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绕不过的肉身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里有汉奸、有志士、有君子、有小人,这里有激情、有理性、有诗意的表述,更有细节的震撼。这样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肉身和灵魂的挣扎。

耿立的作品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随笔排行榜”!

《光明日报》《文艺报》《南方都市报》《文汇读书周报》《散文海外版》等多家媒体评论耿立散文!

内容推荐

耿立的这本散文,从肉身入手,在精神处徜徉,不道学,不伪饰,给肉体的适意和精神的圆满以合理的评价,或者说肉体的欲望和精神的自由的关系就像石头和蛋的关系:“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

目录

自序

为了免于自杀的写作

足履山河

胡人周涛

文人秋雨

是谁把他逼成了古怪和孤愤?

泣哭的悲情文化分析

精神如何还乡?

“追忆”的诗学

一意孤行的废名

“背影”的隐喻

遮蔽与记忆:赵一曼

谁的精神?何种精神?

心理文化结构和散文

黄昏的风景

孙犁的文革“书衣文”

欲望与当代伦理的困境

身体在场的追问

性的奴役与命运的偶在

不惊世,毋宁死

《顾准日记》:良知未泯的记录

张中晓:抛弃乌托邦的绝唱

陈白尘:牛棚的血泪

翰墨谢孔宾

《瓮中杂俎》:独特年代的见证

丰子恺:乱世的淡定与文字

汪精卫:龙种抑或跳蚤

黄花·夕阳·山外山

前世出家今在家:周作人

胡兰成:绕不过的肉身

文章将军

临终的眼:萧红

书生意气

情笺

试读章节

为了免于自杀的写作

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开篇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一个人只有被命运抛到绝望的地角,思考生与死,那他才能从绝望中新生。给人希望的不是希望,而是绝望!

史铁生的散文是一种绝望的记录,是无法把握偶然,在困境中带着血迹的印痕,它充满了对命运的疑惑和对荒谬及困境的认同,这是他区别当下许多作家的地方。

史铁生的散文是一种独异的生命的存在,是一种对人的命运倾听与倾诉的文字。也许是因为他身体的残障,这限制了他,也成全了他,他迎面触碰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人说苦难就像影子陪伴着人的生活,没有苦难的生活是不应当称之为生活的,但人们总想生活得轻逸。二十一岁那年,原先生龙活虎的史铁生没有了,人生产生裂痕,从群体的插队、陕北的窑洞牛群,到独自一人与伤痛握手、与轮椅陪伴,从喧嚣的世间一下堕入苦痛铸成的冰窟,史铁生时时面对的是与死神的较量。在人们问他为什么写作时,史铁生回答说“为了不至于自杀”。而活着是难的,首先,我想人们应该追问的是活下去的根基是什么?我是谁?我为何物?我的归宿及路途的坎凛与顺遂?这里面透出许多不可说,也说不透的东西。

对史铁生来说,这个根基是写作,在写作中他敞开自己,追问人的终极意义。在写作中史铁生进行人生的精神长旅,对爱、性、生命、残疾、宗教和困境,史铁生就像叩着一堵墙,他苦苦思索墙的回声,命运.是可抗争的吗?他用笔与命运拔河,无始无终,“活得要有意义”,“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要求意义就是要求生命的重量……得有一种重量,你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愿意为之累,愿意在他的引力下耗尽性命”,但是我们追问,意义是在人生的背后呢,还是在行进的过程中?“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但是,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虚无你才能够进入这审美的境地,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绝望你才能找到这审美的救助。但这虚无与绝望难道不会使你痛苦,是的,除非你为此痛苦,除非这痛苦足够大,大得不可动摇,除非这样你才能甘心从目的转向过程,从对目的的焦虑转向对过程的关注,除非这样的痛苦与你同在,永远与你同在,你才能够永远欣赏到人类的步伐和舞姿,赞美着生命的呼喊与歌唱,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中创造意义,直到死神和天使一起接你回去,你依然没有玩够,但你不惊慌,你知道过程怎么能有个完呢?过程到处继续,在人间、在天堂、在地狱,过程都是上帝的巧妙设计。”人是难的,人生布满了孔洞,史铁生从自己命运的残障,推己及人,推人及己,走上了超越和拯救的路途,他不再把人生的苦涩看成苦涩,而是把它看作是对自己心性的一种考量。史铁生对自己写作的追问,就是对人生苦难的追问: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便每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一个人瘫痪是悲剧,但一个人沉沦了是悲哀。悲剧是一种毁灭,悲哀唤起的是一种情绪。

人生就是困境,这种困境史铁生认为是三个根本的永恒的东西构成了人生的背景。一是孤独:人生来注定只能是他自己,人生来是被抛在他者中间,无法与他者彻底沟通。二是痛苦: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三则是恐惧: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走向死!这三种东西奴役着人折磨着人,使人生布满了荒谬和残缺的孔洞。

承认孔洞是人生的应有之义,填充它,因为有孤独才有实现爱的狂喜,因为有欲望,才有实现欲望的快乐!为了免于自杀,史铁生选择了写作。

写作对史铁生来说是一种对人生孔洞的充实,也是在寻找一种存活的理由。后来活着和写作已经是一回事,写作被史铁生当作一种生命的价值来追求,写作的笔就是站立着的他,他用笔存活、糊口,换得爱情。乌纳穆诺说“爱是悲伤的慰解;它是对抗死亡的唯一药剂,因为它就是死亡的兄弟”,当史铁生没有用笔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的时候,他获得了爱,那是母爱,是一种血缘的流淌,但他也渴望着情爱,虽然他的身体阻止了他精神的肉欲的成分,残疾和爱是史铁生文章的主题!在散文《好运设计》、《爱情问题》里,我们可探察到这个方面的隐秘信息,史铁生渴望一个健壮的身体,吸引女性的身体,但他又感到爱本身是一种孤独,接着又否定这孤独,把爱说成是一种祈祷!

爱是以性作为仪式作为表达的,“正是,因为性,以其极端的遮蔽状态和极端的敞开形式,符合了爱的要求”。但史铁生陷到了一个困境里,史铁生在《病隙碎笔》里写到了这种尴尬,“我记得,当爱情到来之时,此一铁生双腿已残,他是多么地渴望爱情呵,可我却亲手把‘不能进入’写进了他心里”。残疾人也是有爱的,一生未得到爱的人岂止是残疾者?在与困境周旋的过程中,爱与性并不因残疾而丢失,“难言之隐一经说破,性爱从繁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残疾人有什么性障碍可言?”但是人们往往成为性的奴役对象。中国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那个女人是一个丑八怪,他也甘愿受她的奴役,在性的奴役中,往往使人产生幻想,别尔嘉耶夫区分了爱的类型:上升的爱与下降的爱。钟情之爱以及比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广泛的爱欲是上升的爱;下降的爱,是奉献的爱,而不是索取的爱,这是怜悯的爱,同情的爱。“不懂得仁慈和怜悯的爱欲之爱将获得魔鬼般的特征并折磨人。纯粹状态的爱欲是奴役,是爱者的奴役和被爱者的奴役。

P1-3

序言

在准备敲击键盘的时候,横亘脑际的问题又一次闪回:是谁在漠视肉身?

其实历史一再吊诡的显示所谓精神和思想的反叛,多是从肉身开始,而对思想异端的弹杀,也是从肉身开始。在明代的朝廷上,对大臣的惩罚,就是扒下衣服打屁股,应该说屁股是人的另一副面孔,打屁股和掴脸差不多,虽不是一掴一掌血,但对局部身体(臀部)的羞辱和展示,那也起到了对灵魂的警告和羞辱的目的。文革中剃阴阳头,在脖子上挂破鞋,也是对肉身的压抑和侮辱。记得童年时看电影,许多女英雄人物的胸部都是扁平的,没有了性征符号,一到出现日伪特务或者国民党女特务,那腰身的婀娜,胸部的突出,口红的艳丽,还有卷曲的头发,年少虽不谙世事,但生理的反应还是本能的一下就拉直了眼睛,觉得女英雄的气息可敬,而女特务的气味可亲。

无可否认肉身是蛊惑人的。记得看《青蛇》里张曼玉饰演的小青和王祖贤饰演的白蛇,在那西湖边上,小青娇懒地嗔着“姐姐,十步一歇,该歇歇了”,然后两个美人肆意地扭动着蛇腰,“扭啊扭,扭啊扭啊扭啊扭”,西湖的船家就此晕了一片,直把西湖当作了土耳其浴,纷纷落水。

青白二蛇展示的是轻纱下肉身的风情,她们腰肢轻摆,明明白白就是卖弄性感,就是让肉身颠倒众生,给伦理压抑下的肉身以合理的’地位,肉身无罪。

暑期我与儿子在世纪坛看古罗马和希腊的文物展,那些在书本上出现过的雕塑,一下子离我只有五厘米的距离,如果不是内心珍爱文物的思维还在,我定会毫不犹疑用手去触摸那些健美的还有着肉感的汉白玉。

应该像米芾跪拜石头一样,看着那些臂膀,那些性感的唇、乳房、腰身和丰沛的臀部,比星空更让人遐想。当时痴痴的状态,最像宝玉看到宝钗雪白的膀子,禁不住想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还可以摸一下,意淫的呆子宝玉也禁不住肉身的诱惑吧。

但是人的肉身往往是被包裹得最为严实的,偶有春光泄露,就如爆炸了核弹一样。不知什么时候,人们把肉身当作了邪恶,在柏拉图那里,身体是虚幻的,而灵魂是实在的,在东方亦是如此,灵与肉有了分割,肉身多被看成了不洁。

柏拉图在《斐多篇》说灵魂只有摆脱了肉身的桎梏才有智慧,在人为划分的等级秩序中,肉身处在最下层。在希腊神话中,爱是阿芙洛蒂特,这个肉感的、贪恋声色的女神管辖的领域,而柏拉图认为爱可以不依附于肉身。《旧约》里也有动人的声色描写。(《雅歌》里有这样的诗句:你的两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对小鹿)而在受过柏拉图哲学影响的《新约》里,只有一本正经的布道,肉身被贬低为只是灵魂的寄居地,天然的趋向邪恶了。

肉身是天然的仆从么?肉身和灵从被人割裂的时候起,就一刻都没有放弃过抗争,从来也没有在城头举起降幡,是谁说:身体永远具有革命性,它代表了不能被编码的本质?

历史上代表不能被编码本质的莫过于东汉末年的祢衡,他文采好,音乐才能也佳,曹操封他做鼓吏,一日官员满座,举行盛典,命祢衡击鼓。《后汉书》中对祢衡击鼓是这样描写的:“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祢衡以鼓抒怀,鼓声高亢悲凉,周围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当他来到曹操面前时,被人阻止。问他为何不换衣裳,敢这样放肆。而祢衡接着干出的事,真的是惊天动地,让所有的人惊悚。祢衡居然当着曹操和众人的面,不慌不忙地脱了个精光!露出了肉身,露出了本真,然后再施施然穿上规定的甲衣、裤子。肉身的绽露本是对曹公的羞辱,但曹操毕竟是曹操,只是笑笑说:“本欲辱衡,衡反辱孤”,遂放掉了祢衡。京戏里有一出《击鼓骂曹》说的就是这一故事,当时祢衡擂的鼓曲是自创的,叫《渔阳三挝》,渊渊有金石声,曹操虽然没杀他,但后来借黄祖之手将他除掉了。临刑前,祢衡手执鼓棰,最后一次擂了《渔阳三挝》,擂得悲风呜咽,神号鬼泣,地暗天昏。擂罢,丢掉鼓棰,长叹一声:“今后这世上再不会有《渔阳三挝》了!”这有点像嵇康临刑。

从祢衡的赤身到祢衡的慷慨赴死,我们能说是肉身惹的祸么?对不义和所谓的衣冠楚楚,露出赤子的本来面目,怕是最好的表达了。肉身是一种有别于伦理的符号,对不同符号的展示或者解释,代表了主体的不同的价值选择,肉身展示的主体未必龌龊,袍子下的灵魂的小也未必高尚。肉身本是自然的,只是后来被人编码了,肉身的很多的沉重是别人叙述出来的。

刘小枫曾在《沉重的肉身》里讲过故事:

大约三千年前,赫拉克勒斯(Herakles)经历过青春期的情感骚乱之后,离了婚,过起自在的独居生活,以便把自己下一步的生活之路想清楚。同年夏天,赫拉克勒斯坐在僻静处的树下读荷马的《奥德修斯》,见到两个女人朝自己走来。这两位女人分别叫卡吉娅和阿蕾特。卡吉娅生得“肌体丰盈而柔软,脸上涂涂抹抹”,“穿着最足以使青春光彩焕发的袍子”,走路时女性体态的性征显得格外突出。用现代话说,卡吉娅颇富性感,一副懂得享用生命的样子。阿蕾特生得质朴,恬美,气质剔透,“身上装饰纯净,眼神谦和,仪态端庄,身穿白袍”。她自称与神明有特殊关系,是神明的伴侣,因为她浑身是偶然……一个轻盈,一个沉重。

这个名为“十字路口上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揭示了人类“灵与肉”的伦理困境,可惜两千多年来却一直被苏格拉底的那句“你应该与阿蕾特一起”给掩盖了。对此,讲故事的刘小枫认为,就肉身的天然体质来说,这两个女人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差别。经过苏格拉底的叙事,卡吉娅的身体向赫拉克勒斯期许的感官的适意、丰满和享受就成了“邪恶、淫荡”,阿蕾特的身体期许的辛劳、沉重和美好就成了“美德、美好”。所以,女人身体的伦理价值其实是男人的叙述构造出来的。

在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轻盈的女性却只是一种有着迷人魅力的美好事物。托马斯接受了轻盈,并没有因此而堕落或丧失自我,而是切切实实地体验到了身体摆脱灵魂的飘飘然的快乐。昆德拉试图回答色诺芬想到而不敢问苏格拉底的问题:为了体验到美好的生命,让身体承负灵魂而变得辛劳和沉重是否真有必要?“等待对美好事物发生欲望的耐心”是否必需?走向美好的生命时辰,为什么就“不能抄近路”?生命之路为什么不可以走得轻逸些?

如果我们不带偏见,我们会认同:肉身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被彻底否定和拒绝的。否定了肉身的人,未必会比亲近于肉身的人走的路近,我们说的是到幸福那里的路。

在西方《十日谈》和东方《金瓶梅》里,我们看到了肉身挣脱中世纪黑暗的狂欢。西门大官人在“醉闹葡萄架”里,把潘金莲吊起,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全无遮拦的潘金莲的造型,那是在王学左派启蒙后才有的景象。我们知道,男女之爱是靠肉身的结合而完成的,有人说通向爱的方式有很多,肉身彼此的纠结只是爱的一种,有人说只有肉身难免动物,但肉身无疑是通向心灵的最便捷的道路。

有部电影《爱的风暴》,也许它能回答一些灵与肉互相转换的问题。犹太少女卢琪娅,在二战中被纳粹关入集中营,说不定哪天她就会被带进焚尸炉,恐惧一直笼罩着这个无辜的羔羊。然党卫队军官麦克斯被卢琪娅的美貌吸引,以让卢琪娅活命为条件,将卢琪娅变成自己性奴役的对象。

随着两人性爱关系的加深,麦克斯真心爱上了卢琪娅,对她言听计从。虽然最初麦克斯是被单纯的肉欲所驱使占有了卢琪娅,但是后来他却从心里的深处爱上了卢琪娅。卢琪娅开始变得高傲,在性爱中也占据了高地。麦克斯拜伏在卢琪娅面前,像仆人一般地服从于她,忠实于她。

卢琪娅感受到了麦克斯那超越单纯的肉身的爱。如果没有肉身的关系,仅是纯粹的精神恋,恐怕原本的主子和仆人的关系不会发生这样令人惊诧的逆转,卢琪娅的肉体对于麦克斯的畸形的爱也产生出了异样的共鸣。在这场不知何时死神就会降临的性爱中,两人释放出巨大的激情,无止境地追求着对方的肉体。

二战结束,重获人身自由的卢琪娅与一位音乐指挥家结了婚。

有次,丈夫受聘在维也纳国立剧院担任指挥,夫妻两人便一同前往维也纳,准备投宿在当地的一家饭店,然而命运让卢琪娅见到了隐姓埋名在这家饭店供职的麦克斯。卢琪娅立刻向丈夫要求离开饭店,但不知情的丈夫只是安慰说:“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仍是在这家饭店里安顿下来。

一日,卢琪娅的丈夫因事外出,惊恐的麦克斯怕卢琪娅告密,而强行闯入卢琪娅的房间,失声嚎叫着:“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为什么到这里来?”然后就是殴打,而就在两人厮打在一起,纠缠不清之时,十几年前的性爱记忆突然涌现出来,两人又像动物一般贪婪地啃噬起对方的肉体。

卢琪娅同丈夫分手了,她一人选择留在维也纳,然后和麦克斯同居,麦克斯过去的纳粹同伙知道卢琪娅的事后,逼迫麦克斯赶走卢琪娅。走到末途的麦克斯和卢琪娅躲进房间里,双双沉溺于疯狂的性爱之中……

写到这里我们是否追问一下:卢琪娅的丈夫,作为男人,无疑是优雅而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但他带给卢琪娅的肉身的快感却无法同麦克斯相比。

卢琪娅和麦克斯再见后,两人之间的性爱之火又重新燃烧起来,原先肉身的记忆在卢琪娅身上苏醒了。这时的卢琪娅根本不愿意再回到丈夫身边。她选择了外在条件处于劣势的麦克斯,这又是一个“绕不过的肉身”的故事。身体是有记忆的,在某个时候,身体醒来时,身体的汁液会喷涌而起,无法遏制。虽然卢琪娅和麦克斯最后被纳粹的余孽杀害,但卢琪娅是快乐赴死的。

肉身是美的,也是充满灵性的,也许是因为肉身附加过多的伦理和意识,肉身变得沉重,最后肉身变得板结,潜藏在肉身的欲望被看成不洁,甚至是罪。

是谁在漠视肉身?是作为码字者的手工知识分子么?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在画家、作家、雕塑家那里,肉身被摆放到神灵的位置,在这些人的眼里心里颜色下文字下,肉身是那么健康,肉身是无罪的,本来肉身和精神是无法分割的,但又是谁分割了它们?灵魂能令身体不安,但肉身也能颠覆精神。

但有的人担心肉身没有伦理和精神的束缚,是否会如野马奔腾在如花的原野,把好的景象践踏,但是人类历史上邪恶的精神对人类的伤害比肉身更大,最后连肉身也保存不住,那时肉身为精神殉葬。

肉身和精神是一而二,二而一,精神不该漠视肉身,肉身借精神提升品格,其实最基础的原本是肉身,只有肉身才能安顿灵魂,这是灵魂的屋宇,病态的屋子漏雨的屋子,灵魂难免发霉。

回到文章,文章也是有肉身的,当有人说这文章有骨,有气,这不是回到肉身,又是回到哪里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绕不过的肉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耿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89229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4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30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