太喜欢他。很多人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集两种性格特征于一身的人物形象表示不理解。

5. 让人们大吃一惊的是,刘备居然是唯一的一只海豚。一位女士说,她以前并不是很喜欢刘备,但她不得不承认,刘备的确是《三国演义》中唯一的海豚。

人们最喜欢海豚型的管理风格,刘备是《三国演义》中唯一的海豚。可是,他们却不是很喜欢刘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P185-186

序言

写作是一个修身的过程

从《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到《渔夫与管理学》,再到这部《像园丁那样管理》,我好像经历了一段不可思议的人生之旅。有人说,我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一个广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蜕变成了一个颇受争议的管理学专家。

我不是专家。这么多年来,虽然我一直是一个企业服务者,却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多的企业关张,无力拯救它们的命运。我也经常和一些上班族谈论压力管理和跳槽的话题,却很难对他们的人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我实在是一个很无能的人,徒有虚名而已。但是,我很愿意做一个上下求索的研究者。我一边做研究,一边写作,一边应邀到全国各地去讲学,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客串起老师的角色。

有两种角色的老师。一种是向导,为人们传道、解惑。一种是师傅,向人们传授某种操作性的技术。我很不幸地充当了第一种角色,引来了那么多的争议。许多朋友支持我的言论,但也有相当多的人不以为然。

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人,完全是因为我的不懂事。我经常为此感到痛苦。

可是,我的不懂事却表现出了孩子般的纯真。我在真实地面对管理学遇到的难题,然后把我的所见所思通过写作和讲学告知给我的读者和学员。很多人对我说:“成君忆,你的《水煮三国》很好看,《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也非常有意思,但《渔夫与管理学》却很难理解,为什么呢?”

我把管理学分为三个层面,管理思想、管理艺术和管理工具。管理思想是一个认同不认同的问题,管理艺术是一个喜欢不喜欢的问题,管理工具是一个适用不适用的问题。人们喜欢《水煮三国》,是因为它有着一种让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人们很难理解《渔夫与管理学》,因为它在试图否定一种人们普遍认同的英雄主义价值观。如果说《水煮三国》是我的艺术,那么《渔夫与管理学》就是我的思想。艺术可以赢得满堂喝彩,思想却引起了众说纷纭。

为什么要否定英雄主义呢?我在不停地为质疑的人们做解答,为反对的声音做辩论。后来,我坐到电脑前面,开始整理一年来我为人们做解答、做辩论的资料。我一边整理,一边回忆,一边思绪纷飞。我经历着一种成长性的疼痛,但最终却成就了一棵美丽的花树,就是您现在看到的这部《像园丁那样管理》。

有一句格言说:“古之学者得一善言,用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用于悦人。”那些古之学者的高山景行,常常令我为之仰止。随着我的成长和成熟,我越来越倾心于那种阳光一样古老的修身之道。

于是,写作对于我而言,不再是一个用于悦人的过程,而是一个修身的过程。我面对着电脑,就好像面对着另一个我。我在跟自己对话,情绪激动之处,竟然忍不住泪流满面。妻子推开书房的门进来,诧异地看着我,弄得我只好害羞地躲避她的目光。

所以,这部《像园丁那样管理》的新作,其实是写给我自己看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经历过江风海雨,也看到了春暖花开。我背负着现代企业的管理难题,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一路寻找答案。我和古代的老师们一起欢笑,也和那些不逞之徒发生争吵,并最终形成了这种我用“园丁”命名的管理思想。写作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智慧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爱是人生的真理, 也是管理学的真理。而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科学论述,则形成了一个伟大的管理学体系。我相信,在我今后的人生和工作中,这些发现都会让我受用不尽。现在,如果这部书对您也能有所触动和帮助的话,我会感到由衷地高兴。

我从文化和历史的路径进入管理学的世界,并且在书中讲述了一系列的历史案例。所以,它们不仅对目下流行的管理理论构成撞击,也很容易引起人们对历史(问题)的争辩。如果您感到某些言论显得放肆和不妥当,也请来信批评指正。

我的e-mail是:joy600@163.com。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下午,我看着邻家阳台上的花苗,思考着花儿们生长的学问,再一次想起了曾参当年“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

从今天起,我将把“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名言作为我的座右铭。我已经深深地知道,管理学的问题其实就是做人的问题。

如果您愿意,也请您帮助我,就像我乐意帮助您一样。

跟您说了半天了—可是,您是谁呢?您是我的读者,还是我面对的另一个我?

2006年4月10日 于武汉西郊

后记

从《渔夫与管理学》到《像园丁那样管理》,我一直在表达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

有朋友认为,这句话似乎不太妥当。因为“唯一”是排他的,这么说就意味着否定了许多别的管理思想。我真诚地感谢朋友的善意提醒,却无法按照她的建议做出修改。至于为什么,我已经在这两本书中反复解释过很多次了,但我仍然忍不住要以后记的形式,再多说几句。

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胡锦涛主席把创建和谐社会作为管理国家的目标,所谓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国家领导人管理国家如此,企业家管理好一个企业、老百姓管理好一个家庭当然也是如此。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得从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开始。

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作为个人,你要学会用园丁的心态去爱你的人生。作为管理者,你要学会用园丁的心态去爱你的员工和顾客。然而,如果你不懂得爱,你就会陷入人生的混乱之中。你在利用自己的人生,你也在试图利用别人。你所谓的管理学,就会异化为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和权谋。

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所有的历史,所有的案例,都不过是对这句话的“演义”而已。《三国演义》描写了一个战争的场面,但它之所以名曰“演义”,“演”的就是管理学的这个“义”字。

我是一个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必然有它的传统文化。英国人有英国人的传统,法国人有法国人的传统,美国人也有美国人的传统。如果我们要向西方人学习,就应该学习他们尊重传统的美德。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理由值得我们这群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尊重。

尊重传统,并不是为了守旧。尊重传统,首先意味着我们在理解传统文化中用历史和沧桑来反复验证的智慧,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因为这种智慧的启迪而生发的创新能力。

齐白石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同样的道理,我们向西方人学习,但不应该成为西方人的复制品。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人文地理,当然应该活出自己的精气神。可是,因为元朝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摧残,因为明清两朝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化,更因为100多年来中国的落后,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任。而周、汉、唐、宋四个朝代的文化气象,也似乎成了遥远的不可思议的神话。

我以为,中国要培养自己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回到它原来的文化土壤中去。在那种充满智慧的文化土壤中,中国的市场经济将会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因此,我主张用理解的方式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管理学课题。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1895~1990)说过,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为了让那些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从内心深处生发一种热心服务、敢于负责的道德情操。懂得爱的管理者强调职责,不懂爱的管理者强调职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其实就蕴涵在这种爱的教育中。

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天宝当年,主要责任在于那些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导者。他举例说,某公司雇用总经理,总经理一方面用种种理由营私舞弊,一方面却在骂董事会无能。营私舞弊的是总经理,骂董事会无能的也是总经理,若是董事会无法洗净总经理的不良动机,又怎么能够放心地让他领导公司的运营呢?在钱穆先生眼里,皇帝就是营私舞弊的总经理,老百姓就是无能的董事会。

营私舞弊的总经理,看重的绝非职责,而是职权。看重职责是一种爱的自觉,滥用职权却意味着人性的腐败。所以,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有一个伟大的使命,那就是:及时唤醒皇帝的良知,帮助皇帝认真履行一个总经理爱民勤政的职责。

当代中国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群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当他们出现的时候,老百姓才可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董事会。

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可惜,当代主流的管理专家们似乎并不认同我的这个观点。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基于经济的管理学,而我是基于道德的管理学。

基于经济的管理学很难理解什么是爱。它把所有的投入都看成一种资本或成本。它总是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回报。它习惯于用投资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顾客,还是员工,甚至于家庭的成员。

然而,基于道德的管理学就不这么看。《宋史·艺文志》记载,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有《素书》一卷传世,书中说:“薄施厚望者不报。”意思是,你不能用投资的心态去爱一个人,你不能指望用最小的成本去换取最大的回报。如果你这么做,就违背了做人的道德,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我曾经和一群学者谈论穷汉娶妻的问题。他们认为,经济基础是决定婚姻生活的成本因素,有钱才能娶到称心如意的老婆。当我问他们什么是患难夫妻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张口结舌了。我笑了起来,因为我和我的太太就是一对患难夫妻,深知“夫妻恩爱苦也甜”的个中滋味。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生活并不一定幸福,而患难夫妻却很愿意用相亲相爱和互帮互助的方式,创建自己的美好家园。

如果把老板和员工比做一种婚姻关系的话,他们之间缺少的,恰好就是患难夫妻之间的爱与忠诚。

管理意味着爱。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如何理解这个“爱”字呢?

2006年5月2日,浙江企业家黄志云先生陪同我一起游览了位于浙江兰溪西部的诸葛村。600多年前,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支后裔来到这里,按照诸葛亮的九宫八卦阵布局,营建村落,定居生息,瓜瓞绵延至今,成了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在经历了许多沧桑的岁月之后,诸葛村的居民们依然牢记着先祖的家训,以朴略做人,以忠义处世,很好地继承了诸葛亮当年的道德风范。

诸葛亮的家训,是他流传后世的《诫子书》。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志者,心也。致远者,路也。前者是为了弄清人生的方向,后者则是为了走好人生的旅途。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于管理,可以诸葛村的寿春堂药店为案例。在药店的厅堂里,悬挂着一幅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据说从明代起,诸葛亮的后裔们遵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文化传统,从业于中医药业,在全国各地和中南亚一带开设了300多家药店。据光绪《兰溪县志》载,兰溪县的中医药业向来发达,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由诸葛氏家族经营的。

现代管理学常常谈到企业文化,我以为这幅对联堪称是医药行业中最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令人感叹的是,如今的企业家鲜有淡泊者,当然无以明志;鲜有宁静者,当然无以致远。他们无法理解,如果药都生尘了,怎么能够挣到钱呢?如果挣不到钱,企业怎么生存下去呢?所以,他们的理念就变成了:“为了能够多挣钱,但愿世间人常病。”也许,他们能够在短时间里聚敛到大量的钱财,但这种不仁不义的做派,却很难让他们走得更远。

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作为个人,你要学会用园丁的心态去爱你的人生。作为管理者,你要学会用园丁的心态去爱你的员工和顾客。爱是无私的,如果你自私,就很难理解什么是爱。你只知道自私的好处,却不知道无私的好处。无私的好处在于,你能够得到一个无限宽广的天地。你的爱是如此宽广,而它正是你存在的价值,也是人们尊敬你、追随你、支持你的理由。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在淡泊和宁静中,才能达到那种无私的境界,只有在那种无私的境界中才能懂得人生的真爱,懂得永远正确的管理之道。

你问:爱是那样美好,可是,怎样才能培养出爱的文化呢?

你听说过齐桓公的寓言故事吗?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服装,于是紫色就成了一种时尚的流行色。结果,市场上紫绸和素绸的价格比竟然达到了5:1。为了平抑物价,齐桓公就下了一道禁紫令,说:“如果有人胆敢抬高紫绸的价格牟利,我就要封闭他的店铺。如果有人胆敢在公开场合炫耀自己的紫色服装,我就要把他的服装撕碎。”

可是,崇尚紫色的风气并没有因此而禁绝。公开场合人们不穿紫色服装,私下里却以穿紫色服装为美。

店铺里紫绸的标价是一回事,私下里的成交价又是另一回事。紫绸和素绸的价格比继续上涨到10:1,服紫之风竟然愈演愈烈了。

有人对齐桓公说:“你想阻止全国人服紫,却允许左右和宫廷里的女眷有穿紫色服装的特权,这样只能使得紫色的服装更显珍贵。你为什么不先命令你的左右和女眷停止穿紫色的服装呢?”

齐桓公认为那人说得很对,于是又向宫中的侍从和女眷们下达了一道禁紫令。没想到他的那些妃子却大吵大闹,根本不愿意听从他的命令。

刚好管仲上殿来见他。齐桓公苦恼地对他说:“我想要禁绝人们的服紫之风,没想到竟然这样难。不仅平民们不听话,连我亲爱的妃子们也不听话。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管仲笑道:“其实很好办。首先,你自己要停止穿紫色的服装。其次,当有人穿着紫色服装经过你面前的时候,你要表示反感。只要你做到这两点,胜过你颁发10道禁紫令。”

于是,齐桓公停止穿紫色服装。每当身边有人穿紫色的服装时,他也会皱着眉头说:“喔,我讨厌紫色,它太难看了。”结果,奇迹开始出现:第二天,宫中就没有人穿紫色的服装;第三天,全城都看不到穿紫色服装的人;第四天,全国都看不到穿紫色服装的人。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风气之流行,责任在于上位者一人。你崇尚紫色,紫色就会成为一种美丽的颜色;你崇尚登山,登山就会成为一种时尚的运动;你唯利是图,员工们就不可能廉洁;你喜欢耍权谋,员工们就会尔虞我诈。管理学的问题,其实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让爱成为企业文化的标杆,让忠诚成为受人尊敬的美德,让创造成为时尚的工作艺术……在所有的“让”字前面,你是拥有决定权的主语。作为管理者,你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事实上就是组织文化的决定因素。

当你自己懂得爱的时候,你才可能培养出爱的文化。纵使员工们有各种缺点,你也会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人格,帮助他们回到爱的道路上去。

有人问:成君忆,你一直在强调爱的重要性,难道管理技术就不重要吗?

我说:管理技术当然重要,但是,爱比管理技术更重要。

爱就是现代管理学在苦苦寻找的“道”。当你怀着爱的心愿去使用那些管理技术的时候,那些管理技术也会生发出爱的光辉。

作为中信出版社的签约作者,我一直把我看作中信出版社另一种类型的员工。与其他员工有所不同的是,中信出版社用稿费的形式向我支付薪酬。

感谢社长王斌、副社长臧永清、副社长左其遥、总编辑潘岳对我一如既往的爱护,使得我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热情。感谢负责版权工作的李英洪,他是一位善良的好兄弟,给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感谢编辑王颖和蒋蕾,她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自己的辛劳。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每一位工作者,感谢他们给予我同事一样的友爱。

在立夏之后这个安静的夜晚,窗外稻田里的青蛙忽然兴奋地叫了起来。我独自坐在电脑前面,想着我的人生,想着我今后的路。我叮嘱自己,要永远做一个感恩的人。

感恩让我懂得了爱,也让我懂得了报答和奉献,以及安详、温柔、坚韧、忠诚、责任……以及一切与爱有关的道德因素。

2006年5月8日深夜 于武汉西郊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成君忆走遍大江南北,向中国的企业家们传播他的管理思想——“园丁的管理学”。他的爱心慧语像春雷一样,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作为他的朋友,我为他的成绩感到由衷的欣慰。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 大旗网副总裁 孙虹钢

我常常被成君忆那些深刻而有智慧的见解所震动。事实上,他不仅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学专家。他的杰出不是因为他的社会地位,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台湾著名管理学专家 倍晟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 张序诚

成君忆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常常有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他不仅在中国拥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在日本也有相当多的读者一直在等待他的新书。他似乎在试图掀起一场管理学的革命,这种勇气更是令我深深地感佩。

——日本著名翻译家《水煮三国》日文版翻译 泉京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像园丁那样管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君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06569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2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51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