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传(精编本初中部分)
内容
编辑推荐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书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本书结合读者知识储备的特点,对原著进行了适当的缩写和加工。全书力求简明活泼、生动有趣,但又不失原有风貌。同时全书还配有精美插画,能为阅读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罗曼·罗兰在作品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名人传》(精编本)结合读者知识储备的特点,对原著进行了适当的缩写和加工。全书力求简明活泼、生动有趣,但又不失原有风貌。同时全书还配有精美插画,能为阅读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目录

《贝多芬传》序

贝多芬传

米开朗基罗传

序言

上篇

一、力量

二、在崩裂的力

三、战争的年代

下篇

一、爱情

二、信仰

三、孤独

四、死亡

《托尔斯泰传》序

托尔斯泰传

附录

读后感

试读章节

托尔斯泰从不放弃艺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即使心存此想,也不能放弃自己生存的理由。由于宗教的考虑,他可以放弃发表作品,但不能放弃写作。托尔斯泰从未中止自己的艺术创作。最近几年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见过他的保尔·布瓦耶先生说他同时在创作宣道或论战的作品和想象的作品,他用这两类作品互相调剂。当他写完一本什么社会论著,什么《告统治者书》或《告被统治者书》之后,他就让自己再去写一本他自己对自己讲述的美丽故事,譬如他的《哈吉·穆拉特》。那是一部军事史诗,歌颂高加索战争和山民反抗斯卡米尔统治的作品。艺术是他的消遣,他的娱乐。但他也许是把艺术看作一种炫耀的虚荣。他编过一本《每日必读文选》(1904年-1905年),收集了许多作家对真理与人生的看法,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世界观的真正的文选,从东方圣书到现代艺术家尽收其中。但除这本书外,他自1900年起写的几乎所有的纯艺术性的作品全都是手稿,并未刊印。

反之,他大胆地,激烈地把自己的论战和神秘的作品投入社会之战中去。从1900年到1910年,社会之战吸走了他最旺盛的精力。俄罗斯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危机,沙皇帝国有一阵儿显得动摇,已经接近摇摇欲坠了。俄日战争、战后的损失、革命骚乱、陆军和海军的哗变、大屠杀、农村暴动等似乎标志着“世纪末”的到来,——托尔斯泰的一部作品就是以此为书名的。——危机的顶峰当属1904年到1905年之间。托尔斯泰在这几年中发表了一系列反响很大的作品:《战争与革命》《大罪恶》《世纪末》。在这最后的十年中,他不仅在俄国而且在全世界都独占鳌头。他不属于任何党派,不带任何国家的色彩,脱离了把他逐出来的教会,孤军奋战。他理智的逻辑,他信仰的坚定不移使他“二者必居其一:离开其他人或离开真理”。

他记起了一句俄罗斯谚语:“一个说谎的老人就是一个偷窃的富人”,于是他脱离了其他人,为的是说出真理。他把真理完整地说给众人听。这位驱除谎言的老者继续不知疲倦地抨击所有宗教和社会的迷信,抨击所有的偶像,不仅仅是针对过去的暴政、迫害人的宗教、沙皇的独裁。他对于它们也许反而心平气静了一些,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向它们投掷石块。大家都了解了它们,那它们也就不再那么可怕了!再说,它们也是在干自己的行当,并不蒙骗人。托尔斯泰致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那封信,虽并无对沙皇的恭顺,但却充满着对于沙皇作为人的温情。他称呼他为“亲爱的兄弟”,并请求“他原谅,如果自己无意之中惹恼了他的话”;最后还写上一句:“您的兄弟祝您真正幸福。”

但是,托尔斯泰最不能原谅的,最激烈揭露的,是新的谎言,因为旧的谎言已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他抨击的不是专制,而是对自由的幻想。但在新偶像的崇拜者中,我们并不知道他最恨的是什么,是社会党人还是“自由党人”。

他对自由党人的憎恨由来已久。当他早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身为军官,在同彼得堡的文人圈子接触时,就已经开始反感了。这曾是他与屠格涅夫失和的原因之一。这个骄傲的贵族,这个世家出身之人,无法忍受这帮知识分子及其大言不惭,说什么不管怎么样都是在使国家幸福,实际上是在把他们的乌托邦强加于他。他是根深蒂固的俄罗斯人,又是世族名门,所以对这些自由的新玩意儿,对这些来自西方的立宪思想,一向持怀疑态度;而他的两次欧洲之行更增强了他的这些成见。第一次旅行归来时,他就写道:

“避开自由主义的野心。”

第二次旅行归来时,他强调指出,“特权社会毫无权利以其方式去教育它所不熟悉的民众。”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更广泛地表述了他对自由党人的鄙夷不屑。列文就拒绝参与外省的民众教育事业与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改革。外省议会的绅士们的选举场面反映了一个地方以一个新的自由政权去替代其旧的保守政权的欺骗伎俩。什么都没有变,只是又多了一个谎言,它既无法原谅,也无需几个世纪去认司。

“我们也许算不了什么,”旧政权的代表说,“但我们毕竟持续了上千年。”而且托尔斯泰对自由党人滥用“民众”“民众的意愿”等词句十分气愤。哼!他们对民众有什么了解?什么是民众?

托尔斯泰对于科学十分严厉。对于这种现代迷信,和“这些无用的问题(物种起源,光谱分析,镭的特性,数论,动物化石以及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人们今天像中世纪的人对圣母怀胎或物质的双重性一样十分重视”,而托尔斯泰则用嘲讽挖苦的口吻写了一些文章大加驳斥。——他嘲讽“这帮科学的奴仆,他们同教会的奴仆如出一辙,深信并让别人相信他们在拯救人类。他们像教会一样,相信他们掌握着真理,但他们相互之间从来都不一致,分成许多门派,像教会一样,是粗俗、精神愚昧以及人类无法早日摆脱自己所受痛苦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抛弃了能够团结人类的唯一的东西:宗教意识。”

但是,当他看到这件新的狂热的危险武器落到那些声称要使人类再生的人的手里时,他的不安加剧了,他的怒火进发了。但凡求助暴力的革命者。都使他忧愁不堪。不过,革命的知识分子和理论家让他厌恶:那是一个坑人的腐儒,一个自傲而干枯的灵魂,他不喜欢人类,他只爱自己的思想。

不过,那是一些卑劣的思想。

P220-224

序言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出生于法国涅夫勒省的克拉姆西镇,他的父亲是银行小职员,母亲在音乐上很有造诣,罗曼·罗兰受母亲熏陶,从小喜好音乐。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其后考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读研究生。回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学创作。罗曼·罗兰的早期创作以剧本为主,1897年至1903年,他先后创作了《圣路易》《群狼》《理性的胜利》等剧本。20世纪初,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转而开始创作名人传记,相继出版了《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基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等。自1904年起,罗曼·罗兰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是罗曼·罗兰的代表作,也是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1913年,该作品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罗曼·罗兰也因此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瑞典文学院不顾法国政府的阻挠,授予他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相继发表了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年)、反战小说《格莱昂波》(1920年)和《皮埃尔和吕丝》(1920年),以及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又译《母与子》)等。

写作背景

20世纪初,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着拜金主义的倾向,一切都以利己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使社会变得庸俗不堪。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充满着欺小凌弱和暴力行为的时代,人们需要的是高尚的精神,需要的是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因此,罗曼·罗兰想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他选择了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和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为他们立传,希望这些艺术巨匠的精神能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

地位影响

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的伟大之处是能战胜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罗曼·罗兰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的标尺,从而使他的《名人传》成为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真实的内心世界的一部传记。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走进三位大师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与这些伟人进行心的交流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艺术特色

1.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

《名人传》写作的崇高目的是,呼吸英雄的气息,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因此,在体现罗兰的这些创作追求时,《名人传》就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名人传》的激情与罗兰所选择的传主本身充沛的生命激情是分不开的,但在传记作家个人化的语言风格中,我们同样能够感觉到那抵挡不住的激情。使读者的情感瞬间就被作者所吸引,从而进入罗兰所要展示的崭新的心灵世界。在三部传记中,像这样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段落是非常普遍的。

2.以书信、日记等增强传记的真实性

传记界于文学与历史之间,要求传记作家要像处理历史事实一样来处理传主的生平活动。为了真实地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活动,罗兰直接引用传主的书信日记,让过去的人物通过他们自己最真实的书写活动来向人们表露心迹,这显然比合理的想象、杜撰更有可信度。

在处理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贝多芬的关系时,罗兰也严格按照历史事实作客观叙述。他们都是罗兰钟爱的艺术巨子,但托尔斯泰却用一本书的篇幅去证明莎士比亚“不是一个艺术家”,“简直不能称为一个第四流的作家”;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件分离人群的作品”。在冷静的分析中,罗兰为读者揭示出这些论断的道德动机,既没有回避历史真实,又以一个传记作家应该有的同情心作出了合乎情理的解释。

3.总体结构上的一致性

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罗兰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强调欧洲各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他们之间情同手足。面对平庸和各种使人堕落的诱惑,每一个民族都产生了顽强的战士,他们的抗争以及在抗争中放射出来的巨大能量足以令全世界都为之骄傲,他们的行为激励着后人,因此成了全世界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这种放眼天下、漫步古今的世界公民的情怀,促使罗兰选择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传主,共同构成他的英雄系列。因此,在充分欣赏单个传记在结构上的紧凑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名人传》它是一个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整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传(精编本初中部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罗曼·罗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9588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