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戒指花/新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经典文库系列,包括短篇小说集和中篇小说集两套图书,集中了文学领域当代最优秀的作家。

短篇小说系列精选著名作家范小青、阿成、毕飞宇、格非、赵本夫的作品,如范小青的代表作《像鸟一样飞来飞去》,阿成的《上帝之手》,毕飞宇的《是谁在深夜说话》,格非的《戒指花》,赵本夫的《斩首》。

本书就是格非的《戒指花》,收在这本小说集里的有迷舟、褐色鸟群、初恋、戒指花、夜郎之行、苏醒等小说。

内容推荐

作者认为的写作手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其一是依照故事时间的顺序将故事和盘托出。这是一种线性叙事,故事的各个环节,如发生、发展、高潮、结尾一应俱全。这种方式最为古老,但至今仍有很多作家在沿袭运用。第二种方法,将故事的各个部分拆卸,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重新将它们拼合组装起来。这里说的“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是由作家本人叙事意图决定的。

阅读是一个自我满足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积累新的阅读经验的过程;作家既然要说故事,必然有曲折的心迹隐藏其间,必然会对讲述方式有所择取。

本书收录了格非的短篇小说,如追忆乌攸先生、青黄、蚌壳、凉州词、唿哨、沉默、马玉兰的生日礼物、戒指花、风琴等。

目录

自序

追忆乌攸先生

迷舟

褐色鸟群

青黄

蚌壳

背景

唿哨

凉州词

初恋

紫竹院的约会

解决

沉默

马玉兰的生日礼物

戒指花

夜郎之行

风琴

苏醒

附录:格非短篇小说总目录

试读章节

追忆乌攸先生

当两个穿着白色警服的中年男子和另一个穿着裙子的少女来到这个村子里时,人们才不情愿地想起乌攸先生。那个遥远的事情像姑娘的贞操被丢弃一样容易使人激动。既然人们的记忆通过这三个外乡人的介入而被唤醒,这个村子里的长辈会对任何一个企图再一次感受痛苦往事趣味的年轻人不断地重复说:

时间叫人忘记一切。

那三个穿警服的人让这个村子里的人见识了手铐和据说是报警器之类的东西。这三个外乡人办事总给人一种踏实感,但又总忘不了卖弄。他们喜欢在林子和墙角阴影里向那些正忙于农事的人打听关于乌攸先生的一切细枝末节,警察的询问得不到回答不是因为这些人一无所知而是他们缺乏热情,这个村子里的人对一切都感到无所谓。我倒是愿意和这帮外乡人结交。我清晰地记得那个早上枪毙犯人的情景。那天早上我和母亲说准备到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去看枪毙乌攸先生时,她顺手给了我一巴掌,她说:杀人就像杀鸡一样。我就到后院去看我的弟弟老K杀鸡。老K还小,一只小手捏住鸡脖子,另一只手拿着一把四厘米的削笔刀。他见我进院子就央我帮忙。我说:“杀鸡和杀人是一样的。”老K说:“是一样的。”忽然那只鸡从老K手中挣脱出来,跳过一块石礅,然后飞过院墙。老K拿着那把沾着一线血迹的削笔刀,呆呆地看着院子上空飞着的鸡毛。我拉着他的手从院门跑出去,我告诉他说要带他去看真正的杀人。枪毙乌攸先生时他就站在我旁边,他张大了嘴,完全不是杀鸡时的那副样子。等到在回来的路上,老K才小心翼翼地说了以后三天中唯一的一句话:

杀人要比杀鸡容易得多。

我说这些的时候,三个外乡人都不屑一顾,也没有录音,可是当我告诉他们我和乌攸先生还沾点亲,他们就又都和善地笑开了,又鼓励我继续说。他们说得一口官话,还夹着一些扭秧歌的调子,叫人听了就浑身发痒。我说乌攸先生被枪毙的那天是端午节,那个穿裙子的姑娘就说:非常好!

那天确实是端午节,妇女们有的通宵未睡,到河溪里去采苇叶,用竹筏、舢板以及脚盆之类的东西装回来包粽子。清晨,河上的薄雾像蒸气一样还没有退去,空气里有一股浓浓的苇子的清香。男人们开始淘米用大号的筛箩。小孩子们就跟在大人后面转,用剥了皮的柳条打溪里的水。这时有一个小媳妇从村东跑到村西,她一路叫着,村子里的人马上就知道了今天要枪毙乌攸先生,村子里的所有人都看着她跑。只有几个小伙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小媳妇的叫声他们一点都没听清楚,因为他们光顾着看小媳妇粉红的衬衣里面的小肉团在跳动了。事后,小伙子向人们谈起那天早上的情形时,他们说,他们第一次看见那个媳妇跑,周围的一切生命都像停止了。

一听到“咣当咣当”的声音,村里人就知道那几个警察在街上转悠了。他们的腰问挂满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铜块。他们在街心遇到一个中年妇女,就开始对她询问,一个警察随便从腰问取下一个铜圈套在她头上,说那叫做P-W高频测谎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测谎器。只要你一个字故意说错了,它就会发出一声怪叫。但那名妇女戴上铜圈就说不出话,铜圈一取下,她便滔滔不绝地说开了,这是他们的仪器第一次失灵。

三个外乡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烦躁,他们让我带他们去乌攸先生的故居——一幢就要倾圮的四角祠堂去看看。乌攸先生的卧室从他死的那天起就被锁上了,一直没人进去过,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把生锈的锁撬开。门一推开,就扬起一股厚厚的灰尘。室内的空气令人窒息,我们一进去就开始出汗了。屋子的一切都依照原来的样子保存完好,像是等待主人再次享用。墙上的一幅铅笔画已密密地爬满了白白的灰尘。黑色太阳垂落在黑河的苇滩里,两只鹭鸶在交喙。这幅画是过路的肖像画家给乌攸先生画的。乌攸先生爱装饰,爱干净,用磨得锋利的三角刀刮胡子,洗碗的时候总爱在腰间裹上一块黑油布。许多年之后当有人问起村里人对乌攸先生的印象时,他们的口答几乎一样。

像个女人!

警察没有找到对于重新审查乌攸先生案件有用的东西,但是他们发现所有的书架都空着。乌攸先生是爱书的。当村里的头领突然下命令把乌攸先生屋里的书全部搬到外面烧毁时,那些书整整烧了五个多小时,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看着火焰把一缕缕纸灰往烟囱里送,火光将他们照得血红。只有杏子一个人哭了。杏子常常去乌攸先生那个祠堂看书,乌攸先生只教她一个人认字,不久她就从书上知道了一百零一种治麻疹的办法。

至于这场火的起因,有人说是头领喝醉了酒,另外一部分人就反驳说其实头领那天喝得很少。

乌攸先生那天的举动叫全村人都吃了一惊。他手里拿着一把刮胡子的七寸三角刀在全村最大的广场上和头领相遇了。人们看到他那副急不可待的样子就知道他已经在广场上守候多时了。头领把衣服脱了挂在一个树桠上,露出棕黄色的栗树皮般的肌肉。乌攸先生握着刀像头野驴一样地冲过来,头领一侧身,挥拳猛击,第一拳就击中了乌攸先生的鼻子,鲜血四溅,像一只烂番茄砸在他的脸上。第二拳打中了乌攸先生的后脑勺,他向前摇晃了一下就栽倒了。那天清晨我打开阁楼的窗子,刚好赶上看这场格斗。聚集的人把广场塞得满满的,他们把头领和乌攸先生围在中间。乌攸先生从地上爬起来,他脸上的血已经凝结成块,他朝前走了几步,像小丑在马戏场上逗乐一样,踉跄着扭了几下,便仆倒了。

当三个外乡人从一个守林老人嘴里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他们竞乐得跳起狐步舞来,那个穿裙子的少女冷不防在老人满脸络腮胡的脸颊上亲了一下。那天就是他把乌攸先生背回家的,为这事他老婆每天都要骂他一回,因为他背上的血迹已经无法洗掉了。直到现在,我们还能从他那件发黄的衬衣上发现那个光荣的标记。守林人把乌攸先生放在床上,杏子就推门进来了,很显然她知道了那场格斗。她~挨近床边,乌攸先生就冲她吐了一口血痰,她解开围裙,小心地俯身擦乌攸先生嘴角的血迹。守林人到现在讲起那件事依旧十分激动,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迷人的姑娘,简直像个人精。

乌攸先生在村里的地位很普通,尽管原先他有一屋子的书。起先村子里的孩子生了一种叫“湿风”的病,人们唯一的办法是把河里的污泥糊在炉壁上烘干给孩子做枕头。乌攸先先在村里竭力宣传说吃一种草药能治这种病,但是村中无人相信。鸟攸先生没有法子说服村子里的那些狂热的“枕头疗法”的崇拜者,便举了一个例子说:公牛很少得病就是因为它们常吃草。村里的人就决计让乌攸先生试一试。吃草疗法的灵验使乌攸先生的祠堂一夜之间成为医院。P1-5

序言

时至今日,小说家仍然被人看做是说故事的人,问题是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尽管讲故事的方式各式各样,但按照我的分类,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其一是依照故事时间的顺序将故事和盘托出。这是一种线性叙事,故事的各个环节,如发生、发展、高潮、结尾一应俱全。这种方式最为古老,但至今仍有很多作家在沿袭运用。第二种方法,将故事的各个部分拆卸,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重新将它们拼合组装起来。这里说的“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是由作家本人叙事意图决定的。如果单单就方法而论,它出现的年代也很久远,并不像一般学者所认为的,是现代主义作家别出心裁的发明。举例来说,被认为是西方小说源头的荷马史诗,就开始有意识地改变故事的时间顺序;而中国的古典诗歌对于事件的交代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时间顺序。不过,倘若说西方现代主义的小说将这样一种“拼贴”的艺术发展到了极致,的确也是事实。

我在开始学习写短篇小说的时候,正逢现代主义西风东吹的1980年代,本人也阅读了大量的现代主义小说,受其影响自然不在话下。我们通常认为,线性故事比较好懂,而拼贴式的故事则较为晦涩,这种看法其实是一个误解。传统故事虽然本末清楚,线索明晰,但是若说一看就懂,倒也不见得。这些年来,我在给研究生考试出题目的时候,选择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线性故事”,这些故事有的选自《一千零一夜》,有的选自《聊斋志异》,故事明明白白,老老实实,可至少有一半的考生对之不知所措。假如我让他们去分析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有说不完的见解。

阅读是一个自我满足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积累新的阅读经验的过程;作家既然要说故事,必然有曲折的心迹隐藏其间,必然会对讲述方式有所择取。即使是最极端的现代主义小说,作家也并非故意与读者过不去,相反,那是出于对读者智力和文学修养的尊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戒指花/新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格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0837
开本 32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09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