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艺
内容
编辑推荐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阿根廷作家。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诗艺》是一本介绍文学、品位,以及博尔赫斯本人的书。

内容推荐

《诗艺》是一本介绍文学、品位,以及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本人的书。一九六七年秋,博尔赫斯封哈佛大学客座演说,就历代作家和文本展开对话,娓娓道来,收放自如。《诗艺》以演说的录音带为基础编辑出版,广征博引,涉及从古至今许多文学现象。

目录

第一讲 诗之谜

第二讲 隐喻

第三讲 说故事

第四讲 文字—音韵与翻译

第五讲 诗与思潮

第六讲 诗人的信条

论收放自如诗艺

试读章节

这首诗里头有一个字对我而言相当的重要:《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我想,“初”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最为受用。在我阅读济慈这几行巨力万钧的诗句时,我在想或许我只是忠于我的记忆而已。或许我从济慈的诗里头所真正得到的震撼,远远来自我儿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记忆,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父亲大声朗读这首诗的印象。事实上,诗与语言都不只是沟通的媒介,也可以是一种激情,一种喜悦——当理解到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不认为我真的了解这几个字,不过却感受到内心起了一些变化。这不是知识上的变化,而是发生在我整个人身上的变化,发生在我这血肉之躯的变化。

我们回到《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这首诗的文字上,我想济慈在读过《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多本大部头的著作之后,他是否也感受到了这股震撼。我认为第一次阅读诗的感觉才是真实的感觉,之后我们就很容易自我沉溺在这样的感觉中,一再让我们的感官感受与印象重现。不过就正如我所说的,这种情形有可能是单纯的忠于原昧,可能只是记忆的恶作剧,也可能是我们搞不清楚这种热情是我们现在有的,还是在从前就感受过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每一次读诗都是一次新奇的体验。每一次我阅读一首诗的时候,这样的感觉又会再度浮现。而这就是诗。

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美国画家惠斯勒有一次到了巴黎的咖啡馆,那边有人正在讨论遗传、环境、当代政治局势等等会影响艺术家之类的论点。惠斯勒这时开口说话了:“艺术就这么发生了。”也就是说,艺术本身有一些神秘的成分。而我就要用一种全新的观点来诠释他的论点。我会这么说:每当我们读诗的时候,艺术就这么发生了。这样的说法或许会一笔抹煞掉大家界定经典作品的条件,像是经典作品一定要历经时间的锤炼,一定要流传久远,而读者也一定永远可以从中找寻到美。不过我希望我在这点真的是搞错了。

或许我要先简短地为各位介绍一下书籍史。就我记忆所及,希腊人并没有充分地使用书籍。当然,当时大多数人的伟大导师都不是伟大的著作家,而是演说家,这是事实。想想看毕达哥拉斯、基督、苏格拉底,还有佛陀等人吧!不过既然我都已经提到了苏格拉底,我想我就顺便讨论一下柏拉图吧!我记得萧伯纳说过,柏拉图是创造出苏格拉底的剧作家,就像是那四位福音传教者创造出耶稣一样。这样的说法或许有点夸大,不过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柏拉图的《对话录》当中,他用一种相当轻蔑的态度来讨论书籍:“书是什么东西?就像是一幅画,书好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不过,如果我们问它问题的话,它是不会回答的。然后我们就认为它已经死了。”为了要让书本起死回生,他创造了柏拉图的对话录——很高兴这是为我们而做的——这本书也预先解决了读者的困惑与疑问。

不过我们或许也会说,柏拉图对苏格拉底是怀有殷切渴望的。就在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常会自言自语地说,“要是苏格拉底的话,他会对我这个问题说些什么呢?”然后,为了想要再次回顾这位他所挚爱的大师的声音,他才写下了这些对话录。在有些对话中,苏格拉底代表的是真理。但在其余的对话中,柏拉图会刻意夸大他许多的情绪。有些对话并没有结论,因为在柏拉图写下这些对话的时候,他都还在思考;当他写下第一页时,还不知道最后一页的结论呢!他放任思绪漫游,而且也让这样的情绪戏剧化地感染到其他人身上。尽管苏格拉底已经饮鸩自尽了,不过我想柏拉图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营造出苏格拉底还在他左右的幻象。我觉得这种说法是真的,因为在我的生命当中也曾深受多位大师亲炙。我很骄傲能够成为他们的门生——我也希望自己是个合格的好学生。每当我想到我的父亲,想到伟大的犹太裔西班牙作家拉斐尔·坎西诺一阿森斯,当我想到马赛多尼欧·费尔南德斯的时候,我也会想要听到他们的声音。有的时候我还会训练自己模仿他们的声音,为的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够有跟他们一样的思考方式。他们总是与我同在。

我还有另外一句名言,这是一位教堂神父说过的话。他说,把一本书交到一个无知的人手中,跟把剑交到小孩子的手中是一样的危险。所以说,对古代的人来说,书只不过是暂时的替代品而已。在塞内加许多的书信当中,有一封是他向大图书馆抗议的信;很久以后,叔本华也写到,很多人误以为买了一本书也就等于买了整本书的内容了。我有时候看到家中的藏书,会觉得在我把这些书全部读完之前,我恐怕早就已经翘辫子了,不过我就是无法抗拒继续购买新书的诱惑。每当我走进书店找到一本与我的兴趣有关的书——比如说是有关古英文或是古斯堪的纳维亚的诗文——我就会对自己说,“我不能买这本书,真可惜,因为家里早已经有一本了。”

同样是古代哲人,东方哲学家对于书本却有另一套不同的看法。东方有一种天书(Holy writ)的观念,也就是一些由神明所写成的书;也因此有了《古兰经》、《圣经》等种种这样的书籍。套用施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讨论过的实例,我也要举《古兰经》为例来讨论。如果我没搞错的话。记得伊斯兰教神学家认为《古兰经》早在世界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古兰经》虽然是以阿拉伯文写成的,不过伊斯兰教徒却认为《古兰经》的存在还在语言之前。当然,我也读到过这样的说法,这一派人士不认为《古兰经》是上帝亲笔所写,而认为《古兰经》具体呈现出所有上帝的特质,即他的正义,他的慈悲,以及他所有的智慧都可以在书中找到。P6-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译者 陈重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53055
开本 32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3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83.65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7
12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9—2002—008号
版权提供者 Jorge Luis Borge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