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死。生命之箭脱离了母体,向着死亡的目标飞翔,终结的靶心早已傲然矗立在远方。人的生存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这不单是一个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每个人非常具体的扫尾。本书内容大致分为生死哲学、生命教育、哀伤抚慰、殡葬文化等四部分。
图书 | 感悟生死/永安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会死。生命之箭脱离了母体,向着死亡的目标飞翔,终结的靶心早已傲然矗立在远方。人的生存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这不单是一个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每个人非常具体的扫尾。本书内容大致分为生死哲学、生命教育、哀伤抚慰、殡葬文化等四部分。 内容推荐 安然逝去,这是很大的工程。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人们要接受死亡的必然。要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完成对于死亡的整体构想。死亡不是一个可以边设计边施工的项目,我们要未雨绸缪。 这是一本充满了人文关怀精神的书籍。它不会洛阳纸贵,但却是普通人们的必须。 目录 序一 感悟生死 序二 开拓生命教育的新领域 序三 前瞻、进步、永安 序四 “生死哲学”的开花结果 生死哲学 学会生死——解决生死问题的五大原理 论死亡作用于生存状态的机制 关于儒家的死亡德性论 禅宗大师的生死态度给现代人的启迪——以洞山良价、虚云古岩为例 毛泽东的生死观 生命教育 中小学生命教育现状及其思考 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生命教育的伦理意蕴 儒家生命哲学与当代生命教育的价值重构 哀伤抚慰 哀伤抚慰的中国模式初探 殡葬服务中哀伤抚慰的应用 从“意义治疗”到哀伤抚慰——弗兰克尔“意义治疗学”的应用价值初探 殡葬服务中的临终关怀 殡葬文化 素质教育取向的殡葬生命教育 生命事业与管理 重建中国的祭祀制度 从《三礼》看儒家丧葬礼仪的基本伦理原则和道德教化功能 中国人之生死企盼与现代殡葬业发展的思考 最后的容颜——遗体修复技术 附录:提升殡葬文化 推进生命教育——2006海峡两岸生命教育与殡葬文化研讨会会议综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感悟生死/永安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晓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82736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1 |
出版时间 | 2007-07-01 |
首版时间 | 2007-07-01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08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