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利编著的这本《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研究》首先阐述了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粮食直补政策的理论基础;其次重新评估了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实际效益,提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仍需不断完善,进而介绍了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政策,以汲取有益经验;最后,对我国粮食直补目标、对象、标准、方式和资金来源的准确性进行了诊断,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直补政策的建议。依据这样的思路,本书共8章,其中第5章至第8章为重点章节。
图书 | 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建利编著的这本《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研究》首先阐述了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粮食直补政策的理论基础;其次重新评估了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实际效益,提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仍需不断完善,进而介绍了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政策,以汲取有益经验;最后,对我国粮食直补目标、对象、标准、方式和资金来源的准确性进行了诊断,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直补政策的建议。依据这样的思路,本书共8章,其中第5章至第8章为重点章节。 内容推荐 当前,我国粮食价格的“天花板效应”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地板效应”,使得粮食补直补政策的边际效用在减弱。基于此,杨建利编著的这本《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研究》对我国现行粮食直补政策进行了评估,审视了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目标、对象、依据、标准及粮食直补资金的来源,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粮食直补目标应专注粮食安全、补贴对象应是种粮农民、补贴依据应是生产或出售的粮食数量、补贴标准应以种粮农民达到农业平均利润、粮食直补资金来源渠道应多元化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本书适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以及农业院校师生、致力于农业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广大学者学习使用。 目录 前言 1 导论 1.1 粮食直补政策的必要性 1.2 研究粮食直补政策问题的重要意义 1.3 粮食直补政策的研究现状 1.3.1 关于政策目标的研究 1.3.2 关于补贴对象的研究 1.3.3 关于补贴标准和依据的研究 1.3.4 关于补贴方式的研究 1.3.5 关于资金来源及用途的研究 1.4 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书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基础理论与分析框架 2.1 研究范畴 2.1.1 粮食安全 2.1.2 粮食风险基金 2.1.3 粮食直补 2.1.4 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 2.1.5 效率与公平 2.2 理论假设 2.3 粮食的功能与地位理论 2.3.1 粮食的功能 2.3.2 粮食的重要地位 2.4 粮食安全理论 2.4.1 粮食安全属性 2.4.2 粮食安全的构成要素 2.5 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理论 2.5.1 粮食产业的弱质性 2.5.2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的决定因素 2.5.3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 2.6 农业补贴理论 2.6.1 补贴模式 2.6.2 粮食直补的政策功能与作用机理 2.7 本章小结 3 我国现行粮食直补政策的绩效分析 3.1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回顾 3.1.1 对粮食消费者补贴阶段 3.1.2 对粮食企业补贴阶段 3.1.3 粮食保护价阶段 3.1.4 对粮食生产者补贴阶段 3.2 历史作用 3.2.1 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农民利益 3.2.2 提高了粮食产量,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3.2.3 促进了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缓解了财政负担 3.3 当前粮食直补政策存在的问题 3.3.1 制度设计缺陷 3.3.2 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4 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模式及启示 4.1 美国的粮食补贴政策 4.1.1 价格补贴政策阶段 4.1.2 收入补贴政策阶段 4.1.3 收入价格补贴政策阶段 4.1.4 美国新法案中的平均作物收入选择方案政策 4.2 欧盟的粮食补贴政策 4.2.1 逐步削减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 4.2.2 引入单一农场支付补贴体系,改革并简化直接支付补贴政策 4.2.3 引入强制性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削减对大农场的直接支付补贴 4.3 加拿大的粮食补贴政策 4.3.1 农民净收入稳定政策 4.3.2 农民收入方案和农作物保险 4.3.3 预支农民方案和补助方案 4.4 澳大利亚的粮食补贴政策 4.4.1 保证价格制度 4.4.2 稳定价格制度 4.5 发达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启示 5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目标的矫正 5.1 农民增收目标 5.1.1 政策初衷 5.1.2 实际效果:粮食直补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收效甚微 5.2 粮食安全目标 5.2.1 政策背景 5.2.2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5.2.3 促进粮食单产提高 5.2.4 实际效果:增加了粮食产量,但不足以形成持久动力 5.3 粮食直补的其他目标 5.3.1 引导农民优化农业结构 5.3.2 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5.3.3 保护生态环境 5.4 多目标冲突 5.4.1 政策学的基本理论 5.4.2 多目标难以完全实现 5.5 目标矫正:专注粮食安全 6 直补对象与补贴依据的矫正与完善 6.1 当前直补的对象与依据 6.1.1 以人为补贴对象 6.1.2 以粮食生产为补贴依据 6.2 理想的补贴对象和补贴依据 6.2.1 理想的粮食直补对象 6.2.2 理想的粮食直补依据 6.3 结论与建议 6.3.1 结论 6.3.2 建议 7 我国粮食直补标准的合理确定 7.1 我国粮食补贴标准合理确定的依据 7.1.1 以农业平均收益确定补贴标准 7.1.2 补贴能力 7.2 我国粮食直补标准的合理确定 7.2.1 当前我国粮食直补的标准及计算方法分析 7.2.2 我国粮食直补标准的合理确定 7.3 各地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7.3.1 黑龙江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7.3.2 河北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7.3.3 江西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7.3.4 江苏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7.3.5 湖北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7.3.6 内蒙古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7.3.7 湖南应该执行的补贴标准 7.4 结论与政策建议 7.4.1 结论 7.4.2 政策建议 8 粮食直补资金来源的改进 8.1 拓宽粮食直补资金的来源渠道 8.1.1 确定粮食安全受益主体承担补贴成本的原则 8.1.2 拓宽粮食直补资金来源 8.2 构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利益平衡机制 8.2.1 粮食安全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正的经济外部性 8.2.2 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实现粮食供求均衡 8.2.3 当前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生产情况透视 8.2.4 当前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失衡的根源 8.2.5 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平衡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04~2008年国家关于粮食补贴政策的相关文件 附录2 河北1990~2012年小麦投入产出表 附录3 山东1990~2012年小麦投入产出表 附录4 河南1990~2012年玉米投入产出表 附录5 新疆1990~2012年玉米投入产出表 附录6 四川1990~2012年中籼稻投入产出表 附录7 江苏1990~2012年粳稻投入产出表 附录8 2012年河北小麦与经济作物每亩收益与用工天数表 附录9 2012年黑龙江稻谷与经济作物每亩收益与用工天数表 附录10 2012年吉林玉米与经济作物每亩收益与用工天数表 附录11 2012年河南小麦与经济作物每亩收益与用工天数表 附录12 2012年安徽稻谷与经济作物每亩收益与用工天数表 附录13 2012年江西稻谷与经济作物每亩收益与用工天数表 附录14 2012年江苏稻谷与经济作物每亩收益与用工天数表 附录15 2012年湖北稻谷与经济作物每亩收益与用工天数表 附录16 2012年内蒙古玉米与经济作物每亩收益与用工天数表 附录17 2012年湖南稻谷与经济作物每亩收益与用工天数表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建利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43515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2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首版时间 | 2015-03-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8 |
CIP核字 | 2015040129 |
中图分类号 | F326.11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