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日谈/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翻看《十日谈》,就仿佛在欣赏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散发着浓郁市民生活气息。小说的主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其素材不仅仅来源于意大利的城镇社会,连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文学中的某些故事都成为薄伽丘编织故事的素材凭据,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人士,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搬演了一幕幕或喜或悲、妙趣横生的话剧。

目录

译  序001

原  序001

第一天 003

第二天 039

第三天 099

第四天 148

第五天 187

第六天 229

第七天 252

第八天 290

第九天 343

第十天 373

作者后记425

试读章节

《十日谈》的第一天现在开始了。首先,作者对那些已经到场的人

们的情况作了一番说明,这些人是被召来聚在一起交谈的。之后,在帕

皮妮亚的带领下,他们每人都讲了自己中意的故事。

美丽的女士们,我深信你们天生都是多愁善感的,我一直认为眼前的这本书在你们看来从一开始就使人感到厌倦和沉重。因为此书的开篇让人痛苦地联想起不久前发生的那场恐怖的瘟疫,对于那些耳闻目睹或身临其境的人们,带去的是更大的悲哀和难受。但是不要以为读这本书就一定会陷入无休止的掉泪和伤神中,并因此而吓得不敢往下读。冷酷的开篇对你的影响与阻挡在远足者面前的险峻高山没什么两样,翻过高山便是美丽而宜人的平原。远足者的欢愉正好来自攀援的艰辛。正如乐极可以生悲一样,悲痛也会因欢乐的出现而消失。

这短暂的难受(我称它是短暂的,那是因为它只有寥寥数言)紧跟着的就是甜蜜和欢愉,这我已经答应过你们了,若不是我提前告诉你们的话,你们或许真想像不到开篇的苦尽后会有甘来。相信我,如果按我的意愿我真想带你们走另一条路,而不是沿着这么一条艰难的小径,那才是我乐意去做的。但是,既然缺少这段回忆便不可能说明后来读到的许多事故的来龙去脉,那么除此之外我也别无选择了。

我要说的是,当时,即在耶稣基督降生后的第一千三百四十八年,意大利所有城市中美丽绝顶的富贵之都佛罗伦萨,遭到了一场恐怖瘟疫的浩劫。有人说这是天体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人类遭了殃,还有人说是威严的上帝不满人类的邪恶生活而给予的惩罚。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它早在数年前就发生在东方,那儿死的人不计其数,其势与日俱增,无情地从一处蔓延到另一处,最后终于不幸地传到了西方。

面对其凶猛的来势,所有的能人智士都束手无策。大量的污秽由指派的专人从城市里清扫了出去,病人禁止人城,还颁布了各项命令以保证市民的健康,可是这一切都徒劳了。无数向上帝所作的虔诚的祈祷,不论是正式的仪式,还是其他别的形式,均没有任何作用。就在我们提到的那一年的早春时节,瘟疫便可怕而又奇特地发生了,灾难浩劫终露峥嵘。这场瘟疫与出现在东方的不大一样,在东方只要患者的鼻子一流出鲜血,就必死无疑。在这儿情况却不同,生病的男女最初的征兆都是一样的,就是在腹股沟或胳肢窝下出现一些肿块,小的如同鸡蛋般大小,大的差不多像苹果一般。肿块时大时小,一般人把它叫作瘤子。这种死亡之瘤从刚才说到的那两个部位逐渐扩散,不久蔓延至身体的各个部位。后来,病症又发生了变化,患者在自己的手臂、大腿和其他部位发现了黑斑和紫块,有时候稀稀疏疏的好几大块,有时候密密麻麻的全是小斑点。这些东西对任何不幸的患者反正都一样,如同早期的瘤子,都是必死无疑的征兆。

对于这种病,无论是什么样的医术或多有效的药品好像都起不了作用。或许这种病本身就是无药可治的,也或许是给人治病的医生们(他们的数量急剧地增长,从未学过医的男男女女们充当了合格的行医者)对病因全然不知,拿不出恰当的治疗办法。总之,极少有患者可以治愈,绝大多数人都在我们描述的征兆出现的三日内丢了性命,有些人死得更快,多数人并不见有发烧或其他的并发症。  这瘟疫的严重性还在于每当有健康的人与患者相接触,就会立刻染上,速度快得犹如干柴遇到烈火,一下子就烧着了起来。邪门的还不止如此呢,不要说健康人与患者谈话和打交道会染上以致送命,就连那些接触过病人穿过的衣物及其用具的健康者都会在劫难逃。

我要讲的故事非同一般。倘若我不是众多目击者中的一人,我绝不会相信有这等事情,更不用说把它写成文字,即使是从我信任的朋友那儿听来的也不行。我所描述的这场瘟疫的传染性真是非同小可,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传互染。换句话说,一旦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接触到病人或死者的任何东西,不但会染上病,而且会马上死去。所有这些,正如我说的那样,我已亲眼目睹了不IE一回。比如有一天,因染病而死去的一位穷人的一堆破烂衣服被扔到了大街上,正好有两头猪来到那儿。开始两头猪习惯性地用鼻子把烂衣服拱了一遍,然后又把衣服咬在嘴里,来回挥舞着。不多时它们就像吃了毒药似的在地上打起滚来,接着倒在那堆烂衣服上死去。

这些事情以及许多其他类似的或更糟的事,使那些仍然健在的人们的心里充满了各种恐惧和奇怪的念头。几乎所有的人都采取了简单而绝情的手段,即拒绝接触任何病人和他们的物品,他们以为靠这种办法就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

…… ……P1-2

序言

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十四世纪,而意大利又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薄伽丘(1313—1375)这位被公认为与但丁齐名的文坛巨匠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写下了自己的代表作《十日谈》。

薄伽丘在创作《十日谈》之初,曾声称自己这上百篇的故事集,是献给那些失恋的女士们的,写作的动机主要是想愈合她们心灵的创伤,然而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便是作者的初衷。

传说薄伽丘生于一三一三年的夏天,是一个私生子。父亲是位金融商,于世纪之交从意大利的小镇切塔尔多来到佛罗伦萨;母亲是巴黎人,薄伽丘也出生在巴黎,几岁大的时候由父亲带回了佛罗伦萨。不过,现在又有史料证实这些只能算是浪漫的传奇故事。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薄伽丘可能就出生在佛罗伦萨或者他父亲土生土长的小镇切塔尔多,在那里他度过了十三个春秋。薄伽丘童年有个好伙伴叫赞诺比,两人在赞诺比父亲的教导下,开始研读但丁的《神曲》,对但丁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并打定主意要成为诗人,凭自己的诗歌扬名天下。因此在薄伽丘的作品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位前辈大诗人留下的印记。

大约在十三岁的时候,薄伽丘随父亲来到了那不勒斯市,他的父亲被该城一家银行聘为高级职员。他不顾儿子的理想与追求,逼着薄伽丘到银行去做学徒,那段时光被薄伽丘称作“虚度的六年光阴”,,后来薄伽丘说服了父亲,改行去学教会法规,他来到本市一家建于一二二四年的教会学院,虽说课程枯燥乏味,但却有机会结交众多博学之士和阅览各种书籍,这些无疑使他大大开拓了眼界。当时的那不勒斯可以说是意大利的一个文化中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大批诗人、哲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意大利的统治者罗伯特国王(1309一1343)不仅是个英明的国君,而且尤其爱好艺术,追求高雅文化。此君被薄伽丘称为“所罗门二世”。罗伯特在自己的王宫里推行法语,因此法语文化也在整个意大利盛行起来。

由于父亲的地位,年青的薄伽丘有机会步入上流社会并结识不少当时的有识之士,特别是与那些来自欧洲各国的文化名流的交往,使他受益匪浅。这些影响,尤其是法语文化的影响,在他早期的作品《菲洛柯洛》(一三三六年,第一部长篇小说)、《阿美托》(一三四一年,牧歌),以及《菲亚美达》(一三四四年,书信体小说)等中均可见一斑。

可能是在一三三八年十月,由于父亲在金融业上的失败,薄伽丘只得放弃舒适悠闲的生活,很不情愿地跟父亲又回到了佛罗伦萨。从此他便开始潜心埋头于创作之中,并于十年后即在自己亲身经历的那场发生在意大利的可怕瘟疫刚平息后不久,写下了这部留芳千古的巨著《十日谈》。

通过这部故事集,我们可以窥见薄伽丘一反常规的创作表现,在语言和题材的涉猎方面都独具匠心。首先他没有走当时文人惯用拉丁语以期获得儒雅效果的传统老路,而且大胆地采用了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方言;其次在取材上既保留了法国中世纪的寓言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以及宫廷和教会的传闻等,又十分注重博采当地流传的闲谈趣闻和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就是在书中十位主人公的取名方面,薄伽丘也颇费了一番苦心。七位女士中,帕皮妮亚的意思是“充满活力”,菲亚米达是“小火苗”,菲罗美娜是“歌中恋人”,伊米莉亚是“诱惑者”,另外三位女士的名字都分别取材于薄伽丘一生中最敬仰的三位大诗人的作品,三位诗人是但丁、维吉尔和彼特拉克。至于三位男青年,潘斐洛的意思是“爱所有的人”,菲洛斯特拉多的意思是“爱情的失败者”,戴奥尼奥取自荷马史诗中的传说人物。因此这一个名字都具有象征意义,同时还与他们所讲的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一个个打趣逗笑或男欢女爱的故事中,薄伽丘始终没有忘记捕捉住反映人类智慧的闪光点,正因如此,《十日谈》被评论家誉为“人类智慧的史诗”,尤其是那种急中生智的敏捷反映更是受到了作者的极力推崇和大肆渲染。

《十日谈》于一四七一年首次正式在威尼斯出版,后又相继被译成各国文字在欧洲乃至世界广泛流传,其影响之深、读者之众,在有史以来的意大利作家中,只有但丁可以与之媲美,特别是对后世文学巨人们的启迪更是不言而喻的。其中,乔叟、莎士比亚、莫里哀、莱辛、拉封丹、锡德尼、济慈、丁尼生,甚至美国作家朗费罗等都从《十日谈》中吸收了有益的养分。

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七日于上海复旦园

后记

年轻高贵的女士们,我经过一番辛勘的劳作,目的是要给你们消遣解闷,蒙天主的帮助,我自信,正如我在本书开头作出的承诺,我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恩典,不是因为我有什么功德,而是有你们虔诚的祈祷)。因此,我首先要感谢天主,其次要感谢你们,现在是该放下笔,让我疲乏的手歇歇的时候了。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想答复一些小问题,因为读者中总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还有的则是闷在心中,我确信我的故事和世界上很多其他东西一样,并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于这一点,我已经在第四天的开头就已提到过。

你们中间或许有人会说我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过于放肆,让女人们说出或听到贤淑女子不该讲或不该听的东西。对此我无法同意,因为只要措辞得体,就没有什么故事是不能讲给人听的。而我相信我在这方面做的无可挑剔。

假定你们说的有理(我不想同你们争辩,因为我明白你们总是占上风),但我仍然坚持,在回答你们我为何这么做时,还是有很多现成的理由。首先,假若有什么故事像你们说的那样,那也是故事的性质所决定的,对此,凡是有见识而头脑又冷静的人就会承认,只要我不想离题,就无法用别的方法来讲述这些故事。也许故事中确有几个字眼不够文雅,让一些虔诚的女人听了觉得不堪入耳,因为她们看重语言而轻视行为,更注重表面上的贞洁。对此我要说,那些男男女女整天说着什么“洞眼”、“棍子”、“舂臼”、“捣杵”、“腊肠”、“香肠”等等字眼,他们可以说,而我却不能写。再说,我手中的笔同画家手中的笔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力。画家描绘的圣米迦勒杀死巨蛇时可以用剑,也可以用矛,笔下的圣乔治屠龙亦可以在任何部位下手。他们把基督画成男身,把夏娃画成女人,画那为拯救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有时让他脚上钉一枚钉子,有时则是两枚,可却没有任何人去指责他们。

况且,大家都十分清楚,这些故事不是在教堂里讲的,在教堂里当然要用圣洁的语言,怀着虔诚的心情(尽管在教会的史书中,类似我写的故事比比皆是);它们也不是在哲学学院里讲的,那儿不同于其他地方,需要严肃认真;它们更不是在教士和哲学家之间讲的。相反,这些故事是在花园中,休闲消遣的场合里讲的,是在年轻人之间讲的,这些年轻人都已长大成熟,不会因听了故事而走上歧途,何况在当时即使最体面的人,为了保住性命,也可以把裤衩套在头上,一本正经地在街上走过。

故事也跟天下其他事物一样,无论性质如何,既可以有益,也能够有害,这完全取决于听故事的人。很多人都认为,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适量喝酒对人体有益,但对于发烧的人来讲,却是有害的,这个道理有谁不明白?难道因为发烧的人不能喝酒,我们就说它是恶魔吗?谁不清楚火非常有用,我们人类每天都离不开它,但火有时会烧毁房屋、村庄和城市,难道我们也因此说它罪大恶极吗?武器也是如此,和平的日子要靠武器去保卫,但武器常常能杀人,这不是武器不好,只能怪使用者心术不正。

心灵卑鄙的人对什么话都不会从正面去理解,而心地光明的人即使听了不正经的话也不会堕落,正如泥沙不会影响太阳的光辉,地面的肮脏不会玷污美丽的天空一样。

世上还有什么书,什么语言,什么:艾字能比圣经更神圣、更庄重、更受人尊崇呢?但仍有不少人把圣经歪曲了,不仅使自己,而且也使别人一起沉沦。任何事物都有它可取之处,但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很多危害,我的故事也是如此。如果有人从我的故事中引发了坏念头,要去干坏事,谁也无法阻止。就算故事不错,他们也会刻意歪曲,无中生有。然而如果有人想从我的故事中吸取有用的东西,他也不会失望的,不会觉得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这些故事在一定的场合讲给一定的人听,就会使人受益。对于那些整日只会祈祷,或忙于做糕饼去孝敬忏悔神父的妇人们,就不必拿我的故事去打扰她们了:无需追在她们身后非得读这些故事给她们听,尽管这些虔诚的女圣徒们,只要一有机会,也在私下说三道四的。

你们当中也许有人会说,要是有些故事不收入书中,岂不是更好,这话也许没有错。但我只是把别人说的,如实地记录下来。因此,只要那些女士们把故事讲得越美,我也自然会写得越好。不过就算人们认为这些故事是我编的(其实并非如此),但我仍然认为,虽说有缺陷,我不觉得难为情。因为除了天主,世上没有哪位大师能创造出十全十美的作品。就说查理曼大帝吧,他创建的帕拉丁骑士团,也只物色到了帕拉丁一人,仍未能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形形色色的事物,不可能有统一的质量,耕作得再好的田地也会长出荨麻、蒺藜和野草。此外,这些故事大多是讲给心地善良的女士们听,如果绞尽脑力,专讲一些玄妙深奥的话题也是不明智的。事实上,读这本书的人,若遇到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跳过去。为了不至于让人上当或被误导,每篇故事前边都有简要的提示,点明了它的内容。

我相信还会有人说有的故事篇幅太长,对此我要说,如果你有正经事要做.就先不要读这本书。从开始动笔到现在完稿,时间用了不少,精力也费了好多,但我记得我这番努力是为了写给那些有闲的女士们看的,而不是为了别的女人。消磨时光的人看这本书不会认为太长;珍惜光阴的学者们,简短的东西更适合他们,因为他们无暇消磨时光。但是对于你们女士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你们除了谈情说爱,无事可做。你们当中也没人要赶去雅典、博洛尼亚或巴黎去留学,因此,对于你们不能像对待那些智慧的学者们那样,我不妨把话说得详尽些。

毫无疑问你们当中还会有人说,故事中心调侃太多,一个严肃的作者不该这么写。说这话的女士们是出于好心,表示她们关心我的名誉,我要向她们表示感谢。

但是对于她们的指责我的回答是:我承认自己是一个严肃的人,而且平生多次受到人们的器重。但对于那些不器重我的女士们,我要说,我并不稳重,而且正相反,我很轻浮,轻浮得可以漂在水面上。想想那些神父们在布道时,在谴责人们的罪过时,尚且可以机智风趣,妙语连珠,那么我在给女士们讲消遣的故事中,说些笑话又有什么出格的吗。如果这样会让她们笑得太多,她们只要看看耶利米哀歌、救世主的受难以及玛达莱娜的忏悔就可以得到救治。

你们中还会有人说我在书中写出了神父们言语恶毒的真面目,但又有什么关系?我原谅说这些话的人,因为他们的动机是好的,在他们看来神父都是正派的,他们因为热爱天主才追求享受,他们伺候女人,却从不泄露天机,如果不是他们身上带有的那点羊膻味的话,同他们交往还真是件乐事。

然而,我还得承认,天下的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总在变化之中,我的舌头也不例外。我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尤其是遇到我自己的事时,我总是不信自己的主见),但是前不久,我的一个女邻居对我说,我的嘴巴是世上最好的也是最甜的。说实话,当时我的这本书就要完稿。因此,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些随意攻击我的人,我想我的回答已经足够了,就到此为止吧。

现在让那些女士们想怎么想就怎么想,要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该为这本书画上句号了。同时我要谦卑地感谢天主,承蒙他的帮助,使我长年的辛劳有了圆满的结束。可爱的女士们,愿天主保佑你们幸福安宁。如果这些故事偶尔会对你们有一点教益的话,请不要忘记我。

《十日谈》也称《加莱哈尔特王子》的第十天,即最后一天,到此结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日谈/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薄伽丘
译者 王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13671
开本 32开
页数 42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522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46.43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