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春风里剑河倒影/陈之藩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陈之藩是科学家,在美国、台湾、香港育人无数。陈之藩是散文家,作品影响了几代台湾和香港人。从二十多岁满腔热血的知识青年,到成为走过二十世纪最光灿的科学岁月的智慧长者,陈之藩一直用独特的、兼具感性的笔,记述他对当代、对科学、对文学的见解,文中处处流露知识份子忧国忧民的情怀,却不盲目的人云亦云。即使早期文章相隔已有半个世纪,现在看来仍经得起时间检验,历久弥新。

“陈之藩作品系列”共四册,收录了作者已结集的八本散文集,是一代“科学文学达人”在大陆最完整的作品呈现。本书为系列的其中一册,收录了《在春风里》和《剑河倒影》两部作品。

内容推荐

“陈之藩作品系列”共四册,收录了作者已结集的八本散文集,是一代“科学文学达人”在大陆最完整的作品呈现。

作者兼具科学家及文人两种身份,作品风格一方面有科学家不同角度的看法、说理透彻的剖析,另一方面呈现出文人清新淡雅的诗意,别树一帜。作者用独特的、兼具理性与感性的笔,记述他对当代、对科学、对文学的见解,文中处处流露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却不盲目的人云亦云。他在撰文纪念胡适先生时曾说:“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读作者的散文,也很难不沉醉在他文字的“春风”里,体会着氤氲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与智慧。

目录

大陆版序

 萧规曹随与房谋杜断

在春风里

 序

 寂寞的画廊

 几度夕阳红

 迷失的时代

 纪念海明威之死

 愿天早生圣人

 科学与诗

 永恒之城

 方舟与鱼

 周末

 春联

 祝适之先生七十生日

 谢天

 第二信

 纪念适之先生之二

 第三信

 纪念适之先生之三

 儒林外史

 纪念适之先生之四

 第四信

 纪念适之先生之五

 丹诺自传

 纪念适之先生之六

 第五信

 纪念适之先生之七

 在春风里

 纪念适之先生之八

 寄

 纪念适之先生之九

 叩寂寞以求音

剑河倒影

 代序 如梦的两年

 实用呢,还是好奇呢?

 理智呢,还是感情呢?

 明善呢,还是察理呢?

 一夕与十年

 王子的寂寞

 自己的路

 图画式的与逻辑式的

 勇者的声音

 古瓶

 罗素与伏尔泰

 兼答林语堂先生

 风雨中谈到深夜

 喷烟制度考

 不铸大错

试读章节

寂寞的画廊

“你为什么去南方?”

“我为什么不去?”

于是我像一朵云似的,飘到南方来。

佛格奈的小说给我一个模糊的印象,南方好像是没落了的世家。总是几根顶天的大柱、白色的楼、蓝色的池塘、绿色的林业,与主人褪色的梦。

我在路上看到一些这样的宅第,并看不出没落的样子;南方人的面型也似乎安详而宁静得多,但也看不出究竟有什么梦。

于是,像一朵云似的,我飘到密西西比河的曼城,飘到绿色如海的小的大学来。

校园的四围是油绿的大树,校园的中央是澄明的小池。池旁有一圣母的白色石雕,池里有个圣母的倒影。穿黑衫的修士们在草坪上静静的飘动,天上的白云在池中静静的优游。

这是个学校呢?还是寺院?我正在一边问自己时,已经坐在校长的面前了。

我面前是一个红红的面庞,挂着寂寞的微笑;是一袭黑黑的衫影,挂着寂寞的白领。我在路上时即想出了第一个问他的问题,怎么知道我,聘我来教书;他已先我而说了。

“去年在此是一位杜博士,我们很喜欢他。他走了,所以请你来。”

“他不喜欢此地吗?”

“他也喜欢此地,但他走的原因是因为这里寂寞。”校长低下了头。

“寂寞!”我心里想,“好像这个世界上还有地方不寂寞呢!”

校长已为我找好了房子,一位修士陪着我走了十分钟路,走到另一片绿丛,有一石头垒起的小楼。猛看去,像一白色的船在绿海蓝天之间缓缓前行。

一位老太太静静的开了门,带我们走到我的住室。

我没有办法不喜欢这样安静、柔和、洁净的房子。我安顿下来。

我的房子很像一个花坞,因为墙纸是浅浅的花朵,而窗外却是油绿的树叶。在白天,偶尔有阳光经叶隙穿人,是金色的。在夜晚,偶尔有月光经叶隙泄入,是银色的。使人感觉如在林下小憩,时而闻到扑鼻的花香。至于那白色的窗纱,被风吹拂时,更像穿林的薄雾了。

我爱这个小屋。

搬进的当晚,我已经知道了老太太的三代。第二天她又为我温习一次。在一阵苍凉的笑声后,我总是听到她不改一字的这样说:

“我大女儿嫁给第一银行的总裁,我二女儿嫁给皮货公司的总理,我缺少第三个女儿,不然,我一定有个女婿是美国的总统了。

“我的丈夫是曼城有名的医生,五年前他死了。我不想卖我这四十年的房子。等我去了以后,给我儿子,把他的诊所搬到这个房里来。这儿不是很像个疗养院吗?

“我不论你当什么教授,我也称呼你孩子,我是老祖母了。你祖母有我大吗?我已七十八岁了。”

每天我回来,她向我背一遍身世。但半月来,我既未见过她的女儿,更未见过她的儿子,只是礼拜天,似乎有一个小孙来接她去教堂。

每天早晨,我只听到她在厨房的弄盆碗声;每天下午我回来,她总是在她屋里,大嚷一阵。

“我的孩子,桌上有你三封信,三封啊!”

我一边拆信,一边上楼,一边心酸。我每天可以接到一信,而我们的房东老太太正像每个老年人一样,在每一年盼望着有一天儿子的圣诞卡片可以和雪花一起飞到房里来。一年只这么一次。而有时万片鹅毛似的雪花,却竟连一个硬些的卡片也没有。

这样大的一所房子,楼下是钢琴、电视、吊灯、壁炉、雕花的大收音机、厚绒的沙发、沉重的桌椅,点缀得典雅而大方。每件东西全在诉说它们的过去的光荣与而今的萧瑟。

而楼上,这六七间大房,出出进进的却只有两个生物,老太太与我。

夜很深了,老太太还有时敲敲我的门:“孩子,夜里凉,不要冻着。”我有时也去敲敲她的门,道声晚安。我并不怕她寂寞,我实在怕她死在屋里,而无人知。

如此老太太每天回忆一遍她的过去,我复习一遍她的过去。

其实这个房子与它主人的昔日,不必由老太太每天诉说的。由房内的每件事物,都可以看出一个故事来。

多少年前,一定是一年轻的医生,带着一美丽的爱人,风尘仆仆的看过很多地方,忽然发现,这绿色的山坡,碧色的丛林,幽美诱人。

于是,买地、雇工、砍树、奠基。把他们梦寐了多年的云朵里的小屋,在褐色的地球上建立起来。

这片丛林,自是不再寂寞了。以后除了春天的鸟声与秋天的蝉声,还有女人的语声与孩子的笑声;除了绿色的叶子,还有花色的衣裳了。

P15-18

序言

在北京的《万象》杂志新主编王君忽发奇想,要把我在台北出版的散文集重新组合,定为新册,也就是发行全新版。我的小学教育是在家乡霸县受的。霸县与北京、天津是等距离。中学在北京念的,大学是在陕西城固古路坝与天津的北洋大学。我当然有许多同学与朋友,他们想知道我这段时光是怎么过的,正如我想知道他们的情况,所以对于王君的提议稍加考虑后就答应下来。这是一年多前的事了。

二○○八年六月,我忽然病倒,住进了医院。一觉醒来,四大本、近千页的校稿已在床边。元方正坐在我身旁,微笑地说:“这是你的大作,北京的新版清样。我校对不止五次了,错字或误植的字大概没有。至于百科全书式的向深处探讨与一般的资料查对,我能做的都已做了,就是吹毛也不易求出疵来。”这部校稿,我无精力再看一遍,就让他们去印罢。

把我的文集拆散重编,需要全盘的眼光。元方说她要以读者的身分提出几个问题。她的第一个问题是:“假如你是王君,你是否也采取与他相同的策略?”

“虚拟的问题答案可以多至无限,我就是可以答,也答不了。”

元方接着又问第二个问题:“那么,对于王君重编的陈之藩文集,你有什么感想?”

“我发现自己最初的概念有许多在后来又再详加解释,如欧威尔的《一九八四》我在《旅美小简》的《前记》中曾经提过,而在《一星如月》的《天堂与地狱》中详述原委。如我在《蔚蓝的天》中说了布莱克的诗,又在《时空之海》中说他的画。我想起最初在台湾就读过欧威尔的《百兽图》,同时读海耶克的《民主社会的内在敌人》,匈牙利的反暴政涌起时,于一夜之间我写出来《悠扬的山歌》。因为海耶克的分析使我折服,欧威尔的洞见令人勇敢。《百兽图》及《民主社会的内在敌人》,我读的中文本为梁实秋所译,到美国后再读英译本,他们的快人快语,成了我的防身武器。”

元方再问第三个问题:“你说的多是外国人物,最好也用中国故事,把中外的例子加以比较。”

“你常听说萧规曹随,房谋杜断罢?汉之兴,是由于萧何的规划及曹参的发扬;唐之兴,是由于房玄龄的筹谋与杜如晦的决断。此所谓萧规曹随,房谋杜断。开国的规模若不属于彼,即属于此。主要的是司马迁与欧阳修都是大史家兼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新唐书》我没有看过,而司马迁的《史记》拿起来就不能放下。尤其汉初的故事后人多改编为戏剧,大家多能唱在嘴里,记在心中;如楚汉相争的《鸿门宴》、《萧何月下追韩信》及《霸王别姬》等。”

元方又问:“你说的这些与办杂志有什么关系?”

“办杂志虽系小道,与国家大事不能相比,但也有相互发明之处。就创业精神而言,实属大同小异,都需要昂扬的斗志,都需要大笔的金钱,都需要仔细的计划,都需要把犯错误的经验化为正面的努力。以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为例。甲向孙中山说:‘乙的革命是假的。’孙中山说:‘没有关系,假着假着就真了。’因为革命是有钱的出钱,还出力;无钱的出力,给他钱。办杂志虽不是革命,但要有人玩命。人只有一条命,而不惜舍身一试的原因,是此人有向善的决心,只待种种失败的锻炼,这要比吃饱了蹲在那里强多了。外国的任何事业之成功,都可以找出类似的例子,而美国的革命是只要看富兰克林传记就知道他们开国时的复杂状况了。”

说理文字我最喜欢,孔门之中,孟子神完气足的滔滔雄辩(如以羊易牛的矛盾论点力辩为儒家的治平之论)与荀子清澈澄明的委婉解说(如《劝学篇》的开宗明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即为佳例。白话文表面看来非常笨拙,而所概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者,是冯友兰的“照着讲”和“接着讲”的不同的立论。王君接办《万象》杂志,以“照着讲”的内容为主,而他的专业训练是科学,科学的精神却是以“接着讲”为内容。不论“照着讲”还是“接着讲”,都是以知识的积累为最重要。王君想把科学的专业训练扩充到出版事业,自然是一种冒险。换句话说,把冯友兰所论的“照着讲”变成“接着讲”,不仅是研究古今传统之有别,也是探讨中西文化之不同。

王君是勇汉,是闯将,才会做此冒险之事。他想以马上得之的经验大展为马上治之的鸿图,说服自己已经不易,说服同事更加困难。比如业务经理说这些设计虽然美好,无奈精打细算之后,开办费用即需款若干,这么多钱从何而来?这些问题均是王君所不能不顾到的。如果只是赔钱,那是小事;无钱可赔时,就不会赔了。倒是初出茅庐的新主意,不得一试即烟销火灭,为年轻人最不幸的挫折。出版王云五的集子及重印齐如山的著作,均是不小的投资,事先也不知赔不赔钱,或赔多少钱,而乾坤一掷,未计后果。

我最近着迷于冯友兰的新论:“照着讲”与“接着讲”,也许王君有更深的觉悟,以此出版大部头的书。我万分期望他的尝试成功!

二○○九年四月四日于香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春风里剑河倒影/陈之藩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之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02108
开本 32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7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183
12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