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抗压有方法
内容
编辑推荐

成功励志,经典人生,即将登陆CCTV“百家讲坛”开讲。

“压力”常是现代人挥之不去的梦魇,无形中伴随而来的往往有焦虑、失眠,生活痛苦指数也随之攀升。 深受众多读者喜爱的哲学专家傅佩荣教授,对于“抗压”这门学问,自有他的一套方法,有关“化解逆境”、“轻松抗压”,并配有切实可用的方法,轻松自在快乐生活的窍门尽在其中。

内容推荐

快乐人生的关键: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在奋斗的过程中,体认成长的喜悦。得意时好好珍惜及品味,失意时努力学习与充实。不要处处与别人比较。即使无法改变命运,也可以改变自己对命运的态度。

适合上班族在办公室的放松运动:头部运动:双手抱头,视线向下,左右轻轻转动,重复几次。肩部运动:椅子往后退一些,双手贴于桌上,上身往下压,重复几次。指头伸展:左手伸直,用右手把左手掌往下板,停十至十五秒再换手做,此运动适合常打电脑者参考。

目录

抗压有方法

抗压Part Ⅰ

认识逆境,突破逆境

逆境智商第一招

从局外人看问题

一切复归于平淡

除旧布新谈座右铭

不用白白受苦

罪恶迼成困境

面对死亡威胁

浩劫重生

面对人生,需要四种勇气

自杀不是人生的选项

抗压Part Ⅱ

化理论为行动

勉强与修养

在惜福中努力

凡事预先准备

真诚是第一准则

值得追求的理想

父母的忧虑

一起来为青少年担心

放开对“结果”的执着

活力来自观念

生命意义由何而来

保持流畅的思想

欣赏老子的智慧

效率与压力之间

抗压Part Ⅲ

培养积极价值观

抗压Part Ⅳ

转换心境,轻松生活

调节自己的性格

面对命运的态度

如何可以“换个角度”? 

练习转换心情

认真过日子

生活需要调节

保持心情轻松

增强心智力量

不要幻想一夕致富

试读章节

不用白白受苦

个体的生命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凡事须量力而行,不必为过度的欲望而过度费心。

把人生比喻为苦海,确实具有震撼效果;但是,与其寻求解脱之道,不如先辨明痛苦是怎么回事。

简单说来,痛苦与快乐是一体之两面,而痛苦似乎占了更大的势力。此中原因,在于人有理性,而理性很容易根据有限的经验,进行偏颇的推论,采取错误的观点,再引发不当的愿望与幻想。于是,实际的人生是一回事;人们心中的幻想与愿望因为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烦恼与痛苦,则是另一回事。

痛苦随着人的生命层次而分为三种:一是身体上的,二是心理上的,三是灵性上的。身体上的痛苦,如挨饿、受冻、生病、衰老,其实显示大致的平均状况;就是:苦与乐有对等及互补关系。譬如,经常丰衣足食的人,在衣食方面稍有欠缺,就觉得苦不堪言;反之,穷困之人稍有所得,就欢天喜地。又如,处于富豪之间,难免自惭形秽;而四周皆潦倒之辈,又不免趾高气扬。这是由比较而生的感觉,已经涉及心理上的反应了。

身体上的痛苦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宿命,有生有死,不必怨叹。心理上的痛苦则是人类较为明显的特征。若在心理上调适得宜,甚至可以化解身体所带来的压力。希腊有一派哲学家,认为可以靠转移观念而在受刑时觉得快乐,好像别人毒打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他敌人的身体。我们不必羡慕这种主张,却不妨告诉自己:个体的生命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凡事须量力而行,不必为过度的欲望而过度费心。

心理上的痛苦是普遍可见的现象。看看每日的新闻,就知道家家有困难,人人有烦恼。《庄子‘盗跖篇》有一段刺耳的话:“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为什么笑不出来呢?有些事情发生了,但使人觉得无法理解,这是无知带来的苦恼;任何奇特的状况都可能出现,也都难以预测,生活在不确定之中,谁会感觉愉快?至于情感互动,苦乐之间有如消长关系,此长则彼消,很少见到一起开心的;现在快乐,就埋下将来痛苦的种子,很少听说一直愉悦的。再看意志方面,“心想事成”沦为镜花水月,有所求就必有所待,一旦所求得遂,立即生出更多更大的欲望。

心理代表一种能量核心,能量的方向若是具体的物质欲望,就不仅难以满足,而且会越陷越深。它的方向若是灵性的境界,就会形成转化自我的机缘。由外而内,再由内而上。那么,灵性上也会出现痛苦吗?这又是什么样的痛苦呢?简单说来,这种痛苦是“活着没有希望”。平常我们描写青少年,总是说他们有愿景、有未来。但是,我们也曾年轻过,试问从跨越几岁的界线开始,不再有什么未来的愿景了呢?如果我们的遭遇是人生的真实写照,那么青少年时代的憧憬不是一厢情愿的幻象吗?人不是迟早都要觉悟的吗?觉悟之后不都是一场空吗?

说得清楚一些,如果人死之后不再有什么灵魂继续存在的话,现在大家所抱的希望不是受骗上当的证据吗?人类一代一代像接力赛跑般把棒子传下去,其实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已,差别只是天色渐渐昏暗,地球慢慢衰竭,也许不必等到彗星来撞击,大灭绝就自己形成了。一切归于虚无的念头,弱化了人类求生存的勇气。或者,就算出于本能而活下去,也谈不上什么人格尊严与人生理想了。这种虚无主义所带来的痛苦,已经侵蚀了现代人的神经系统,以致自杀现象日趋严重而普遍。

身体上遇到痛苦,我们会寻求缓和或避开。心理上陷入困境,我们会练成更高的定力与免疫条件。但是,灵性上的危机呢?表面上无形可见,其实又显露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人类正在受苦,如果不愿白白受苦,就须调整心理机制,先作个逆转,开始留意灵性方面的处境吧!

知性BOX:  认识忧郁症:

一般所称的忧郁症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食欲不振致体重减轻、失眠或睡眠过度、思考及动作反应迟钝、疲倦或失去能量、无用感或过度的罪恶感、注意力难以集中或难以做决定、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等九种症状。当每天出现五种或以上的症状,严重影响到社会、学业或职业功能,持续两周以上,即可被诊断为重度忧郁症;当出现三种或以上的症状,但程度较轻,且会影响社会、学业或职业功能,称为轻度忧郁症,如果不经过治疗,通常病程会超过两年以上。

P19-22

序言

抗压有方法

越来越多的人在问:“要如何帮助患了忧郁症的朋友?”听到这样的问题,你无论提出什么秘方,所得到的反应都是:“已经试过了,但是没有效。”

于是,我们不得不退一步思考:所谓“帮助”,所谓“有效”,究竟是以什么作为标准?答案显然是“正常的生活”。但是,请问“正常”二字是由谁在规定的?或者,请问这个世界上有谁是完全正常的?

人有自由,因此人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有选择,就有变化的可能性,其中充满了刺激、挑战、预期、张力,以及希望与失望。依我浅见,不论处在何种变化万千的情境中,只要没到绝望与自杀的地步,都可以算是“正常”。以此为底线,人生的一切压力都可以成为召唤黎明的黑夜,只要撑得过去,并且一定要撑过去,必将品尝生命的美妙滋味。

那么,如何确保可以守住这条底线呢?或者,我们所谓“抗压”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一念之转”。只要一个念头想对了,一切就将豁然开朗。于是,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于一个焦点上,就是: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观念?在思索这个难题时,我认为意义治疗学派的弗朗克(V.Frankl,1905—1997)的观点,最足以凝聚大家的共识,也具有高度的说服力与可行性。

依弗朗克所说,人生是有意义的,因为以下三点:一,有工作可以做;二,有人可以关怀;三,有痛苦可以受。这三点分别针对人的“身、心、灵”而言,因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观念。首先,人借着工作而融入社会,工作的范围极广,从上学、上班、管家、志工,到老人家照顾一盆花、一只猫,都可以让人肯定自己有用,并且愿意活下去。其次,如果失业或讨厌工作,怎么办呢?此时要问:我在关怀谁?或者,谁在关怀我?世间只要有一个人与我相互关怀,即使只是淡淡的情感,也将孕生可喜的效应。庄子说:“虚室生白。”引申而言,在空无一物的房间中,一根小蜡烛就会显得明亮无比。反之,房间塞满杂物时,再多的灯光也难免于阴影遍布。换句话说,去除世间的功利杂念,才能珍惜可贵的情意。

然后,“有痛苦可以受”的状况,才是一决胜负的时刻。在此,理解的关键在于:人在痛苦中将会“改变”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觉悟”:觉悟自己有这么大的能耐可以承受痛苦,觉悟自己生命的内涵以及终极关怀,并且觉悟自己在痛苦的考验中,有如浴火凤凰,经由身与心的淬炼,展现出灵性的体悟。人的身体与心智终究是会消逝的,那么它们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灵性的启蒙与发展吗?由这种观点接上宗教信仰的领域,毋宁是十分自然的。

以上这些观念真的有效吗?以我自己为例,我有时反省自己“没有患忧郁症”的原因是什么,而答案居然正是上述三点的综合搭配。我的工作量很大,并且充满挑战性,要求丰富的创意,因此是乐中有苦,苦中带乐的。我与人交往,互相关怀,总是真诚而善意,现在到了中年,感觉乐多而苦少。至于痛苦,则是在年轻时有过不少遭遇,像少年时代的口吃以及后来在美国苦读的过程,都会让我不堪回首,而现在呢?身体方面的毛病逐渐浮现,学术志业的压力也日益明显。不过,我已经掌握了正确的观念,所以可以甘之如饴了。

我庆幸自己在学习方面稍有心得,并且乐意借着各种渠道与人分享。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必须不断地阅读、沉思、实践、领悟。因此,我所写的,都是我理解、相信,并且努力去做的。对我有益的,或许对许多朋友也有参考价值。人生不可能没有压力,因此与其排斥或逃避压力,不如正面迎向它,以正确的观念迎向它。抗压有方法,这是需要我们一起来验证的信念。

傅佩荣

写于二00五年五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抗压有方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佩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247267
开本 32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0
14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