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文献”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滥觞、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隋唐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的序幕、敦煌及吐鲁番地区发现的的粟特文文献、藏文大藏经的翻译、古代的金石铭刻和简牍等内容。
图书 | 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文献探幽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文献”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滥觞、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隋唐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的序幕、敦煌及吐鲁番地区发现的的粟特文文献、藏文大藏经的翻译、古代的金石铭刻和简牍等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滥觞 第一节 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前的记事方法 第二节 彝族文字的创制和早期文献 一 彝族和彝文的创制 二 早期彝文文献 第三节 怯卢字文献 一 鄯善国和怯卢字 二 怯卢字文献 第四节 焉耆-龟兹文文献 一 龟兹、焉耆国和龟兹-焉耆文 二 焉耆-龟兹文文献 第五节 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 第二章 隋唐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的序幕 第一节 于阗文文献 一 于阗王国和于阗文的使用 二 现存的于阗文文献 第二节 粟特文文献 一 粟特人和粟特文字的使用 二 敦煌及吐鲁番地区发现的的粟特文文献 三 摩尼体粟特文 第三节 突厥文文献 一 突厥汗国和突厥文 二 突厥文文献 第四节 回鹘文文献 一 回鹘王国和回鹘文 二 早期回鹘文文献 第五节 藏文文献 一 吐蕃王朝和藏文的创制 二 藏文大藏经的翻译 三 医学文献的编纂 四 敦煌发现的藏文文献 五 藏文书籍的特殊装帧形式 六 古代的金石铭刻和简牍 第六节 隋唐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 第三章 宋辽夏金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的发展 第一节 契丹文文献 一 契丹文的创制及汉籍的翻译 二 契丹字碑刻文献 第二节 西夏文文献 一 西夏文字的创制和使用 二 翻译中原地区的典籍 三 西夏撰著的书籍 四 西夏的刻本文献 五 西夏的活字本文献 六 西夏的写本文献 七 西夏文碑刻等金石文献 八 西夏文献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 女真文文献 一 女真文的创制 二 翻译汉文书籍 三 现存的女真文文献 第四节 回鹘文文献. 一 回鹘文文献的编译 二 回鹘文的雕版印刷 三 回鹘文的活字印刷 四 喀喇汗王朝的回鹘文文献 第五节 藏文文献 一 佛教经典的继续翻译 二 世俗文献的撰著 三 西夏地区的藏文刻本文献 第六节 傣文文献 一 傣族文化和傣文的创制及使用 二 傣文文献的特殊载体 三 傣文大藏经 四 傣文世俗文献 第七节 纳西东巴文的创制 一 纳西族和东巴文化 二 纳西东巴文的创制 第八节 宋辽夏金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特点 第四章 元代民族文字文献的繁荣 第一节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 一 蒙古族和回鹘式蒙古文的创制 二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 第二节 八思巴字文献 一 八思巴字的创制与使用 二 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 三 八思巴字碑铭 第三节 回鹘文文献 一 回鹘文文献印刷的发展 二 回鹘文宗教和世俗文献 第四节 察合台文文献 第五节 藏文文献 一 藏文文献及目录的编著 二 世俗文献的撰著 三 藏文文献的刊本 第六节 西夏文文献 一 蒙古时期刊印西夏文佛经 二 元代刊印西夏文大藏经及单部佛经 三 西夏文活字版佛经 第七节 元代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 第五章 明代民族文字文献的延续 第一节 四夷馆和《华夷译语》 一 四夷馆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二 四夷馆的日常事务 三 四夷馆编纂的《译语》 第二节 蒙古文文献 一 明代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 二 明代官方编纂的蒙古文文献 三 明代蒙古地区蒙古文文献 第三节 察合台文文献 第四节 藏文文献 一 藏文大藏经的继续编辑和刊印 二 个人著作大量编撰 第五节 彝文文献 一 彝族的发展和彝文的使用 二 彝文书籍的编撰 三 木刻本文献 四 文献的质料和装帧 五 文献传播的特殊地点和方式 六 金石资料 第六节 其他民族文字文献 一 女真文文献 二 西夏文文献 三 回鹘文文献 四 傣文文献 五 方块白文文献的编写和流传 第七节 明代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 第六章 清代民族文字文献的创新和发展 第一节 四译馆及其编辑的《译语》 第二节 满文文献 一 满族的兴起和满文的创制、使用 二 满文文献的滥觞 三 满文官刻图书的发展 四 满文官刻图书的繁荣 五 满文官刻图书的鼎盛 六 满文官刻图书的式微 七 满文坊刻本 八 满文抄本 九 满文档案 十 满文碑铭 第三节 蒙古文文献 一 蒙古文文献的编纂 二 蒙古文文献的版本和印刷 三 蒙古文档案和铭刻 四 托忒蒙古文文献 第四节 察合台文文献 一 文学作品 二 史学和其他作品 三 翻译作品 第五节 藏文文献 一 藏文大藏经的雕刊高潮 二 丰富多彩的世俗著作 三 德格印经院 第六节 纳西东巴文和哥巴文文献 一 纳西族的发展和东巴文文献的类别 二 东巴文文献 三 东巴经的版式、收藏与传播 四 哥巴文和玛丽玛萨文、阮可文文献 第七节 彝文文献 一 综合类典籍《西南彝志》的形成 二 史书的继续编写 三 文学类典籍整理 四 医书和字汇书的编写 五 继续雕版印刷 六 碑刻 第八节 方块壮字文献 一 壮族的历史和文化 二 方块壮字 三 现存的方块壮字文献 第九节 其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 一 傣文文献的编写和流传 二 水书文献的编写和流传 三 尔苏沙巴文文献 第十节 清代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 中国历代良族古文字文献大事记 参考著作论文目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文献探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史金波//黄润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6102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211 |
丛书名 | |
印张 | 2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8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