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以广义的文化领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路线和走向以及人类的行为系统,本书通过对江西的文化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文化旅游的商品化、市场化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化,使旅游文化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优势作用。
图书 | 旅游文化探讨/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学文库/区域旅游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区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以广义的文化领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路线和走向以及人类的行为系统,本书通过对江西的文化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文化旅游的商品化、市场化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化,使旅游文化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优势作用。 目录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白襄红”与“内涵延伸”/1 城市个性特色评说——兼论南昌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10 赣文化区的形成与演变/20 江西省古村落的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比较/27 古村落旅游承载力研究/37 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探讨/47 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56 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城市风格探讨/69 古代山水文学作品的导游作用/83 历代吟赣诗词与江西旅游/94 庐山诗词文赋与旅游审美/101 融湖山之美 汇水陆之利——江西旅游要打“庐山—鄱阳湖”牌/109 藏蒙汉宗教文化的相互交流及影响/118 西藏地域民族生态差异比较及分析/126 从上巳节看中日民俗文化的交流与变异/144 对旅游异化现象的思考/151 旅行安全及其保障/159 庐山避暑地的开辟及近代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168 试读章节 “红色旅游”是一个深具创新意味的概念,于21世纪初滥觞于江西。2004年1月在郑州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江西率先发起,联同上海、北京、福建、广东、河北、陕西签署了《七省市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关于“红色旅游”,早在2003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视察江西时就明确指示: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红色旅游打造成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随即,省委宣传部刘上洋部长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红色旅游展开的具体方案,策划实施了《井冈山之歌》大型歌舞晚会、《血染的丰碑》大型巡展、“2004中国红色之游万里行”等活动;省旅游局也适时推出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红色旅游”脱胎于以往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果。尽管前期的研究论证比较全面和充分,然而要在实践中完成从以组织行为为主的革命传统教育到以自发性市场行为为主的旅游活动的转变却并非易事。人们有理由担心,缺乏文件、组织乃至公费支撑的红色旅游,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因而未雨绸缪,就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一些前瞻性、对策性的研究,应该是一项十分紧迫而且十分必要的工作。P1 一、“以白襄红"——多色组合中的盲区 有人认为,“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红色”是内涵,“旅游”是形式。这话不完全对,其实“旅游”也是内涵。“红色”是政治的属性,“旅游”是经济的属性。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必须辅以一定的条件,也就是必须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使之具有观赏性、娱乐性、介入性、通达性、参与性、享乐性、回味性的特点。这里的“旅游吸引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决定因素,其数量的多寡和吸引力的大小是一个地区能否开发成热点旅游区域的先决条件。 红色旅游中的旅游吸引物无疑是指所谓红色旅游资源。目前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界定,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解放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诚然,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吸引物,有其相对的优势,如它所承载的精神不仅是一个政党的革命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世界性和时代性”,而且“资源极为丰富”,“相对集中”,“品位独特超群”。它的精神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更为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所无法比拟。然而,红色旅游资源同样有它相对的劣势,诸如品种单一,大多数纪念场馆形式与观念的陈旧,对组织与公费行为的依赖性过强,市场吸引力偏弱,等等。 对红色旅游单一性与单色调的认识,在目前的研究视野中,应该说有比较充分的估计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对策。不少有识之士从“红色旅游资源多与自然生态、民族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相P2 序言 由于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既有相对的共性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区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以广义的文化领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路线和走向以及人类的行为系统,包括民俗传统、经济体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组织,等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将成为世界三大主要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区域文化是旅游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的差异性构建了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及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我们把对旅游者能产生吸引力的区域文化统称为区域旅游文化。区域旅游文化通过对某一区域的文化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文化旅游的商品化、市场化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化,使旅游文化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优势作用。 江西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开发潜力较大。省政府提出了建立“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发展战略,为江西省高等旅游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其中一个挑战就是建设人才培养高地的挑战。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献礼仪之邦,红色革命之都,皆承载在青山绿水之中。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区域旅游文化大有文章可做。如何使区域旅游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旅游市场壮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为整理、总结和提升多年从事旅游文化研究的成果,我们编写了《旅游文化探讨》一书,本书是众位作者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晶,由理论篇与实践篇组成,对赣文化区域的形成与演变、古村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城市文化以及旅游美学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把我们的一点研究心得求教于方家。 由于作者理论与实践不足,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其中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同仁指正。 作 者 2005年5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旅游文化探讨/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学文库/区域旅游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志远//王健//朱湘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07334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7 |
出版时间 | 2005-01-01 |
首版时间 | 2005-01-01 |
印刷时间 | 200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旅游管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592.756 |
丛书名 |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学文库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8 |
宽 | 146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