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下一个首富是谁--追问互联网潜规则
内容
编辑推荐

下一个首富是谁?不知道,但他一定在互联网里!本书是《21世纪经济报道》历时一年采访互联网领袖,告诉了我们互联网的巨大想象力,告诉你我那些先行者是怎样抓住机会的,并全放位重估互联网价值。未来的“首富”,应当汲取本书中所描述的互联网公司所表现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不确定的未来里挖掘金矿。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透视中国互联网新力量的书,讲述了中国互联网里的风云变幻,讲述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网易创始人丁磊,盛大创始人陈天桥,搜狐创始人张朝阳,腾讯创始人马化腾,TOM在线CEO王雷雷……等互联网界“猛人”的成功经历,通过它,我们看到了导致上世纪末许多公司惊慌失措的力量得到了再一次释放。

目录

序:伟大的Idea,伟大的Nasdq

引子

第一章 门户轮回

第一回 新浪争夺战

新浪高管新年洗牌? 

姜丰年投身新传:新浪三大谜团待解

阴谋与爱情:当盛大“闪电”打在新浪脸上

茅道林帮助陈天桥?新浪急行“白衣骑士”

新浪股东会无风波:陈天桥弃权票“以退为进”? 

收购?参股?——TOM新浪迷局

第二回 搜狐不惑

搜狐不惑

第三回 网易盖楼

网易盖楼

第四回 腾讯的持久战

MSN、雅虎通“手拉手”:互联互通逼宫QQ

马化腾:腾讯的IM持久战

第五回 雅虎中国战与和

狂人杨致远中国慢跑

注意孙正义

马云的主打歌:门户3.07 

解密雅虎“8K文件” 

杨致远:雅虎错过了多少中国机会?

第二章 网络双城记

第一回 百度VS Google

百度牛卡计划“PK”G∞gle

百度登陆纳市现场48小时一——排队!以亿计身价

百度CEO李彦宏:百度选择了一个合适时机

百度解密:李彦宏背后的蜘蛛侠

Google、微软、雅虎酝酿中国之战——李开复破题

8%份额攻守Google百度新年第一仗 

第二回 中华英才网VS前程无忧

中华英才网:“狼”来了?

前程无忧的“二八”难题

第三回 携程VS艺龙

“侵略者”携程

“后进者”艺龙

第四回 eBay易趣VS淘宝I

惠特曼“中国风格”:eBay易趣既大又小

eBay易趣转跑web2.0

阿里巴巴“饲虎” 

第五回 卓越VS当当

亚马逊的脸色

李国庆夫妇“逃离”亚马逊之后

第三章 无线互联网躁动

第一回 TOM范本

TOM在线:边成长边舍弃

王雷雷:TOM是个玩原创的老摇滚

第二回 SP转型动力

数字娱乐躁动

华友世纪:栖身运营商的快意日子

空中网彩信化生存

许晓峰:像基金一样运营音乐

第三回 WAP上的舞者

上千家免费WAP等待戈多 

免费WAP等来了冬天 中国移动急飞两道清理令牌

第四章 网游魅影

第一回 盛大变局

盛大拐弯

第二回 首富效应

史玉柱:网游是孤独的征途

朱骏向外:九城东南亚生意经

三个VC下海:天联世纪以“街头篮球”撒野

后来者求伯君:“剑侠”与“魔兽”的50米

天畅号称:只搞3D游戏原创

第三回 虚拟交易价值

10万元一把“破天戳”:网游虚拟交易见光死?

第四回 监管之难

5小时界限之谜——网游防沉迷测试调查

第五章 web2.0搅局

第一回 喧嚣的Web2.0 

国内首份调查报告公布——web2.0? 73.3%的网民不了解

重温5年鸳梦:web2.O叫嚷“为什么不回来?” 

Web2.0的资金驱动与技术内核

第二回 BLOG风云

方兴东终于吃到“螃蟹” 博客商业化惊声尖叫 

边圈钱边画饼:博客运营商“井喷” 

第三回 新资本故事

三个web2.0的融资梦

周鸿褘复出第一步:奇虎1000万元收购亿之唐

第四回 Web2.0新基因

博客时代的“公众新闻” 

第六章 风险资本大跃进

第一回 VC的春天

“土鳖”风投狂欢:周鸿褘、宁君、沈南鹏之后

大摩‘‘神话’’中国互联网:携程、网易、腾讯不造泡沫? 

高盛六年观望:中国互联网三轮煎熬

第二回 VC的争论

IDG蓬莱论剑:百佘CEO登陆纳市忧思录

智基创投从无线跳入有线

迈克尔·波特五道锦囊:兰馨亚洲线下生意经

陈宏玩风投:创业老手也看不清博客商业模式

重金投顺驰、欢乐传媒软银亚洲寻找下一个盛大

第三回 VC新玩法

IBM前CFO操刀 SLP进中国瞄准海尔、长虹

离开IDG周鸿褘要做天使投资“单干户” 

第七章 互联网迷茫

第一回 安全隐忧

“网络钓客”亲述生意经:薄弱用户端成主攻对象

第二回 新文化运动

“你是宝马,但我说了算”——集权者Google的搜索引擎政治

三网合一打造超级女声 李宇春制造短信神话

“后超女”路线之争——未来造星运动中心是电视还是互联网

第三回 知识产权之争

五部委彻查非法下载搜索引擎虚惊一场? 

“万人迷”网上卖“声” 

第四回 新技术与监管

十字路口的P2P

Skype创始人访华:运营商不会封杀SkyPe 

600亿元网络支付诱惑 百度、PayPal虚拟“硬通货”争夺

试读章节

如果不是盛大强势参股新浪,2005年2月24日这一天,陈天桥与汪延将在黑龙江省的亚布力把酒言欢,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中国企业家年会。但现在,双方只能将会见地点选在北京,而且让外界感到剑拔弩张。

不过,这种紧张的形势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至24日中午,电话里的陈天桥已是笑声不断,而汪延也兴高采烈地出现在中关村理想大厦19层——对于新浪大多数员工来说,这还是节后首次在办公室见到汪延。

但外界看来,这场争夺战依然局势未明。

24日上午,作为新闻发言人,新浪网市场副总裁兼企业发展副总经理沈建明首次就盛大收购事件对外表态,表示将欢迎盛大善意的合作。就在中途,沈建明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之后,沈在回答问题时开始强调将对盛大不通过董事会沟通就在二级市场进行恶意收购的行为进行抵制。

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让沈建明改变态度的这个关键电话是四通控股董事长段永基打过来的。分析人士认为,四通控股退出新浪套现的可能性很大,但段希望陈天桥通过协议方式收购四通控股手中的新浪股权,并获得较好的价钱。

新浪内部人士称,在局势未明之前,新浪管理层和董事会做好了三手准备:其一是接受陈天桥入主;其二是实施“毒丸计划”以抵制盛大;最后一手被视为“杀手锏”,即随时准备撤销“毒丸”,引进雅虎或者中国移动这样的“白衣骑士”制约盛大。新浪“毒丸”之毒

2月22日,新浪管理层抛出了姗姗来迟的“毒丸计划”。

一直跟踪此案的中国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江海川分析,“毒丸计划”分为员工毒丸、客户毒丸、股票毒丸等多种计划。而新浪实施的仅是股票毒丸,这表现出新浪事前准备不足,也与新浪公司章程没有实施毒丸计划的准备有关。如果毒丸计划全面启动,那么对盛大这样的恶意收购事件将有更大的限制作用。

其中员工毒丸计划分为金、银、锡三种,对于高级管理者为金色降落伞,对于中层管理者为银色降落伞,对于一般员工为锡色降落伞。如果出现恶意收购,那么收购公司就得对被收购员工做出相应的补偿。比如锡质毒丸要求给予被收购公司员工24个月或者更长的工资补偿,甚至终其一生的社会福利。

而客户毒丸要求收购公司对被收购公司的客户进行补偿。此前,甲骨文收购仁科时,甲骨文就对仁科客户进行补偿。在新浪收购案中,如果实施客户毒丸计划,新浪的广告客户就可以要求盛大保证广告质量,保证网站流量,如果不能符合要求,就必须补偿。

新浪广告年营收数亿人民币,新浪员工现超过1000人,以平均年薪8万元计,一旦实施员工毒丸和客户毒丸,无疑将考验盛大的实力与耐心。

但新浪却仅实施了股票毒丸,业界资深人士分析:“从历史上看,不管是新浪的投资者还是管理层,都有很强烈的套现倾向,不排除新浪管理层与董事会有利用‘毒丸’与盛大讨价还价的可能。”

该人士还列举了如下事实沦证自己的观点:

首先,新浪股权极度分散,并没有一个真正可以对新浪未来负责任的股东,当面对收购方抛来的利益之时,很难经受得住诱惑。事实上,新浪董事会成员中包括段永基、陈立武、姜丰年等在新浪的持股均不断下滑。

其次,新浪管理团队的地位一直处于弱势,缺乏安全感的管理层有很强烈的套现意识。与搜狐、网易由创业者掌舵公司不同,新浪创业者早已退出。而从王志东到茅道林再到汪延,新浪的管理团队面对资本始终缺乏足够的话语权。而且,2004年10月,作为cEO的汪延和作为CFO的曹国伟同时执行期权套现。

其三,新浪核心人物段永基有强烈套现意识。22日,段永基控制下的四通控股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四通将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出售手中持有的新浪股票。此前,从2003年以来,段永基一直在出售新浪股票套现,此时发表公告更像在暗示“我要卖了,你想买就抓紧来谈”。

事实上,段永基24日打电话给沈建明的行动,也被解读为“如果欢迎盛大入主,将使得四通只能等待某个时机高位抛出手中剩余的新浪股票;而如果新浪管理层摆出抵制的态度,陈天桥失去了在二级市场继续收购新浪股票的渠道,就必须与四通坐下来谈判,走协议收购的道路,这样段就可以漫天要价”。由于段永基手机一再关机,本报记者无法就此评论向段本人核实。

江海川也认为,无论是对新浪机构投资者还是管理层来说,新浪此时推出的“毒丸计划”,既可以成为其跟盛大或其他潜在收购方的谈判筹码,也能摊薄股权,影响股价。

江海川同时表示,如果新浪管理层确实想阻止盛大的进入,还必须启用另一种反并购策略,寻找一名可以制衡盛大的“白衣骑士”。“目前盛大持有的新浪股份已近20%,如果盛大硬拼,获胜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白衣骑士”指,在敌意并购发生时,目标公司的友好人士或公司作为第三方出面来解救目标公司、驱逐敌意收购者。这是一般目标公司常用的反并购策略,目标公司在遭到敌意收购袭击的时候,主动寻找第三方即所谓的“白衣骑士”来与袭击者争购,造成第三方与袭击者竞价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局面。……P17-19

序言

伟大的Idea,伟大的Nasdq

丁秀洪

谁是下一个首富?

当丁磊、陈天桥、李彦宏等榜样的形象被大众媒体广泛传播时,对于拥有“快速”致富能力的互联网行业,这个话题就变得敏感而又性感、迫切甚至焦灼。

从2005年4月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记者,采访了数十家活跃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和风险投资商,与这些互联网的创业者或者淘金者一起“重估互联网价值”。

坚持了整整一年,直到这一系列报道结成集子出版的时候,作为“重估互联网价值”系列报道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对于上述设问的答案,我仍然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在写下这段文字之前,我刚刚教会一个即:肾去重庆出差的朋友如何使用MSN上的机器人“小I”,在那个陌生的城市,“小I”将准确地告诉她如何出行、到哪儿找最地道的火锅店。

而在白天临下班之前,一个朋友告诉我,可以到一个网站下载FLASH,将MSN的头像装扮得更丰富。我下载了一个手舞足蹈的海盗形象,更多的朋友看到之后纷纷向我打听来源,于是我又将那家能提供与MSN捆绑的FLASH下载网站到处传播。

就在敲字的间隙,我发现我在QQ棋牌游戏中原本很酷的马甲被去掉了,服务器给我的提示是我作为“超级玩家”的试用已经到期,如果要继续享受那件马甲,我就得花钱购买Q币……

诚如很多人习惯上新浪看新闻、到搜狐看校友录、用百度查资料一样,互联网已经如此深刻地与我们每一个人关联。而每一种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服务背后,都必然拥有或将拥有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而这些模式的创造者,都有可能是下一个首富——后面的章节,都是属于这些首富或者下一代首富的“Show”台。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能够诞生首富?为什么互联网行业能够如此迅速地催生首富?

一年的“重估”,我最深的感受是互联网没有秘密,也没有奇迹。

仔细分析现在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无一不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在新的平台中更有效率地提供服务,并产生全新的商业模式。

在这里,网络技术不过是一个工具,但这个工具的效率更高(沟通更便捷、速度更快等)、成本更低(节约人力、交通等费用),其创造的价值自然也就远甚于其他。

另外,网络的聚合效应和搬家成本高企,使之粘性较强,从而使互联网公司常常会具有某些天然的垄断基因——垄断利润往往掌握在单个领域排名前两三位的公司手中,因此,同样的商业模式在同一领域通常只能支撑2~3家公司。在“只见新人笑”的互联网江湖,落马者尸横遍野!

催生互联网盛景的,背后是一条外人看不见的成熟价值链,正是这个完善的价值链,将一个个“Idea”变成了伟大的商业图景——创业者、天使投资、风险投资、Nasdq、普通海外投资者或者机构投资者……层层推进,相互协作,一起完成一场惊艳的财富之旅。

事实上,对于任何行业而言,好的Idea不缺,难的却是要实现上述关键环节的完美组合。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能够更有优势地整合这些关键环节呢?Nasdq的巨大磁场效应厥功至伟。纳市对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的偏爱,直接给了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在全世界寻找有价值的创业公司投资的巨大动力。

互联网公司的高成长性无疑是受Nasdq青睐的重要原因——除了上述的互联网公司的一些共性之外,真正决定公司价值的还是创业者的Idea。一个好的Idea再加上巨大的资金扶持,其成长速度自然会远远超越传统的产业发展速度。

显然,互联网行业的首富之所以值得期待,除了巨大的财富效应,更因为这是一场价值链的完美演出。

感谢阿里巴巴创始人、CEO马云,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网易创始人、CE0丁磊,盛大创始人、CEO陈天桥,搜狐创始人、CEO张朝阳,腾讯创始人、董事长马化腾,TOM在线CEO王雷雷,IDG亚太区总裁熊晓鸽,摩根士丹利全球互联网分析师兼全球科技组联席领导人、“互联网天后”玛丽·米克,软银亚洲合伙人羊东,智基创投合伙人吕强,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CEO陈宏等互联网界“猛人”接受我们的采访,他们的成功经历,为本书增色不少。

此外,本书收集了更多目前尚不为大众熟悉的互联网公司,它们将是下一代“互联网富豪榜”的有力竞争者。

最后,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总编辑刘洲伟先生,正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重估互联网价值”系列专题才得以面世;同时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IT版块的全体同仁,以及所有为“重估互联网价值”系列报道付出努力的同事,这本厚厚的集子,浸润了他们年轻的汗水;尤其感谢南方日报出版社梁建华老师,正是他给我动力,才让我去把记者们一年来的作品重新归整,并最终以图书形式与读者诸君见面。

2006年8月于广州

(作者为《2]世纪经济报道》IT版块主任)

书评(媒体评论)

创业、做企业,其实很简单,你要有一个强烈欲望:我想做什么事情.我想改变什么事情。想清楚之后,永远坚持这一点。本书会告诉你这些。  

阿里巴巴刨始人、董事长马云

不安、不平衡、冲动、苦涩、无奈……太多的矛盾、冲突、抉择在此交织;创业与圈钱、价格与价值、投资与投机、热情与坚韧、冒险与成熟、做事与做人、财富与贡献、世界与中国…本书着重表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效进步着的中国社会。

软银亚洲赛富台伙人羊东

本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中国互联网还将有大的发展;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没戏;真正爆发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我们创投入正在寻找下一个首富。 

天使投资队、奇虎董事长  周鸿褘

下一个首富在哪里?还会在互联网。现在的互联网完成了商业化,正在进入社会化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将涌现比之前更多的商业机会。创业者们应当汲取本书中所描述的互联网公司所表现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艺龙公司董事长、蓝山资本台伙人唐越

互联网像足球,充满可能性。本书告诉了我们互联网的巨大想象力,也揭示了要在不确定中挖掘金矿的艰难。  

第九城市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骏

读完本书,你肯定能得到这样一个印象:一个企业如果不经过九死一生,不经过巨大的行业起伏,很难形成自己长期的核心竞争力。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但“找死”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华友世纪董事长兼CEO王秦岱

这是一部透视中国互联网新力量的书。通过它,我们看到了导致上世纪末许多公司惊慌失措的力量得到了再一次释放;而这些力量,正在得到更多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软银前副总裁、汉理资本董事总经理钱学锋

要成为下一个首富,就要抓住机会。现在的中国互联网大潮百年二遇,人生难得有这样的一次机会。本书告诉你那些先行者是怎样抓住机会的。 

博客网创始人、董事长方兴东

互联网如此善变,没有人可以准确地把握未来。通过这本书,你至少有了把握未来的多个视角。

IT评论人士、知名博客怍者keso(洪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下一个首富是谁--追问互联网潜规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秀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25487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16.67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7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