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口漫笔(西口三部曲)
内容
试读章节

出太原府,你往晋西北走去。穿过千道深沟,翻过百座大山,有小县零零碎碎地贴在黄河边子上。河水自内蒙古地界流过来,一路上无遮无拦模样真是潇洒极了。偏是在进入这个不起眼的小县时,被一处叫做龙口的石罅死死卡住。就犹如是千万只饥饿的老虎,突然间被赶进一条狭小的山沟里,任它有吃人的本事,也施展不开了。

河水仰天长啸,用它硕大的头颅愤怒地撞击着两岸的悬崖峭壁。石罅里翻卷起如柱的波浪,涛声雷鸣般响彻两岸山地。只是山崖像铁一样坚硬,满河流水撞上去,只落下来一层层细碎的水珠儿。

从龙口出来,河面顿时宽阔了许多。黄河水夹带着两岸的泥沙,一时间显得益发黏稠滞涩。河中心有太子、娘娘二滩,水涨五尺,滩涨一丈,据说自古以来就不曾被河水淹过。滩把河水分开来,一股在东,一股在西,狂躁的河水便慢慢平静了。一如即将出嫁的女儿家,呢呢喃喃地依偎在娘的怀里,由着人家给她梳妆打扮。

白日河面上有舟楫往来,扳船汉的号子一声高过一声。夜里一溜木船泊在岸边,尾棹碰在别的船上了,“嗵”的一声;细浪把它推开去,便悄悄地没入水中。

河那面是山。夜色把群山的影子投进河里,满河是一片墨黑。河这边也是山。山腰上躺着绵延不断的古边墙。隔一二里,兀然一墩黑黝黝的烽火台。再隔一二里,兀然又是一墩黑黝黝的烽火台。沿河几十个村镇,或者叫某某口某某营,或者叫某某城某某堡。营堡里城墩林立,城楼森严,分明是先人们打仗的地方。其余的村子,远离河畔,兔子一般藏在深山老沟里。老百姓出门来,迎面是一道山坡。上了山往下走,脚下又是一道山坡。一县的土地都挂在山坡上。老天若是下雨,一亩地能收三斗五斗;若是天旱呢,受苦人瞪一眼冒烟的沙子地,只好另寻生路去。

有民谣唱这小县的风景,道是:

河曲保德州.

十年九不收。

男人饿断腰.

女人泪长流……

河曲,便是这小县的名字了。

小县有很古老的历史,可惜没有仔细记载下来。县境里到处是秦砖汉瓦,还有远古的石器和洞穴。历朝历代,无数兵士被发配到这里,和河对岸的犬戎、北狄、晕粥、林胡、楼烦、乌桓、拓跋、鲜卑、柔然、薛延陀、契丹、党项、阴山鞑靼诸部以及后来日渐强大的匈奴部落进行过殊死的搏斗。边墙上面挂满箭镞,边墙里头的尸骨埋完一堆又一堆。从江南和中原征来的兵丁,面对滔滔大河和莽莽荒山,面对累累白骨和无休无止的战争,欲哭无泪,入地无门。他们大声呼号,喝退成群的狼虫虎豹。他们痛苦地吟唱,怀念远方的亲人和死去的战友。他们喝得烂醉如泥,等待着死神的降临。从箭痕累累的边墙雉堞旁边,从被狼烟熏得漆黑的烽火台脚下,日日夜夜传出守边兵丁凄楚悲凉的歌哭。

这里是战争的最前沿。剽悍的外族兵马就居住在黄河对岸。一旦对方人马风一般卷过来,区区几千边卒怎么能够抵挡得住骁勇的骑兵队伍呢?

好在朝廷从来就没有期望他们活着回去。

朝廷的重兵设在远离河曲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一带。那里才是真正的战场。驻守在这里的将士们,不过是一群群送死鬼罢了。

人死了一批又一批,仗打了一年又一年。每一批边卒都诅咒这可恶的战争。每一批边卒都希望早日离开这鬼哭狼嚎的地方。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狠声骂道:日他娘的,哪一个挨刀的家伙设置下这样的灰地方!鬼魂都挤得转不过身子来了,难道还要爷爷们把命也交下吗!

这些无助而又无奈的将士们,留下来无数悲壮的诗篇。他们歌唱黄河黄土荒山丘陵。他们歌唱荒原暴风惊涛拍岸。他们经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熬煎,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当做自己最亲密的伙伴。他们以诗明志,抒写自己捍守疆土的豪迈情怀。他们挥剑击节,愿与山河同在,随时准备为国家抛洒出一腔热血!

但是,朝廷的昏聩残忍和骇人听闻的奢侈糜烂激怒了他们。当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寇的进犯时,朝廷从未给过他们足够的兵器和粮饷。他们整日以野菜草根充饥,不是死在边墙雉堞旁边,便是让狼虫虎豹撕得稀烂。朝廷对此不闻不问。朝廷只给了他们一种选择:死亡。

而那些朝廷的狗官们,整日享用着无尽的美酒佳肴。酒足饭饱之后,便把自己舒舒服服地浸泡在三妻六妾的裤裆里。一旦边陲吃紧,他们或抱头逃窜,或下马投降,一个个都成了太监的家具——没用的鸡巴!

将士们终于揭竿而起。他们举着大刀长矛,决心要打到京城去。他们编出来豪壮的造反歌谣,要把贪官污吏剁成肉浆。他们一直杀到宁武关雁门关,不料壮志未酬身先死,一颗颗脑袋先让自家人砍去了。

战争终于结束了。

兵士们骂一声狗日的打仗,流着眼泪唱啊跳啊,把长矛撂进城壕,把大刀扔进黄河。城堡里酒气熏天,满河漂浮着喜庆的灯碗儿。

就要回家了!就要离开这连狼都养不住的灰地方!一支大船放下去,不消十天半月就到了中原地带。即便是走旱路,有半年工夫也就到家了。家乡青山绿水.家乡有吃有喝。家乡人亲土亲,家乡才是人呆的地方啊!P3-5

后记

将以往写过的有关走西口、有关家乡、家人、师长、朋友的文章收在一起出一本书,是多年来萦绕于我心中的一个愿望。就犹如是将散落在天南地北的同宗同族的兄弟姐妹,想方设法召唤在一起,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有叙不完的情,那是怎样的一种愉悦和欢快啊!

而将这本书和我用心血编就的民歌集《西口情歌》同时出版,是我文学生涯中一个更大的心愿。

就犹如让一对离散多年的孪生兄弟终于相认相拥,那是怎样一种撼动人心的情景啊!

读了这些描摹边塞风情的散文,再去读读那些金子般的山野小调,热心的读者就会大致领略到黄河、高山、大漠、草原、古长城、烽火台的风采、就可以大致把握一段长达五百年的沉甸甸的历史,就可以大致赏识到黄河儿女迷人的风姿了。

在《西口漫笔》《西口情歌》即将付梓之时,传来中国作家协会将我的长篇小说《走西口》列为年度重点扶持作品的消息。那么,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将《西口三部曲》献给家乡、献给蒙汉父老乡亲、献给广大读者――也快实现了。

走西口是晋西北一带贫苦百姓继明代洪洞大槐树移民之后规模最大、绵延时间最长的一部迁徙流浪史。千百万庄稼汉为了生存,为了过上心中向往的美好日子,毅然离开家园,过黄河、穿沙漠,到广袤的蒙古高原垦荒开渠,创造了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因此,走西口也是一部内陆农民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开拓创业史和家族变迁史,同时是一部蒙汉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相互影响渗透的交融史、团结史。个中的艰难困苦与悲欢离合,令人惊心动魄、扼腕太息。

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段历史,希望更多的人走进我的家乡。

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感谢家人对我的厚爱和帮扶。

是为后记。

目录

第一辑 西口采风

 走西口

 西口三题

 包头漫笔

 晋人冯苓植

 先有复盛公

 惊天大盛魁

 真人梁大汉

 浩荡杨家河

 悲情广恒西

 硬汉刘子祥

 断肠劝酒歌

 大院与民歌

 美丽的草原(节选)

第二辑 河曲风情

 晋食小趣

 河曲风情

 烽火台

 娘娘滩

 茂林的传说

 我们老校长

 深山王文才

 铁铸的歌

 存■的路

 人生是一束诗(外一章)

 生命是一条河

 大山·小草·女儿家

 醉汉刘继继

 闲人大摆设

第三辑 黄河情丝

 我与妻子

 北京情结

 大年三十

 家有暄煊

 俩人天地

 黄河情丝

 人生小景

 养花十记

 人生小路

附录

 燕治国作品论

 晋人燕治国

 晋军一猛将——燕治国素描

 艰难人生的艺术体味——读燕治国《人生小景》

 勾起一缕思乡梦——《河曲风情》读后

后记

内容推荐

作者系走西口人后代,曾沿着先人流浪创业的旧路,赴内蒙、宁夏采访。所写散文在全国各报刊发出后,反响强烈。本书所选作品,或描摹家乡风情,或抒写晋人晋史晋事晋趣,融历史、人物、民俗、感情于一体,题材独特、行文流畅,读来令人心潮起伏,对黄河、高原、沙漠、驼队、长城、烽火台等蒙汉景象充满向往之情。作者散文自成一家,行文洒脱飘逸,有一种让人沉醉的韵致。真情倾诉,情牵意惹,作者将带你走进迷人的塞外山水和黄河人家。

编辑推荐

经过十多年的整理挖掘、潜心研究,山西省河曲籍著名作家燕治国完成了西口三部曲的《西口情歌》、《西口漫笔》的编著工作。日前,该系列作品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书中所选作品,或描摹家乡风情,或抒写晋人晋史晋事晋趣,融历史、人物、民俗、感情于一体,题材独特、行文流畅,读来令人心潮起伏,对黄河、高原、沙漠、驼队、长城、烽火台等蒙汉景象充满向往之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口漫笔(西口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燕治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988597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2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