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十二章,采用归纳、推理、判断这三种方式,分别对对周秦、两汉、魏晋、宋齐梁陈、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代这九个历史时期的诗文、词曲、著作、文人等作了评论,略事衡量,旨在希望能对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图书 |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全书共分十二章,采用归纳、推理、判断这三种方式,分别对对周秦、两汉、魏晋、宋齐梁陈、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代这九个历史时期的诗文、词曲、著作、文人等作了评论,略事衡量,旨在希望能对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 第一章 文学之义界 (一)文之本义及其歧义 (二)历代文学之义界 (三)近世文学之义界 第二章 文学批评 (一)批评之意义 (二)批评之派别 第三章 中国文学批评史总述 第四章 周秦批评史 (一)孔丘诗说 (二)卜商诗说 (三)孟轲诗说 (四)苟卿诗学及诗说 (五)结论 第五章 两汉批评史 (一)司马迁文评 (二)扬雄赋评 (三)班固诗赋分类 (四)王充论文 第六章 魏晋批评史 (一)魏文《述典》 (二)陈思《序书》 (三)应场《文论》 (四)陆机《文赋》 (五)仲洽《流别》 (六)李充《翰林》 (七)葛洪《抱朴子》文说 第七章 宋齐梁陈批评史 (一)范晔文论 (二)谢灵运评文人 (三)沈约声律说 (四)刘勰《文心雕龙》 (五)钟嵘《诗品》 (六)萧绎文笔辨 (七)萧统评《陶集》 (八)萧纲论当时文体 (九)萧子显《文学传论》 (十)江淹《杂体诗叙》 (十一)总述南朝评文之趋势 第八章 北朝批评史 (一)引说 (二)颜之推《家训》文论 第九章 隋唐批评史 (一)隋代文评 (二)初唐文评 (三)盛唐文评 (四)中唐文评 (五)晚唐文评 第十章 两宋批评史 (一)诗评 (二)词评 (三)骈散文评 (四)宋代古文评 第十一章 元明批评史 (一)诗评 (二)骈散文评 (三)词曲评 第十二章 清代批评史 (一)诗评 (二)词曲评 (三)曲评 (四)骈散文评 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钟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9281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0 |
出版时间 | 2008-07-01 |
首版时间 | 2008-07-01 |
印刷时间 | 200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9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