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刑事法评论(第24卷2009)
内容
编辑推荐

刑事法评论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大型刑事法连续出版物,并已成为CSSCI的来源集刊。本卷在延续以往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并有所创新,收录的文章也多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并兼有交叉学科的研究。随着刑事法评论成为核心集刊,纳入正规的学术评价体系,本出版物在刑法学界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

理论前沿

民国时期刑法主客观主义之争/张诚

一、引言

二、民国时期代表著作及选取理由

三、主客观主义论争的展开

四、客观主义的弱化及原因

五、结论

“合理怀疑”的接受:辛普森案中的法律论证/孙光宁

一、开端:DNA“共识”的祛魅

二、巩固:“听众”对EDTA的疑惑

三、确立:综合性论证方案的共同指向

四、结语:法律论证价值及其限度

刑事程序研究

积极能否中立:刑事法官认证的能动性研究/陈如超

一、刑事法官能动性认证与司法能动主义福柯监狱思想研究——监狱的权力分析/孙运梁

二、刑事法官能动认证的合理性论证

三、刑事法官能动认证能否保持中立

四、刑事法官能动认证“度”的艺术:积极与中立的平衡

刑事冲突解决的失衡与校正——被害人保护视角/朱桐辉

一、困难的平衡:刑事司法中的三对冲突

二、冲突解决立场看现代刑事司法

三、呼应还是背离:与刑法、民事诉讼的对比

四、自由主义的失真与男性视角

五、方向与选择

六、平衡与校正

试验与现实之间——“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与辩护律师作用的扩大”项目报告/褚福民

一、理论与现实的异同:三种试验方案之分析

二、访谈与调研的展示:对比组视角下的试验效果

三、成果与忧虑并存:试验效果的全面考察

四、观察与思考的深入:对若干问题的理论分析

刑事再审制度的价值模式/黄士元

一、“法的安定性”与“法的公平性”

二、西方国家刑事再审的价值模式

三、我国刑事再审的价值模式

犯罪学研究

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整体性反思/王燕飞

一、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整体状况

二、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展望

阅读加罗法洛——以自然犯、法定犯理论为中心/米传勇

一、自然犯、法定犯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自然犯、法定犯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自然犯、法定犯理论的创新与缺憾

四、结语

域外传译

刑法理论的性质与功能/[美]乔治·弗莱彻文江溯译

一、引言

二、何种类型的探究是刑法理论?

三、刑法理论的功能是什么?

法益概念与“损害原则”/[英]安德鲁·冯·赫尔希文樊文译

一、导论

二、“损害原则”

三、“损害原则”、利益和法益

四、对于法益理论的意义

五、总结

日本受刑人处遇理念的变迁及今后的展望/[日]本庄武文曹菲译

一、引言

二、日本式行刑中的受刑人处遇

三、行刑改革与日本式行刑的变革

四、今后处遇的应然状态与日本式行刑的去向

五、结语

域外视野

论法律认识错误 ——德国禁止错误理论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

改造的启示/王莹

一、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构成中之地位

二、违法性认识的内容

三、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法律后果

四、结语

德国刑法学中的义务犯理论/何庆仁

一、Roxin的义务犯理论

二、Jakobs的义务犯理论

三、Roxin与Jakobs的义务犯理论之比较:代小结

福柯监狱思想研究——监狱的权力分析/孙运梁

一、引言

二、圆形监狱和监狱情报小组

三、作为规训场所的监狱

四、监狱群岛与监狱连续统一体

学术随笔

道冲不盈——兼谈法律本质/林东茂

一、前言

二、《道德经》第四章解义

三、以气比道

四、东西方精神上的差异

五、阴阳相济或动态平衡乃事物的本质

六、法律本质亦为阴阳相济或动态平衡

七、刑法体系里的阴阳相济

八、结语

九、后记

附录:浑圆桩要诀

专题研究

论犯罪构成理论构建的价值前提与基本思路/李洁

一、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构建的价值前提概说

二、法的实务操作性

三、法的实质安全性

四、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在安全性、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构建

六、改变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构建基本思路的可能性

超规范问题及其意义——对犯罪认知体系方法论的初步考察/邓君韬

一、引言

二、域外的考察:法系之间的比较

三、自身的审视:中国体系的路向

四、结语

危险接受理论的法理思考/王俊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危险接受理论的本体展开

三、危险接受在犯罪构成中的合理定位

四、结语

单一正犯体系研究/江溯

一、单一正犯体系的历史考察

二、单一正犯体系的两种类型

三、单一正犯体系的理论基础

四、对单一正犯体系的批判及其反驳

五、结论

刑事严格责任之厘清与解构——兼及对本土性研究现状之反思/陈露

一、序论:英美刑法的结构与犯罪心态模式

二、本论:严格责任之厘清与解构

三、余论:严格责任本土性研究的缺陷与出路

数字化量刑方法研究/袁涛

一、引言

二、对各种量刑方法的辩驳

三、量刑方法实现的脉络

四、数字化量刑方法的具体实现

五、数字化量刑的相关问题

六、结语

少数者权利刑法保护比较研究/古丽阿扎提·吐尔逊

一、国际人权公约对少数者权利刑法保护的推动

二、西方国家刑法典中的少数者权利保护

三、我国刑法对少数者权利的保护

四、结语

诉讼证明限度的经济学分析/宋振武

一、波斯纳关于证据法的经济分析的借鉴意义

二、事实探究结构的经济分析

三、证据能力规则的经济分析

四、诉讼证明限度与诉讼法的目的——诉讼法的多元目标收益

监狱适用“修复性矫正方案”调研报告/鲁兰

一、监狱领域如何倡导“修复性矫正方案”

二、现行矫正方案中欠缺关注被害人的内容

三、服刑罪犯对赔偿被害人的理解认识

四、监狱实施“修复性矫正方案”对象及途径

五、“黑恶势力”罪犯与修复性司法矫正方案

六、监狱实施“修复性矫正方案”的相关问题

国际刑事法院“三造诉讼”实证研究/宋健强

一、“三造诉讼”含义解读

二、“重大意义”!

三、“重大意义”?

四、“活法”如何“行动”?ICC十大经典判例解读

五、若干结论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刑事法评论(第24卷2009)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兴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53963
开本 16开
页数 6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81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7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14.01-53
丛书名
印张 3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