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央电视台24届春节联欢晚会台前幕后
内容
编辑推荐

年年岁岁春节晚会,给千家万户带来祝福。让亿万百姓欢乐开怀,因为,这是一年一度的文艺荟萃。二十四个春节,二十四台晚会,值得珍藏,值得回味,因为,这是地道的精品国粹。春节是咱们中国老百姓最看重的传统节日,讲究的是阖家团圆、喜气洋洋。尽管如今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已不再是人们除夕夜惟一的娱乐方式,除夕之夜,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上演,精彩纷呈的节目为全国亿万观众送去了节日的祝福,也伴随他们度过了一个欢乐的除夕之夜。想了解这24年来春晚走过的风风雨雨吗?那还等什么,让本书带你回顾春晚这24年来的历程!

内容推荐

从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在每年的除夕之夜,都要向全国亿万观众送上一道精美的文化艺术大餐——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截止到2006年,央视已成功举办了24届(1983—2006年);按12年生肖一个轮回算,恰好是两周。2007年的春晚,是第三个生肖轮回首年的开始,将是什么样?数亿观众正翘首以待。有道是:年年春节曾相似,岁岁春晚各不同。

连续24届春晚,作为一个电视节目来说,如此经久不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观众最多的一台综艺晚会,实属难能可贵。

24年的历程值得回顾,那些在春晚中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值得玩味,本书权当一个大屏幕,现已拉开,请你以平和的心态,客观、全面地到台前幕后去看看吧,也许会得到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目录

第1章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

 1983年的春晚是否属于第一届?/2

 马季为春晚开拓立了头功/2

 第一届春晚的总导演花落黄家/3

 相声演员当起了主持人/4

 姜昆吃掉了道具——烧鸡/5

 曾让周总理笑得直流眼泪的哑剧小品/6

 春晚的主调究竟是什么?/7

 第一个登上春晚舞台走红的歌手/7

 “开心大笑”是刘纯燕第一次上春晚的

 特殊任务/8

 “阿Q”成为小品的奠基石/9

第2章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爱国、统一、团结

 台湾、香港人能不能人主央视春晚?/11

 梅开二度/12

 煽动眼泪的“动情点”/13

 《吃面条》一波三折/14

 目前被传唱亿万遍的《我的中国心》/16

 《难忘今宵》虽然难忘,推出却颇费周折/18

 朱明瑛:没有春晚就没有今天的我/19

第3章 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奋进、活泼、欢快

 导演是一个“戴着镣铐跳舞的人”/22

 “射雕英雄”罗文潇洒走春晚/23

 汪明荃初次登上内地晚会舞台/23

 吕念祖以一首《万里长城永不倒》,一举成名/24

 央视通过《新闻联播》向全国人民道歉/24

第4章 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奋进、欢快、多彩

 王刚以独特的风格走过春晚高墙/28

 冯巩上春晚得益于姜昆的《照相》/29

 《羊肉串》出炉的背后/30

 一直没有送出去的“礼”/30

 苏小明与《军港之夜》/31

 张德兰捎来的“祝福”/32

第5章 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向上、喜庆、红火

 邓在军挂帅/34

 民族歌曲联唱是怎样出台的?/35

 力排众议推费翔/35

 “小小的”苏红/36

 为什么用王虹与徐良合唱《血染的风采》?/37

 胡晓晴与《春天的钟》/38

第6章 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奋进,欢快

 《西游记》何缘上春晚/40

 牛群是怎样誊“牛”的?/40

 《狗娃与黑妞》出台经历/41

 彭丽媛与《我们是黄河泰山》/43

 春晚使程琳走上一个新台阶/44

 春晚上的《思念》使毛阿敏名气大升/44

第7章 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欢乐、向上

 慈禧“命名”的节目上了春晚/47

 春晚剧组从“沙粒”中淘出“金子”/47

 《爱的奉献》与王光美/48

 “台湾民歌王”在晚会上演唱三首歌/49

第8章 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和谐、欢快

 《超生游击队》被春晚导演“枪毙”的真相/51

 《小背篓》成就了宋祖英/52

 “小丑”凌峰的爱国情结/53

 赵本山曾两年带节目进京未过关/54

 二人转演艺成就了小品王/54

第9章 1991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欢快、多彩

 黄金搭档/57

 怎样突出金羊年主题?/57

 梨园一大奇迹/58

 《捡破烂的游击队》与春晚失之交臂/58

第10章 1992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欢乐、祥和

 导演赵安的“小嘀咕”/60

 主持人杨澜收到一个“红包”/60

 真唱好?假唱好??/61

 郭昶与潘长江在春晚之后/62

第11章 1993年春节联欢晚会欢乐、祥和、自豪、向上

 招标总导演的幕后/65

 参与竞争1993年总导演的张子扬为何能胜出?/66

 《两棵树》柔情似水/67

 相声《拍卖》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67

 梁雁翎《像雾像雨又像风》/68

 谁是《涛声依旧》的原唱?/68

第12章 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团聚、自尊、奋进、祈盼

 总导演非郎昆莫属/71

 郎昆是什么人?/71

 大突破/72

 《狗娃闹春》是无心插柳/73

 春晚节目被历史博物馆收藏/73

 为什么1994年春晚无港台当红明星?/74

 动人的一幕/75

第13章 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亲情、友情、乡情

 藏族姑娘卓玛真情打动亿万观众的心/78

 为了全国老百姓的欢乐,舍去老命也值了/79

 “牛大叔”最后一刻才被正式“提干”/80

 舞剧《土里巴人》惹了场官司/81

第14章 1996年春节联欢晚会欢乐、祥和、凝聚、振奋、辉煌

 张晓海任总导演“铤而走险”/83

 赵丽蓉为上春晚,半夜苦练书法/85

 黄宏搭档徐帆/86

第15章 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自豪、奋进

 袁德旺走马上任/88

 朱军:第一次主持春晚百感交集/88

 亚宁的“冒场”/89

 那英在彩排时乱了套/90

 何庆魁与《红高粱模特队》/91

第16章 1998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华民族春节大团圆,万众一心奔向新世纪

 起用韩伟/93

 赵本山、高秀敏、范伟“铁三角”初次形成/93

 那一年,演播大厅差点失火/94

 那英、王菲《相约98》/94

第17章 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欢歌笑语大团圆

 突出五个字/97

 春晚幕后之星/97

 网上直播全线处于停滞状态/98

 别具匠心的舞美设计/98

 宋丹丹与黄宏“分手”的原因/99

 “动情点”的覆没/100

 《大专辩论会》被现场“枪毙”及其感人幕后/101

 晚会收到一位业余创作者的作品/102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是怎样诞生的?/103

 李琼是怎样走红的?/104

 《山路十八弯》转了几道弯才在春晚上面世/105

 四位洋笑星说中国相声/106

 大山携子上春晚/107

 姜昆相声、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小品一同被“毙”/108

 内幕:春晚总结/109

 观众眼中的1999年春晚/111

第18章 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满怀豪情跨世纪,龙腾报春庆振兴

 “小嘀咕”与“小心眼”/114

 春晚防“贼”/115

 龙年春晚的“一二三四五”/115

 倪萍、赵忠祥龙年隐退/118

 陈佩斯、朱时茂告状晚会节目侵权者/118

 幕后的数字/121

 总导演赵安谈春晚三大特色/121

 卖什么的偏不吆喝什么——反串/122

 春晚非上不可吗?/123

 奇志、大兵:不愿再遭“腰斩”/124

 人不知情的几个片断/124

 巩汉林暗中给赵丽蓉拜年/125

 赵本山病房里赶小品/125

 专门坐飞机去上海排练/125

 腾格尔拒绝央视春晚/126

 专家点评龙年春晚/126

 明星期待中的春晚/127

 历数春晚几大“硬伤”/129

第19章 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喜庆、亲切、昂扬、展望

 女导演间的竞争/131

 金越过上导演瘾/132

 何庆魁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学会了打字/132

 卞留念春晚感言/133

 春晚是道具的海洋/133

 另类节目放异彩/134

 编导们与狮、熊等猛兽共度三天/135

 宋祖英让歌/136

 五个胖子的“千斤组合”出笼经过/136

 《卖拐》原来不是为央视春晚准备的/138

 潘长江表演的节目差点“下课”/138

 首次登上春晚的打击乐/139

 错过三十,还有十五/140

 最后一个“秘密武器”/141

 叶凡一路过关斩将/142

 牛群、宋丹丹未上春晚的缘故/143

 春晚“被广告撞了一下腰”/144

 “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颁奖晚会令人

 耳目一新/144

 为何两大晚会一起办?/145

 总撰稿话说春晚/145

 对春晚提出的三大问题/146

 春晚之最一览表/147

第20章 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

 陈雨露出人意料地中标总导演/150

 春晚方案揭秘/150

 晚会是否能按方案实施/157

 采取“全封闭”政策/157

 春晚首次实现“五地同台”/158

 为什么把分演播场选在深圳?/159

 细数2002年春晚“亮点”/160

 春晚导演要过“三关”/161

 参与春晚的烦恼/162

 真情互动/163

 网友与春晚第一次亲密接触/163

 春晚中的高科技/164

 不迁就港台演员/165

 呼吁倪萍复出/165

 动情点的策划与搁浅/166

 笑神一语道破春晚不涉及足球秘密/167

 节目单变动另有隐情/168

 马年春晚是如何做“马文章 ”的?/169

 奇志、大兵的无奈/169

 足球模仿秀流产始末/170

 台湾相声走上央视春晚/171

 众星“赴汤蹈火”/172

 第一个网络歌手走上春晚舞台/173

 零点新年钟声报时10秒钟底价380万/173

 久等的米卢最终未能出现在春晚上/174

 《卖车》、《花盆》实力大比拼/175

第21章 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凝聚力、自信心

 金越为何再一次坐上总导这把金椅/179

 王小丫落选是否另有隐情?/180

 80万美金弄不成“虚拟人”,姜昆上春晚流产/180

 冯巩自掏腰包寻素材/181

 马季质疑《马路情歌》分类/182

 两个一等奖作品的风波/183

 赵本山为一句台词怒训搭档/185

 魏明伦点评春晚:集雕虫小技之大成/186

 盘点春晚节目之“最”/187

第22章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祝福

 老导演走上新舞台/189

 首签央视历史上第一个“保密书”/190

 猴年春晚小品三大新看点/19l

 央视酝酿创新机制/192

 倪萍“煽情”是赫还是假意?/193

 周涛是不是春晚大餐中的“果汁”?/194

 朱军说错话、周涛现场“失声”是咋回事?/194

 节目单外的节目/195

 英达首次携小品《婚礼》上春晚/196

 方青卓婉拒春晚真相/196

 魔术王子李宁梅开三度/197

 黄宏为何没出席颁奖晚会?/197

 66岁的严顺开再战春晚/198

 作曲家姜延辉来春晚送歌记/199

 李春波:央视春晚该反省反省了/201

 高音上春晚是否走了金铁霖的关系?/201

第23章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盛世大联欢

 导演的辛劳/204

 春晚审查全揭密/204

 “北盛南衰”的情况怎么办?/206

 开门办春晚,大力推新人/207

 《千手观音》力挫群雄,高居榜首/208

 黄宏一句台词惹了麻烦/208

 变魔术:陈寒柏付出“惨重代价”,刘亚津恨不能钻地缝/209

 潘长江、容祖儿在演出中的小“猫腻”/210

 从小品《装修》前的对白被删看演员随机

 应变能力的重要性/211

 杨少华:好节目不“愁嫁”/212

 杨臣刚上台前后“冰火两重天”/212

 张明敏20年后拟上春晚没实现/213

 赵本山与小品/213

 众歌手为何独钟于春晚?/214

 春晚与造“星”/215

第24章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团结、奋进

 如果把中央电视台设在南方……/218

 《俏夕阳》的故事/219

 《俏夕阳》是否侵权?/220

 为了实现对绝症妻子的承诺/221

 侯宝林、马三立合说相声胎死腹中/222

 春晚台词每10分钟错一次/223

 台湾演员朱德刚与《新说绕口令》/224

 《说事儿》出了点事/226

 幸运的晏菲/226

 歌手希望:演唱要作出规范/227

 这是不是叫“拿农民开涮”?/228

 2006年春晚五大硬伤与处方单/230

 央视春晚的四个“相当”/232

 关于春晚是否再办下去的争论/234

附录:24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节目单/237

后记/286

试读章节

1983年的春晚是否属于第一届?

一般而言,1983年被视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元年,春晚第一届,但也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1983年以前,中央电视台也搞春节联欢晚会。导演邓在军回忆,具有公众影响的春节晚会应该是在1979年,这年中央电视台单独组织了“茶座”形式的《迎新春文艺晚会》,由她和杨洁执导,此后每年都有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新春晚会。因此,她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复苏的角度讲,1979年的央视春晚应该算是第一届;但从规模和影响而言,1983年的春晚应算作第一届。

对此,许多人认为,1983年之前的春晚,都是一般的晚会,并且是事先录制好了,到时候再放的。而央视春晚之所以说1983年为第一届,是因为在这一年,央视在以往新春晚会的基础上,进行了方方面面的创新,包括整体设计、表演规模、艺术形式、转播时间等都做了重大改变,因此这一年的春晚,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在亿万观众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正是从这一年之后,春晚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大陆扩展到港台以至逐渐引起全球华人的关注,春晚开始真正融人到中国老百姓千家万户过年的习俗中去了。

马季为春晚开拓立了头功

对央视来说,1983年的新形式、大规模的春晚是一个新事物。那么,这个新事物是怎么产生的呢?

1981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联合举办了一台春节联欢晚会,非常成功,各类节目都受到了好评。马季带着他的几个徒弟跟着邓在军导演一同参加了这场晚会。

马季在晚会中感受颇深,启发很大,之后对邓在军导演说:“如果中央电视台在除夕之夜也能举办类似这样的一台大型晚会,以娱乐性节目为主,穿插歌舞,设主持人,并让主持人在其中插科打诨、活跃气氛,不也挺好吗?”邓在军当时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但没有立即做出反应。

回到北京后,马季又把这一想法跟黄一鹤导演讲了一遍。黄一鹤一听,马上拍板:“多好的创意啊,如果中央电视台能把这样的晚会举办成功,将是造福全中国人民的大事啊。”

当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洪民生听到这一建议后,更是拍手叫绝。于是,第二年,也就是1982年,中央电视台任命马季、姜昆、王景愚、杨勇等作为主创人员,另外,聘请了侯宝林与袁世海作为顾问,开始筹办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

后来有人说马季为春晚立了头功,是春晚的开拓者之一。

第一届舂晚的总导演花落黄家

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比以前的晚会正规多了,但那时还没有实行总导演制。中央电视台的领导们都清楚,第一届春晚,挑选导演应当慎重,要优中选优,谁能担当这一重任呢?央视领导颇费思量。

春节晚会的总导演不同于其他文艺形式如电影、戏剧导演。虽然,电影、戏剧和春节晚会都是一种综合艺术,但前者的导演都是各自艺术的设计者、指挥者和综合者,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导演在完成从文学剧本到银幕或舞台形象转化的再创造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和发挥中心作用。由于春晚的特殊性,春晚的总导演就不完全是晚会的设计者、指挥者和综合者。他可以“设计”,但其设计一定要通过台里的领导,得到认可后方能执行;他也可以“指挥”和“综合”,但他后面还有一个指挥他的“指挥者”。也就是说,春节晚会的总导演不仅有设计和指挥的能力,还得有服从“指挥”的品格和胸怀。

1982年的深秋,王枫和洪民生经过反复磋商和征求意见,终于把第一届导演的人选落到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是文艺部资深导演黄一鹤。

那年45岁的黄一鹤,15岁参军,在部队文工团曾经是个小提琴手,转业后来到中央电视台,执导过多次迎春晚会,是个实力派人物。但在此之前的执导中,还没有太大的名气,对1983年有着很高要求的春晚,尽管决心很大,也有自己的一整套想法,但心里还是没底。

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他就完全进入了角色,马上找来几个合作最齐心的搭档谈起来。他们一直谈到深夜,连晚饭也忘记吃了。他们一共谈出四条重大措施:第一,进行实况直播,不搞习惯了的录播;第二,设节目主持人,架起一座表演者与观赏者信息交流的桥梁;第三,在现场设热线电话;第四,请国家高层领导人出席晚会,与民同乐。

方案报上去,黄一鹤有些忐忑不安,万一台领导不同意自己的观点怎么办?没想到的是,台领导当场就拍板了:“支持你们搞实况播出。”

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出人意料的是,就是这个决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直沿用了24届。  方案定了,导演和创作组就风风火火干起来,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地,选节目,定演员……

正像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这次晚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空前的成功带来的是空前的喜悦,不用说这个总导演是选对了。这一导就让黄一鹤一连导了五届春晚。P2-4

序言

从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在每年的除夕之夜,都要向全国亿万观众送上一道精美的文化艺术大餐——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截止到2006年,央视已成功举办了24届(1983—2006年);按12年生肖一个轮回算,恰好是两周。2007年的春晚,是第三个生肖轮回首年的开始,将是什么样?数亿观众正翘首以待。有道是:年年春节曾相似,岁岁春晚各不同。

连续24届春晚,作为一个电视节目来说,如此经久不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观众最多的一台综艺晚会,实属难能可贵。

显然,这是一个在特别的时段采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制作的一台特别的节目。春节是中国人和全球华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之夜,则是万家团圆、闺家欢乐的良辰吉时。在这个时光里,央视采取现场直播、与观众互动等方式,用最喜闻乐见的各种艺术形式,将众多文艺团体和明星大腕的精彩节目,配以精美时尚的舞台布景,集中地展示在荧屏上,让人们在享受团圆、欢乐、美味的同时,得到在一年劳作结束后的放松和娱悦,实在是一件美而又美的事。

于是,久而久之,春晚成了每年亿万家庭如年夜饭那样的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同时便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将长期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人们越是喜爱的东西,对它的议论就越多,对它的关注度也就越大。每当春节临近时,春晚往往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并且人们不仅议论台前的诸多节目,更关注的是那些幕后细节,诸如,今年的晚会是如何策划的,有哪些人竞争导演,执导的思路是什么,与往年有什么不同?春晚将有哪些好看的节目?张三、李四上不上春晚?……春节过后,人们除了欢快之外,还会对春晚评头论足一番。

有关历年春晚的谈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而有的则像谜一样,长期萦绕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许多春晚节目已作为优秀的传统节目保留了下来,有些名演员还继续活跃在舞台上,只要揭开某一年春晚内幕的一角,人们依然会兴趣盎然。

这可谓是一种很好的春节文化现象,是现代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对此,我们将24届春晚台前幕后的故事和花絮,尽可能地从不同的角度把它表现出来,以满足大家对这种文化欣赏的需要。

24年的历程值得回顾,那些在春晚中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值得玩味,本书权当一个大屏幕,现已拉开,请你以平和的心态,客观、全面地到台前幕后去看看吧,也许会得到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我们尽管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对少数当事人也作了采访,但由于时间跨度长,现有资料少,对幕后故事难以一一收集到,特别是对那些多次上春晚的演员不能一一采访,因此使得本书尚存不少缺憾,对有些情况的叙述也难免失之偏颇,还望谅解。

作者

2006年12月

后记

一、本书涉及春晚中大量的人和事,由于多种原因和困难,致使有的内容叙述可能不准确、不全面甚至错误,恳望有关当事人给予谅解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以便再版时更正。

二、由于缺少资料和图片,文中有些地方显得单薄,有些地方较牵强,重点不够突出,甚至只写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总之,本书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三、据出版社领导初步意见,本书将一年修订一次,再版一次。这就为上述两方面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条件。为此,我们真诚地希望当事人、知情者、读者:请将您亲身经历的或您所知道的真实的有关春晚的情况告诉我们(用文字和图片),我们将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依据您所提供的资料,结合上一版本的情况,对本书作出修改和补充,并向您酬谢。

四、但愿以您的真情我们的汗水,不断培植与修整,使本书成为文化园地中的一支夺目的奇葩。

联系电话:88782821

电子邮箱:mengxla02008@tom.com

作者

2006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央电视台24届春节联欢晚会台前幕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庆山//李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6008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3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29.2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