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湖文学”研究》文集共22篇文章,组成6个单元,力图切实地推进这一研究。第一个单元,共4篇文章,主要是对白马湖(散文)派(作家群),或者白马湖文学现象展开比较宏观一点的讨论。第二个单元,共两篇文章。第三个单元则扩展到文化领域,共3篇文章。第4个单元深入了一个非常独特的领域——儿童文学,探讨了白马湖作家群在这一领域的独特贡献,共两篇文章。第5单元深入到白马湖作家的具体文本和作家个体,展开文本细读式的微观研究,共6篇文章。最末一个单元(即附录)带有史料的性质,共5篇文章。
图书 | 白马湖文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白马湖文学”研究》文集共22篇文章,组成6个单元,力图切实地推进这一研究。第一个单元,共4篇文章,主要是对白马湖(散文)派(作家群),或者白马湖文学现象展开比较宏观一点的讨论。第二个单元,共两篇文章。第三个单元则扩展到文化领域,共3篇文章。第4个单元深入了一个非常独特的领域——儿童文学,探讨了白马湖作家群在这一领域的独特贡献,共两篇文章。第5单元深入到白马湖作家的具体文本和作家个体,展开文本细读式的微观研究,共6篇文章。最末一个单元(即附录)带有史料的性质,共5篇文章。 目录 前言 论现代散文“白马湖派”(朱惠民) 论“白马湖文学”现象(王晓初) 莲荷风骨清隽文章 ——论白马湖散文作家群(唐惠华) 论白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文化渊源(傅红英) “白马湖”流派辩正(姜建) 充满白马湖风情的散文(夏宏宁) 白马湖作家群面对的三种张力 ——兼谈该群体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独特贡献(李红霞) 白马湖文化符号精神解读(吴蓓) 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论白马湖作家群的出版活动(吕晓英) 一方净土守护下的纯真童心——谈白马湖作家群 对“儿童本位论”的倡导和推动作用(马亚娟) 佛光隐隐蕴童心 ——论丰子恺的童年崇拜与艺术创作(王黎君) 丰子恺散文的语言形象(王建华周云) 生活的艺术化——评夏丐尊的《白马湖之冬》(朱文斌) 浅谈丰子恺的散文创作(刘家思) 澄明之境:从诗词曲创作论李叔同文化 性格的人文意蕴(鲁雪莉) 朱光潜的《无言之美》刍议(胡源) 略谈“白马湖作家群”的创作风格(孟念珩) 附录: 从绚烂转向平淡(唐■) 浅说白马湖文化的两位核心人物(经遵义) 夏丐尊先生与春晖中学(朱惠民) 夏丐尊先生与《春晖》(宣霞金) 白马湖忆旧(谷斯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白马湖文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建华//王晓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247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0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