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的延续是思想的延续。方法的变革则带来哲学思想的进步。是与真的联系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是从哲学的显赫地位逐渐隐退,真的核心地位从隐蔽到凸显,反映了哲学方式的变化和哲学研究的进步。
本书不仅是戴维森的惟一一部专著,也是他晚年最后一部著作;可以说,这是他关于自己一生研究真之理论这个问题的总结。像戴维森这样的分析哲学家,始终是站在哲学史研究的主线上,思考着哲学的核心问题。
图书 | 真与谓述/哲学的转向语言与实践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哲学史的延续是思想的延续。方法的变革则带来哲学思想的进步。是与真的联系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是从哲学的显赫地位逐渐隐退,真的核心地位从隐蔽到凸显,反映了哲学方式的变化和哲学研究的进步。 本书不仅是戴维森的惟一一部专著,也是他晚年最后一部著作;可以说,这是他关于自己一生研究真之理论这个问题的总结。像戴维森这样的分析哲学家,始终是站在哲学史研究的主线上,思考着哲学的核心问题。 内容推荐 本书是戴维森的遗作。 它探讨了语义学最核心的两个问题:真之实质和谓词的语义作用。这两个问题,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留下来的最为困难和紧迫的哲学问题,也是最能体现西方思想精华的问题。 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大批现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如塔尔斯基、弗雷格、奎因、罗蒂以及戴维森本人,是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一难题的。 目录 前言 序 导论 第一章 真之理论 第二章 关于真有什么更多的东西吗? 第三章 真这个概念的内容 第四章 谓述问题 第五章 失败的企图 第六章 真与谓述 第七章 一种解答 参考书目 索引 试读章节 如果没有思维动物,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任何对象或事件会是真的或假的。约翰·杜威得出过两个结论:达到真不能是哲学的一种特殊的特权,真一定与人类兴趣有本质的联系。他蔑视那种把真看作是思想与实验研究和日常实践所不可达到的现实相符合的哲学传统。他相信,这幅关于真的图画是为下面这个论题服务而设计的:哲学家具备得天独厚的技能,可以获得一种与科学不同并且高于科学的知识。杜威写道: 大量证据表明在哲学方面人们最热衷于真,这是引 起怀疑的问题。因为这通常一直是为声称是一种专 门达到最高的和终极的真的机构做准备工作。事实 并非如此……真乃是一些真命题的聚集;这些构成的 真命题与关于事实的最现成的探究和检验方法相一 致,而这些方法,若是在一个单一的名字下聚集起 来,就是科学。因此,对于真而言,哲学并没有超群 的地位。杜威的目的是使真,并以它使哲学家的主张下降到尘世。我们可能公正地感到,杜威混淆了真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这个问题和有什么样的真这个问题。但是可以看出,这两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处于这个概念之下的东西显然依赖于这个概念是什么。而且,通过缩小真这个概念的范围,肯定可以令人信服地把真这一领域置于人类能力的范围之内,这种想法几乎很难说是杜威独有的;杜威认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分享了C·I·刘易斯、皮尔士和威廉·詹姆斯的观点,而且在今天,这个基本论题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普特南、罗蒂和其他许多人的著作中。 那些想揭示或紧缩真这一概念的人常常首先排斥符合论的任何暗示,但是杜威认为,符合论的思想只要恰当理解,就没有什么害处。他说:“实际上,真的意思是观念和事实的一致,符合,”但是他立即接着问:“但是一致、符合是什么意思呢?”他回答说:“一个观念在使我们达到它所意味的东西时起作用,它就是真的”,而且他赞同地引用詹姆斯的话: 任何观念,如果它将使我们成功地从任何一部分经验达到 任何另一部分经验,令人满意地使事物联系起来,可靠地运 作,起到简化作用,节省劳动,那么它在这种程度上就是真 的,至此就是真的。现在大概没有什么哲学家受这些不确定的表述的诱惑。但是在我看来,实用主义者所说的问题——如何把真与人类的愿望、信念、意向和语言的使用联系起来的问题——恰恰是在思考真时所要集中考虑的问题。而且在我看来,今天这个问题并没有比在杜威时代得到更进一步的解决。 把这看作是关于真的主要问题,或者确实看作是一个根本问题,乃是假定真这个概念在一些重要的方面与人类态度相联系——它是某种常常令人疑惑的东西。实际上,真这个概念究竟是不是具有任何严格的哲学重要性,常常是令人疑惑的。罗蒂在介绍他的《实用主义后果》时说: 本书中的论文努力从一种实用主义的真之理论得出一 些结果。这种理论说,真并不是那种人们应该期待对之有 一种具有哲学兴趣的理论的东西……在这个领域没有有趣 的工作可做。罗蒂在这里抓住了杜威的意图,即从一个崇高得只有哲学家才可望达到的领域中消除真。但是在我看来,他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把握杜威对真这一概念的态度:杜威说真命题一般来说不是哲学的特殊领地;但是他也坚持认为,真乃是起作用的东西。这与关于真没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可说这一论题是不同的。关于起作用的东西,杜威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可说。 罗蒂比较了我与杜威关于真的实质的观点。我发现他在这个问题上所发表的意见有许多与我相近,而且我认为,他有一个看法是对的,即我一般来说分享了杜威对于真的态度。但是,在这一点上,即在我刚刚触及的一点上,罗蒂可能误解了我和杜威;按照我的理解,杜威认为真一旦下降到尘世,关于它与人类态度的联系,即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真这个概念的联系,就有具有哲学重要性和教益的东西可说。这也是我的观点,尽管我不认为杜威正确地理解了这种联系。 P7-10 序言 我丈夫去世的时候,这本书已经被哈佛大学出版社接受了。它们只是在等他的最后修订。为了回应出版社以外的读者,他自己做了一些旁批和注释,这些旁批和注释提示,一些修订本来可能会是什么样子。在他的意图十分清楚的地方,我相应地改动了文本;在他的意图不是十分清楚的地方,我把注释或旁批放在带方括号的脚注里。当然,如果还有时间,其他一些改动无疑是他会想做的。 我衷心地感谢费特尔森(Brandom Fitelson),勒波尔(ErnieLePore),路德维希(Kirk Ludwig),尼尔(Stephen Neale)和查尔斯·帕森斯(Charles Parsons)(他的注释在文本中常常出现),他们帮助我将我丈夫的手稿最后定稿。他们无私慷慨地奉献出时间和精力表明他们赞同我的丈夫和这本书。卡奇里安(Arpy Khatchirian),一个在过去两年多一直与我丈夫一起工作并为我丈夫工作的研究生,在最后定稿过程中也提供了帮助。 玛西娅·卡维尔(Marcia Cavell)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真与谓述/哲学的转向语言与实践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唐纳德·戴维森 |
译者 | 王路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74335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2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030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7-275号 |
版权提供者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定价 | |
印数 | 5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