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阁楼上的妆颦眉黛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文人笔下议论最多的不是国家大计,不是山河雅致,反而是那些长居于阁上的名伶才女。本书从妆容服饰、女红与婚嫁、闺范与贞节、权谋宫闱到文才艺技从各个层面展现了中国史上女性的多种层面。五千年的男权文化下,总有几个强势的、优雅的、智慧的女子还是或多或少的在礼制的夹缝中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本书以这些女子为立足点,以独特的现代女性视角,重新叙述那些古代的红颜、爱情、闺房、香艳,以此透视中国关于女性的传统文化中的点点滴滴。

内容推荐

丛书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截取生活、历史、风俗等方面的传统现象,挖掘其内在联系,将其比较关联,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解读逐渐消失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对重新审视现代城市文化具有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一套回顾传统文化的经典图文版读本,本书是该系列丛书的其中之一。本书以独特的现代女性视角,重新叙述那些古代的红颜、爱情、闺房、香艳,以此透视中国关于女性的传统文化中的点点滴滴。

目录

第一章 妆容与服饰

一、画黛眉、点绛唇

二、历代服饰流变

三、花容月貌为谁妍

第二章 女红与婚嫁

一、女红

二、婚嫁的目的

三、女性在婚姻中的职能

第三章 闺范与贞节

一、闺阁女教与无瑕贞节

二、青楼女子与有情烟花

第四章 权谋与无奈

一、由来已久的政治联姻

二、权谋博弈的棋子

三、无从选择的命运

第五章 宫闱与权力

一、后妃体制与遴选

二、争宠:牢笼里的阴斗

三、染指最高权力的后妃们

第六章 文化与影响:女性与历史

一、女性与政治、军事

二、女性与文学

三、女性与音乐美术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影响服饰流变的原因有很多,传统文化、统治阶级的规范,历朝历代的文化变迁,经济的繁荣发展,不一而足。进入等级社会以来,礼的规范在衣食住行中处处渗透,并随着中央集权的集中而越来越细化。历代正史中都有周详完备的《舆服志》,用来规范帝王官民不同等级的穿着。一般而言,官场服饰刻板僵滞,因而对于男性来说,服饰主要从质地材料做工等体现社会地位。女性服饰相对变化较多,一则出于取悦男子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其丈夫体现自身社会地位的需要。

正因为服饰和地位密切相关,统治者的改朝换代有时会引起服饰变化的大潮流。《史记·历书》说“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就是说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规定一下,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颜色的衣服只有哪些人可以穿。皇权社会,服饰的等级之别十分严格,令“贵贱之别,望而知之”。

春秋战国时代,《墨子·公孟》记载,“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晋文公大布之衣,羊之裘,韦以带剑……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从中可以看出各国的服饰相差很大。此时,最高统治者的力量弱,周朝天子只是名义上的王,并不具备实际的影响力量,决定服饰的主要还在于各地文化。

汉代常见的一种衣服叫“曲裾深衣”,通身紧窄,曳地长,喇叭状下摆,行不露足;衣袖或宽或窄,袖口多有镶边;衣领通常为交领,领口低,着时露出里衣,譬如穿了几件衣服,每层领子露于外,多时可达三层以上,称“三重衣”。曲裾深衣有男装女装,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对这一衣服有直观细致的描绘。

五代十国时期,北魏孝文帝“胡服骑射”的改革使中华服饰又一变。一直到初唐,服装中还流露着胡服的影响。

到了隋和初唐,男女性别的服装差异已相当大了。短襦长裙是当时妇女的主要着装形式,上穿短襦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至腰部以上,有的甚至到腋下,并以丝带系扎。唐朝的对外政策宽松,无论是和少数民族还是和附近的阿拉伯等国家,文化交流都十分发达。这种开放的态度也影响了服饰上的审美。盛唐以后,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从出土的中晚唐时期的大袖衫来看,其时贵族妇女的礼服,袖宽已超过四尺。此时,妇女对着装和饰品上的搭配多有考虑,有种礼服叫“钿钗礼衣”,因为穿这种衣服,需要贴翠钿戴发钗。宋代理学兴盛,强调“存天理,去人欲”,在服饰上主张“务从简朴”,“不得奢华”。对妇女服饰要求尤严,力改唐代妇女服饰袒胸露背的设计。此后,妇女服装益趋保守,渐渐形成衣领紧扣,长裙曳地,不袒露一寸肌肤,不显露身体曲线的风格,致使服饰更多注重服装本身材料、细节上的修饰美化。宋代初年,妇女发式承晚唐以高髻为尚的风气。因高髻需要掺假发才能梳成,违背了服饰简朴的原则,政府强令禁止,“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宋史·舆服志》)。宋宁宗嘉泰初年,为了贯彻“简朴”这一原则,还在宫廷中将除帝王后妃外的妇女所用的金石首饰,集中到一起,焚烧销毁。宋人服饰总体是拘谨和质朴的,不过贵族女子在重要场合(如祭祀等)穿的礼服,则相当讲究,还必须佩戴与之相适应的华丽精致的首饰。

P16-18

序言

当岁月的风尘擦肩而过,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中国古代女性曾以花朵般的芬芳和艳丽跃动在我们生活的视野中,让我们至今对美丽回眸的同时,不得不对她们深深地膜拜。狐仙和蛇妖谱写了美丽异常的神话诗史,仙女与神女构成了清新甜美的田园奏曲。美貌与才情并存,善良与贤能同在,透过历史,从田野河流的传说眺望,这悲欢离合,形形色色,建构了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描画了一种浓密婉约的美好家园。

用雅致纤巧的“小女人”来形容古代女子无疑是贴切的,一个“小”字,将那种娇羞柔弱描述得淋漓尽致。情感的拘禁、伦理的压抑使她们不得不生活于男子的阴影里。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她们的一生的信条。她们谨言慎行,小心翼翼,没有反抗,只有屈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她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今人看来,她们的生活是乏味的,单一的,甚至是空洞的,似乎她们的存在只是男人的附庸和传宗的工具,旧的传统道德模式和价值观念造就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卑微、懦怯。她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够独立地处理问题,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礼教分庭抗礼。这种依附心理与自卑感,使一些女性麻木困顿,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默默忍受,因为无力推翻,只有选择逃避。当然,其中也不乏敢于追求自我价值,冲破封建压迫,获得人身自由的女性,但是她们并没有引起女性群体的自觉独立,走向醒悟。她们和现代的新时期女性相比,相同的是两者都有着东方女性所独有的优美线条和含蓄之美,不同的是现代女子的个性十足,气质优雅,睿智干练,独立坚强,敢爱敢恨。她们不吝于表达自己,张扬自我,能接受和尝试新事物,也勇于表现自己的美丽。她们很少自怨自艾,而是自我欣赏。

而古代那些婉转舞蹈、整衣肃容的温婉女子,她们深藏心底的灵魂,却鲜有人去探询,只是默默地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她们的内心必定不甘于鲜活而青春的生命如此惨白,既使千年之后的我们也能感受到其生命的厚重和光华。流传千年的壁画卷轴中,在阳光寂寥照耀的春日里,绰约多姿的古代仕女,或站或立,或凭栏思度,不知心思几许;或掩面而笑,带点慵懒和风情,流泻出古典的端庄和秀雅。这种感觉和神韵叫做情思。才情与美丽,自古以来的女子就从来不缺。融合古典和摩登于一身,虽然隔着千年时空,仍然气韵生动,栩栩如生。

艳色天下重,君宠益娇态。扑面而来的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妖娆。在久远的年代里,她们风华绝代,或是拥有着青春和美貌,或是满怀才艺和思想,演绎自己长歌当哭的故事。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如面柳如眉。恩爱宠溺后香销玉陨。这种香艳里没有腐朽阴霉的气息,也没有骄矜做作的姿态,倾诉着的是骨子里的气质。一方面透露着宫闱中的奢靡、绮丽和豪华,另一方面又演绎着了女人所有的风韵和气度。尤其是那高挽的云鬓,愈加迷离地凸现和升华着这种气度和风韵,让人叹为观止。

一任青春的步履沿着人生的轨迹姗姗而来,爱情的花蕾含苞待放,却奈何空对牡丹话寂寞,独奏琴弦觅知音,惆怅里是一种“秀水只在山中锁,清风只对孤蝉鸣”的少女,而人老花黄时却“门前冷落鞍马稀”,又有几人能找到情投意合的人相伴一生呢?各朝君主为满足私欲,三千佳丽,幽闭后宫,在那红墙深处,甚至在荒寒的一隅形单影只。如有来世,她们渴望的仅仅是嫁在一个平凡人家,上有双亲在堂,下有儿女绕膝,纵有才情,也甘愿在柴米油盐中渐渐磨灭,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里延续人间之爱,一天一天,年华老去。

历史厚重的帷幕缓缓拉开,在这个舞台上上演着古老的爱情与农作,翻滚着战乱跟平和,五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行者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且歌且行;谁曾经听那莺歌燕语,含笑半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阁楼上的妆颦眉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辉//胡永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91858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968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3
15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