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情报为王(商业情报的攻防之道)
内容
编辑推荐

精确而有用的情报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如同氧气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那样必要。非法获取情报有罪,合理使用有才,依法保护有功!

本书就是一本系统介绍市场情报系统建立的意义及市场情报搜集的方法的专著,内容包括情报致胜:市场竞争掀起情报战;情报信息:企业成败的关键;情报网络:建立企业的“中央情报局”;情报雷区:当不得的商业间谍等。

内容推荐

本书就是一本系统介绍市场情报系统建立的意义及市场情报搜集的方法的专著,资料齐全,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无论你是企业界人士,还是个体经营者,甚至是一般的职员,你都有必要了解情报竞争的有关内容,因为这是在市场上立足、在竞争中致胜的基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情报致胜:市场竞争掀起情报战

 一、没有硝烟的战争

日本企业靠情报发财

美国企业请CIA帮忙

情报机构推波助澜

 二、“情报探子”无孔不入

企业特工异军突起

各显神通搞情报

明盗暗窃:企业成了“饥饿的鲨鱼”

 三、有人在打中国的主意

外国企业纷纷到中国捞情报

中国企业要设防

第二章 情报信息:企业成败的关键

 一、情报是竞争的砝码

逐鹿市场靠情报

CEO,你靠什么来做决策?

 二、情报决定企业的成败

情报给企业一双慧眼

掌握情报也就是掌握主动

 三、装备企业的情报竞争力

竞争情报:企业竞争的杀手锏

竞争情报风行世界

中国企业必须导入“情报竞争”

第三章 情报网络:建立企业的“中央情报局”

 一、情报系统:企业的核心部门

情报系统的建立

情报系统的职能“

 二、谁来做情报工作?

首席情报官:企业的“心腹”

企业“特工”:不是间谍是人才

 三、情报服务: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

赚钱新途径:给企业提供情报

情报咨询商机无限

第四章 情报获取:博采精选巧运用

 一、情报的来源

 二、情报的搜集

搜集的内容

搜集的途径

搜集的原则

 三、情报的分析

烹饪后摆在桌子上的鱼

情报的价值在于分析

辨别真伪淘真金

 四、情报的运用

从情报中寻找机会

反应敏捷出手快

第五章 情报雷区:当不得的商业间谍

 一、商业秘密“偷”不得

窃密:打不得的主意

卧底:玩不得的花招

 二、碰不得的企业“隐私”

生财无道,企业“内奸”出卖情报

吃里扒外的黑交易

借“密”生“蛋”,此路不通

 三、跳槽不能带走商业秘密

跳槽泄密,法律不容

挖墙角最易“挖”出官司

第六章 情报安全:保护自己的秘密

 一、泄密:企业的灾难

窃密威胁中国企业

“败家子”败掉多少好技术

“马大哈”:泄密的祸根

报刊:“公开的情报”

 二、保密:现代企业的制胜法宝

外国企业是怎样保护自身情报的

嘴巴守紧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脑子里要绷紧一根保密的弦

 三、给自己的情报筑一道防护大堤

建章立制,保障情报的安全

防患未然,降低泄密的风险

处处设防,堵住泄密的漏洞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美国一位政要不无自嘲地说:现在是美国人花钱搞研究,日本人生产得效益。美国杜邦公司用了几年时间,花了2500万美元研制成功合成尼龙工艺,日本很快就掌握了这项专利技术的核心秘密,花两年时间投产出口,很快赚取了9000万美元。美国康宁公司以2亿美元投入研制的光纤维技术,产品问世不久市场上便出现了日本光纤产品。美国人至今都未搞清楚,日本人是如何窃取到这些技术的。

在日本政府的鼓励及协助下,日本产业界培养发展了1万多名经济情报员,仅东京就有380家专门搜集经济情报的侦探机构。另外,日本政府还成立了日本产业保护学院,专门为日本各公司培训间谍及反间谍人员。日本情报机构认为,能够强化企业竞争力的高精尖技术,有可能成为尖端技术的最佳设计,不是来自企业,而主要是来自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为能从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情报,日本政府及各商社都纷纷派出骨干去欧美及香港等地留学进修。这类留学生在当地广泛交往,以合法与非法方式双管齐下,搜集到不少先进技术资料。

各商社还以商业、科技考察、访问等形式搜集甚至窃取情报。据称,受商社派遣的出国“考察”人员,几乎都负有搜集情报的任务。一位资深的观察家曾描述说:“每天在羽田机场的离境登记门前,都排着成群的技术进修和考察人员在等待出国,以从事长期的调查活动。”如日本经常派工程师参加同行的业务会和贸易展览会,在互相交谈中,捕捉竞争对手吹嘘成就时泄露的情报;拉拢对方离职高级经营人员,聘其为顾问,通过他们去攫取竞争对手的战略核心销售计划。靠着这些方法,日本人获得了大量的科技与经济情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美国企业请CIA帮忙

不只是日本人善于搜集情报,实际上,无论是成功的企业,还是创业的个人,无一不是把搜集情报摆在首位。因为谁占有信息,谁就占有市场;谁掌握了情报,谁就掌握了主动。

世界上较大的谷物公司有两家,一是美国人库克的公司,一是比利时人福里布尔的公司。其中福里布尔建立的庞大信息情报网,是任何一家谷物公司都不能相比的。在世界市场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即福里布尔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100多家分公司里,都配备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退休人员。1972年初,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宣布访问中国前一个星期,福里布尔的一些子公司已向纽约的总公司发回了情报,使他较早地掌握了这一信息,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做了笔大生意,大赚其钱。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福里布尔依靠自己的信息网所掌握的情报,先人一步飞往地中海沿岸,与苏联的谷物进口局长在地中海一艘大帆船里谈妥了一笔数百万吨粮食的生意。凡是了解福里布尔的人,都惊骇他那胜人一筹的情报网络。

提起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我们并不陌生。这个目前全球最大的间谍机构自1942年成立以来,即渗透到世界各地,窃听、窃密、绑架、暗杀,无所不为。美国插手其他国家事务,在世界上称王称霸,CIA是起了颇大作用的“马前卒”。

而现在,CIA则更可怕了,因为他们又把手伸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与商业贸易领域。

1995年春季,美日贸易谈判火药味正浓时,美国威胁要对日本豪华轿车的进口实行制裁。双方为此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谈判。在这场谈判中,美方屡占上风,并且态度越来越强硬,最终迫使日方代表桥本龙太郎作出了让步。桥本龙太郎不知道,美国谈判代表身边有一个CIA的情报小组相随。每天早上,这个情报小组都要向美国谈判代表坎特及助手提供情报。这些情报是由中央情报局东京站和国家安全局通过电子窃听,获取到日本有关官员和丰田、日产汽车公司主管人员之间的谈话,再经过华盛顿的专家进行分析整理得到的。通过这些情报坎特知道了桥本龙太郎受到各种压力,只要自己不松口,日本方面就会作出让步。

下面这件事则更使人感到CIA插手经济领域的不凡身手。1994年1月的一天,当时的法国总理巴拉迪尔以极好的心情飞往沙特阿拉伯,准备同沙特阿拉伯亲王法赫德签署一份“世纪合同”:法国向沙特阿拉伯某航空公司提供总价值60亿美元的“空中客车”飞机。巴拉迪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一小时,才将自己关于价格等条件的最终意见,打电话告诉巴黎的有关人员,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然而,一到利雅得,巴拉迪尔总理不由得瞠目结舌:就在几分钟前,美国人以极优厚的条件使沙特阿拉伯放弃了法国的“空中客车”,而接受了他们的“波音”和“麦道”飞机。

后来法国人才了解到,巴拉迪尔总理的电话被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个地面和空中跟踪台截获,并被立即通知到与法赫德亲王进行谈判的美国人,美方迅速调整价格,自然轻而易举地抢到了这块“肥肉”。

美国中央情报局现在有2万多名专业间谍在全球活动,过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窃取其他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情报,同时从事一些破坏和颠覆活动。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把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商业利益视为外交政策的重点。收集有关情报以保护和加强美国的商业竞争力,保护技术、金融安全便成为美国情报机构新的主要战场。

1993年,克林顿向中央情报局下达了3个新任务:支持贸易谈判;侦察其他国家在商业竞争中的合法和非法的策略和手段;判断可能造成外交危机的金融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搜集经济情报。

现在,CIA三分之二以上的任务是收集经济情报,他们明确宣称,要用60%的人力和财力来搜集经济技术情报,只留40%的人力和财力从事其他的政治、军事情报活动。CIA前任局长威廉·韦伯斯特说:“冷战结束,支配今后10年的将是经济力量,任何一方要在经济竞争中获胜,均需借助情报机构。使美国继续在经济科技上保持竞争力,是情报界最重要的目标。”

曾有一位法国总理的年轻助手结识了一个主动示好的美国女子,她自称是保护雨林基金会的公共关系负责人。正在他们的关系颇为火热之际,法国情报机关查明了她的身份,原来她是CIA的一名间谍,此次的任务是收集法国电讯系统的情报。P9-11

序言

军事情报不准,200万美元一枚的导弹,可能只打掉一个8美元的帐篷;

市场情报不准,几十万元的投资,可能只换来一套赔钱的机器……

“情报比导弹更重要”,这是美国在“9·11”事件后深刻而沉痛的反思。而商场如战场,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情报比资金更重要,比技术更关键。因为如果没有准确的情报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资金再多,技术再好,也是枉然。非常遗憾的是,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中国企业,对此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情报的理解,还局限在军事与政治上。在他们的心目中,所谓情报,就是电影电视里那些暗藏无声手枪、半夜三更用无线电发报机发报的神秘间谍们处心积虑窃取的东西。其实这是对情报的片面理解。凡是我们预先知道的、那些有价值的信息,都可认为是情报。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每天都在与情报打交道,因为无论想干什么,充足的情报都是有效行动的必备条件。如果你计划明天旅行,你需要考虑是否带雨具,或是准备什么衣物等,这时的天气预报对你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情报——气象情报。如果你准备出席一次商务谈判,那么,谈判将涉及的交易品的名称、品质、规格、数量,对方的经营性质、营运状况、资金、发展规模和前景、信誉等情况,都是你所需要的情报,这就是经济情报。

经商犹如打仗,需要知己知彼,而知彼,说到底就是一个占有经济情报的问题。信息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正确而快捷的经济情报。要想在市场角逐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搜集和掌握大量的经济情报,以此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但目前的中国企业,不论规模大小,不管性质如何,普遍设有技术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就是没有情报部门,更不用说那些小型的公司与个体户了。他们关注的是如何筹措资金,是怎样发展技术,而忽视了情报的作用。与之相对比的是,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设有专门部门负责竞争情报的收集,其中有95%以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尤其是像微软、IBM等大公司,更是在情报部门配备了精兵强将。

有个外国企业家说:“企业不及时掌握情报,就等于在拳击场上被蒙上了眼睛。”据哈佛大学对美国通用公司近十年来决策后评估进行研究,发现其有近40%的决策是错误的。而决策失误的原因,根本的一条,是判断错误,是对情报信息的错误分析,是情报信息的不准确或缺少所造成的盲目,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情况不明”。依此推论,如果对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的中国企业的决策做后评估的话,这种现象更加严重。欧盟早在1998年就动议制定了CR法规草案,矛头直指温州的打火机厂商。然而,已在别人刀俎上放了3年之久的温州企业,一直到表决倒计时之际,才惊悉这一事关生死的情报。浙江最大的球轴承生产企业浙江慈兴公司,把80%以上的资金和生产能力集中在了针对美欧市场的球轴承生产上,当这家公司耗资2亿元的上海新厂建设已经箭在弦上时,才惊悉自己早已上了美商指责倾销的“黑名单”。显而易见,如果这些企业较早地进行了情报收集,了解到有关动态,就有可能比较从容地避开毁灭性的打击。

日本小岛教授认为,占有情报是企业经营的首要条件。战后的日本之所以只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便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林,特别是高技术方面日本正在与美国形成竞争,就主要归功于日本人有着相当强的市场情报意识。战后日本的发家史本身就是一部提高“市场情报意识”、巧用“情报战”的创业史。

西方企业界有句名言:“正确的经营决策是90%的情报,加上10%的自觉。”准确与及时的情报能使企业拥有灵敏的神经系统,增强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所以,情报灵通、熟知行情是企业正确决策的中心一环,也是搞活企业经营的前提。为什么有的企业“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处处被动;为什么有的企业饥不择食,其产品盲目上马,上得快而又下得快,企业处处碰壁;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做到嘴里吃一个(现销产品),手里拿一个(刚试制出来的产品),眼睛里看一个(研究中的产品),心里想一个(设想中的产品),做到适销对路,处处主动,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究其原因,都和这些企业的决策者的情报意识和情报利用能力有关。

现代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需要一切有关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情报,诸如原料的产地和价格、技术设备和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市场范围、营销方法,还包括环境要素,诸如政治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这就是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这些活动目前在我国的企业当中还未有效地开展起来。

来自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资料显示,国外企业在抢占中国市场的商战中采用了大量先进的情报手段和成熟战略,而多数中国企业,对这一切依然是手足无措。据专业人士统计,中国市场目前只有约1000余名专业竞争情报人员,而真正的需求却超过10万名;我们的企业真正拥有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的不足10%,绝大多数企业不仅没有设置竞争情报系统,而且连竞争情报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策略都没有。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而拥有世界范围的情报网络,同时具有相当反应能力的企业几乎为零。

情报的落后,将导致中国企业竞争的失利。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了竞争情报就是掌握竞争中的主动权。有关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竞争情报的世纪,一个不知道发挥竞争情报作用的企业,将成为落伍者。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当前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大力增强企业人士的竞争情报意识,迅速建立企业的竞争情报机构,靠健全的竞争情报系统和正确的情报信息反馈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就是一本系统介绍市场情报系统建立的意义及市场情报搜集的方法的专著,资料齐全,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无论你是企业界人士,还是个体经营者,甚至是一般的职员,你都有必要了解情报竞争的有关内容,因为这是在市场上立足、在竞争中致胜的基础!

书评(媒体评论)

精确而有用的情报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如同氧气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那样必要。

——美国前总统卡特

让公司领先其他对手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情报为自己服务。能否有效地搜集、管理和使用这些信息,将决定你在竞争中的成败。

——比尔·盖茨

20世纪的企业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错误是腐败;而21世纪的企业家所犯最多最致命的错误将是泄密。

——国内某知名经济学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情报为王(商业情报的攻防之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建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840043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3.51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