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4个心灵安慰(A版英汉对照)/英语美文悦读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24个心灵安慰》(一套二册,包括A版和B版)所译注的48篇美文故事正是本人多年来收集和选择的结果,有名家经典,亦有无名小卒的珠玑之作;有最新外刊上的华彩篇章,也有久读不厌而广为流传的精神佳品。这两册书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在娱乐式的阅读过程中,明显地增强对英语的领悟;在书中营造的各种故事情调中潜移默化,融会贯通,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阅时,领略诸如增译、省译、词类转换、词序调整、正说反译、反说正译等各种翻译技法及其魅力所在。

内容推荐

本书所译注的24篇美文故事,篇幅多在一两千字,有名家经典,亦有无名小卒的珠玑之作;有最新外刊上的华彩篇章,也有久读不厌而广为流传的精神佳品。这些佳作精品,内容贴近生活,充满人文情怀,总能于无声处滋润人类的心灵。不仅如此,作品语言简洁、流畅,文风清新、优美,修辞平朴、多姿,值得英语学习者反复阅读和背诵。加上本书介绍的学习“秘诀”,你不仅可以在美文的阅读中陶治情操,更是能够轻松地让自己的英语水平自然突破,在理想的时间内提升到令人满意的境界。

目录

一分钟小说家

让人生更精彩

试试最重要

酿酒业疯狂

儿子好球

女儿离家时

邻家男孩

学会感谢

感觉像春天

芳踪难觅

非常爱情

夜深人静

我的浪漫使命

人生珍品

缘定今生

生活的印记

美丽心灵

一颗善心

妈妈的微笑

与父亲共舞

两人晚餐

父亲的影子

命中有爱

好名声的力量

试读章节

一分钟小说家

丹·赫尔利

25岁那年,我在芝加哥美国律师协会当编辑,一心只想成为小说家。每天早上,我6点钟就起来写作。晚上呢,跟朋友聊天聊到一半时,我会突然站起来,宣布有了灵感,必须马上回家走笔。我的这种习惯早已成为朋友之间的美谈。

10月的一天,我和一位同事一起设计万圣节前夕化装服。“如果我肩头上挂着打字机去当作家,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我问。“我可以像那些卖香烟的女郎一样,一边四处转悠,一边叫嚷:‘要短篇故事吗?还是要小说?’”

当然,我从没这样去做过。

不过这一想法吸引了我:当众应要求写作;不是表演艺术,而是表演创作。在这一奇想背后,我感觉到,这种现场写作比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的案前所从事的职业更能直接打动人们的心。这也许成就不了什么辉煌业绩,但对我的子孙来说,却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传奇故事。

我试着先对我那一帮子文友讲了这一想法。“嗯,你们觉得怎么样?”我一边问,一边四下里瞧了瞧,就像一只等待宠爱的小狗一样期待着他们的反应。

“哎,丹,”一位朋友说,“这有点不可思议。”

我不介意——正因为不可思议,才有搞头呢!

于是在1983年4月24日,星期天,我背着一台大约制造于1953年的重达28磅的打字机,扛着一把老板椅,顶着芝加哥刺骨的寒风,来到密歇根大街上,开始营业。我把打字机放在膝上,在打字机的背面贴上标签——“60秒速成小说,立等可取”——便开始向路人发出邀请,来买一篇这样的速成品。

整件事完全成了一场心理实验。有人玩世不恭地笑一笑说:“瞧这骗人的鬼把戏!”有人则显得富于同情心:“大概是位饿肚子的诗人吧!”还有一位女士问我打字机卖不卖。尽管如此,我从未感到自己像今天这么有活力。

接着有一对夫妇走了上来。女人说:“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但不管是什么,我都要一篇。”男人则苦笑着嘲讽道:“一定是什么非同寻常的玩意儿。”

我问了他们的名字(外加几个稍为隐私一点的问题),便开始当场写作。我给他们的故事取名叫“非同寻常的一件事”。

我一边打字,一边注意到人行道上不断有人围拢过来。站在我背后的人不是小声议论,就是乐得咯咯笑。我终于写完了,把稿纸从打字机上撕下来。我抬一看,围观的竟有25人之多。

“读来听听!”有几个人大声提议。我读了起来。刚一读完,他们便热烈鼓掌。就在那一刻,我的生活整个儿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发现了什么——或者说是什么发现了我——但我明白,干这行绝对有人缘。就这样,我现场写了一篇又一篇。围观的人没有把我吓得不敢做声,而是让我备受鼓舞。他们才是最后的截稿日期哩。

我仿佛有了超人克拉克·肯特那样的分身术,白天是美国律师协会温文尔雅的记者,晚上就成了一个为文学和小费而奋斗的一分钟小说家。

那年夏天,我担心自己会不会变成一场愚人把戏:“丹·赫尔利——人类小说机器。只要你输入一个词,他就会吐出一篇故事。”我还担心,我是否很快就会厌倦这一行当。但是过了17年,我写了成千上万篇这样的小说,却仍然意犹未尽。

17年来,我全副身心致力于这种小说创作:在街头,在网上,在百货商店,在商品交易会场,在酒吧,或是在犹太男孩成人仪式上。再平淡无奇或是再非同寻常的地点我都去过。

我干这行的时间越长,就越是有更多的人对我袒露心声。他们信任我。我则为他们写小说——那种迄今为止并不广为人知的由事实、梦幻、寓言和读书疗法调制而成的短篇故事。不过,我每次动手打一篇小说之前,还要为人们准备另外几样东西:我的耳朵,我的眼睛,我的全部身心和200%的注意力。

到目前为止,我为其写过故事的人已经多到连麦迪逊广场花园都容纳不下了(总数现已超过25000人次)。从第一天开始,我就为每个故事都留了副本。如今在我的书房里,那一大堆故事副本已经高过4英尺。纸的颜色五花八门,有白色的、绿色的、粉红的、蓝色和黄色的——就像一道由故事拼成的彩虹,又像一根记载生活的立柱。

也许我再也不用回避生活中的这种“愚人把戏”了。我常常想,我们各自讲述的那些有关自己生活的故事里蕴含着更多的东西,蕴含着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不管怎么说,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作家,擅长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下面的这篇故事是我的得意之作。

在纽约市北边的一个海滨娱乐公园,我为一位名叫艾丽丝的漂亮女士写下了这个故事。在故事中,我大胆地预言了她的未来。

P3-7

序言

中国人如何学英语,如何学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一直是个很热门的话题。市面上主张速成的书很多,跟速成唱反调的也不少。我想,如果真有速成之说,能在一两个月内把英语学得呱呱叫,那我们的学生就不会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在徘徊不前,依然说不成句,写不成章。可另一方面,英语真的难到学不好的程度了吗?没有。毕竟,我们的社会有那么多的英语成功人士,他们大多数没有出过国门,在汉语环境中就把英语学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如此看来,英语还是可以学好的。

其实,英语学到一定程度,变得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这是常有的现象。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而且非常简单,那就是找一本好书,反复阅读,直至滚瓜烂熟,倒背如流,让英语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你的英语水平自然可以无限突破!这是学好英语的公开秘诀。朗读和背诵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学习方法,而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汉语环境中学好英语的必由之路,必经之道。唯有如此,半年或几个月下来,你的英语能力才会提升到令人满意的境界。现在的问题是,你一定要找到一本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记得读大学时,我跟许多学生一样,对沉闷乏味的阅读教材感到厌倦。主要有这样的原因:一是内容杂乱,面面俱到,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二是语言点密集,应试性过强,提供的译文准确而生硬,难得有欣赏的空间。后来我在浏览海外的一些英文报刊时,有幸读到一种十分精美的生活小故事或是小感悟,这些小文章篇幅多在一两千字,内容贴近生活和人类的情怀。其中许多作品语言简洁、流畅,文风清新、优美,修辞平朴、多姿,写技高超、娴熟,堪称佳作精品,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每每碰上这样的文章,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要一口气读完,我被其中那种说不出的美所吸引、所打动,不忍停下来稍候片刻。至于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则早已被文中甜美的意境给冲淡了。毕竟,读头一遍不求甚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关键是要把握语篇的基本内容和整体意蕴。何况,我觉得这样还不过瘾,还要一读再读。于是我将部分自己最钟情的作品复印下来,反复地读(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品味和收获),长时间地回味,全神贯注地背诵和复述,最后发展到忍不住拿起笔将它们翻译出来,对两种语言的结构运用和美的表现进行仔细的比较和认真的揣摩。一段时间下来,我深感获益匪浅,因为我发现,我的英语在不知不觉中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变得敢说、敢写、敢用,以至后来我的翻译作品开始一篇又一篇地在《英语世界》这样顶级的学习类期刊上发表。

《24个心灵安慰》(一套二册,包括A版和B版)所译注的48篇美文故事正是本人多年来收集和选择的结果,有名家经典,亦有无名小卒的珠玑之作;有最新外刊上的华彩篇章,也有久读不厌而广为流传的精神佳品。这两册书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在娱乐式的阅读过程中,明显地增强对英语的领悟;在书中营造的各种故事情调中潜移默化,融会贯通,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阅时,领略诸如增译、省译、词类转换、词序调整、正说反译、反说正译等各种翻译技法及其魅力所在。

至于阅读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你可以打开目录,挑自己中意的篇目跳着读,先过把瘾,再慢慢阅读其他的篇目;也可以翻到第1页,from cover to cover,有计划地按着顺序读;你更可以参照后面介绍的“硬功夫6步战法”,抱着攻克英语的决心来读。总之,怎么喜欢怎么读;读了就会有收获,有长进。如果因为某些篇目偏易或偏难而放弃对整本书的阅读,那是很可惜的。“偏易”的语言,有时我们不会说,不会用,需要重复学习;而且,温故而知新。“偏难”的内容则可以对照译文和注释,或者通过查阅词典来得到解决。脚踏实地、知难而进才是英语学习成功的真正秘诀。

两册书的文稿均由本人对照英文原文翻译和加注。文章的题目有些是直译,有些则是根据语篇内容,撇开题目原意,另起炉灶译出。书中大部分作品的翻译,均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在《英语世界》、《英语广场》、《新东方英语》等知名杂志上发表过。有少数几篇文章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别处的译文,在此谨向有关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册书是在本人译注的英语美文集《倘若鸟儿回还》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增补,一分为二而成的。《倘若鸟儿回还》出版后,读者的良好反馈让人感到欣慰。不少学生在出国留学之前,反复阅读书中的故事,并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颇受老师和同学赞赏,英语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一些公司的白领,为了工作的需要,选用该书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多的读者则沉醉在一个又一个故事的美好阅读之中,竟忘了英语学习的枯燥,却又发现自己的英语已在不知不觉中大踏步向前。

较《倘若鸟儿回还》而言,《24个心灵安慰》去掉了部分内容稍逊的文章,增加了大量新的更加令人赏心悦目的篇目,并对原有的栏目板块进行了改造,对文章的归类和排版顺序也重新做了调整,从整体上增强了这两册书的可读性。本书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色:A版和B版均根据文章内容分成6大板块,各板块下辖4篇美文,每篇文章加写题头语。目录中各篇目下均设有妙语引趣,好让读者按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篇目。另外,为方便读者对照阅读,英、中文段落都进行了对应的编号;注释除编号外,均放在译文版面另辟的纵栏上,便于查阅,帮助读者随时随地扫除阅读障碍,尽可能免除频繁查阅词典之辛苦,真正做到心灵“悦”读。

由于交稿时间仓促,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理解不透、表达不力的地方,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大中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研究生、公司白领以及社会上有一定基础的英语爱好者。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李战荣女士,是她承担了这两册书的译文打印和校对工作。如果没有她的热情支持和全力帮助,我不可能顺利完成书稿的修订工作。我要感谢武汉大学出版社的王春阁女士,是她的才情和眼光发现了我的书,使之有机会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版,同广大读者见面。我还要感谢责任编辑叶玲利女士,感谢她为这两册书的出版所付出的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她的敬业精神,她的热情与友善,均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明廷雄

2007年6月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4个心灵安慰(A版英汉对照)/英语美文悦读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明廷雄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65659
开本 32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