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瞬集/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
内容
试读章节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征服,不是征服书,就是被书征服。但无论哪种征服,都是愉快的。于丹的横空出世,就在于征服了《论语》。况且像《论语》这样的书,历来只征服阅读者,而不可能被阅读者征服。古人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于丹征服了《论语》就等于征服了天下,所以能一“讲”成名,有这种奇迹般的征服,想不成名都不行。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课本。而被课本征服的学生,憷头读书,一般不会考高分。即便是那些喜欢读书的,却只是一味地被书征服,不懂得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子。如培根所言,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所以,会读书的人都知道要征服书。甚至可以说,征服不了书,就无法征服生活和命运。但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征服办法,笼统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

恋爱式的征服。世界上有太多好书会令人“爱”不释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如国外的梅里美、雨果、司汤达、托尔斯泰、契诃夫、爱默生、梭罗等等。读他们的书就像遭遇一场恋爱一样,那是一种幸福的阅读,让精神飞翔起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渴望到渴望,从快乐到快乐。恋爱式的阅读要投入,投入使人单纯,单纯使人快活,快活产生和谐,在和谐中征服和被征服。

当然,这是一种精神恋爱,是“柏拉图式”的征服。通过阅读使自己的精神随时能处于恋爱状态的人,灵魂会开出花朵,骨子里有种善,被阅读滋养着精神,觉得生命就像一棵嫩芽,在阅读中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空间,灵魂自由呼吸,精神饱满芳香,全身释射着一种爱的活力。宁静端庄,鲜活光亮,蓬蓬勃勃,激情洋溢。在强调硬心肠的竞争社会,能保持心的柔软,柔软的心才会滋润,能迅速修复不可避免的创伤,并学会尊重生命本身的原则:自己生活得好,让别人也生活得好。

不投入感情就不会读出感情,没有智慧就无法吸纳智慧,冷落了书籍也必荒废了思想。爱人生的人才会有恋爱式的阅读,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所居住的世界。而狂热的阅读又丰富精神,精神丰富就如同心底里有一片阳光,站在阳光里,心与阳光共同升腾,人生变成一个朝圣的旅程。

然而,世界上有些书是爱不起来的,可又得非读不可。怎么办?这就用得上另一种方式:用仇恨去征服。比如上学时的《国际政治》课本,以及其他各种不同的政治读本,你不读它就拿不到好分数,可又很难爱上它。即使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也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非读不可的“课本”。人一生是要读许多不同的“课本”的,甚至也包括一些哲学及理论著作,如尼采、怀特、弗洛姆、克尔凯郭尔等等。还有那些所谓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书:《战争论》、《物种起源》、《天体运行论》等等。甚至连中国的经典《易经》、《奇门遁甲》等奇书也算上,不读不行,读又像嚼蜡,怎么办?

你不征服它,就得在它面前认输,它永远都像高山一样挡在你面前,蔑视你,嘲笑你,让你一辈子都直不起腰来,到死也不能瞑目。因为古人说过:“事无不可对人言,书有皆须经我读。”你知道有这么一本书,而且是经典,你居然读不懂它,难道不是一块心病吗?这就只有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仇恨也是一种动力,也能激发起一种征服的渴望,不拿下这个“碉堡”就跟它没完!当然还要“知己知彼”。你不读懂它怎么能了解它?你不读它又怎么知道自己多么地无知?待啃下了这些“硬骨头”,你会自觉强大许多。

第三种是中魔般地被征服。人的一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总会有一个中魔的阶段,疯魔颠倒,不管不顾。记得我小时候读古代武侠小说,《三侠传》、《七侠五义》、《大八义》、《包公案》、《施公案》等等,以及后来的西方侦探小说等,读得天昏地暗,不吃不喝,不困不累,惹得老娘不停地抱怨:这么读书不把人都读傻了嘛!其实是傻不了的。读书中魔般地被征服,毕竟不同于吸毒,过了那个年龄段,那种书对你的魔咒会自然解除,到成人后会发觉那种中魔般的经历也是一种快乐、一种收获。现在的家长们,往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除去课本和分数,对什么也不要着迷。就不想想,人的一生若从没有迷上过什么,生命是不是会显得过于单调和苍白?

书是人类一种伟大而美妙的发明,文明的征服其实就是书的征服。书可以移植生命,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书是印刷出来的人类”,读一本书就是经历一次别样的人生,书读得多就可以拥有多种经历,选择多种人生,将自己的一生衔接上前人和古人,这岂不等于丰富和延长了自己的寿命?书实现了人类最大的愿望,使他们短暂的一生得以永恒。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书还可以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

P3-5

目录

第一辑:读史

 征服和被征服

 再读岳飞

 龙隐洞记

 关于宣纸你知道多少

 太港史话

 说说塘沽这个地方

 红军坟

 今日花果山

 橡胶林

 大本钟

 腌莱何以成“王”

 2004年的语录

 2005年的语录

 评2006流行语

第二辑:识人

 颖影

 从副总理到总经理

 黑和绿的默契

 慈祥的火

 喜丧

 赛里木湖畔

 无冕之王

 末代圣人家

 秦征素描

 积累和积墨

 裴艳玲和《钟馗》

 杨丽萍”映像”

 爵士的婚礼

 不掩藏自己的疯狂

 泰国“李屁”

 越南人的性格

 日本的地震性格

第三辑:省世

 文人何以称“穷酸”

 广场病

 人富心穷

 据调查、据统计……

 马路游击队

 假如你不是天才

 当代婚姻大观

 婚姻之”痒”

 驾驶感

 狗娘

 名字的疯狂

 舌头的功能

 来自林阿香们的恫吓

 男人的故事

 体育人生

 闲聊“顺口溜”

 笑谈“黄段子”

 论自杀

 恨郎不狼

 欢乐游泳馆

 看科学家们打嘴仗

 若明若暗风水学

 人妖工业

 动物表演

 情绪污染

 “老”字三题

第四辑:解情

 公园里的老景

 美女的宿命

 拉老手

 情境领导

 锦绣风光

 琴瑟争鸣

 情书种种

 战友情论

 癌性格

 都市里的情场

 每逢佳节不思亲

 爱情欺负什么人

序言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写来,不拘一格。中国宋代以后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语言洗练、意味隽永为其特色。

发轫于“文革”之后的新时期文学,义无反顾地融入思想解放的大潮中,作家们以文学投注社会、历史、时代的质疑与思考。而以大智慧、锐利锋芒面对现代语境者,惟随笔马首是瞻。

当不少人正儿八经地以文学的名义把有趣的世界弄成无聊的人间,将原本充满审美愉悦的活动搞得枯燥乏味的时候,很多充满忧患意识和强烈使命感的随笔大家,或金刚怒目、慷慨悲歌,或棱角隐含、重剑无锋,或微言大义、皮里阳秋,却都以血写的文字,锥心刺骨的表白,臧否忠奸善恶,激扬爱恨情仇。他们随笔的深邃和宽厚又构成另一种大境界,是远比创伤性的“愤怒”与“自怜”大得多的境界。

艺术的深度就是灵魂的高度。读精彩随笔,不仅开启一扇回眸历史、眺望人间的窗口,还可澡沐精神的尘埃、滋润饥渴的心田、刺伤情感的平庸、点燃理想的魅惑。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遗存。在文化多元交融的现实语境中,一代风流,几多绝妙文章。真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那一篇篇浸含着个人声音的随笔,或瞄准社会世相,直面人生,关注国运民瘼,为黎民黔首的困顿大声疾呼,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血性;或痛快冲破“言志”、“载道”的桎梏,向善求真,踔绝无羁地写人性、人情、人在宇宙时空的位置及命运;或违情越俗地写“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焦灼与苦闷、喧嚣与希望,原本就是人生饶有意味的一页。

他们是面对消费时代的精神背景,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力求超越当下精神困境的精神殉道者;他们是具有尼采式的悲剧意识、昂首问天的现代屈原。从美学观念上看,他们又是崇真尚实的,修辞立其诚,是真、善、美的传播者。

读这些睿智哲思的文字,如同与智者奇遇,这里有灵光的闪烁,有魂魄的悸动,有神奇的魅惑,有无以言说的感动,还有灵魂的拷问。

文者,纹也。在文学大家的笔下,随笔有坚硬高大的思想骨架,又有人生丰饶的血肉。题材五花八门,形式千变万化。小题可以大做,大题也可做小,信手拈来,便成妙谛。格局不求一律,风范尽可自由,包罗统汇,构成随笔美文的大博览,成为人们精神家园的一隅、重要的知识构成和难忘的审美记忆。为传统文化承传续上一捧柴薪。

“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就是着眼于这些活跃文坛的随笔大家,遴选其最具人文承载的美文精品,七卷同时推出。幸赖这七位文坛大家、也是经年好友的悉心襄助,本套丛书遂顺利面世。两年前,我曾为一家出版社主编过十五卷本著名作家散文丛书,就因得到过他们热情的支持而顺利出版,颇受各界好评。如今再度合作,甚是愉快,并相信这套丛书也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此丛书出版之际,主编总要说点什么,遂写了几句浮浅的关于随笔的文字,不敢言序,赘语也算不上,叫碎语唠叨好些。离题谬误之处,方家哂之可也。

汪兆骞

丁亥年夏至于北京抱独斋

内容推荐

为什么古人要说,“人之百年,犹如一瞬”?

就以最常见的“人生公式”来看:青年希望,中年竞争,老年悔悟……百年何其漫长、何其辛苦,怎能“一瞬”?

我以为,“一瞬”之说,有两层涵义。其一,与人类生存的地球、以及茫茫无际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的一生确乎是“一瞬”。奄忽若飙尘,去若朝露晞。

其二,说百年如一瞬,指出了人生最大的特点:难以把握。看似迅捷简单,实则复杂多变;看似自然而然,实则神秘莫测。快如一瞬而逝,绝不重复,无法更改,没有规律可循。

于是,人生有了悬念。

千百年来,人类无时无刻不企图解破人生之谜,却始终没有人能解得透,至今人之百年仍如“一瞬”。也许正因为解不透,人们才越要解,人生的魅力也尽在这里边。  成长和死亡,愉悦和痛楚,成功和失败……苦辣酸甜,百感交集,每个人的“一瞬”都是“难以把握,绝不重复”,就更有了无穷意味。

编辑推荐

为什么古人要说,“人之百年,犹如一瞬”?

就以最常见的“人生公式”来看:青年希望,中年竞争,老年悔悟……百年何其漫长、何其辛苦,怎能“一瞬”?

成长和死亡,愉悦和痛楚,成功和失败……苦辣酸甜,百感交集,每个人的“一瞬”都是“难以把握,绝不重复”,就更有了无穷意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瞬集/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子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54694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