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拾历史的记忆--走近雷经天
内容
编辑推荐

雷经天(1904-1959年),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解放军将领。广西南宁人。原名雷荣璞。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灿烂辉煌的革命人生,坎坷磨难的风雨征程,更使得雷经天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无比坚定,虽历经磨难,却无怨无悔,千锤百炼,百折不挠。尤其是他在革命征程中,特别是在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充分体现出一个革命家高贵的品质和气度,显示出一个真正的纯粹的共产党人立党为公、一心为革命的英雄本色。

历史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让我们走近雷经天,审视他甘以毕生献轩辕、追求真理终无悔的生命轨迹,感悟他厚德载物的高尚人格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内容推荐

雷经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创始人之一。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为党的法治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回顾雷经天的一生,他有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有过指挥若定、决胜千里的气魄,有过掌声雷动、繁花似锦的荣耀,也有过阶下为囚、蒙冤遭难的坎坷。让我们走近雷经天,审视他甘以毕生献轩辕、追求真理终无悔的生命轨迹,感悟他厚德载物的高尚人格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该书是一本有文献、又有调查,资料翔实、脉络清晰,有感情,有议论,很有可读性的书,所附资料也均有价值。它不但全面地展示了老院长雷经天的一生,还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院史教材,我们相信,同志们读后会很受教育。

目录

序言

引子

第一章 擎天之志 如雷经天

第二章 寻求真理 投身革命

第三章 南宁风雷 百色生辉

第四章 蒙冤北上 矢志不移

第五章 开创吏治 惩恶扬善

第六章 组建两纵 南征北战

第七章 历经坎坷 忠诚无限

附录1 雷经天(1904-1959)

附录2 雷经天年谱

附录3 我的历史(1904-1929年表和大事记)

附录4 自传

附录5 雷经天同志公祭仪式报道

附录6 讣闻(治丧委员会名单)

附录7 吴树琴同志为雷经天同志平反的申诉信

附录8 中共上海社会科学院委员会关于雷经天同志的复查报告

附录9 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雷经天同志复查结论的批复

附录10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刑事判决书(黄克功一案)

附录11 边区司法工作报告

附录12 广西的苏维埃运动

附录13 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

附录14 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附录15 深切怀念雷经天同志

后记

试读章节

彷徨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现状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军阀的腐败与纷争,帝国主义的横行,使中国人民依然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艰难度日。但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一大批有志青年带领着全国的爱国之士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中国革命在新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由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香港海员工人大罢工、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飞速发展。工人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斗争,国民党改组,实行国共合作,工农民众结合,形成中国革命的主力,推进中国革命运动,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新形势。

领导广西南宁学生运动的雷经天,受到新思想的启发,求知欲很强,急于到外面的世界去探求发展之路。1919年下半年,他中学结业后,偕同母亲去广东,与在广州的父亲会合。但当时雷昆池正无职无业,经济困难、生活无着,靠雷经天的大哥当教授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

当时的中国,为寻求救国真理的有志青年准备赴法国勤工俭学。为此,雷经天也四处筹措经费,联络有关人士准备赴法,为此还学了两个月的法文。但终因旅费无着,留学无望。又因无钱读书,无职可就,无工可做,就此失学将近4年,其间苦闷困惑之情无以言表。他不愿在家闲居,就经常跑到广东省图书馆去翻阅书报,浏览图书,自修功课。1920年陈炯明主政广东,聘陈独秀来广州做教育工作。陈独秀到处宣传救国救民的新思想,在广州青年中间产生很大的反响,对雷经天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厦门大学

1923年初,在两个哥哥的资助下,雷经天去上海浦东中学补习,暑期考入厦门大学,专习理科。在厦门大学读书期间,他与学生中的共产党员施乃铸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交往中,施乃铸发现他是一个积极追求真理的先进青年,有意识地让他看一些共产党办的进步报刊。在施乃铸的影响下,雷经天自觉地参与了一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24年5月,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在校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压制学生爱国言行,并借势迫使深受学生欢迎的傅式悦、欧元怀等三位进步教授离校,引起学生不满,学潮陡起。雷经天又一次成为了学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他与施乃铸一起发动学生与校方进行斗争,要求挽留三位教授,反对学校施行殖民地奴化教育,宣称学生有选择教师之权,提出改革教务等口号。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学生们宣布罢课,以此抗议校方的决定。

为平息学潮,校方撕破了藉名办学的伪善面孔,凶相毕露,于6月1日雇佣打手闯进教室,将正在开会的学生运动领导者罗士清、雷经天殴打致伤。2日,学校当局宣布开除雷经天的学籍,整个学校被恐怖气氛所笼罩。学校当局对学生的迫害激怒了广大教师和学生,许多教师纷纷辞职抗议,学生们也有组织地开始离校。当时,厦大的学生不足400人,签名离校的竟有329人。

厦门大学的学潮引起大部分学生与部分教授离开厦大,赴上海建立大夏大学,雷经天随之转到上海大夏大学继续读书。

在此期间,为帮助部分离校大学生转学中山大学,雷经天作为厦门大学离校学生团的代表去广州交涉,得到广州新学生社的接待和援助(新学生社是共青团领导的青年群众组织)。在广州期间,他与张善铭、阮啸仙等人(都是共产党员)密切接触,使他对革命的认识和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广州浓厚的革命空气坚定了雷经天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激发了雷经天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向往和热情,使他逐步走进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五卅运动  1924年9月,雷经天受张善铭之托,转道上海大夏大学,与恽代英单线联系,在恽代英的领导下,参加大夏大学学生宣传工作。10月,中共中央派贺昌到大夏大学建立中共党团支部。中共党团支部的建立,大大激励了全校的进步学生,也给雷经天指明了斗争的方向。他自觉地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地靠拢党的组织,在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提出了灵活而又正确的口号:“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为了用正确的思想启蒙学生,他又多次邀请萧楚女、鲁迅等到校演讲、作报告。

1925年初,在学生运动中有杰出表现的雷经天由梅电龙、刘稻薪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革命潮流之中,历经坎坷,数次蒙冤,几度生死,仍然矢志不渝地追随着中国共产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0世纪20年代初,各国列强在中国沿海城市纷纷建厂,大批的无产者为生机而进入工厂工作。由于资本家的盘剥与残暴,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此起彼伏。1525年初,青岛日本纱厂的资本家殴打侮辱工人,忍无可忍的工人起来罢工反抗,要求改善生活待遇,上海的工人也纷纷募捐援助。5月中旬,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事件,引起全上海纱厂工人的罢工。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和上海地委决定以学生青年为先锋,推动社会各界起来援助工人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上海工商联行动委员会,下面分工委和学委,酝酿大罢工,分头在工人和学生中开展活动。在恽代英的指示下,雷经天负责工委的组织领导工作,同时由恽代英和贺昌两人介绍他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5月,上海学联改组,雷经天代表大夏大学学生会参加上海学生联合会,并代表上海市学联参加了全国学联,又经全国学联选派,出席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P10-13

序言

雷经天同志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首任院长。他直接参与了我院的筹建工作,在我院的定位、目标、任务、办院方针等方面都提出了极富建树的意见,为我院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历史上,他的名字将永远闪闪发光。

雷经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老同志。他参加和指挥过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许多著名的革命活动,亲身参与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雷经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创始人之一。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为党的法治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五十年的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老同志、老学者、老专家。雷经天同志既是他们之中的普通一员,又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为了纪念我们的老院长,纪念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的前辈们,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五十周年之际,我们编写出版了《重拾历史的记忆——走近雷经天》。这是一本既有文献、又有调查,资料翔实、脉络清晰,有感情,有议论,很有可读性的书,所附资料也均有价值。它不但全面地展示了老院长雷经天的一生,还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院史教材,我们相信,同志们读后会很受教育。

让我们重拾历史的记忆,缅怀我们的前贤,继承他们的薪火,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明天、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2008年7月

后记

我们相信,所有看完了这本书的人,都会生出许多感动。我们不知道雷经天院长是否在天上注视着我们,注视着他的亲人,注视着他终身为之奋斗的祖国大地。

我们在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立传,应视为一种荣耀。希望他的生平能够使善良的人从心里祷告:但愿不要再重复雷经天院长经历的那个时代的错误,但愿他所经历的悲剧不再重演。

为了这本集子,撰稿人杨晓玲南下广西,西出潼关,走访了数十名老同志、老领导,翻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和档案。从中寻找出我们老院长那不平凡的生命轨迹,为后人所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此,我们感谢她为此所付出的一切。

在这里,我们还要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研究办公室、百色起义纪念馆、陕西省延安市中级法院、淮海战役纪念馆。特别要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研究办公室的庾新顺处长、陕西省延安市中级法院的冯晓彬主任。他们不仅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素材,赠给我们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图片,而且还不远千里来到上海参与初稿的审读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还要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办公室、干部人事处、档案室、网络办、图书馆、出版社的同志。尤其要感谢陈其钦、浦增元、杨峰、李良美、戴朋、袁福华、陈军、吴刚、刘亚东、徐建兴、尹继佐诸位先生。最后还要感谢雷经天老院长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儿子雷炳坚先生,自始至终一直关心这本书的进展,在提供珍贵资料的同时,对资料的采用、撰写、编辑都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

书中的附录文章,出自不同年代,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印迹,目睹那个时代留下的文字记载,有些语言依稀可见,似曾相识,那是我们党和共和国的一段历史,我们要正视它,要正确地理解那个时代。

最后,再一次对所有支持、帮助出版这本书的同志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没有他们的支持,这本集子是不可能完成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史办公室

2008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拾历史的记忆--走近雷经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史办公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52089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