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有味有生活,有笑有泪有暧昧!女博士≠女人+博士!你所不指导的女博士,一半时间在找工作,还有一半时间在找男人!她们的爱情,面临着“高处不胜寒”的孤寂;她们的婚姻,隐藏着“大龄剩女”的恐惧!首部知性剩女的婚恋写真篇!天涯头条,数月点击近百万!
图书 | 女博士de柴米生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有盐有味有生活,有笑有泪有暧昧!女博士≠女人+博士!你所不指导的女博士,一半时间在找工作,还有一半时间在找男人!她们的爱情,面临着“高处不胜寒”的孤寂;她们的婚姻,隐藏着“大龄剩女”的恐惧!首部知性剩女的婚恋写真篇!天涯头条,数月点击近百万! 内容推荐 女博士的人生观: 女博士,大多没有男博士的豪情壮志,这是必然的。女博士要找的多是饭碗,不是理想和事业,当然吃饱之余,可以达到个人理想来点缀,是好上加好。但这种事情也好比女博士要嫁人,勉强抓到个还能爱的,其他的事情也只好将就。 女博士的爱情观: “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娶她。”要结婚,就要抢在爱情的初级阶段,甜蜜劲在绕梁三日仍不绝于心的时候最好,因为爱意正浓,保证了婚姻的感情基础;矛盾还不好意思发作,保证了婚姻的安全系数;爱的路还正长,保证了婚姻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待到爱情历久经年,变得寡淡,恰恰亲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得茂盛,正好做爱情的替代,使婚姻幸福地延续。不像一场爱情谈到了地老天荒,才想起结婚,爱情固然已索然无味,婚姻不再是爱情迫不及待的彼岸,而拖成了无可奈何的承诺。 女博士的柴米生活: 女博士舒简这年就芳龄27了,她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三年后怎么才能找到工作,另一个就是,一定得在3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她个人认为,后者更加重要…… 目录 一 女博士的无奈/1 二 高处不胜寒/4 三 相亲的非常缘分/7 四 上尉军官冯宁/10 五 人才市场的邂逅/15 六 媒婆的蛊惑/20 七 见了海龟的郁闷/23 八 只看不买的穷博士/26 九 博导们的那些闹心事儿/30 十 海龟与上尉军官的PK/35 十一 先下手为强/38 十二 变态的英语课/43 十三 博士楼里的单身女人们/46 十四 见家长是一种缘分/50 十五 胡司长对京剧的热爱/55 十六 这人真的很像冯宁/59 十七 上尉军官的第一次求婚/65 十八 关于豆腐的两种口味/68 十九 姐姐妹妹的悄悄话/73 二十 秀水街的砍价高手/78 二十一 女博士讨薪/82 二十二 孩子他爸是人民警察/87 二十三 男博士陈若翩/90 二十四 厚着脸皮争取报名资格/94 二十五 研究生食堂的创意/99 二十六 我抵制日货,行吗?/102 二十七 太后驾到/107 二十八 未来婆婆的小九九/111 二十九 婆媳之间的太极道/115 三十 面试机会的转折/117 三十一 高校里的油和水/121 三十二 驴子对胡萝卜的不择手段/127 三十三 连续不断的好消息/131 三十四 特种兵的转业问题/135 三十五 关于军嫂女博士的想象/138 三十六 一千块钱玫瑰的浪漫求婚/141 三十七 关于求婚的七嘴八舌/146 三十八 女博士的婆婆妈妈/149 三十九 婆婆家的小情况/152 四十 80后的阳光男孩/157 四十一 关于爱情的理论分析与实际问题/160 四十二 小老弟的狼子野心/163 四十三 房子问题的蔓延/168 四十四 房子产生的意外矛盾/172 四十五 浪漫的庸俗还是庸俗的浪漫/176 四十六 待嫁女儿心/180 四十七 婚姻登记处的“要要发”/183 四十八 不曾出口的秘密/188 四十九 英语老师的言传身教/193 五十 无处可说的伤心情事/198 五十一 军营里的探亲/203 五十二 砸了一只好饭碗/208 五十三 备考公务员/212 五十四 论文预答辩/216 五十五 婚礼的活受罪/220 五十六 汤小涵的暧昧态度/228 五十七 女博士的人生规划/232 五十八 公务员面试/236 五十九 博士找工作要专科生帮忙/241 六十 牵肠挂肚的论文答辩!/244 六十一 出得厅堂入得厨房/250 六十二 未来之门/253 试读章节 春节即将到来,舒简寻了个过生日的借口回到北京,赖在家里快半个月了,反正她的学分早在第一学期就已经修完,所以不肯回学校去,“学校特冷,没有暖气,宿舍里跟冰窖似的”。舒简赌咒发誓地说,寒假过完就回去为论文拼命。老爷子不无担心地提醒她:“发表论文要抓紧啊!现在要发个像点样子的核心期刊,不是你论文水平高就可以的,还得排队。你这入学两年了,才发了一篇,将来怎么毕业。”妈妈也说:“快点把论文做完,下半年也该回北京找工作了,难道要留在宁城不成。现在北京洋博士一大堆还排着队找不着工作呢,你这非名牌大学的土博士想怎么着啊!” 说起找工作,尽管父母都在北京,舒简要想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还是压力极大,尤其是前两天,听说一个同专业的学姐为了留高校,心甘情愿地签了5年合同去做辅导员。另一个师兄实在没有门路,转战了几个省指望着考上公务员,结果一无所获。舒简对自己的前途真是没有什么信心,好歹也十几二十年寒窗苦读下来,要做辅导员,本科毕业不就做了。所以她29岁生日过得其实不开心,更加上生日年年赶上圣诞节这天,满街都是捧着百合、玫瑰的漂亮女孩,真是让人有说不出的一种滋味。 就在她和舒韵百无聊赖地沿着马路瞎逛的时候,汤小涵打了个电话来。汤小涵是她的室友,晚两级入学的师妹。舒简是春季学期入学,过了年就是博士三年级;汤小涵比她晚一年还是秋季入学,过了年才博一的第二学期。小丫头上学早,年龄本就比同级的同学小一岁;而舒简生在北京,北京小学入学年龄规定得死,足足熬到7周岁才能上小学,不像汤小涵她们老家,孩子5岁没人带就上学了。硕士毕业后,舒简又在家里迷茫了一年,才考的博。所以,舒简和汤小涵差不多相差了有三岁。汤小涵六岁就上学,小学还跳级,中间什么都没耽误,今年还不到25岁。舒简12月底过了28岁生日,过了年,就可以算29了,汤小涵常拿这个笑她。 汤小涵说:“你快回来吧,我有要紧事情要你参谋。”放下电话,舒简叫舒韵赶紧地给她订票去,她说:“我去相亲。”舒韵忧心忡忡地看着她说:“姐,你不至于吧,要相亲也在北京相,去宁城相什么亲。”舒简说:“汤小涵相亲,我作陪,预习一下。你说,她才二十四,相什么亲,我还没相过呢。” 汤小涵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跑去相亲。她的年龄和她的漂亮让她暂时还不用这么悲观地来考虑问题,这次实际上是被表婶死拉活拽去相亲的,当然,这是她父母的旨意。 汤小涵父母远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母亲是县医院的医生,父亲是个小学老师,家里条件在当地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汤小涵是家里的小女儿,上面还有个哥哥。因为镇上没有好学校,汤小涵从小就在市里读寄宿学校,成绩一直很好。当年考大学,汤小涵是全县的文科状元,从读大学开始,全凭着自己优异的成绩一步步地读到博士。如果不是学费的问题,以汤小涵的成绩完全可以选择一流的学校,或者去国外留学。可是她考博的时候心太高,结果只考到自费的名额。三年三万元的学费对汤小涵的家境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她读硕士都靠着自己做家教和兼职补贴才能够完成学业。很自然地选择转校,正赶上舒简的学校扩招博士生,名额多考生少,汤小涵门门成绩出色,又是科班出身,没费什么劲就转过来,还跟了全工商学院知名度最高的博导郑大奎。 这一点让舒简极为佩服,因为舒简一向不是个努力的学生。从小学开始,成绩始终就在十名左右打转。大学考的是舒简爸爸任教的学校,考研的时候英语不过关,还多考了一年。研究生三年专业课读得痛苦不堪,到了毕业又找不到合意的工作,在家里迷茫了一年,没法子才转着专业考上个二流学校的博士。这叫搞了一辈子学术的舒简爸爸来看,简直就是家门不幸。 舒简和汤小涵好像是两个世界的女孩子,后者凭着勤奋刻苦的精神一步一步出人头地,前者仗着先天有的那么点小聪明也混进了博士队伍,好在舒简在这一点上十分有自知之明。其实在外人看来,两个气质出色兼美貌出众的女博士走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研究生院的男生都是极为仰慕,敬而远之的。舒简的同门师兄极富同情心:“你们两个太优秀,知道什么叫高处不胜寒吗?” “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意思,她们当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周末没人送花,没有约会。两个女生自己看电影逛街,情人节手挽着手,看别的女孩花枝招展眉开眼笑地捧着大把的玫瑰去吃牛排;还有,就是住在没有电梯的七楼,每天自己打开水,生了病两人互相照应。舒简和汤小涵的死党友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所以这次相亲,舒简怎么着也要赶回来帮汤小涵瞧瞧,用汤小涵父母的话说:“叫你舒姐把把关。” 可冷天下父母心,汤小涵的爸妈实在放心不下这个最宠爱的小女儿孤身在外的生活。他们也明白,女儿读书读到这个份上,不可能再回到县城去。他们只希望汤小涵能在宁城这种大城市有安定的生活和好的工作,这是普通人家为人父母最淳朴的心愿。所以,汤小涵的父母不久前专程来到宁城,隆重地拜访了汤小涵在宁城某个机关工作的表婶,悄悄地拜托她为汤小涵物色一个合适的男孩。可以说,父母的考虑是十分现实的,他们认为,那些在校的男生不适合。原因很简单,他们前途未卜,负担不起照顾自家女儿的责任。不过汤小涵有自己的想法,在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总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何况是爱情这么浪漫的事。 P4-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女博士de柴米生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瓷玫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545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08-12-01 |
首版时间 | 2008-12-01 |
印刷时间 | 200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北 |
长 | 234 |
宽 | 16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