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冬季与迷醉
内容
编辑推荐

继《平凡的世界》之后又一部富有启迪的成长小说。

当你在生活道路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上感到郁闷时,这本书会给你找到自我的力量,以真诚对抗虚伪,平和替代浮躁——依然是我们心灵最深处的向往。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心灵成长史,这是一段中国乡村的特殊历史。一个人的身心和一段似长非短的历史之间,将发生怎样的纠缠、碰撞、别扭和尴尬?作者的叙述开阔而又沉静,克制而又包含深情。却原来,一个人的“脱胎换骨”很可能就在一个似长非短的冬季里悄然完成。可贵的是,那段中国人皆知的“戏剧化”历史,最终没有导致主人公李三定心灵的自我戏剧化。

内容推荐

李三定沉默少言,心无城府,不懂世故,在崇尚身强体壮能言善辩的年代他既无体力又无口才,因此,总是受家人的打骂和争强好胜的姐姐们的嘲笑,又莫名其妙地被卷入村子的人事纠纷和派系争斗里。然而,外界的粗暴与荒谬并不能真正干扰他做实实在在的活儿,他不知不觉地用艺术化的劳动抗拒着生活的政治化和庸俗化。

冬季是人生困窘的象征,与蒋寡妇的迷醉是人生沉迷于肉欲的象征,李三定在豆腐村学会了木工,他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那正是由世俗化向艺术化的人生超越的象征。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 看老麦杀猪

杀猪场就在李三定家的房后头,爬上房顶,杀猪的场景就都在眼--里了。可要到杀猪场跟前,路就走远了,得先出胡同,再出街口,左拐经一个大河坑,再到杀猪场所在的前街。前街里有一条长长的马道,在马道里走啊走,走得都要撞到墙了,一侧却忽然有了一块空阔的场地,这场地,才终于是那杀猪场了。

绕是绕得很,但李三定宁愿绕也不爬房顶,一为到跟前看得过瘾,二为不愿站在房顶上引人注目。十八岁的年龄,按说正是不知怕的年龄,但怕就像一条不怀好意的狗,李三定总想甩却总也甩不掉它。

在李三定的眼里,老麦永远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过去没见怎么年轻过,现在也不见怎么老。区别在于猪上架的时候,老麦的一条腿忽然抬了起来,那腿用力顶在猪身上,脸涨得通红,喘气也一口紧一口的。而从前,他是脸也不红,气也不喘,腿也不必抬起来,只胳膊托了猪身,头一扬手一举就妥了。

猪一上架,老麦就又是从前的老麦了。他手里的杀猪刀,挨上猪身就像回了老家一样,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一步都不会错。李三定曾看过老麦摸黑给架上的猪开膛破肚。那时候村里还没通电,天黑下来就要点罩子灯,就在有人张罗着点罩子灯时,老麦一挥手制止了他。只见老麦又开双腿,站得如同一棵树一样结实,然后一把亮闪闪的刀子就从树里伸出来了。那把刀就像一只魔手,凡到之处,必有一样东西带了浓郁的腥味,啪地飞进人们脚下的筐里。人们先是一怔,随即齐声地喊起好来。也有好事的,擦亮一根火柴,低头去察看筐里的东西。就听这人惊呼道,哎呀呀,神了神了!原来,那刀子取下的猪心、猪肺、猪肝什么的,样样是完好无损,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叫好声在黑暗里,有些放肆,有些野性,引得李三定也情不自禁地喊起来了,那声音尖声尖气的,仿佛一只被抓住的鸡婆。他吓了一跳,立刻闭紧嘴巴,再也没敢发出声音了。

现在的李三定,嘴巴仍紧闭着,个子却已长高了许多,那些年他是从大人们的腿缝里看老麦杀猪的,现在他都可以和大人们的后脑勺比齐了。当然和同龄的男孩相比,他的个头还是矮了点,人也瘦了点。但他没办法,天生一副直肠子,吃多少拉多少,就是一口整猪吃下去,也变不出二两膘儿来。上学十几年,他永远是第一排的位置,也永远是大同学欺侮的首选。现在好了,现在无论大小同学,都不由分说地被迁到农村去了。他们就像一群被放出来的猪,出了猪圈,圈里的规则就再也不起作用了。往日的规则不起作用,一切从头来,这样的感r觉真好,就像打扑克,手里的牌不好,洗掉了重来。带了这样的感觉站在杀猪场上,感觉就更好了几分,都赶得上过年过节一样的好了。

他从没跟老麦说过话。老麦是个傲慢的人,不要说小孩子,大人他也很少答理,见了来看热闹的孩子,他会举了刀子一脸凶相地说,滚开滚开,都他妈的滚开!李三定那时也没幸免这粗鲁的对待,但他还是要跑来看,在他眼里,老麦是老麦,刀子是刀子,老麦和刀子是两码事。他喜欢的,是刀子在猪体内的稔熟,那小东西,真像是回了它的老家一样,仿佛没有老麦也能找准哪跟哪,一步都不会错。

老麦杀猪还是他那套工序,先捅再吹再烫再刮,最后才是上架。上架前的活儿,老麦通常都交给几个帮手,自个儿则专负责架上的活儿。那捅猪的帮手,是个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年轻人,但杀猪刀下到猪的脖颈时,显得又猛又狠,倒让先对他抱了怀疑的人们有些不寒而栗。烫猪的一个,则是个形象模糊的老者,因为他总是站在锅灶前,被锅里的热气所笼罩,锅里的猪或者鼓胀了肚子四脚朝天,或者脑袋搭在锅沿上,看上去就像在给一头活猪洗澡一样。通常,一个老麦两个帮手,这杀猪场就可以运转起来了,但冬季里天短夜长,多一个人总能多赶出些活儿来,老麦便又安排了一个专翻肠子的人。这人首先是不能怕脏,再是不能怕丢脸面。猪肠子虽好吃,但翻肠时的肮脏是人们永远不屑一看的。老麦安排的这人是个没有老婆儿女的光棍汉,他的位置在最偏僻的角落,挨了一座猪圈,圈里有两头猪,肠里的粪便都翻到了圈里。人们看见两头猪害怕似的远远地挤在一起,对那粪便看都不看一眼。

老麦那把开膛破肚的杀猪刀,也不是一开始就肯用的。他先使一把又短又宽的刀将猪身刮上一阵,再舀一瓢一瓢的净水冲上一阵,刮一阵冲一阵再刮一阵的,时间就显得有点漫长,像是一场戏,总听见锣鼓响,却不见幕布拉开一样。人们希望的是手起刀落,一下就饱了眼福,一下就过了杀瘾。开场的锣鼓时间愈长,人们心里就愈受煎熬。而老麦像是就要人们受这份煎熬,猪的奶头他都要一个个刮过冲过。想想,一头猪长长的两排奶头呢。老麦却不管这些,他脑袋高高地扬起,眼皮低低地拉下,嘴巴则使劲地绷紧,绷得几乎都成了一条长长的弧线。人们看着这弧线,知道它意味着:除了眼前的猪,老麦是任何事都不会理的了。但人们还是从中觉出了老麦的做作,他们想,就是一出戏的角,也有偷空看一眼台下的时刻吧?

总算,那把锋利又小巧的被人们期盼已久的杀猪刀,有一刻换在了老麦的手里了。就见老麦叉开双腿,仍像一棵树似的结实地站定,然后将刀尖郑重地指向猪身。郑重是李三定从老麦的身后看出来的,老麦板正的身躯,让李三定忽然想到了红卫兵在毛主席像前宣誓时的郑重。但就在这时,一声屁响忽然从老麦的棉裤裆里冒了出来。那棉裤是黑粗布,大裤裆,仿佛一只猪头都能容下,可偏就没容下一个屁。李三定都忍不住想笑出来了,但见别人都不笑,那笑只好憋在嗓子眼儿里咕噜了几下,又咽回去了。

老麦的屁并没影响到他的刀,刀在猪的体内熟练地游走着。这是围观者最安静的时刻,人们抻了脖子,瞪了眼睛,张了嘴巴,有几分饥渴,几分振奋,还有几分恐惧。李三定和大家一样,不同的只是大家注意的是那血淋淋的内脏,而他注意的则是那把游来游去的刀子。

那刀子可真美妙,刀身玲珑剔透,寒光四射,刀柄则上了油漆,刻了花纹,阳光里,金光银光交相映照,就如同一个闪烁不定的精灵。李三定记得有一回一个小孩子拿起这刀看了看,立刻被老麦拍了一巴掌,那孩子的爹非但没生气,还训斥孩子说,妈的,这可是你能玩儿的?这是宝物呢!

李三定一边同情着孩子,一边却也和孩子的爹有了几分亲近感,他不认为它是什么宝物,但觉得它仿佛和自个儿有着某种关联,他说不出这关联在什么地方,但听到对它的夸赞就会莫名地生出喜悦。那喜悦,分明就是听到对自个儿的夸赞一样的感觉。

取出内脏,老麦又换了一把刀,这刀比普通的菜刀稍长些,却又稍窄些,见了会令人有些胆寒。它的作用,果然有些不凡,老麦握紧了它,对准猪的胸骨就是一阵猛砍。这砍不仅猛烈,还鲁莽笨重,一改方才的灵活轻巧,使自信、傲慢的老麦忽然变得有些野蛮。一直没敢出声的人们这时反而显出了松动,咳嗽的咳嗽,说话的说话,就仿佛一群总被喝斥的孩子面对更歇斯底里的喝斥时,反而有了种逆反的解脱感。老麦呢,不知是累还是对自己的表现也有些心烦,砍完了,随意地将刀一扔,竟长长地叹了口气出来。那刀被扔到了架下的一个脏水坑里,水坑结了层薄冰,刀砸下去,冰立时碎了,浑浊的水很快将刀淹没,先还露一点刀柄在外面,渐渐的,连刀柄也不见了。有爱献殷勤的,颠颠地跑过去,捞出来冲洗干净,重又放回刀架。刀架不知是谁为老麦做的,造型就像一座横卧的楼梯,足可以放上十几把刀。村里也许唯有老麦的刀架配有这样的气势,普通人家都是钉个简易的木盒子,刀与筷子一起放的那种。

老麦继续着他的活计:剔排骨,旋肘子,卸肉条。到只剩了两扇软塌塌的猪身的时候,老麦的活儿也就近了尾声了。他显得放松了许多,手里的刀切下去,就像是剪刀遇到了布,那肉是一路地退让,终于退到底,啪地分成了两半,早有另一只手接了切下的部分,向侧后的筐里甩去。这一切一分一甩,老麦做得舒展、和谐又有节奏。一次又一次的,就仿佛老麦在舞蹈一样,而那长长的肉条,就是老麦甩出的长袖。

P1-5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心灵成长史,这是一段中国乡村的特殊历史。一个人的身心和一段似长非短的历史之间,将发生怎样的纠缠、碰撞、别扭和尴尬?作者的叙述开阔而又沉静,克制而又包含深情。却原来,一个人的“脱胎换骨”很可能就在一个似长非短的冬季里悄然完成。可贵的是,那段中国人皆知的“戏剧化”历史,最终没有导致主人公李三定心灵的自我戏剧化。当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青年从茫然的迷醉中跋涉出来,把自己那颗悬置的心安放进稳妥的心窝儿、把自己的肉身安放进淳香的木匠作坊时,读者体味到的已不是权宜之计式的妥协,而是人在困境中主动选择了生活后的快意。这快意或者说不上恣肆,却是带着几分凛然的。至此,你便也更有理由为何玉茹的才情所迷醉。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 铁凝

《冬季与迷醉》是何玉茹为我们精心打造的一件艺术品。它是写实的,却又是写意的;它是平淡的,却又是余味无穷的;它是清澈的,却又是浑蒙繁复的。

——文学评论家 郭宝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冬季与迷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玉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38869
开本 32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