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素的故事(精)/世界科普名著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的是发现化学元素的故事。著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描写,记叙了世纪中期到近年有关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和发展;列举了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元素钠和钾,德国化学家本生、基尔霍夫发现元素铯和铷,居里夫妇发现元素钋和镭等故事;介绍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著者以巧妙的文艺手法,使本书脱离枯燥的讲义和教材形式而自成一格,把元素的发现写成了一篇篇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书末由中国著名作家叶永烈撰写了几个元素的新故事。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的是发现化学元素的故事。著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描写,记叙了世纪中期到近年有关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和发展;列举了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元素钠和钾,德国化学家本生、基尔霍夫发现元素铯和铷,居里夫妇发现元素钋和镭等故事;介绍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目录

译者的话 宇宙万物的组成

1 “火焰空气”

2 化学和电相结合

3 蓝色的和红色的物质

4 门捷列夫的周期律

5 惰性气体

6 不可见的光线

尾声 元素的新故事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试读章节

药店里的学徒——卡尔·舍勒

18世纪的后半期,瑞典出了个十分勤奋的青年药剂师,名叫卡尔·舍勒。一开始他是当学徒,后来升为实验员,但他的东家们没有哪一天不为他的格外勤奋所感动。

舍勒的职务是配制丸药、水药和膏药,但他所做的工作却远远超过了东家们对他提出的要求。每天他配完了药,总要找个没人的角落,或就着窗台坐下来,进行捣碎、蒸发和蒸馏种种化学物质的工作。他日夜不离实验室。他又细心又耐心地研究古老的化学书籍,而那些书籍连有经验的药剂师都认为是很难读懂的。所以,若不是他的实验有时会以意外的爆炸结束的话,老板对于这位伙计更不知要多么喜爱了。  

他手上不断有被碱或酸烧伤的黑印。一呼吸到实验室中浓烈的气味,他心里就痛快。连燃烧硫磺所生成的刺鼻的浓烟或硝酸挥发出的窒息的蒸气,他都不觉得讨厌。

有一次,舍勒预备了一种有苦杏仁味儿的化合物。他闻了闻它的蒸气,想判明到底是什么气味。后来又试着辨别它的滋味,口里却觉出一股极辣的味道。像这样的实验,现在恐怕没有一个爱惜性命的人肯冒险重做了。因为那苦杏仁味儿的化合物,现在叫做氢氰酸,是一种出名的剧毒物质。还好,舍勒只尝了极小极小的一点。

当时舍勒是不知道他所发现的这种酸的毒性有多么强烈。可是,即使他猜到了这一点,可能还是忍不住要尝一尝。对他来说,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发现了世人从没见过的新物质和已知物质的新性质。所以他总要用各种方法来试验,每一次还总要坐立不安地等候试验的结果。

有一次,他写信给朋友说:“一个研究工作者找到了他所想找的东西,那时候他是多么幸福啊!他的心情又该是多么愉快啊!”

舍勒曾经得到过许多次这样的幸福,可是一般说来,那都是他一个人埋头苦干得来的。他没有进过中学和大学,也没有求人帮助过。一切都是他自己学习的,连所用的简单仪器,也都是他自己用药罐、玻璃的曲颈甑及牛尿泡做成的。

他14岁那年被送到包赫开设的药店当学徒。19年后,瑞典科学院选他当院士的时候,他还是外省一家药店的普通实验员,仍旧同少年时代一样,要把微薄的薪水,大部分花费在书籍和化学试剂上。

舍勒天生是个化学家。像现在的化学家一样,他一心总想知道世界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他想知道人们周围的物质是由哪些最简单的成分或元素组成的。但由于多年的经验,他又相信,如果不懂得火焰的真正性质,就不可能研究上述问题,因为能够不用火、不加热而进行的化学实验是极少的。

舍勒开始研究火焰的性质了,可是很快又不得不对空气在燃烧中所起的作用这个问题用心思考起来。他读古代化学家所著的书籍,也曾读到过一点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

还在舍勒以前约100年,英国人波意耳等曾经证明蜡烛、煤炭等能够燃烧的物体,都只能在空气充足的地方燃烧。

举例来说,如果给燃烧着的蜡烛罩上一个玻璃罩,那它燃烧一小会儿就要熄灭了。如果把罩内的空气完全抽掉,蜡烛就立刻熄灭。反过来,如果仿照铁匠使用风箱的办法,向火焰里送进大量的空气,火焰就会烧得更明亮、更强烈。

然而为什么会这样,燃烧的物体为什么需要空气呢?那时候的人谁也不能解释。

舍勒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把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进行试验。  舍勒想:“一个密闭的容器,里面所含的空气在分量上是严格一定的,而外面的东西又决不能钻进去。假如空气在燃烧等等化学反应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在密闭的容器里,这种变化就很容易查出来。”

那时候,人们都认为空气是元素——是任何力量也不能使它分解为简单成分的单质。舍勒开始也是这样想,可是他很快就抛弃了这种想法。

P10-12

序言

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中,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借鉴和交流,对于相互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遣唐使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带到了日本;丝绸之路向中东乃至欧洲输送了中国的纺织技术。至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于促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革命的诞生所产生的重大推动作用,更是举世公认。

随着近代工业技术革命在西方的诞生和发展,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呈现出了越来越快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力度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未来走向。人们日渐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最主要因素。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走向富强,不受强国的遏制,出路在于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中共中央及时颁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我们引进、翻译和出版优秀科普图书就是落实中央精神的一项措施。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善于接受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之所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有这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才使得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断,饱经沧桑而巍然屹立。

20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在这种文化的接触、融和及碰撞过程中,科普读物的引进,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对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深入了解,对于向国人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作风和科学方法,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面向新世纪的今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雄浑而稳健,“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深入人心,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在全世界范围内,认真总结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基于这种想法,新闻出版署在制定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规划时,把科普读物的出版作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专门设立了科普读物出版的子规划,以推动科普读物的写作与出版。

在世界各国,一些广为流传、被世人公认的科普名著,如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等等在国外几乎是家喻户晓,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这些经典之作是科普创作的典范,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认真学习和继承。为此,我们组织了科学界和科普界的专家学者,一方面对在我国出版过的数千种国外科普作品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和筛选,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优秀科普著作,把它们翻译过来,分批出版,这就是我们这套《世界科普名著精选》。第一批推出的有法拉第、法布尔、伊林、房龙、别莱利曼、费尔斯曼、比安基、伽莫夫、爱因斯坦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代表作品。相信今后还会有一批一批的优秀科普名著陆续出版。

在即将告别20世纪和迎接建国50周年的时刻,我们做了这样一项工作,希望这一作品集的出版,对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999年3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素的故事(精)/世界科普名著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依·尼查叶夫
译者 滕砥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528704
开本 其他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1999-08-01
首版时间 1999-08-01
印刷时间 199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2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