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国著名将帅战争回忆录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原名《我们这样走向胜利》,是苏联元帅и·X·巴格拉米扬继撰写完《战争是这样开始的》(本书上册)之后,撰写的第二部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回忆录。巴格拉米扬在本书中详细叙述了他参与指挥的苏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由战略进攻直至最后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一系列战役战斗。通过巴格拉米扬的记述,可以了解苏联卫国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程度,再现了苏军指战员为了保卫祖国而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英雄业迹。

内容推荐

本书下册原名《我们这样走向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时,苏联红军的10个方面军司令员之一,苏联元帅и·X·巴格拉米扬继撰写出版有关他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回忆录《战争是这样开始的》(本书上册)之后,撰写的第二部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回忆录。两部战争回忆录战事发展前后连贯,完整反映了作者从战争初期苏军遭受突然袭击到战胜法西斯德军的全部战争历程。

巴格拉米扬在下册详细叙述了他参与指挥的苏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由战略进攻直至最后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一系列战役战斗。其中包括在巴尔文科沃和哈尔科夫附近、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东普鲁士进行的各次交战。通过巴格拉米扬的记述,可以了解苏联卫国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程度,再现了苏军指战员为了保卫祖国而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英雄业迹。下册也反映了巴格拉米扬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作战指挥艺术得到迅速提高,其战略战役素养和指挥才能多次受到斯大林赞扬,因此得到不断提升并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与本书上册相比,巴格拉米扬在下册中主要从高级指挥员的视角阐述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发展进程及相关学术观点,以很多笔墨描写斯大林和其他苏军著名军事统帅指挥艺术,对广大读者了解研究苏联卫国战争历史经验教训,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目录

致读者

第一章 我们能够进攻!

第二章 哈尔科夫交战

第三章 在西方面军

第四章 “堡垒”战役的破产

第五章 指挥方面军

第六章 “巴格拉季昂”战役

第七章 向四千湖之邦进军

第八章 挺进波罗的海沿岸

第九章 封锁

第十章 “泽姆兰”战役

第十一章 胜利

试读章节

乌克兰罕见的寒冬就快结束了。在整个2月份,我们方向两个方面军的进攻发展越来越慢。进攻时断时续,军队的进攻威力在一天天消失。人们越来越清楚,积极的战斗行动不久就会出现间歇。

我们要带着怎样的战果迎接夏季战局?敌人在我国南部会对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西南方向的军队应该准备遂行怎样的任务?

对我们来说,这些问题是最重要和最值得关注的。苏德战场南翼战事的尔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正确说明和明智地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当我拿起笔,准备客观和真实地叙述1942年春季和夏初在哈尔科夫附近展开的复杂而又使我们很不愉快的战事时,我知道这个任务很艰巨。因为从那时起已经过去了30多年。

人们一般认为,如果我们给广大苏联读者,特别是新一代军事干部展开一幅由红军周密准备和完美实施的、导致我国战胜法西斯德国的众多战役的全景,那我们就做得完全正确。但是,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讲述那一类交战和战役。我们还有责任完整而客观地披露我们有过的、曾使我军遭受重大失利、令人遗憾的失算和错误,我们披露这些,要使我们的年轻军事干部能够吸取对未来有利的必要教训。

幸好,我们讲述的那个时期的许多重要片段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何况,我还保留了当时的笔记。此外,档案馆里也保存着不少这样的文件,它们能够帮助我十分完整地叙述哈尔科夫战役准备和实施的所有最重要问题。

3月初,大本营要求军事委员会呈送关于西南方向战役战略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我军在即将到来的夏季战局中可能遂行任务的设想。在收到这一质询的第二天,我奉命去见总司令C.K.铁木辛哥元帅。当时在场的还有军事委员会委员H.C.赫鲁晓夫。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对我说:

“我们在军事委员会得出结论,为了拟制大本营要求我们呈交的报告,为我方向军队确定未来夏季战局中的任务,看来除您外,还要叫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博金来参加。”

我对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将参加如此重要的文件起草感到由衷的高兴,我高度评价他的能力和学识。

第二天,他从沃罗涅日乘飞机到达,我们便一起去见铁木辛哥和赫鲁晓夫,以便从总司令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那里得到关于起草报告的具体指示。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首先简要总结了我们的冬季进攻。他指出,我们在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接合部成功楔入了敌军部署,对其侵占顿巴斯和亚速海沿岸的主要集团翼侧和深远后方构成了直接威胁。

此外,铁木辛哥元帅还指出,西南方面军在冬季进攻中,已经为进一步发展胜利、从南北两面包围哈尔科夫进而攻占该地,成功占领了有利的出发地位。

接着,总司令要我们注意,与西南方向我军作战的法西斯德军集团已经在有生力量、武器和技术装备方面遭到惨重损失,如果不进行足够长时间的喘息,得不到深远后方的大规模增援,将无法转入坚决的行动。

“军事委员会认为,”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说,“希特勒统帅部将在莫斯科方向展开他们的主要战役,以攻占我们的首都,这是十分明显的。在南部的西南方向所属军队当面,他们将只进行辅助性的进攻。据我们所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也持这种看法……”

基于这些情况,C.K.铁木辛哥告诉我们,如果大本营及时而切实地以统帅部预备队加强西南方向,补充必要数量的人员、武器、技术装备和弹药,那么,我们就能够在夏季利用冬季进攻的战果,在西南方向实施一系列互相联系的进攻战役,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里解放哈尔科夫和顿巴斯。  我们从C.K.铁木辛哥和多次插话的H.C.赫鲁晓夫的指示中意识到,他们在提出这些任务时,不仅立足于纯军事战略目的,而且考虑了增强我国军事工业潜力的必要性,为此,必须使全苏联的“煤仓”顿巴斯和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哈尔科夫回到祖国怀抱。

基于这些考虑,军事委员会责成我们草拟关于在1942年夏季战局中以西南方向兵力实施进攻的建议,确定我方向每个方面军的基本战役任务、军队的战斗编成,计算必须向大本营请求给予哪些具体的预备队,补充多少人员、武器和技术装备。

我和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博金接受这些指示后,毫不迟延地着手草拟呈送大本营的报告。

这是规模很大又极为重要的工作。必须对冬季战局进行总结,必须认真分析苏德战场的总形势,必须察明夏季战局中,希特勒统帅部可能在哪个战略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其目的又是什么。作为这些分析的结果,应该回答,夏季到来后,整个苏德战场的主要战事大体上将如何开始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必须说明西南方向在这些战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方向所属军队在临近春季时占领的正面总宽度已略超过1000公里。我们在如此巨大的空间有74个步兵师、18个骑兵师、480辆坦克和800架作战飞机。

各步兵师中的人员缺额竞达编制数的一半。只有三个师补充到了编制数的四分之三。此外,我们所有三个方面军都缺很多武器和物资。

我们方向的坦克、反坦克炮、高射炮、迫击炮和机枪装备程度特别低。应该指出,我们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飞机是y-2型飞机。这些飞机的结构极其简单,主要用来保障首长和司令部与部队的联络,由于缺少战斗设备,它们被大量用作夜间轰炸机。

与我们的三个方面军作战的敌人有64个师,内坦克师7个,摩托化师6个,党卫师3个。根据侦察情报,这些师共有450-500辆坦克。敌军人员总缺额也超过40万人。希特勒军队在南部的空军编为第4航空队,编有1000多架作战飞机。

我们判断,敌人在坦克、反坦克炮,特别是飞机的数量和质量上对我们占优势。在夏季战局开始前,力量对比当然可能发生剧变。这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将在夏季的苏德战场南翼为自己提出怎样的军事政治目标和战略目标,以及根据这些目标,可能在何种程度上用统帅部和其他方向的预备队加强自己的军队。

我们缺少极其重要的情报材料去说明这些问题。我们甚至不能十分概略地知道,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在自己的后方拥有怎样的人力和物质技术资源去组建新兵团,以及在一个冬季中,敌对联盟制造武器特别是技术兵器的工业能力增长了多少,他们能够在何时以何种程度补充军队在冬季战局中遭到的人员和武器损失。

P39-42

序言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下册)原名《我们这样走向胜利》,是苏联元帅и·X·巴格拉米扬继撰写完《战争是这样开始的》(本书上册)之后,撰写的第二部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回忆录。作者在本书“致读者”中指出:“我在自己的第一部回忆录《战争是这样开始的》中叙述了1941年在乌克兰、罗斯托夫、莫斯科南接近地进行的众多激烈战斗。……广大读者的热情鼓励促使我把回忆录继续写下去。我打算在第二部书中讲述我有幸参加的随后一系列战事——在巴尔文科沃和哈尔科夫附近、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东普鲁士进行的各次交战。”

由此可见,两部回忆录实际上是紧密连接的。读者只要阅读本书上册的结尾和下册的开头就可看到,两部回忆录不仅战事发展前后连贯,而且情节叙述自然衔接,可谓浑然一体,密不可分,连书名都反映了承接关系。这样,作者就通过这两本书,完整地反映了他从苏联卫国战争初期苏军遭受突然袭击到战胜法西斯德国的全部战争历程。

对于巴格拉米扬元帅的作品风格,我想凡是认真读过本书上册的人都会有所体会。至于下册即《我们这样走向胜利》,我认为它与上册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研究色彩更浓。巴格拉米扬早年任团、师级指挥员,1938年在苏联总参军事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高级兵团战术教研室主任教员,战争初期历任集团军作战处长、方面军作战部长和方面军、战略方向参谋长,后又改任指挥职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进行理论概括的能力。在写作本书时,又研究了许多档案材料,与过去的同事进行了为数众多的交谈,还参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在书中并不是简单述说战事的进程和结局,而是把叙述与分析结合起来,全书都带有“夹叙夹议”的意味,基本上对每个战役都进行了经验教训总结,其中不乏精辟观点。在分析过程中常常对德国相关著作的观点进行批评。这种写法使本书的学术性显著提高。

第二,主要从指挥员视角阐述战事发展及相关学术观点。巴格拉米扬因哈尔科夫战役失利于1942年6月被解除西南方面军参谋长职务后,强烈要求改任指挥职务。1942年6月底被任命为61集团军副司令员,但到职半个月后即再次由朱可夫元帅推荐,被任命为第16集团军司令员,1943年11月又升任方面军司令员。因此,下册的绝大部分篇幅是反映他在指挥岗位上的活动。如果说,读者在上册看到了他的司令部工作素养,那么在下册将领略到他的卓越指挥才能:看到他如何率领第16集团军击退敌军集团的突击,随后转入进攻,突破敌人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从而使该集团军获得被命名为近卫第11集团军的殊荣;看到他如何指挥对德军奥廖尔集团翼侧的深远突击,因取得重大战果而受到最高统帅斯大林的赞扬,并由其当面任命为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员和授予大将军衔;看到他如何在方面军司令员岗位上成功指挥他的第一个战役——戈罗多克战役,并与其他方面军协同,在著名的白俄罗斯战役中围歼了敌维捷布斯克集团,本人则因功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看到他如何率领方面军进入波罗的海沿岸,经一系列艰苦战斗在东普鲁士以北一直打到波罗的海,切断了法西斯德军重兵集团与东普鲁士的联系,随后又在东普鲁士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读者可以在他指挥集团军、方面军战役过程中定下的一系列决心和临机处置,体会到到他的高度战略和战役素养。

第三,以很多篇幅叙述了斯大林和其他苏军著名军事统帅的活动。在下册中,巴格拉米扬作为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员,与最高统帅、大本营成员、总参谋部和各方面军的军事首长的接触显著增多。他多次受斯大林召见或参加斯大林主持的会议,更多次与斯大林通电话,聆听最高统帅的指示或就作战问题向最高统帅提出建议。他在书中不仅肯定了斯大林的战略指挥,而且用美好的词句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例如,他说斯大林“享有崇高的、毋庸置疑的威望”;认为“领导我们武装力量的人不仅是卓越的现代政治活动家,而且是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高度素养的军事首长”;指出“斯大林最优秀的特点之一是具有钢铁般的自制力,这种自制力使他在战争期间指挥军队作战时绝不会轻举妄动和缺乏信心,对他的军事政治活动和统帅活动也起了良好的影响”。他以具体的阐述论证了他的上述评价。同时,他也不同程度地描写和评述了苏军著名军事统帅铁木辛哥、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等人的前线活动,也披露了一系列战役的酝酿、准备、实施过程及作者在个别问题上与其他高级将领甚至总参谋部的分歧。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巴格拉米扬在最后一章以颇多笔墨记述了1945年苏联胜利阅兵式的盛况和作者率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混成团在红场接受检阅的感受。这是苏军其他统帅的回忆录所没有的。

为了便于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阅读,译者对书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地理名称、组织机构、历史事件、军事术语等加了近300条注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赖铭传

2009年2月于北京红山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国著名将帅战争回忆录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N.X.巴格拉米扬
译者 赖铭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58020
开本 32开
页数 5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125.2
丛书名
印张 1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