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回中国创业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热情洋溢的创业励志书。

作者朱凡,英文名Zhu Fan Frank,是加拿大籍华人、历史学博士、省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他举家移民海外,打工之余,完成了博士学位的攻读。1994年,在人人都往国外跑的时候,朱凡赤手空拳回到中国创业,白手起家,从零开始,放下博士衔头,做过餐饮业经理。创办过小型广告公司,自诩为“洋个体户”,创业道路充满曲折。他曾经失败过,被骗过,写过菜单,卖过夹万,艰辛之中蕴含乐趣。成功之后常怀感恩,现在已是在穗港两地拥有公司的成功人士。在书中,他将自己如何创业、守业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口语化的文字加上生动的案例,通篇充满对工作、生活的敬意和感澈。以他对职业、事业的诚恳、诚实、诚信态度。和实打实的创业实操经验。相信对即将闯入社会的青年人有良好、具体的启发借鉴作用。

内容推荐

一只海龟的另类创业史,一曲洋博士的青春骊歌!

朱凡,英文名Zhu Fan Frank,加拿大籍华人,历史学博士。省港企鼗家。1960年出生于广州西关,在岭南文化熏陶下长大,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20年正规教育后。任教于大学数年。著有《古代中非关系研究》。20世纪90年代移民海外,将在加拿大4年打工生涯的酸甜苦辣经历收录在新作《加拿大打工宝典》中。1994年。他毅然回国,白手起家。奔波于省港澳各地,涉足广告、饮食、贸易等领域,收获甚丰。凭着对国内外不同企业经营超过15年的实践经验,他写下了《回中国去创业》一书。中肯剖析傲老板的成功与失败。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在《回中国和孩子一起成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下一代倾注的热情和心血。他又是一个爱思考的学者。在《回中国寻找生命源头》一书中。我们更可以分享他对生命来源、人生价值的反思和探寻。近年,他热切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等社会闻题。并志愿充当传道、解惑、授业的角色,义务为网络时代的年青人排忧解难。伸出援手。

目录

引子 告别温哥华

第一次创业:广州

 1 回国打工

 2 机遇的故事

 3 从最小最好开始

 4 “洋个体户”

 5 第一桶金

 6 成功的秘诀

 7 创业与创意

 8 卖中国最贵的夹万

 9 创业的失利

 10 出售生意

 11 插曲在法国的反思

第二次创业:香港

 1 香江初试水

 2 收购香港公司

 3 致胜的武器

 4 色卡,一块特别的敲门砖

 5 一双新鞋的故事

 6 珠三角打“摩的”

 7 年底盘点

 8 两个供应商

 9 打官司

 10 当手下成为对手时

 11 下一个创业目标

后记 重返温哥华

试读章节

当年我为了圆一个出国梦,甘愿放弃在国内拥有的一切,同样,现在我又为了圆一次回国梦,不惜舍去在这里奋斗的积累。选择,对于当时的我意味着,放弃稳定的一切,冒着重新开始可能会失败的风险,迎接各种不明朗的挑战,但最终心怀一种改变的希望。

温哥华,加拿大西岸最发达的城市。它得天独厚地拥有海洋、内河、湖泊、平原、森林、高山,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生活平静安定。多年来,温哥华一直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东南亚等地的华人、侨胞纷至沓来,定居于此地。

我同太太于20世纪90年代从广州移民到温哥华,属于中国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的大陆移民。移民温哥华后的四年,我们从零开始,努力工作,艰苦打拚,逐渐开始适应环境。我跻身公司管理层,太太考取了美容美发师专业证书,我们买了车供了楼,小两口提前过上了当年邓小平为国人勾画的未来小康生活。如果不是因为我在申请加入加拿大国籍前回国一趟,被国内轰轰烈烈的巨变吸引,恐怕我们俩会一直在这个新家园安居乐业了。

当年我为了圆一个出国梦,甘愿放弃在国内拥有的一切,同样,现在我又为了圆一次回国梦,不惜舍去在这里奋斗的积累。选择,对于当时的我意味着,放弃稳定的一切,冒着重新开始可能会失败的风险,迎接各种不明朗的挑战,但最终心怀一种改变的希望。

今天,风和日丽,空气清新,我俩又来到平日流连忘返的史丹尼公园(Stanly Park),在同这个城市话别前,我想再饱览一下它的美丽风景。

史丹尼公园距离市中心不远,三面环海。我从公园往南看,市区里不同时期的建筑群尽显眼前:最新落成的超现代风格图书馆、赛车场,历史悠久的罗马式大教堂、哥特式酒店,以及北美最大的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唐人街。往北遥望,洛基山脉群山连绵,山上终年积雪,皑皑白雪如同束在天边的腰带,不禁让人遐想山那边是否有个神秘仙境。其实,山那边有著名的维尔纳(Whistle)滑雪场,它是滑雪爱好者的圣地,也是2010年世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赛场。即使身处市区向北远眺,你依稀可见山上那高山滑雪场:从天而降的宽敞滑雪道,在蓝天衬托下,好似一道白色瀑布飞流而下。公园的西面是浩瀚的太平洋,深蓝色海水与蔚蓝色天空相接,天水合一,很有层次感,而海上游艇张张白帆与天际间朵朵白云相映成趣……这一切,构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水彩画。

我坐在柔软草地上翻看着从唐人街买来的报纸,太太拿起面包喂着从树上爬下的小松鼠。这里的小动物不怕人,因为人对它们很友善。附近,青绿的大草坪上,不少人打开录音机,铺开毛毯,躺在上面享受温暖的日光浴;一群热闹的年青人在烧烤,阵阵香味随风轻轻飘来,很诱人。远处的运动径道,不时有挂着耳塞跑步的、穿着滚轴溜早冰的、戴头盔穿护膝全副武装骑单车的人来往。这里的人就是喜欢室外活动。

“老公,有什么新闻呀?”太太回头问我。

“国内正在热烈讨论中国改革开放十五周年的变化,还有呢,出国政策更加宽松了,允许个人自费出国留学,政府鼓励人们打破铁饭碗下海经商;香港方面,离香港九七主权回归还有四年,越来越多的香港人纷纷卖屋卖楼移民加拿大……老婆,你看,人家赶着往外移民我却忙着往回走,哎!”我不禁发出一句感叹。

“出了国,才知道外国是怎么一回事。你说,我们是不是像乡下人拼命挤入城市,才发现那里不是自己的地盘,寄人篱下,又不死心,东窜西跑快要变成盲流了。你不也经常自嘲我们是国际盲流吗?盲流回乡说不定还能找到机会呢。”她笑着说。她明白我内心取舍的矛盾。

太太继续说道,“不过,这几年也委屈你了,大学教师在酒楼打工服侍人,叫一个博士端盘子也确实有点浪费。生存的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要不为什么老移民都说‘加拿大’应该读成广东话‘艰难大’呢。”

我深有同感,“是啊,我做工的酒楼洗碗传菜的都是大陆人,来了十多年也只能在唐人圈子里打滚,做三等半公民。不过,话又说回来,‘加拿大’,应该倒转过来,读成‘大家拿’,不少人就是看中这里福利好才移民的。失业有救济,生小孩有政府津贴,老了还有养老金,加上一流环境,真是个不错的地方。只是我自己不安分守己……”

她打断了我,“你安分守己就不会出国,安分守己就不会刚安置好又要回国!”

我不服气,回答道,“因为我不甘心!这里,缺乏发展机会,我似乎可以看到五年十年后自己的光景。这里,我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相反,我觉得自己熟悉的是中国,在那里,即使我重新起跑,也会有更多优势。”说到这里,其实我有些心虚,回国干什么我心里无底,没有资本又缺乏经验,来加拿大的四年我除了做酒楼,其他什么都不会,我回去能做些什么?管他呢,先回去再说。别人听起来有一种胜利大逃亡的感觉。

“你啊,这么多年了,还是改不了知识分子爱幻想的习惯。”随后,她语气变得温柔起来,“当然,老公,我知道你内心苦闷,也很体谅你,你还是以前那个有雄心壮志的你。虽然任何改变都有代价,不过你放心,你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我都会支持你。再说,我们还年青,实在不行,我们再回到加拿大打工!”她安慰道。

我不禁紧紧握住她的手,一股暖流涌进心头。

离开史丹尼公园,我专门绕进公园旁边那片保留完善的百年松树林园。那里面松树高大参天,粗壮的树身好几个大汉都无法拥抱。茂密的树林将外面的车水马龙吵吵嚷嚷隔绝了,里面因此显得格外清新、宁静,别有洞天。我放慢车速,摇低车窗,探出半个头,聆听着林中百乌欢唱,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会争取他日归来,再好好欣赏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默默地对自己说。P3-8

后记

太太提醒我:回中国多年,你要知足,想想你可以养得起全家五口人,比起仍在加拿大求生存的旧同事,你有更自由自在的生活,当然你也有能力帮助不少有需要的人。你能够做到这些,真的要感谢上天对你的恩惠和眷顾。

终于放暑假了,我和太太带着三个孩子,Christie、Garbo和Donald回去温哥华一趟。

旧地重游,我们坐上马车绕史丹尼公园一圈。温哥华面貌仍旧,四处探亲访友,大家变化也不大。加拿大的生活依然平淡如水。

市中心的美术馆前树立了一块倒计时牌,迎接2010年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温哥华举行。我们特意去看了看,场面冷清。回想2008年北京举行奥运会,中国全民齐动员举国齐参与的盛况,那隆重热闹的场面我们至今仍记忆犹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令我感慨。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摄影留念,我凝视着倒计时钟上分秒数字的瞬间变化,它仿佛提醒我,时间过得真快呀,我离加回国创业,到今天再回来,转眼之间15年消逝了。

我回想起当初回中国的创业梦。

最初的创业动机简单直接:等赚够钱可以在加拿大买一间房子!是房子——House,不是城市屋——Town house,也不是我之前买的公寓——Apartment。这所房子是欧式的,最好有两层5个房间,房前院后有花园,后花园有树,树上可以搭建小屋。当然我买房子要一次性付清房款,我不想成为一辈子的“房奴”。按当年的行情,买这样的房子要四五十万加币左右。照这个数目,我在加拿大起码要干25年以上才能够实现目标。因此,我给自己订下一个计划:回到中国,用5至10年的时间完成这个任务。

我是一个幸运儿,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在自己原来成长的肥沃土地上用血汗去耕耘,最终换来了可喜的收获。

回国创业的成功,让我留恋中国,后来更萌生在香港创业的念头。

在香港的创业,算是我第二次创业。这一回,我的创业梦想从为了买房子转变成为了孩子!有孩子住在房子里人生才会充满欢乐。现在,我有了3个可爱的孩子,我要在中国和他们一起成长。

第一次创业,我纯粹是为了求生存;第二次创业,我努力经营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

创业既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将创业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避免只盯住赚钱、发财这些琐事,它帮你打开视野,体会生活是多方面的。

创业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更加看清楚自己。

所以,满足收获劳动成果的同时,我更珍惜创业过程中的丰盛经历。

“爸爸,望镜头,笑一笑。”太太在帮我拍照。

当我太太知道我正悄悄地写这本书时,她提醒我:回中国多年,你要知足,想想你可以养得起全家五口人,比起仍在加拿大求生存的旧同事,你有更自由自在的生活,当然你也有能力帮助不少有需要的人。你能够做到这些,真的要感谢上天对你的恩惠和眷顾。

是的,这些年来帮助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我内心对他们充满感激,一想到感恩我就更有一种喜悦和满足。

一个人如果能从感恩中得到满足,那就是真的满足了。

“孩子们,我们一齐来照张全家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回中国创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朱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6947
开本 32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4
14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