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龙卧紫禁城--天朝上国的皇朝命运
内容
编辑推荐

宫殿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文明轮回的见证。宫殿里时时尔虞我诈,刀光剑影;宫殿里处处雍容华贵,金碧辉煌。

紫禁城,以其独有的方式将历史真相逐一还原。这是一幅幅马赛克式的壁画,一张张支零破碎的历史拼图,看似遥远却又那么真切,仿佛很近。却可望而不可即。大国曾经的荣辱成败、起起伏伏,在这里向世人娓娓道来……

内容推荐

五百多年来,紫禁城是皇帝的家,也是华夏的政治心脏。15世纪初,一位自负的皇帝的一声令下破土动工,耗时14年才终告完成……而那个时期的欧洲,圣女贞德还仅仅是一个梳着小辫的小姑娘,威风凛凛的罗马帝国的都城还是君士坦丁堡……而在中国,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凝结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紫禁城拔地而起,这一切,都为一个人建造——皇帝。

紫禁城,这个天才受命于天,治理九州百姓的施政所在地,它见证了天朝上国的皇朝命运,以其宏伟、庄严、凝重,向世人展现了封建皇朝辉煌显赫、气数渐衰、国力倾颓、名存实亡的传奇过程。

目录

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

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

第三章 “忽智忽愚”的一言堂

第四章 紫禁城里的另类——万历皇帝三十年不出宫

第五章 励精图治却亡国

第六章 摄政王武英殿御政,大清朝入关定鼎

第八章 从养心殿到军机处,强权王朝

第九章 从养心殿到宁寿宫,太上皇的“十全武功”

第十章 接下了紫禁城,也接下了帝国危机

第十一章 逃离紫禁城,东西太后垂帘辅政

第十二章 从长春宫再次走到了养心殿的帘子后面

第十三章 从养心殿到西苑瀛台的三十四年皮偶政治

第十四章 长河落日,紫禁城最后的政治使命

试读章节

朱棣是残暴的,他在篡位夺权后,对建文帝旧臣大开杀戒,一次就将方孝孺的十族873人折磨致死;朱棣又是仁厚的,他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对前来归顺的鞑靼人施以锦衣玉食。残暴也好,仁厚也罢,都不过是为了能在那权力之巅多留些时日。他建立起来的拥有9999间房屋的紫禁城,也不过是一个上演权力相争的血雨腥风之地。   伟大宫殿诞生能阻止杀戮继续吗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正月初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这一年,在公子小姐们的日记中,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谁也没有想到,当初那个在濠州破庙里为温饱发愁的小和尚,竟成为大明朝的开山皇帝,坐享一班文臣武将前呼后拥。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从登基的那天起,朱元璋就不得不为朱家的后代子孙,筹谋考虑。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但多年的征战已经让他意识到,皇权可以让人疯狂,可以让人泯灭良知,可以让人抛却性命……他有责任建立起一个足以确保皇权留在朱家的基业。   起初,朱元璋并没有辜负同伴们的期望,将那些和自己征战多年的兄弟们一一封官加爵,君臣间其乐融融,似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古谚不再灵验。然而,好景不长,短短几年的时间,杀戮之气便充斥了整个皇宫,宰相胡惟庸一案成了诛杀功臣名将的导火索,大臣们早起离家上朝,便不知傍晚能否安然回来,每次出门都免不了和家人悲悲戚戚地诀别。太傅宋濂落得个客死荒野的悲凉下场;大将傅友德和儿子一起被押解刑场,腰斩身亡;才华横溢的刘基被毒死;大夫李善才的免死金牌也失去效力,一家七十多口血溅屠刀……几年的时间里,便有三万多人身首异处,只要是朱元璋怀疑的,都难逃一死。在开朝功臣中,只有一个叫汤和的人,因出了名的头脑简单,侥幸活了下来。  这些大臣都太优秀了,不除掉他们,自己的儿孙便无法坐稳皇位。朱元璋也知道强臣谋君权的道理,但凡会对朱家皇权造成威胁的,他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将其铲除殆尽。望着空荡荡的朝野,朱元璋不会有治国无才的感慨,反而踏实了许多。   那些活下来的大臣也并不好过,明代大臣的俸禄少得可怜,堪称历代最薄,一品官员有可领米八十七石,最低的官吏一月只有五石米。朱元璋早年受尽贪官污吏欺压,决心以削减大臣俸禄的方式“反腐倡廉”,然而讽刺的是,朱家的皇子皇孙却个个是花钱高手。   朱元璋的24个儿子和1个侄孙,都顺顺利利地建藩为王。有兵有权,这些藩王,无论功绩如何,每月都可以享受五万石米的俸禄,足足是低级官员月俸的一万倍。而除了五万石米,藩王还能得到二万五千贯的生活费,至于绢、布、盐、茶、马、草等日常用品,也都有数目不菲的配给。因”反腐倡廉”节省下的钱财,最终落入朱家的口袋里。   朱元璋当时的太子朱标温文尔雅,宽厚仁慈,甚至还因不满朱元璋对功臣的残暴政策和朱元璋发生过矛盾。明朝本有机会迎来一个仁厚君主,却不料朱标未等登临皇位就撒手人寰。白发人送黑发人,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很快,朱元璋在朱标的儿子朱允身上,看到了朱标的影子。朱允聪慧好学,心地善良,在朱标病重时,日夜在旁伺候。朱元璋大感欣慰,终于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立朱允为皇太孙。   皇权一下子就落到了朱允面前,这让朱允感到几分不安,权势的另一面就是鲜血和毁灭。朱元璋带着朱允向藩王行礼,朱允可以清楚地察觉到叔叔们目光中的杀伐之气,他只能暗自祈祷朱元璋的余威能庇护自己更长时间。   朱元璋称帝时,尚没有将元朝的残余势力完全平定。在北方,蒙古残兵仍苦苦支撑,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杀回南京重建大元政权。朱元璋在边疆地区设置了不少防卫机构,还将坐守边疆的重任交给了各个儿子。一来可以锻炼儿子的本事,他不想自己的孩子是一无所长的酒囊饭袋;二来驻守边疆乃国防大事,必须要绝对可靠的人才可担当。明朝初立,朝政不稳,若是哪个守边大将和蒙古人里应外合,反扑明朝,朱元璋苦苦打下的大明江山,便又要落入他人手中。而说到“可靠”,当属自己的骨肉至亲,朱家的子孙断不会不用心守卫朱家的江山。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了,朱允没有悬念地即位,成为建文帝。   朱允一当上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预感到,他的叔叔们早已觊觎皇位多时,定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他的爷爷朱元璋只考虑到他姓之人对皇权的威胁,而没想到皇位争夺更常发生在皇室内部。现在,朱允不得不着手处理爷爷忽视的问题,否则,不但江山不保,就连性命也难以顾全。 P1-4

序言

  宫殿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文明轮回的见证。宫殿里时时尔虞我诈,刀光剑影;宫殿里处处雍容华贵,金碧辉煌。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皇帝们发号施令、行使权力和争夺权力的地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善良的人们只知道对皇帝顶礼膜拜,把紫禁城看得无比神圣。殊不知,紫禁城里面充满了污垢、阴谋和血腥。所谓君臣大义、道德人伦等等,只不过是防范百姓的藩篱、禁锢异端的锁链罢了。   事实上,很多时候,夺权都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被夺权者往往来不及“奋力斗争”,就已经被推翻下台。取得一时的胜利并不困难,难的是守住自己的地位。在紫禁城里,杀出一条血路,风光上台的多,四面楚歌、黯然退出的更是不少。   明朝的永乐皇帝花了14年的时间建这座伟大的宫殿,在暮年才如愿以偿入主其间。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本是一个藩王,胸怀大志,胆识过人,他打着“靖难”的旗号夺取帝位,他的侄子建文帝从此不知所终。朱棣自知自立为皇不合礼法,不得人心,心灵上的谴责使得他在南京的都城惶惶不可终日。因而,他决定回到那能使他感到踏实的原来的藩地--北京,因而有了这座伟大的宫殿--紫禁城。   中国古代一直奉行着皇权至上的原则。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无所谓法律,皇帝的意志就是国家的至高原则,皇帝的话就是绝对的真理,皇帝是凌驾于法律和其他社会力量之上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而,这是个皇权专制的年代,也是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贤君的时代。因而,偏信宦官的明英宗,迎来了紫禁城里第一次大婚的喜庆,却难逃被俘土木堡的羞辱。   从第一条西方武装商船到中国炫耀力量,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其间经过了两个世纪。在这两个世纪里,中国的贵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吃喝玩乐,偌大的府库本可以装备出一支气贯九州的军队,但当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的士兵却要拿着长矛大刀,搬着对不准目标的大炮,和洋人的坚船利炮搏杀。洋人的蒸汽船吓倒了一堆念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清廷官员,有官员在写给皇帝的奏章里,慌慌张张地形容这些西洋船“疑其轮系用牛拉”。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洋人的大船大炮,是从中国人在几个世纪前发明的火药和指南针中找到的灵感。  不管是太平盛世,还是纷扰乱世,紫禁城都不缺故事,将那些故事串起来,人们便可看到一个天朝上国的皇朝命运,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那缔造紫禁城的朱棣不会想到,取代朱家皇朝的会是满族人,那开拓大清江山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以至后面的顺治、康熙,也不会想到帝王的时代终有结束的一天,更不会想到紫禁城会敞开怀抱接待着平常百姓,任人谈论它的点滴。   现在,落日的余晖洒满落寞的紫禁城,帝王走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承载了5个世纪的繁重使命,陪伴了二十多位君王的紫禁城,只能独自在长河落日下畅想。那些荒唐、感动的故事,那些怨气冲天的亡魂、功过不一的皇灵,相互依偎着,穿梭在历史纵横中。紫禁城安静地坐落在那里,见证一段历史的结束,见证一段历史的开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龙卧紫禁城--天朝上国的皇朝命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涛//姜晓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23979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8
17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