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雅大郑州
内容
编辑推荐

《风雅大郑州》是享誉当今文坛的报告文学家邢军纪经过多次走访、历时一年为郑州写的报告文学巨著,他对郑州近年来的变化所进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描摹令人感动。该作品对郑州跨越式发展给予了多层次、多角度、富有历史纵深感和强烈现实感的记录和阐释。作者饱含对郑州的深情厚爱,不仅文字激情洋溢,而且是这座城市的聆听者、提问者、记录者、塑造者、参与者。

内容推荐

《风雅大郑州》用心灵和情感感悟郑州的发展,把郑州的经济文化做了很好的展现。从精神层面、文学层面都给人很大震撼,用历史的眼光全景式扫描,描绘了郑州城博大、创新、开放、和谐的性格,这种性格是历史的积淀,是多种衍生物的融合。

《风雅大郑州》是城市的完整传记,把笔触伸到几千年的历史,把郑州勇于变革,勇于承担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塑造了一个有思想、有凝聚力的城市。该作品对人类研究城市有一定贡献,对城市的成功发展有很好的启迪。

目录

引子

A章 前世今生

B章 拉短为长

C章 惊天动地

D章 遍地梧桐

E章 百舸争流

F章 郑州制造

G章 文化为王

H章 载梦飞翔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A章 前世今生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埃德加·斯诺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访问过郑州。

一个蓝眼睛的外国人,沿着黄河奔流的路向,跋涉数日后,由三门峡、洛阳,来到“古城”郑州。

对黄河岸边的这个新兴城市,斯诺称之为“古城”,他在深情凝视一番后,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感言:

郑州的住宅区是我在中国所看到的发展得最成功的。古城墙已全部拆卸掉。新的郑州街道宽敞绰约,新建筑物占地宽广,景色宜人。主要的道路交叉点都有公园般的广场,栽满各种各样的花朵,如向日葵等,另外一些还满植萝卜、椰菜、玉蜀黍及马铃薯等作物。路旁更有一丛丛的翠菊、玫瑰、剑兰和蜀葵,五分之四的人口据说现在已住进新房子里,这些住宅区大多数是三四层高的砖砌的楼宇,通常聚建于工厂区的周围……

这双蓝眼睛若干年前因深情注视红军时期的延安,注视过戴八角帽的毛泽东而闻名于世。他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里,第一次以美国记者的身份向世界真实报道了蒋政权之外的另一支武装力量,并预言这颗红星的光芒将朗照整个中国。当斯诺的预言获得应验后,他又成为从美国来到大洋彼岸的第一位西方作家。为了签证的关系,身为美国资深记者的埃德加·斯诺不得不以作家身份访问中国,并用他始终不渝的友谊对新中国进行热情而友好的宣传和报道。

他来到黄河岸边的郑州,斯时郑州正好度过共和国十周岁生日,十周岁的郑州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一条满是新建筑物的新开大道上,一辆辆胶轮货车鳞次栉比,排满路上,装满着——啊!砖,砖,还是更多的砖!此外,还有灰泥、沙、石灰、一袋袋的水泥、青萝卜、椰菜、苹果、马铃薯、番茄、纸皮箱、纸张、钢筋、化学产品、收音机、布匹、家私杂物、浴缸、坐厕、电视机、煤——和小孩子。拉车的和推车的除了职业工人之外,还有学生、教师、工人、农民、红领巾等,他们肩上挂着一条绳子,时而唱歌,时而随着红旗前进;一些家庭主妇将公社的产品拉往街市去;职业车工拉的车子载重特大,肩上都披上了垫子。东北制的货车拖着三四辆拖车在后面,上面放着来自农村或工厂数以吨计的产品——铁枝、农具、一捆捆的棉花。一架装置有推进器的巨型起重机在路上慢慢行驶,它那活像长颈鹿的颈一般的吊臂,伸到二十多三十英尺之前;为了保护路面免受损伤,一群男孩子将厚厚的布条放在路面上,让起重机的轮轨辗过。在竹排栅林立,尚未完工的建筑物之间的旷地上,牧羊人优悠地放牧着一群群绵羊和山羊;在疏疏落落的小池塘里,又是挤满了一群群鸭子,它们对这个发展到本地来的市镇,像是漠不关心似的。年老缠足的妇女摇摇晃晃地坐在驴背上,分分钟有被拖车、火车和胶轮运输车撞到的危险。在一条长长的街道上,两旁尽是现代化的,加利福尼亚——西班牙式的建筑物,屋子外边是一堵矮墙,一道月亮型的小门通往屋前的花园中去:窗子是百叶窗子——窗台上还摆着一盆鲜花。什么人住这些地方呢?“知识分子”,国际旅行社的向导薛先生回答说。

埃德加·斯诺从福特牌汽车上跳下来,用他那只也许给毛泽东照过相的相机对着眼前的图景急切地拍摄起来。现在,这些画面已经成为历史。它们曾成为新中国建设一日千里的证明,曾在美国或者欧洲的报刊上发表,并引起过巨大反响。在他的《大河彼岸》这部著作里,我看到了当年的郑州——那些“加利福尼亚”和“西班牙”式的四层楼房和新建的大街,并且很快就认出了它的所在位置。

若干年后,我曾和这样的洋房有过“亲密接触”,我在它们之间往来穿梭,在青春和爱情间游走,那些“加利福尼亚”楼房见证了一个年轻军官的惆怅和幸福。  我单位所在的街道名日建设路,建设路西端,路南是碧沙岗公园。北伐战争时,冯玉祥部在此激战,有铁骨忠勇者喋血此处,冯玉祥建此墓园以慰英灵,并立誓他年退休后来此守灵,将余生打发这里。现在这里茂树葱茏青草萋萋,已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场所。而西北侧,则是一爿“加利福尼亚”与“西班牙”式楼房的街区,这里住着纺织系统的“知识分子”和干部职工,是年轻的郑州当时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棉纺厂的生活区。

埃德加·斯诺对郑州的凝视不仅仅是一首赞美诗。在柔软和温润的语境下,郑州显现出鲜嫩的肤色,它是那样的年轻和充满活力。斯诺在日记中记述了成长中的郑州,更多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城市发育的元素图表——一个工业城市的未来虹霓般出现在历史的天空。

斯诺在《大河彼岸》这部纪实作品里,在结尾部分写了这样一段话:

在未来的许多年月中,战争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历史上首次出现这个事实:在任何企图侵略的战争中,“胜利者”得到的不再是灿烂的前景,而是失败。雨果·波歌博士曾经指出,今天的世界较之三千年前的以色列还要小得多;那时候,从以色列的北部到最南端的埃拉特需时十四天之久。明天,整个太阳系可能比尤利西斯时代的爱琴海上的岛国还要小。在居住在本地球的人类之中,再没有海洋的存在,有的只是河流而已。

P8-10

序言

见证成长中的郑州

王文超

二十多万字的《风雅大郑州》,是军纪先生经过多次走访、历时一年为郑州特写的报告文学巨著。作为当今文坛享有盛誉的报告文学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对郑州近年来的变化所进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描摹,是令人感动的,也是值得敬重的。

郑州这个城市,携带着宏阔的时空感:一方面,郑州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都,是华夏文明的肇始之地;另一方面,郑州地处九州通衢,联结四面八方,是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在这样一个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新时期,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赋予了郑州无可代替的成长潜力。2008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4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跃居第八。郑州东区的建设初具规模;拉长工业短腿,为郑州发展积储着越来越雄厚的力量;“平安郑州、和谐郑州”建设,使700多万郑州人更加安居乐业。一个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的郑州正在崛起。

一个城市的成长有如大树,不仅会带来栋梁般的担当,也同时会带来为人们提供安乐的阴凉。在双重的意义上,郑州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个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700多万郑州人付出了什么,这种变化和付出对于郑州乃至中原的将来意味着什么,乃至作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上的核心城市,这个城市的迅速成长将带来什么……也许,用“风雅”两个字来概括,恰恰意味着一言难尽,意味着厚实和丰饶,更意味着留有余地。

古往今来,与郑州有关的艺术作品灿若星汉、不胜枚举。军纪先生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为读者展开的是一卷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郑州发展大写意,也是具有史诗风格的郑州人民建设家园的新时代的创业史。《风雅大郑州》所呈现的六十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个城市的迅速成长和丰硕收获,并非只在单一的物质意义的维度上展开。经由他匠心独具、从容铺设的叙述架构,不但可以从城市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母亲河的浸润、巍峨高耸的父亲山的滋养,亦可倾听到历史与现实、哲学与宗教、文化与经济、伦理与习俗的交互脉动。这也许正是报告文学写作的大家气象,也正是古老而又崭新的郑州所展示的风雅韵致。

军纪先生用“风雅”一词来概括他笔下的郑州,并非妙手偶得。从字里行间透出的庞大的信息量、开阔的视野、茂密的细节和精准的定位,可以想见,这种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般的激情,其源头是作者的数度舟车、累月披沥、昼夜思量、呕心沥血,是独属于虔诚的创作者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这其中,不仅仅含有写作者对于文字创作的激情,更含有他对这个城市的深情厚爱。郑州的成长欣逢盛世。在这个经济大繁荣、文化大碰撞、信息大贯通的背景下,军纪先生的创作,对郑州跨越式发展给予了多层次、多维度、富有历史纵深感和强烈现实感的记录和阐释。他是郑州跨越式发展的聆听者、提问者和记录者,也是一个城市迅速成长的塑像者和参与者。

有理由相信,成长中的郑州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志者来建设,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心人来描绘。

在《风雅大郑州》即将付梓之际,受军纪先生之嘱写下以上文字,对为摹写郑州付出辛劳的军纪先生致以诚挚感谢,同时通过军纪先生的著作,对所有关心支持郑州建设和发展的有识之士表示崇高敬意,是为序。

2009年9月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

后记

记得去年回郑州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时,在一个春意融融的午后,笔者接受了一位乡兄的建议,有了再写郑州的萌动。此念刚一生长,不几日又接到郑州市文联主席钟海涛的电话,内容竟与那位乡兄的建议不谋而合。许多年前,我曾写过《商战在郑州》,对于这座城市我有着特殊的情感。基于种种因由,笔者接受了郑州文联的邀请,用拙笔描摹一下正在飞速成长的郑州,算是一份特殊的纪念,亦是献给共和国60华诞的一份礼物。

于是,就有了《风雅大郑州》。

写作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郑州是一座省会城市,十多个县区,几十个部门,林林总总,千头万绪,即使用最简洁的文字书写也会累牍盈尺,更何况遍地风流,确有可采。这样就有可能出现疏漏:有时挂一漏万,有时又难慕精神,有时不得要领,凡此种种,请读者诸君见谅。

笔者由衷感谢郑州市委副秘书长宋建国和郑州市文联主席钟海涛,他们在本人的采访、创作以及成书过程中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他们审慎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还要感谢市县区宣传、文联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在素材提供和收集资料上给予了极大帮助;由衷感谢郑州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在采访和创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董保存先生及编辑诸君的辛苦劳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雅大郑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邢军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60283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1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