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国志
内容
编辑推荐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该书本为文言,为方便阅读,今皆辅以白话,以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内容推荐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代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非常生动。

目录

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第一·曹操 

文帝纪第二·曹丕

明帝纪第三·曹睿

董二袁刘传第六·董卓

董二袁刘传第六·袁绍

董二袁刘传第六·袁术

董二袁刘传第六·刘表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吕布

诸夏侯曹传第九·夏侯悖

诸夏侯曹传第九·夏侯渊

荀或荀攸贾诩传第十·荀或

荀或荀攸贾诩传第十·荀攸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管宁

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华歆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张辽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张邰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徐晃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许褚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曹植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曹冲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郭淮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邓艾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钟会

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第二·刘备

后主传第三·刘禅

诸葛亮传第五·诸葛亮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关羽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张飞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马超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黄忠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赵云

庞统法正传第七·庞统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马良、马谡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魏延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马忠

蒋琬费炜姜维传第十四·姜维

三国志◎吴书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孙坚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孙策

吴主传第二·孙权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诸葛瑾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周瑜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鲁肃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吕蒙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程普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黄盖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吕范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陆绩

陆逊传第十三·陆逊

试读章节

  【原文】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颛异焉。玄谓太祖日:“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汉代桓帝时,曹腾(太祖的爷爷)担任中常侍大长秋一职,并被加封为费亭侯,位高权重。曹腾死后,其养子曹嵩继承爵位,官做到太尉,没人知道曹嵩的身世底细。曹嵩生了太祖。

太祖年轻时机警而聪慧,又非常有谋略,但负气仗义,生性放纵,桀骜不驯,对操行修养和学业研习从不专注,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人并不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跟普通孩子有多大区别;但是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他。桥玄曾经语重心长地对太祖说:“天下要大乱,没有治国安邦能力的人是不能力挽狂澜的,看来天下黎民只能靠你了!”二十岁时,太祖被推举为孝廉,并任郎官,后来被任命为洛阳县北部尉,又升任顿丘县令,后被征召入朝,做议郎。

汉灵帝光和末年,黄巾军大起义爆发。太祖被任命为骑都尉,负责讨伐颍川的贼寇。(战事顺利)太祖升任济南相,济南下辖十几个县,那里的县官大多依附于皇亲权贵,尽做一些贪赃枉法的事,声名狼藉。太祖看不惯,于是上奏朝廷,罢免了其中八个人的职位;并且(制定措施)禁止滥设的祭祀活动。违法作乱的坏人都逃到别的地方了,济南界内安定下来。过了一段日子,太祖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东郡太守;他没去赴任,声称有病,回乡静养。

【原文】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译文】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串连、勾结当地豪强,图谋废黜灵帝,另立合肥侯为新帝,并且他们将这件事告诉了太祖,希望太祖能加入他们的行列,太祖拒绝了。王芬等人以失败而告终。

金城人边章、韩遂杀死了(当地的)刺史和太守,起兵叛乱,聚十多万人,天下动荡不安。朝廷紧急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恰逢灵帝去世,太子继承王位,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划诛杀宦官,太后不同意。何进召董卓进京,想以此逼迫太后,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宦官杀害了。到京后,董卓废黜少帝,将其封为弘农王,另立汉献帝,京都洛阳大乱。董卓上表举荐太祖担任骁骑校尉,想与他共议国家大事。太祖改名换姓,沿小路往东走,想返回谯郡去。不料,出了虎牢关,途经中牟县境内时,(太祖)引起了当地的亭长怀疑,被抓起来送到了县城里。县里有人暗地里认出了他,为其求情,(太祖)得到释放。就在这时,董卓杀死了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回到了故乡陈留,变卖家产,招兵买马,为讨伐董卓做准备。十二月,太祖在己吾起兵,这年是汉灵帝中平六年。

【原文】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仙、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仙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日:“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适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日:“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辍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人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悖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至锤、建平,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

【译文】

初平元年正月(农历一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佃、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遣、济北相鲍信纷纷起兵,(他们)各拥兵数万,推举袁绍为盟主。太祖代理奋武将军。

二月,董卓听说了各地纷纷起兵的事情,就逼迫汉献帝迁都长安。自己留下来继续驻守洛阳,董卓竟然放火焚烧了汉朝宫殿。此时,袁绍及部下已经驻扎在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及其部下驻扎在酸枣,袁术驻扎在南阳,孔伯在驻扎颍川,韩馥驻扎在邺。当时,董卓兵多将广,袁绍等人没有一个敢主动发起进攻。太祖说:“起义兵讨伐暴乱,大军都已经汇聚了起来,诸位还迟疑什么呢?假如董卓听说崤山以东义兵起事,倚仗朝廷威望,据守原西周、东周所在的险关要道,向东出兵来讨伐义军,控制天下,即使他使用的是不合道义的手段,(对义军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忧患。可是,他选择了焚烧皇宫,挟持天子。这使举国上下感到无比震惊,人们不知道该归附谁,依靠谁。这是上天要灭他啊。一战就可以定天下,我们可不能坐失这样的良机啊!”于是,义军西进,攻占成皋。张邈派遣将领卫兹带领一队人马跟随太祖。当他们到达荥阳附近的汴水的时候,遭遇前来迎战的董卓部领徐荣,与之交战,失利,士兵死伤很多。太祖被流箭击中,其坐骑也受了伤,其堂弟曹洪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太祖,太祖才得以在夜色的掩护下逃脱。徐荣看见虽然太祖带领的军队不多,还奋战了一整天,认为酸枣不易攻取,便带领部队返回了。

太祖回到酸枣,各路义军已经有十多万人,将领们不考虑进军作战,每天摆酒设宴。太祖责备了他们,并为他们谋划说:“请诸位听从我的计划,让勃海太守袁绍带领驻扎在河内的军队进攻孟津,驻守酸枣的各将领防守成皋,占据敖仓,封锁辍辕、太谷两关口,完全控制这里的险要地势;让袁术将军率领南阳的军队进驻丹、析两地,挺进武关,震慑关中。各路义军都高筑营垒,深挖壕沟,暂不与董卓的军队交战,多虚设兵阵来迷惑对方,表明天下群起而讨伐董卓的形势,正义之师来讨伐叛逆,天下很快就可以平定下来。现在我们已经高举义旗,行动了起来,却迟疑不敢进攻,这会令天下人失望,我为诸位感到羞耻!”张邈等人并没有采纳太祖的计谋。

太祖的兵马并不多,就和夏侯悖等人一起到扬州去招兵,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借给(他们)士兵四千多人。当他们返回到龙亢的时候,有很多士兵都叛逃了。到了钰、建平两地,又招收新兵一千多人,才进驻河内。

P6-9

序言

《三国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乃至整个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许多三国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能够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作者罗贯中的天赋才华外,陈寿所撰《三国志》一书亦为其流芳百世立下了汗马之功。众所周知,这部伟大的小说是根据《三国志》所载史料加工而成的。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代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只有传,没有纪。这是史家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与《三国演义》尊蜀抑魏明显不同。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非常生动。

总体说来,《三国志》记事较为简略,这可能与史料丰寡有关。此外,该书涉及人物众多,篇幅所限,难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行文俊朗的优势,却也造成了史料略显不足的缺点。

限于篇幅,编者很难在一本书中收录《三国志》的所有文字。事实上,若非专为治史,读者也无通览全篇之必要,只是咀嚼精华,作为管中窥豹之途径,便足以“览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可以说,没有《三国志》就没有《三国演义》。在熟读三国的同时,我们不妨跟随陈寿,重温一下不加修饰的历史,在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品味“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历史风尘。

《三国志》本为文言,为方便阅读,今皆辅以白话。读者若能开卷有益,编者的目的也便达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国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67477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6.042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8
16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