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网络江湖三十六计
内容
试读章节

貌合神离

卖个破绽给对手,让他尝到甜头,自认为可安枕无忧,往往就松懈大意。于是,自己蓄力并反击的机会就来了。诱敌就是“貌合”,暗地发力就是“神离”。

其实貌合神离的精髓就是一句话:兵不厌诈。无论从古战场里冲杀出来的古三十六计,还是从现代商战中生发出来的新三十六计,不管其套路有多少变化,都可以这四个字为精髓。

所谓兵不厌诈,就是表面上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你骗我,我也骗你,你知道我在骗你,我也知道你想骗我。但谁能骗过对手,取决于诈术之高低,也就是“境界”。比如口蜜腹剑、声东击西、君子豹变、偷梁换柱、杀鸡儆猴,等等。都是在以假象迷惑对手之后,出其不意而取胜。

我做出某种表态,或者笑脸相迎,或者歃血为盟。但暗地里有自己的算盘,等时机成熟,当然反目为仇,刀兵相见。如果你出于我的表态而放松警惕,甚至养虎为患,那就是不智。

对于面临强大对手的小企业来讲,能够在对手不重视不打压的情况下快速壮大的“时间窗口”是非常有限的,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这个时候小企业一般都会假意逢迎,但暗地备战。瞒Google百度自谋上市

在2005年以前,美国网络巨头要打进中国,都尝试同一个套路:联合一家本土公司,而不是单打独斗。雅虎、亚马逊、eBay、Coogle,四大天王都这么干。

“联合”的方式主要是两个,或者整个收购,或者注资入股。若整个收购,则全部控制,不留余地。而注资人股就不简单。到底谁占多数?谁说了算?是一家人还是两家人?扯不清楚。

所以,老外财雄势大,一上来一般就谈收购。就算入股也只是试探,后来无非两个结果:要么增资,彻底收购;要么退资,反目成仇,战场上再见。

中国的本土公司,比起四大天王小了不止一个量级。要么乖乖被收购,拿笔卖身钱回家养老;要么血拼大鳄,咬紧牙关死扛。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而选择被收购的,是常态。

但收购这种常态,从来都是悲剧。雅虎并购3721后,双方风格相悖,整合失败,最后转手卖给阿里巴巴。eBay收易趣后,被淘宝打得无还手之力。亚马逊收卓越后,被当当反超,至今还是老二。并且,3721、易趣、卓越这些曾经响当当的本土品牌,要么被弱化,要么被雪藏、消失。

相比之下,唯一接受美国巨头注资后还能全身而退、独善其身的,仅有李彦宏的百度。2004年6月,Google注资百度,一年之后,百度崛起为市场第一,Google在百度上市后套现退出。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上第一次先人后退的案例。

百度之所以能不重蹈3721们的悲剧,不外乎四个词:放低身段,拖延时间,暗自发力,悄然崛起。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低眉顺眼

中国的搜索市场在2003年12月一下变得不可捉摸起来。之前有相互独立的四股力量互相混战:GooSe、雅虎、百度、3721。不过当这个月3721卖给雅虎、二者合二为一之后,形势骤变。并购后的雅虎中国显得从未有过的强大,它有着雅虎的品牌和技术,以及一支周鸿袆领导的本土团队。

当时,周鸿袆眼中真正强大的敌人只有Google,百度已经不被作为主要对手。

这个时候,百度和GooSe如何应对?合作抗敌,是一个比较自然的想法。

总之,不到半年,2004年6月,在百度新一轮l470万美元的融资中,Google出了正好三分之一,499万美元,成为百度的股东。据称,Google拥有2.6%的股份。

这在当时是一个大新闻。几乎每个业内人士听到“Google注资百度”这句话时,都会下意识地得出这样的判断:GooSe收购了百度。

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四大天王到中国来,一律会收购,符合历史惯例。第二,雅虎收购3721,为了与这一对选手有势均力敌的对抗,Google与百度整合就自然而然,甚至也是在所难免。

至于Google只占有2.6%的股份,一般人都会推断这只是前奏,时机一旦成熟,一定会整体收购。换句话说百度是Google的了。百度/Google军团,将和3721/雅虎军团捉对厮杀。这2.6%的股份,被业内人称为“定海神针”,表示Google的红旗插上了百度的阵地,以后的发展,尽在掌握。

在2003年和2004年,百度收入分别是600万美元和l300万美元,Google则分别超过14亿美元和31亿美元。在中国的搜索市场,Google当时以34%的份额占据第一。所以Google相对于百度的强势毋庸置疑。当时,所有人都认为Google在这一注资中占据着主动,‘接下来,是否全资收购,Google一举手就能搞定。

体现美国资本市场看法的《华尔街13报》在报道里这样判断:“这项投资意味着,Google可能考虑在增长最快的一些市场中联合或者收购竞争对手。”

而反过来,这2.6%的股份对百度也意义非凡。这使得百度的血管里流淌着Google的血液。现在百度可以向全世界宣布:Google在中国投资了我,我就是中国的Google。用投资界的专业术语说就是:Google为百度背书。而在此前,百度只是中国的数家搜索引擎“之一”。

如此相得益彰的合作,可以说得上“貌合”。看起来,的确如此。

就是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2004年Google忙于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中国市场没有新动作。雅虎在2004年就把服务器全部搬到了中国,被视为本土化的一个大举措。但Google并没有跟进。雅虎在周鸿袆带领下,在2004年推出包括独立搜索门户这样的一连串举措,Google没有反应。甚至,Google在中国一直没有正式办事处,更谈不上什么领军人物了。

关注Google的人都认为这很好解释:Google既然有了百度,就不需要这样做了。但在当时很多人都忽略掉这样一个事实,李彦宏在接受Google入股时低声说过一句话:“我们打算保持独立。”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百度不想被Google收购。不过这句话确实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如日中天的Google很强大,而百度弱小而低调,李彦宏的话被当做是一种“政治性”表态。除了低调的表态,百度正在快马加鞭。而这才是百度“神”之所在。

……

P1-5

目录

貌合神离

 案例:瞒Google百度自谋上市

 评论:隐忍李彦宏

围魏救赵

 案例:先发制人马云击eBay

 评论:你的敌人究竟是谁

狐假虎威

 案例:央视入局重挫百度

 评论:兔死狐悲,莫引狼入室

以逸待劳

 案例:陈彤骄兵

 评论:谁逼疯了书生?

趁火打劫

 案例:池宇峰追命久游

 评论:“虚竹”池宇峰

处变不惊

 案例:张朝阳押宝网游超新浪

 评论:重生者强

无中生有

 案例:霸腾讯受困谣传

 评论:互联网是输血管

守正出奇

 案例:君子豹变周鸿袆

 评论:柔道战略

坐山观虎

 案例:马周恶战,Google渔利

 评论:你敢收购吗?

卧薪尝胆

 案例:先抑后扬百度坐大

 评论:以快打慢,还是以大吃小

舍车保帅

 案例:雷军断臂

 评论:活化石雷军

顺势而为

 案例:水到渠成阿里进阶

 评论:最大的商业价值来自给人自由

敲山震虎

 案例:池宇峰隔山打牛退王峰

 评论:钱太多,是中国互联网一道坎

借尸还魂

 案例:天翻地覆周氏复出

 评论:周鸿袆:战争之王

剩者为王

 案例:丁磊坚守成大业

 评论:专制好还是制衡好?

欲擒故纵

 案例:霸王用计兔死狗烹

 评论:互联网也玩“国粹”

抛砖引玉

 案例:广告大战淘宝戏耍eBay

 评论:互联网上莫谈“封杀”

擒贼擒王

 案例:任正非点杀港湾

 评论:VC+前高管=魔鬼

釜底抽薪

 案例:陈天桥背水一战

 评论:新海派崛起

混水摸鱼

 案例:史玉柱趁乱起兵

 评论:谨慎看待史玉柱

左右逢源

 案例:巧丁磊再造网易

 评论:人人都恨华尔街

关门捉贼

 案例:悍朱骏登顶断来路

 评论:朱骏:刀尖舔血

远交近攻

 案例:马云迎雅虎退eBay

 评论:玄马云

假途伐虢

 案例:卡巴斯基对撼360

 评论:商业成就人性

偷梁换柱

 案例:老马驭虎

 评论:向曹国伟同学致敬

杀鸡儆猴

 案例:周鸿袆指桑骂槐

 评论:谢文走了,曹国伟硬了,张朝阳笑了

假痴不癫

 案例:兵不厌诈丁磊谋局

 评论:丁磊活千年

上屋抽梯

 案例:百度牧羊

 评论:越笨越堕落

树上开花

 案例:Google Inside和QQ Inside

 评论:马化腾:不动如山

反客为主

 案例:陈天桥一剑封喉

 评论:盛大的联想之路

攻心为上一

 案例:张朝阳千金买牛

 评论:代言人张朝阳

合纵连横一

 案例:陈天桥空手塑传奇

 评论:陈天桥:规则制定者

反问计

 案例:怒雷军策反徐波

 评论:向毛主席学习斗争法则

自残惑敌

 案例:淘宝免费破局

 评论:人人都是贝克汉姆

环环相扣

 案例:谋略之王一周一马

 评论:年龄是个大问题

走为上

 案例:雷军功成退泥潭

 评论:高管们,创业吧!

事后反省

 还有另一种英雄

序言

本书的由来

一本书的由来姻缘,其实就是跟一群人一些事联系在一起的,在此要感谢他们。

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做事的两年,有幸与陈天桥、马云、马化腾、周鸿秫、李彦宏、张朝阳、曹旧伟、梁建章、沈南鹏等中同互联网一线的企业家有面对面的交流。这有两个效果:第一,对这些人的个性禀赋和思考方式有了切身感受。第二,看待商业的角度和层次都上到一个比较主流的位置。这是储备原料的阶段。

在网易做事的一年,有幸把自己的想法通过专题和策划的形式,全面而大胆地实现出来,并得到读者的直接反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精英思维(大老板的视角)和尊根思维(广大读者的兴趣)的对接。基本建立了自己看待商业、演绎商业、总结商业的体系。

于是,从具体竞争故事里总结出抽象的计策,整合中国互联网商战案例和江湖恩怨的《网络江湖三十六计》就成型了。

《网络江湖三十六计》成书,最先得到亚洲商港总裁符德坤的指点,对第一版三十六个案例做了梳理。后来得到多玩游戏联合创始人张云帆的帮助,对第一版案例做增删,形成了现在的版本。这个过程中,《21世纪经济报道》的王晶记者负责对资料的搜集、必要的采访以及案例结构的梳理。

下面,一一对关键人物做出感谢。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  刘东华老大

《中国企业家》杂志前总编辑  牛文文老大

《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总编辑  李岷姐姐

网易副总裁、总编辑  李甬老大

网易科技中心总监  刘红鹰姐姐

网易财经中心副总监  李鑫老弟

亚洲商港总裁  符德坤老哥

178.com创始人,多玩游戏联合创始人  张云帆兄弟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  王晶小妹

内容推荐

互联网是一个江湖。巨头公司的成名之战,乱世英雄的行事风格主流业务的竞争变迁。36个案例,娓娓道来。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系统梳理中国互联网业商战历史、揭露互联网业江湖恩怨的图书。

书本将互联网史上的经典商战提炼成三十六种计策。每个计策都包括一副漫画、一段故事、和一个评论。囊括了阿里巴巴、新浪、百度等20余家主流互联网公司所借以壮大成名的关键战役。此外,本书还对互联网特有的商业逻辑及其所打破的传统观念做了梳理。

本书写作方式力图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做深度剖析。对于网络业的圈内人士,可以抛却个人好恶,只从商战角度以及历史高度去重新审视战例。对于圈外人士,也可顺着中国人所熟悉的古三十六计的思路,对互联网业及其江湖恩怨有系统的了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网络江湖三十六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苓峰//王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09926
开本 16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8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62.5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8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