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本草纲目养生智慧(药物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浓缩“本草纲目”之精华,再现传世的养生智慧!药食同源,食物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本书从《本草纲目》中甄选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百余种药材,从补中益气、补益精血、补肾壮阳、健脑安神、聪耳明目、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方面,介绍药材的性味、药效,及在保健养生方面的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按照自身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病及保健方法,了解药食养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注重养生的民族,“食”与“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件事,当然也是养生的重中之重。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有些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而且还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而药物不仅能治病还能养生。

药膳食疗学问颇多,不可盲目。毕竟 “药”、“食”都有其各自的偏性,用对了可以一味补全家,用错了当然也贻害不浅。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于日常活,既能利用药食养生之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药膳食疗来治疗一些轻症和慢性疾病。

目录

第一章 熟读“本草”,做自己的保健师

 “本草”的起源与“纲目”的含义

 五味贵和,不可偏胜

 服药有讲究,别让贪食伤药效

 是药三分毒,养生不是滥吃药

 寒热温凉,有的放矢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找对病源是用药的根本

 

第二章 补中益气,激发你的生命活力

 黄芪:补药之长,补气首屈一指

 白术:和中补气的“仙术”

 大麻:是“补”是“毒”区别对待

 甘草:补不足的平民药

 人参:健康延年的百草之王

 胡麻:能使白发返黑的“仙家食品”

 

第三章 补益精血,导引健康的源泉

 黄精:扫尽白发,还你冰雪容颜

 当归:最富浪漫气息的妇科圣药

 芍药:补血养阴,女人的密友

 地黄:生熟有别,使用需明辨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的妙药

 枸杞:补虚明目的不老丹

 麦门冬:美颜色悦肌肤的沿阶草

 金樱子:温补肾阳的糖罐子

 菟丝子:温和补养的通络上品

 

第四章 补肾壮阳,老当益壮不是梦

 蛇床:温肾助阳的刚猛之味

 海马:大海馈赠的名贵药材

 五味子:一药品出五味人生

 覆盆子:生于乡野的补肾佳果

 淫羊霍:让你丢弃拐杖的“中药伟哥”

 肉苁蓉:汲取大地精华的“沙漠人参”

 山茱萸:内外兼修的滋补佳品

 五加皮:分清“南北”免中毒

 

第五章 健脑安神,越老越精的秘密

 百合:补益五脏的美味

 柏子仁:养心安神,百岁不老

 茯苓:健脾补中,让你返老还童

 远志:让健忘失眠远离你

 菖蒲:善入心经,安抚心灵的福音

 

第六章 聪耳明目,耳聪目明精神好

 菊:花中隐士,养生保健长寿命

 茗:阴中之阴,最能降火

 青葙:清肝明目似决明

 漏芦:清热解毒,活血通乳

 决明:八十目不瞑,只缘长年食决明

 地肤:清热除湿疗夜盲

 蒺藜:平肝补肾,祛风明目

 车前草:解肝肠之热,湿热消退眼清亮

 

第七章 美容养颜,美丽从内渗出来

 藁本:驱走栖落在你脸颊上的蝴蝶

 白芷:靓你容颜的“美白仙子”

 兰草:谦谦君子,清香润肌

 女菀:美容驻颜、去黑增白的上佳药品

 牵牛子:花中“勤娘子”,越早越美丽

 珍珠:让你润泽好颜色

 白蔹:清热解毒,美白生肌

 旋覆花:诸花皆升此花沉,行水下气益容颜

 

第八章 延年益寿,天然炼就长生药

 何首乌:活到100岁还是黑发飘飘的秘密

 萎蕤:不寒不燥,益五脏

 天麻:让你一辈子都不糊涂

 天门冬:润肺滋阴,益气延年

 松脂:养足后天之本的仙品

 女贞子:补肝益肾天人合

 苍术:欲长生,常服山精

 南烛:让人像大树一样强壮

试读章节

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一般的小毛病抗一下也就过去了,得了大病才去吃药看大夫。现在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不再缺医少药,养生成了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许多人有一点小问题就赶紧检查、吃药,甚至还有人把吃补药当成高品质生活的标准。

这种现状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其实想来任何事情都是辩证存在的,有其好的一面,自然也会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便利,增加了就医的机会,使人们的健康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却也让人们越来越依赖医生和药物,更有许多OTC药物没了处方和医嘱,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甚至比吃饭都容易,这也损害着人们的健康。药物的滥用是现在非常重要的一个养生障碍,这不仅浪费了药物的资源,也影响了我们的寿命。

在养生方面,我们一定要懂得慎医药,就是说要谨慎地对待医生和药物。要知道“是药三分毒”这句古语可不是危言耸听,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它的副作用往往是相伴相生的。所以说药不能乱吃,医也不能乱投。

不少人都有一种误解,认为西药有副作用,而取自天然的中药没有。其实,中药只是毒副作用小而不是没有,服用中药也应遵医嘱,而不能因为恨病而随意加量。因为药是有毒的,并且咱老祖宗干脆就直接把药称为“毒药”,《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这里所说的毒是指药物的偏性,也就是用药物的偏性,调整阴阳偏盛。古代医家在这方面有很多论述,在中医文献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如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解释“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所偏也”,把药物的毒性看做是药物的偏性,是药物治疗疾病的机理所在。

有的人说:“补药无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其实不然,就说人参吧,好不好?当然好,“百草之王”,补药中的上品!但是得分给谁用,如果什么毛病都没有就吃上一棵,那可就真的是在找病。就拿曾经一度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朱传武偷吃掌柜家的野山参,导致鼻腔出血这段剧情来说吧,这可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真实的表现。野山参是一味中药,具有较强的补气作用,属补药,如果遇有危重病人可以用于急救。然而,青壮年、身体健康的人,吃了人参则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朱传武才会流鼻血。

生活中因服用过量人参而致“人参综合征”的大有人在。人参之所以叫药,不叫食,就是因为它存在药的偏性,有很强的补虚养气作用,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就是药,用在不需要人的身上就是毒。人参服食不当会产生副作用,任何一味补药都不是谁想吃就能可劲吃的。补药随便滥用,照样会伤身。

还有一些热衷于保健的人,听到一些药理知识就随意使用,比如说用银杏叶、胖大海、甘草、草决明等中草药当茶饮似乎是一种时尚,自以为是养生了、保健了。其实不然,中草药是不宜当茶饮用的,无论服用剂量过大还是时间过长,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就拿那个能养肝明目的决明子来说吧,它确实对视神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还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及收缩子宫、降压、降胆固醇。就这些功效而言它的确是保健佳品,可是别忘了它还可引起腹泻,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

如果生病了,“吃药”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药既能治病,也能致病,凡是药或多或少都会伤身伤肝。一些药物对某种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甚至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你暗自庆幸药效显著时,殊不知它也让你受到某种伤害。刘纯在《药治通法补遗》中说:“刀伤留疤,药害留痕,而人无回天之力,故中毒无甚解。”也就是说,人被刀砍之后,会留下瘢痕;人吃毒药之后,也会留下痕迹。但是人不能改变大自然的变化,因此药物中毒之后,是无法彻底解毒的。

不舒服的时候应该找医生去诊治,但却不能把药当成灵丹,完全迷信医药而忘了自我。我们应该学会了解自己的身体,随时注意自我身体的变化。你要注意的不是那些“科学的指标”,而是自己的感觉,毕竟我们是凭感觉活着而不是靠指标。也不要因为手里钱多了,见了保健品就吃,出了“好”药就试,听说哪儿有个好医生就趋之若鹜。

如果想好好地活着,关键是得真学会养生,懂得营养均衡,合理用药,要知道无论多好的东西摄取过量也只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咱们的先祖早就说过:“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就是告诉我们,药是用来治病的,不可以天天吃,而食物性味平和,只有合理的调配才可以补益精气,颐养天年。

P11-13

序言

有病求医,也要求己

人吃五谷杂粮,受四时之气,生病在所难免,求医问药也就必不可少。大多数人都觉得生了大病不求医生不行,小毛病一抗一抗,或是弄点药吃也就过去了。其实这样颇为不妥,小病也不应小觑。如果不及时治疗,同样也会使病情延误,酿成祸患。毕竟大多数人专业知识有限,并不能真正明辨病情,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小病”成“大病”。所以生了病还是要及早发现、及时就医。

人生百年,一辈子一点儿病痛都没有,老来安然而去,这种情况即使有也是极少见的。虽说是一辈子不生病的概率非常小,但谁不希望生病这种事离我们越远越好。一旦生了病,花钱是小,我们身体的损耗是大。毕竟身体是咱自己的,平日的保养、保健还得靠自己。日常的保健做好了,既能提高身体素质,又能少生病。所以说健康这件事,求医更要求己。

千百年来,无论疗疾还是养生,中药都是必不可少的。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很多中药早已经跨出了百子柜的界限,加入到美食的行列。比如说人们在煲汤的时候,经常会选用一些传统的中药材放进去,这样不仅能提高营养价值,还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但“是药三分毒”,不论是用中药来治疗疾患,还是用作日常保健,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一点药性、药理和药物的配合关系。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用药的盲目性,还能适当地给美食搭配一些辅料,让这传承千年的悠悠药香给我们的身体最贴心细致的呵护。

《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养生保健的目的就是未病先防,是“治未病”,是不让疾病染身。可是疾病也有防不胜防的时候,一旦疾病上身,那就应及时求助于医生,让医生治疗或给予指导,我们只需要积极配合就可以了。如此求医结合求己,才能很快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要我们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的健康。日常的养生保健要靠自己,生病了要及时求医问药。不过求医时也勿忘求己,只有求医、求己相结合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健康加分。

刘静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本草纲目养生智慧(药物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静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8523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81.3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