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为“现代与书写系列”中的一本,也是芬克1966—1967年在弗莱堡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系列讲座的整理稿,芬克鲜活而敏锐的释读,不啻是带领我们进入黑格尔思辨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线”。
图书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经典与书写翻译子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为“现代与书写系列”中的一本,也是芬克1966—1967年在弗莱堡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系列讲座的整理稿,芬克鲜活而敏锐的释读,不啻是带领我们进入黑格尔思辨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线”。 内容推荐 关于《精神现象学》的解读性著作太少了,现象学家芬克的这本书无疑是我们期盼已久的!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是芬克1966—1967年在弗莱堡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系列讲座的整理稿,芬克鲜活而敏锐的释读,不啻是带领我们进入黑格尔思辨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更是就哲学的可能性在德国现象学与其古典哲学之间展开的一次论辩式对话。与其说芬克的解读只是为了阐释黑格尔的思想,以便让人们能更容易地理解黑格尔,毋宁说,芬克的解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一种有着自己的探求与目标的哲学。 目录 Ⅰ.说明性绪论: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宇宙一存在论意义上的思想开端及一条通向现象学阐释的通道 1.现象学的方法和“事物自身”:人的自存在和物的自存在。实体—主体 2.自在存在、自为存在及世界。黑格尔的诸概念。“绝对精神”及其批评者。存在作为光明(知识、真理) 3.存在和知识。知识的存在及《精神现象学》中“显现着的知识”之问题。绝对者作为真者 Ⅱ.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对“导论”、“意识”、“自身意识”和“理性”章节的阐释 A.导论 4.黑格尔的争辩:反对某种优先于哲学的认识论。真理的本质之规定。对“显现着的知识之展现”这一概念的讨论 5.对“认识的实在性”的审查和检验 B.意识 a)感性确定性;或这一个与意谓 6.对问题的一般性阐释:“真理的本质”。章节的划分。对“感性确定性”的表述和第一步检验 7.第一步检验的继续:此时和此地。第二步检验:对我的感性确定性。第三步检验的开始 8.第三步检验的继续:感性确定性的整体。对三个检验结果的概述 b)知觉;或物与错觉 9.从“感性确定性”向“知觉”的过渡及关于知觉的“存在表象”的第一个规定。对被知觉对象的辩证检验:一—全—多 10.知觉辩证法:自同性一不同性。知觉的“整个运动”。向“力与知性”的过渡。对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回顾(范畴) c)力与知性,现象与超感官世界 11.力概念的发展以及章节之划分。力与外现 12.力作为动能。“现实的”力。力作为“观念”。现象与本质 13.真正的、显现着的世界。此岸与彼岸。“空洞的”彼岸。法则 14.现象与自在物。诸现象的法则。现象与超感官世界。“颠倒的世界”。力的施展。无限者。生命 C.自身意识 d)自身确定性的真理 15.从“意识”向“自身意识”的过渡。自身意识的规定。关于自身意识对自身的确定性之真理 a)自身意识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主人地位与奴隶地位;自身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 16.自身意识的诸环节:欲望—生命。为着另一个自身意识的自身意识:承认—斗争—主/奴—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 13)不幸意识 17.人类的存在理解的有限性与不幸意识 18.“不幸意识”的“存在论”维度(针对从实存维度或历史维度对“不幸意识”和无限性所作的阐释)。向“理性”的过渡:无限意识的舍己 D.理性 e)理性的确定性与理性的真理 19.在对理性一词的日常及主观理解的背景下,黑格尔的理性规定。黑格尔—康德之比较。理性的确定性与理性的真理。“直接的观念论” 20.单纯的“确信的观念论”。“空洞的观念论”(黑格尔的康德—费希特批判) α)观察着的理性 αα)对自然的观察 21.无机自然:描述—意谓—理性本能 22.对“描述”的批判: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的区别;规定性与普遍性—法则—情况 23.有机自然:规定—与“生命元素”的关系—目的概念—内在和外在—有机体的属性(感受性;激动I生;再生性) 24.感受性—激动性—再生性。内在与外在(形态)关系的法则。内在的诸法则:有机体的被反映的存在(激动性的程度,力)。外在的诸法则(重力) 25.外在的诸法则(凝聚性)。有机体的观念。种属、类别、个体性。向自身意识的观察的过渡 26.思维的法则(逻辑学)。意识的行动着的现实性(心理学) 27.肉体性,面相学,颅骨学 28.民族精神与个体性;个体对于伦理世界的态度及个体的历史性;幸福;三条“进入规定性之路” 29.第一条路:个体脱离于伦理世界[享受;欲望;享受乐趣;“空洞的本质性”;死的(抽象的)必然性;普遍性之威力]郎)心的法则,与自大狂 第二条道路:反对伦理世界的心的法则(普遍法则与个别性之间的矛盾;“人类福祉”作为心的法则之原则;心的法则的实现;从自身的异化;意识的“疯狂”) 30.自大狂,普遍秩序的颠倒性,世界历程 第三条道路:世界历程与德行之间的中介(自我牺牲;通过反对颠倒性来扬弃世界历程之颠倒性的尝试;世界历程对德行的暂时胜利;对世界历程之必然性的洞察;世界的自为存在与德行的自在存在之间的中介;个体性作为自在的目的) 31.普遍及个体性的渗透过程,对行动自身的行动之运动,作为圆圈式的运动 γα)精神的动物王国与诡计或事物自身 (个体性作为原有的自然;迄今为止理性自身运动之范畴的无意义性;“理性的产品”;事物自身) γβ)立法的理性(那两个绝对命令) γγ)审核法律的理性 编者后记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经典与书写翻译子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芬克 |
译者 | 贾红雨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0356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4-01 |
首版时间 | 2011-04-01 |
印刷时间 | 201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16.35 |
丛书名 | |
印张 | 12.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7-367 |
版权提供者 | Verlag Vittorio Klostermann GmbH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