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评论》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辑,是兼有评论性、记述性及思想性的学术评论集刊。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刊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
本书为第7辑。
图书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7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人类学评论》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辑,是兼有评论性、记述性及思想性的学术评论集刊。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刊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 本书为第7辑。 目录 反思西南人类学 按语 论西南民族的族群特质 中西之间的西南视野——西南民族志分类图示 中国人类学西南田野工作与著述的早期实践 《川西民俗调查记录1929》导读 梁聚五关于苗族身份认同的书写——近代中国边缘族群以汉语文表述 “我族”身份认同的个案研究 《祖荫之下》的“民族错失”与民国大理社会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学的史学传统——以马长寿的研究为例 穿越历史与文化的他者观——以汉彝知识分子彝学研究为例 历史的书写,现实的想象——20世纪50年代费孝通的民族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人类学界的中国西南研究 东南与西南——寻找“学术区”之间的纽带 跨学科讲坛——混沌论、物质论、控制论与人类学 按语 混沌与矛盾——人类学借用的反思 领悟物质与社会世界——再思亚洲季风圈南缘的“宗教”与“生产” 控制论结构的意义——东库拉圈舷外支架船中风与水的观念 文化人类学席明纳纪要 全球化的人类学可能吗? 社会理论中的马克思传统与中国当代社会学研究 学术会议纪要 “云南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人类学实地研习营 第五届中国人类学实地研习营活动报告 述 评 巴别塔的怨囿——学术场中的萨林斯转喻 书评 《中国东南民族考古文选》 《东南民族研究》 《边际族群:远离帝国庇佑的客人》 《守望国界线上的家园——金平傣族的社会文化》 《渴望生存:农民工流动的人类学考察》 《“自由”的都市边缘人——中国东南沿海散工研究》 稿 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7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铭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29306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9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4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