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爱情遇上爱情/开放时代纪实文学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现在流行做烤瓷牙,每个人都会问:是永久性的吗?有的医生就回答:你50岁做,就是永久性,你30岁做就不是。爱情也一样,寿命短的人容易从一而终,可是活到80岁,想爱一生一世就很艰难。……”本书围绕“爱情”这一话题,精选了8部长篇小说和1篇人物对话。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长篇小说集,共收录小说8篇、人物对话1篇和自序1篇。小说围绕“爱情”这一主题展开。

本书为开放时代纪实文学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自序 片断

到底谁爱谁

三位女性关于爱情的对白

有病还是没病

天生报复狂

列一张感情表格

完善自身和增进魅力

孤独是我们的宿命

平衡的魔法

和张欣、李丹丹的对话

试读章节

安妮,女,35岁,香港人,现为一间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旗下有杂志、平面设计、文化用品买卖等等,每月回广州公干并到附近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度假。

我认识安妮已经有很多年了。十几年前,我在一家青年杂志社当编辑,她当时在一间广告公司里当文员,曾经给我们杂志投稿,也见过面。印象中的她是一个斯斯文文、瘦弱的女孩。后来就听说她结婚并移居到香港。她去了香港还给我来过信,是一个有心人。

我们再次见面,是在巾国大酒店的西餐厅。安妮约会朋友就是喜欢选择这里,这里安静。

这时的安妮已经和从前判若两人,身上完全没有了从前的羞怯和不自信。适中的个子,得体的穿着,完全不化妆,完全是一副我在香港看到的新一代事业型的年轻女性的姿态。

她喝了一口红茶,两只眼睛很大,一双广东味道很浓的眼睛。

久别重逢的第一次见面,我们讲的都是这10年大家各自的经历。给我的印象是她的人生是从去了香港后才开始的。我问她刚去香港时做的是什么。她说做的是保险经纪。这有点像刚到广东来的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做保险是一种不需要有本地根底的丁作。

当然她很快就不再做保险了。

后来安妮每次回广州都会约我坐一坐,讲一讲近来的情?兄,也讲讲我们身边朋友的近况。

突然有一次她讲起了有关第三者的话题。开始讲的是我们相熟的一个人。夫妻俩我们都认识。而且公认是一对很恩爱的夫妻。男的做律师,女的做广告设计,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平日我们讲到他们时都说这一对是一百分的。

安妮那天穿了一条短裙。她喝了口红茶突然对我说:“一百分出问题了。”

那一对夫妻中,女的叫爱琴。人也长得像她的名字那佯斯文大方。安妮对我说:“爱琴突然来香港找我,并在我家住了几天。半年不见,人一下子就瘦了很多:她十分忧愁地对我说,她丈大那大晚上吃饭的时候还好好的,吃完饭就对她说,‘我们分居吧’,说完当天晚上就在书房里铺了床。”

安妮充满感情地说:“爱琴说她半年来一直都是眼睁睁地看着天花板到大亮。她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结果就患了严重的失眠症,到现存还没有好。但我们足知道的,她先生同他的一个助手相好了。那个女人又瘦又丑,且比她丈大大十年有多,从外在到内在根本没办法和爱琴比。但谁也小敢和爱琴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她,因为她丈夫十分内向,绝对不接受外人知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件事发展下去。”

安妮又问我:“发生了这种事,身边的人是不是就应该这样不做任何举动地任当事人蒙在鼓里?”

我说:“这真不好说。”

我说:“爱琴的婚娴问题出在她的先生那里,但据我们观察,她的先生并不是一个好色的人。”

安妮说:“但他是一个对女性的美敏感的人,容易赞美和欣赏女性。你说,他是不是也欣赏你?”

我笑着说:“是不是他对自己的精力感到担心,所以要换性伴侣试一试。我在电影里看过这样的对门。”

安妮忧虑地说:“男人,其实都是不成熟的动物;你有没有听过他们说这种话?说男人是茶壶,天生就应该配几个茶杯。”

我说:“那我们应该用陆小曼的话回击他们。陆小曼说:我们女人是私人卫生问的牙刷,只能用于一个人。”  安妮高兴地问我:“这个伟大的陆小曼是谁?”

我说:“她是徐志摩的太太,当时北京城的名媛。”

在我们谈话的时候,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平时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见面肯定就要结束了。但看看安妮,一点要走的意思也没有。她的脸色像窗外的天色一样渐渐暗了下来。我估计她一定有什么话要对我说,而且不是有关她目前的工作的。

我又要了一杯咖啡。

安妮用力呷了一口茶,装作不存意地问我:“你见过我先生了吗?”我摇摇头。

安妮很向往地说:“他可是外表很有性格的男子。”但她马卜接着用一种批评的口吻说,“但他也是一个内在很软弱的男子。”

“好男人一般都是软弱和尢能的。”我插嘴说。

“可能你说得对。”安妮一脸茫然,这时候,安妮下定了决心一口气地说下去。

“他和一个女人相好了有两年了我才知道,而且是那个女人的丈夫打电话米我才知道的。冈为我太爱他所以太相信他了。

“那天我在公司,接到一个男人从同内打来的长途电话。男人在电话里说,我先生跟他的太太有染。我当时一点都不相信。而且这个男人的声音听起来很猥琐。我骂他神经病就挂了电话。但他马卜义打电话过来,问我先生身边是不足仃一个女助手,还说出了她的名字。我当时听了就半信半疑起来。他跟着又说,现在他太太因为我丈夫的原因要跟他离婚,所以他来找我商量对策。

“我当时就他他说:首先,我不会和你商量什么对策。因为我不知道你所讲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即使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也是你和你太太的事,与我无关。男人丁是换了口气。说让我劝我先生放弃他的太太,因为是他在破坏他的家庭幸福。

“放下电话以后我心里很茫然。这件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我想过我结婚后曾绎历了几十场重大的风浪,我都一一去面对、承受,我们这对患难夫妻互相支撑到今天,从来没有想过这类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甚至下了班都不敢同家,怕看到我的先生不知说什么话。

“这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三岁了,是个男孩,很聪明很漂亮,是我和我先十的至爱。我的婚娴生活出现了第三者?怎么我一点也察觉不到?我徘徊在街上,一再地问自己,他还爱我和我们的孩子吗?到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安妮说到这里,询问似的望着我,似乎问我她的反应对不对。

我点点头:“当然,他还爱不爱你们这是很重要的。”

“我同到了家,平静地问他。他并不承认,我相信了他,并整理他的行李袋。过了一段时间,我偶然翻到了那个女人的裸体相片,当时感觉被人一骗再骗,真如刀割一般痛心,但我还是选择沟通,了解真相去到什么程度。

“我非常痛心地问他,你对我们的婚姻到底有什么不满意?是不是我们的家庭生活太刻板了?或者你已经对我厌倦了?是不是我对你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但他都一一作了否认。”

“但总有一个原因的吧。”我忍不住说。

“在不能逃避的时候,他终于说了出来。早先我们到香港共同创业,白手起家,儿子出生后他公司生意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令我们首次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回到家里很有满足感,很有一家之主的感觉。但后来同国内搞工厂,生意极不顺利,后来更遭清盘,而自己太太在香港住文化传播公司和照顾孩子。对比妻子的成功,压力很大。而这个女人是他公司的员工,在他心情不好时还可以让他随意去骂。在这个女人身上,他可以得到男人的尊严。况且她从自己丈夫身上得不到满足,自然希望从他身上得到寄托;但每次回到家里见到自己的太太和儿子,他都有强烈的内疚。所以那个女人也非常清楚他的状况,就是他还非常爱他的妻子,爱他的儿子,他绝对不会放弃我们母子两人。”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这个女人为了他,已经和丈夫离了婚。所以你说他是不是一个软弱的人?”

“我那段时间真是很茫然,常常有欲哭无泪的感觉。我的丈夫既不是好色之徒,除了抽烟厉害,也没有别的坏习惯。我们都是第一次拍拖对象,两年后有了孩子。他在生活中事事迁就我,不是一个大男人。这些年来我们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浪,我都在他身边支持他,不离不弃,无论是工作上、官司,哪怕是黑社会上门威胁,还是生活当中他因肝炎住院,我一人挺着七个多月的身孕每天来回医院、公司、家三方面的兼顾,到生儿子那一刻,也是我一人在医院中度过,共患难至今天。但是,今天却面临这样一个危机问题。”

一时我们都沉默了。确实是,有什么样的婚姻是可以保证天长地久的呢?

……

P41-44

序言

改革开放30年,身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广东人,一个广州人,用当前的话来说,就是“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地”的人,对这30年,我们有什么总结?

看看历史纪实,30年前,这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我们自己,在干些什么呢?中国传统的反思风格是以小显大,先从自己做起,这个传统,是古人传下来的。大口号不要讲这么多,一件一件事情做起。想想这30多年的历史,我们都是共产党的好孩子,因此所有人的经历都是相似的,因此也很好总结。

一个场景:1966年夏天的傍晚,周末。广州市流花路中苏友好友谊大厦,一座宏伟的灰色的苏式建筑,后为广州市交易会大楼。

一组组干部模样的男人女人成群结队且面带笑容地走进大楼,其中一对夫妇,丈夫个子很高,中山装,偏瘦,风度儒雅,妻子稍稍烫了头发,典型的上海女人的脸,他们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女孩子个子高挑,一看就是身材像父亲,但脸却像母亲,上海人的脸。走进大厦的大厅,大厅里满是跳交际舞的人,夫妻很快就旋转在跳舞的人群里。

女孩子站在跳舞的大人们的外面,低着头。她困惑地看着一双双男人的皮鞋和女人的高跟鞋,她抬起头,想在熙熙攘攘的跳舞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双亲,但很困难。在她的眼睛里,好像每一对跳舞的人都是那么的相像,男的中山装,女的烫了头发。她模糊地记得父母好像为母亲现在头上的发型争吵过,但不是激烈的。

女孩子记起了这座大厦里的另外的世界,有两个厅是她最喜爱的。其中一个存二楼,是专门放木偶戏的,上一个周末,她就在那里看了《小铃铛》,另一个厅是在大厦旁边的林荫小路上,在通往中苏友好友谊大厦的露天电影放映场的路上,那是一个哈哈镜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哈哈镜。小女孩站在里面,仿佛置身在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她自己的身子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一会儿变胖,一会儿变瘦。她太喜欢那个地方了,她可以在里面待上一个小时。

想着那两个美妙的地方,女孩子悄悄退出了乐队正在奏着《红河谷》的舞厅。她不知道,重新听到乐队演奏这首乐曲,要在15年以后。

2000多公里以外的首都北京,毛泽东正在用一支铅笔在一张旧的《北京日报》的空白处写下了他的震惊世界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也是这一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广州很快也卷进了席卷全国的“文革”中。女孩子参加的那场舞会,是中苏友好友谊大厦的最后一场舞会,也是她父母的最后一场舞会。

中苏友好友谊大厦后改为交易会大厦,继续发挥着她对广州的重要经济作用。只是再没有舞厅,没有哈哈镜,没有露天电影院,没有木偶戏。

也是从这一天起,小女孩进入了一个红色世界,她的母校是广州市东风二路小学,现在叫东风西路小学,文革前叫德宣西路小学。她的先后两个班主任一个姓阮,一个姓温,后者是改革开放涌现出来的广州本地的第一代饮食界富豪“胜记”的老板温某的姐姐温莲芳,现常居加拿大。于是女孩先是当红小兵,后当红卫兵。学习毛主席语录成了她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育。1968年的元旦,她和小同学们整齐地排列在学校的广场上,冒着凛冽的寒风,聆听重要的元旦社论,喇叭里传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激越的女声:“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一处处火山爆发,一顶顶皇冠落地,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处安全的绿洲了。”

女孩在红色世界中慢慢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

——截选自自序《片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爱情遇上爱情/开放时代纪实文学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梅//学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2499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