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寂寞来让寂寞走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本书里,作者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各式各样的真实案例,提点出现代人面对寂寞与爱情时应有的27个觉醒,更以浅显而具有禅意的笔触,引导因寂寞或爱情而失去信念的现代人,走出自我构筑的虚迷幻境,活出快乐的人生。

——当你头也不回、勇敢地走出寂寞时,你已为自己塑造了未来人生的意义,以及千百个活下去的理由。

让寂寞来,让寂寞走,抚慰受伤的心,找到真正的幸福、平静和喜乐。

一本关于爱与寂寞的心灵觉醒之书,华语世界第一本用佛学和心理学解读寂寞的书。

内容推荐

为什么你会寂寞?为什么拥有一份爱,让你更寂寞?

寂寞来自长期忽略了和他人建立关系的孤寂、来自被社会遗弃的孤单、来自被人排挤的寂寞、来自内心深处的莫名空虚,更有可能是来自童年时期受到伤害后,长期内化出来的恐惧和不安。

作者认为,挣脱寂寞的方法,就是要勇敢承认你的寂寞,接纳你的寂寞。因为,那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珍贵体验。在寂寞来袭时,只有保持清醒与觉知,勇敢地睁开内在的眼睛,观照它的虚幻不实,看清它内在的真面目,从源头把寂寞解构掉,才能远离苦恼和寂寞,永远自在无碍。

目录

【自序】只有觉者,可以超越寂寞

1 寂寞,是一种精神病

2 每个人的寂寞,都有九条尾巴

3 每个人身上,都有看不见的“生命线”

4 你的寂寞,创造了你的人生意义

5 拿好牌和坏牌的人,都会寂寞

6 情爱因缘,才是最伟大的经文

7 你的七情六欲,是寂寞的牺牲品

8 瞳孔放大片和双眼皮的药效

9 为何占有一个人,让你更寂寞?

10 寂寞,是没有钥匙的锁

11 没有谁一定要喜欢你

12 爱情不是选择题,而是申论题

13 个人主观的意义,根本没有意义

14 寂寞是一面镜子,最怕你正眼看它

15 太饥渴时,不要急着吃大餐

16 世上最可怕的杀手和绑匪

17 爱情深度计─六识和爱情(1)

18 爱情深度计─六识和爱情(2)

19 爱情深度计─六识和爱情(3)

20 你是否站在自己的坑洞里,看世界?

21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寂寞

22 当你没觉知,爱或不爱,都会寂寞

23 婚姻,荷尔蒙和实相

24 JUNK LOVE & JUNK MARRIAGE

25 “白头情结”,只是个妄想

26 你会离婚,都是蝙蝠侠害的?

27 英吋和公分,没有谁对谁错

【后记】你的意识遥控器,只能看Discovery频道?

【附录】

觉醒后,还能谈恋爱吗?

爱让人迷失,也能让人彻底觉醒

当佛陀也陷入情网

爱情,也能让人开悟成佛

寂寞,只是一种缘息,不是末日

吴九箴语录

吴九箴给你的一封信:如何在“缘息期”中自力觉醒?

试读章节

有一个寂寞的人,每天醒来就急着检查手机,看是否有朋友回电。

不幸的是,他每天都在手机没有来电的寂寞中,开始了一天的空虚生活。

不管他到哪里,他都紧抱着手机,因为,失去手机,他等于失去了和寂寞对抗的唯一武器,也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气。

他有空就检查来电纪录,或者打电话找朋友聊天,出来吃饭唱歌看电影。

然而,每次聚会结束,他的空虚就像高利贷坑人一样,用复利的方式,又增加了好几倍。

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一个礼拜,都找不到朋友聚会。尽管他翻遍了通讯簿,打了许多电话或传了简讯,仍没有人响应。在寒冷的严冬中,他不知要去哪里。

突然间,脑中浮现去年和一票朋友去海边玩的画面,那种忘掉寂寞,只剩下快乐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唤醒了全身的细胞记忆。

不知不觉间,他驱车来到了海边,站在高耸岸边,看着冷冽的浪花,在灰蒙蒙的空气中翻滚着。他下意识拿起手机,检查讯号强度,讯号良好,检查来电纪录,仍是没有未接来电。在这一剎那,他的心苦到了极点,他大声嘶喊,用尽所有的力气,把手机丢到灰蒙蒙的冰冷海里。

这时,他才发现,在这个时空中,只有他脸颊的泪水是温热的。

当他铁了心回头,想上车离去时,忽然听见手机铃声,从遥远的海中传来,他大吃一惊,毫不思索地纵身跳入海中,想捡回手机,捡回和这个世界的唯一连系……几天后,他的尸体漂到岸边,被渔民发现报警。

警方前来查看时,初步判断是因海水冰冷,失温导致心脏麻痹死亡。

这时,一位警察的手机,不小心从口袋中掉入海里,铃声响个不停。渔民帮他捞手机上来时,铃声还一直响着。

他的同事笑着说,手机掉到水里短路都是这样,还是死心换一支新的吧!

在密密麻麻的水泥丛林中,住着很多寂寞的人。

很多人都说,寂寞是人的天性。但我说,如果没有觉知,而让寂寞吞噬你,这种寂寞,会变成精神病或恐慌症。

或者,更精准地说,是一种精神障碍Disorder。

寂寞这种病,没有解药。它就像是一个没有钥匙孔的锁,世上没有任何一把钥匙,可以解开它。不论你多有钱,或是多美多俊俏。

或许大家都认为,人人最怕的是死这件事,然而,对于活在寂寞或苦恼中的人来说,无止尽的折磨,或没有希望的下一刻,才是最让人恐惧的。

相信我。比起死亡,现代人更怕孤单和寂寞。

说白话一点,很多人都不敢面对独处时的自己,更害怕去面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种种坑洞和创伤。

对他们来说,逃离这种苦楚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停地把自己的生活,用朋友、情人或各种活动来填满,或是找一种强烈的快感,最好让自己忘了有寂寞和无聊这回事。

为何人会觉得无聊?

因为他的内心会出现一些声音,要他找些什么事做才行。

无聊的源头,是头脑中那个催促你应该找些什么事做,来打发你这个心脏正常跳动、呼吸及各个系统运作正常的生命,所多出来的时间的一个妄想。  寂寞的源头,同样是头脑的一个驱力,逼你要去找某人或做某事,来证明你的存在,来证明你不是孤单,或证明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当你的同学都有了情人,当你的同事都去参加派对,当你的朋友都结婚生子,当你的邻居也都搞外遇……如果你也不能追上人家,似乎你是被排挤的,你是不被群体认同的,更严重的,你将陷入寂寞的恐慌症之中。

有一次,我打电话给一位刚认识的女性朋友,想问她一些专业的问题。然而,我打了她的手机好几次,都没人接。后来,好像是打了第五或第六次,她才接电话。我问她是否在忙,因为打了好几次她都没有接。她却笑着说,那是她的习惯,因为她不想第一次就接,否则,会让人家认为她一点都不忙,好像没有什么朋友似的。我听了怔了好几秒。

寂寞,真的是一种病,是一种没有解药的心病。

如果你仍习惯性地,把生命当成可怕的“多余时间”,想尽办法,不停地用派对、聚会或网络游戏或药物来打发,你的病程将永远无法逆转。

勇敢面对你的无聊和寂寞吧!

因为,让你从苦海中解脱的秘密,就在它们之中。

P10-14

序言

多么贴心,有一本书是写给寂寞的——这是我看到这本书的第一感。

心理学中有一个实验,要人在十分钟内,什么都不做,只是默默待着。50%的人竟然都在一分钟内情绪失控;30%的人在三分钟内开始抓耳挠腮,焦虑不安;只有1%的人坚持到了最后。但当这1%的人被询问是如何度过这十分钟时,他们都汇报说自己思考了某件事——原来是思考让他们挺过这段什么都不做的时间。

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很难停下来不做任何事。因为只要“静止”,寂寞马上就会袭来。没人敢和自己的寂寞在一起呆上十分钟。怪不得现世中这么多人害上了“强迫性思维”,大脑一刻不停地思考分析,好像在寻找人生的出路,其实都是在回避寂寞的啃噬。

所以,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样一本书。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寂寞,看清掩饰寂寞的那些举动,我们不自知地用爱情、焦虑、忙碌、信息、美食、八卦、信仰……填满自己,其实抗拒的还不都是寂寞?越抗越有,倒不如让它好好来一次,看看它是不是真的那么可怕。

记得曾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人接受采访,被问及成功的秘诀,老艺人静静地说了四个字:“甘于寂寞。”当时我并不明白,读了这本书,方才醒悟,如果一个人能与自己的寂寞相处,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解决,还有什么快乐不懂享受?

甘愿做,欢喜受,才是对待寂寞的好态度。甘于寂寞者享受众生,正如本书的作者。看他书写,从孔子到阿德勒,从哲学到心理学,笔下提及的都是身边的、天下的各种人生事。他并不孤身一人,像在引路,又似在享受,面对着寂寞,悦纳地放行。

喜欢他的叙述,一行就回头,没有大段的堆积。

让他的文字,也享尽寂寞的福。

请你待这本书如自己的寂寞,

认真地于睡前读,

认真地于人潮中读,

认真地于旅途间读,

它带不走你的寂寞,却能让你甘于寂寞。

后记

如何超越寂寞?

首先,你要认清,我们身处在这个地球的实相,我们活在这个地球无路可逃,为了生存,势必要跟别人合作,我们这一生就是要来跟人产生互动,产生体验而从中得到启发与体悟,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

再者,认知并接受寂寞本质不是坏的东西,至少在某个程度上来讲是好的,它提醒你,在人生轨迹中,已经走偏了。因此,你内在的那个情感的寄托与不安,就像闹钟,越来越大声地干扰你的平静。

如果你不时感到寂寞,不妨趁机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不管在外表上或心灵上,努力与他人建立关系,但不是盲目没有筛选的(当对方带着意识框架来,带着偏颇价值观和企图来认识你,你就应该很巧妙地避开这类的交往),在你努力地跟他人建立起关系的同时,要秉持着“真心诚意”的原则。

当对方不是抱持真心诚意来与你接触时,你就应该婉拒,因为这个人绝不会是你的有缘人。

你需要开放心胸不停地寻找,去认识不同领域的人,扩大你的生活圈,找到你的有缘人,找到这个也是真心想跟你建立关系的人。

从现实角度来看,解决寂寞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这个地球上其他人产生合作的关系,产生互相依靠信赖的关系。

此外,通过寂寞来敲门,当你感受它带给你痛苦或不舒服,你应该趁这个因缘好好地检视自己:我是谁?我内在有什么东西?我为什么会感到寂寞?

从今天开始去检视,检视自己,也检视别人,也检视自己是用什么框架或意识形态,去如何看待别人的。

举例来说,也许我自己是大而化之,个性很豪迈的人,所以我也欣赏这样的人,只要对方不具备这样的特质,我就把他列为讨厌的人,当你以个人狭隘的框架、个人的偏颇去筛选人,这将会是个灾难。

假如你是一个君主,你是一个老板,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选择朋友或伙伴,那么,你身边就会出现一堆奸臣,或讨好者。

你永远扫描不到那些真心诚意愿意帮助你的有缘人,因为你当初一开始设定的频率和框架就不对。

所以你跟别人的关系,其实是取决于你是怎么看别人的(用什么框架和尺度),而你用什么框架看别人,也源自于你是怎么看自己的。

就这样,从寂寞这个点开始反省和观照,你会发现线索是一环扣一环,你可以向内观照的东西,可能多到一百本书都讲不完。

每个人的因缘与际遇都不同,所以,可以从寂寞去观照到什么线索和内容,每个人都不一样,在此我无法提供所有的内容,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种人了。

这世间若是有一亿人,就会有一亿种寂寞观照后的内容与心得。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静下心去尝试,观照反省,去体验你寂寞的背后,到底是要告诉你什么讯息,这才是究竟解决之道。  当你超越了,你就可以把“情”升级到“爱”的层次,因为你都看清楚了,自己的内在也不会有什么挂碍,即使我们生活在世俗的框架中,我们也不会为框架所苦,框架反而会变成你的工具。

这就好像我们的觉知是电视机的遥控器,每个框架就是一个频率,我们可以随心地去选择我要看哪一个频率,新闻也好,Discovery也好,HBO也行,但这些框架只是我的工具,只是让我们来体验这个红尘人世间,跟这么多人联系的接口而已。

当你有觉知,可以自在运用这些,面对不同人和情境,所需要的不同接口与频率,你就不会被它所奴役。

过去你只看Discovery,而且无法转台,所以只用Dis-covery的框架,去体验这个人世间的人和事,这样一来,你就永远都无法认识Discovery框架之外的人,因为你眼中看不到,扫描不到其他不同层次的人,或心生排挤,为爱看乡土剧的人贴标签,觉得对方是没有水平的人。

当你的频率,总是设定在某些特定的电视台,你就一直被它奴役,无法转台,你的人生就会一直如此狭隘。

觉醒的意义与目的,就是让你找回自己的自性,你本来的面目。你可以看清你是由什么所组成的,成为自己的主人。

你活在这世间,过去你是用什么样的观点频率看这个世间,中间是隔了什么框架在里面(你的大脑竟然一直有遥控器在里面,只是你不知道)。当你醒了之后,你就可以成为意识的主人,遥控器是听命于你(从此变成你的工具),随心所欲地变换频道,可以跟三教九流的人打成一片,体验更多不同的人生,认识不同的人种与各色各样的人,就算语言不同,但因为你内心的框架已经开了(包容心与格局全部都开了),人生就变得丰富多彩,那何来寂寞呢?

当一个人没有觉知,心里的框架,就只能容纳一种声音和频道,与我不同调的,就都要赶尽杀绝。

我们常看到公司里上司与下属、家庭里媳妇与婆婆,甚至于国家领导者,例如希特勒,由于他们的信念框架如此偏颇,最后造成了令人不忍卒睹的人间悲剧。

觉醒,就是从我们的内在,再延伸到我跟别人,再延伸到我跟群众,而到整个社会,整个地球的关系,都必须去一一检视它,这个课题很大。

寂寞是周期性的,随着每一次寂寞来袭,你就检视一些,一次一次地抽丝剥茧,而不要被寂寞驱力,逼着你去找些麻醉药(喝酒、狂欢),来让自己成为快感的奴隶。

只要你勇敢地面对它,慢慢的,寂寞就不见了,因为它得不到快感,得不到粮食,这样,你就可以避免掉许多寂寞会带给你的灾难。

如何超越寂寞?

关键不在于你守戒禁欲的耐力,更不是借着信念力量,来转移或活埋它,而是全然地接受它,然后,带着觉知地穿过它,穿过那个你一再逃避,一直觉得很恐怖的黑雾,勇敢地穿过它。

然后,你会看见那个,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原来一直在寂寞黑雾的背后,从来没有离开你。

因为,你就是那个自性,那个自性就是你,而原来那个折磨你的寂寞,只是自性的影子,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寂寞来让寂寞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九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64474
开本 32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