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观于细微察于无形--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知人、识人方法的大众读本。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了六种知人识人的方法:衣着容貌读人心、行为举止观人心、兴趣爱好察人心、说话言谈辨人心、生活习惯品人心、待人处世显人心。

本书力图深入地解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特征之间的联系,并归纳这种联系的本质和规律;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从衣着容貌、行为举止、兴趣爱好、说话言谈、生活习惯、待人处世等方面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让你“把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内容推荐

本书就是借给你一双识人的慧眼,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的内在情感、性格、气质等等“外观”,力图深入地解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特征之间的联系,并归纳这种联系的本质和规律;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从衣着容貌、行为举止、兴趣爱好、说话言谈、生活习惯、待人处世等方面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让你“把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使你具备“瞬间看透人心”的能力,在闯荡社会,行走江湖之中,独具一双识人的慧眼。

目录

第一章 由表及里——衣着容貌读人心

 着装——一个人的自我介绍/2

 透过服装颜色看性格/5

 望饰品而感知对方心理/8

 以帽识人有学问/10

 鞋子包藏人的个性/13

 表情是内心活动的写照/16

 气质是人的综合反映/19

 发型定个性/22

 通过眉毛动作看心理/25

 眼睛代表一个人的心灵/28

 鼻子“凸显”真性情/31

 从嘴巴了解人的品性/34

 左右他人印象的下巴 /36

第二章 明察秋毫——行为举止观人心

 拍案而起更有威慑力/40

 翘大拇指多是赞赏之意/43

 拳头是力量的体现/45

 手势亦能显个性/48

 坐姿是心灵的暗示/51

 站姿是性格的一面镜子/54

 走姿也会折射人的内心世界/57

 睡姿也能见人心/60

 读懂女性的体态语言/62

 细察对方的习惯小动作/65

 从打电话的动作观察人/68

 识别说谎者的假动作/71

 从体形姿态看人性格/74

第三章 一眼看穿——兴趣爱好察人心

 阅读爱好泄露人格特质/78

 字体上的人格写照/81

 从喜爱的童话观察人/84

 音乐偏好是性格的指标/86

 舞蹈能透露人的个性/89

 棋局上的性情流露/91

 性格也隐含在收藏品中/94

 会说话的玩偶与宠物/96

 旅游偏好窥探人性/98

 益智游戏和性格大有关系 /100

 癖好是真情的流露/102

 由喜爱的汽车看人/105

第四章 闻声知人——说话言谈辨人心

 闻弦琴而知雅意/110

 花言巧语不可信/113

 从语言辨析人的品德情操/115

 对传闻要有选择/118

 哭笑声也会泄露线索/121

 小口头禅露出大秘密/124

 电话交谈有秘密/127

 聊天场合使人的性格暴露无疑/130

 语音是人的第二种表情/132

 语速体现人性/135

 谈话主题暴露个性/138

 招呼语传达的信息/141

 受到表扬时的态度也能暴露信息 /144

 无法掩饰的说话方式/146

第五章 见微知著——生活习惯品人心

 看电视显示的个人秉性/150

 吸烟反映出的心理/152

 从饮酒姿态中发现个性/155

 签名勾画出的性情/157

 处理信件方式的性格暗示/161

 从刷牙看人性情/164

 从烹饪方式解读人心/166

 从饮食习惯识别人心/169

 卧室风格反映人的特性/173

 洗澡方式留下的个性印迹/175

 运动方式是性格的外露/178

 开车方式探秘人的心理/181

 储蓄习惯泄露人的性格秘密/184

 从付款方式看人内心世界/187

 购物习惯见人生活品味/190

第六章 期之以事——待人处世显人心

 名片测人心/194

 多角度识人/197

 见面须见心/200

 通过握手判断性格/203

 量情度义识人心 /206

 礼物往来看性格/209

 利用“应酬”观察对方/212

 朋友是一个人的“影子”/215

 识别朋友中的小人/218

 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221

 要看友情是否纯洁/224

 察看友情是否长久/227

 看他做人是否守信/230

 看他如何对待上司和前辈/233

试读章节

眼睛代表一个人的心灵

在人的一生中,应用得最出色的要数目光语了。更多的时候,人的眼睛和嘴巴所说的话一样,能从眼睛中了解事物的大致面目来。因为,眼睛乃“五官之王”。

在面部的五官中,眼睛是监察官,这大概是因为它“明察秋毫”。人要传出的信息,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眼睛传出,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内容。人的精神气质,喜怒哀乐,很大程度上是由眼睛所显示出来的,人们常说炯炯有神,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都是这个意思。同时,眼睛又是人身体健康的显示屏。眼睛黑白分明,神气清爽,是健康之象;灰暗浑浊,枯涩呆滞,是不健康之象;顾盼无光,昏花恍惚,是衰弱之象。正因为眼睛对于面孔如此的重要,所以说“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渊要深才清,清才美。目也应该深,从而至清并至美,否则,便不会清,也不会美。

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有时,眼睛似乎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映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看出其中的大概,这是每个人都很难隐瞒的事实。

孟子在《离娄上篇》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寮;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

眼神的清浊,对于识人而言,至关重要。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透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他忠奸的一个途径。“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的势力。”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怃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去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的人物。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所以,对于目光如流动之水的人,虽然从眼神看到澄清,但却有游移不定的神色,大多见于奸人,这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原因,因为每一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的眼睛往往是他的灵魂的忠实解释者,正如《简·爱》中写道:“灵魂在眼睛中有一个解释者——时常是无意的,但却是忠实的解释者。”

P28-30

序言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这是宋朝诗人陆九渊所留下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揭示了知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难度,说明了普天之下千难万难的事情,没有什么事情比了解和认识别人更难了。应该说,认识一个人的确不容易,人心隔肚皮。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极为复杂,带着面具“游戏”于社会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刚直开朗,却貌似刻薄,有的人笑里藏刀,却貌似忠厚;有的人能言善辩,看似博学,而实际却是空话连篇,徒有其表;有的人淡泊名利,看似朴拙,而实际却是博学多才……

俗语说:“人心难测。”人心何以难测?人心是指人的思想,思想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它隐藏在人的脑海里;且思想又非固定的,是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要看透人的思想是不易的,故说人心是难测的。

人们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也道出了“人心难测”的道理。有人说不要轻易相信他人,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有的人特别是在感情至深时,总是轻信他人,于是,就有:“对待我真诚,我又为何对别人掩饰自己、向人家讲假话。”所以,把心里的秘密全掏出来给人家。然而,你可知道,他“真诚”地在你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他在别人面前又会“真诚”地说你的坏话。因为人都有讨好他人的心理,而且,人总是在变化的。今天你是他的朋友,明天你可能又成了他的对手。是对手,他就可能利用你那些秘密,特别是隐秘的话来攻击你。

所以,别人的话最好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失去了这方面的警惕性,轻信了别人的假真诚,则容易上当受骗。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不与自己周围的人合作共事,还是必须面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

与其感叹人情冷暖,我们不如练就一双识人的慧眼,只要很好地掌握了这种技巧,就意味着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看透周围的人和事,洞察一个人内心深处潜藏的玄机,可以让你以不变应万变,从而使你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左右逢源,尽情挥洒。有了这种本领,就可以及时认清他人的优势,辨人于弹指之间,察其心而制其人;观人于咫尺之内,识其言而审其本,让你潇洒地辗转于生活的竞技场中,把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本书就是借给你的一双慧眼,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的内在情感、性格、气质等等“外观”,力图深入地解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特征之间的联系,并归纳这种联系的本质和规律;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从衣着容貌、行为举止、兴趣爱好、说话言谈、生活习惯、待人处世等方面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让你“把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使你具备敏锐的识人能力,独具一双慧眼。

编者

2007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观于细微察于无形--洞悉他人的内心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学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832254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4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