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真迹的发现者,一代宗师杨仁恺,享誉海内外的书画鉴赏大师,被授予“人民鉴赏学”称号。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修订版)》带你随同国家鉴定大师一起进入书画的殿堂,尽情领略中华民族的传世国宝!
图书 |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
内容 | 编辑推荐 《清明上河图》真迹的发现者,一代宗师杨仁恺,享誉海内外的书画鉴赏大师,被授予“人民鉴赏学”称号。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修订版)》带你随同国家鉴定大师一起进入书画的殿堂,尽情领略中华民族的传世国宝! 内容推荐 一代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鉴别清宫秘藏书画慧眼惊识《清明上河图》;精研夏圭《长江万里图》捍卫国画传统;认定周防名画《簪花仕女图》愈辩愈清;碎纸片中缀识米芾名帖《苕溪诗》,勾起一段传奇往事…… 百幅秘藏书画国宝,历经千年沉浮再现神韵,跟随国宝大师杨仁恺览尽天下名画精品。 目录 引子 书画国宝前的思念 第一章 巴蜀学子 夜访名家情牵巴蜀 和溪之子 毅然辍学执教蓉城 两次初恋 第二章 山城岁月 伉俪同下渝州 初识东北学者金毓黻 幸遇郭沫若 与书画家们频频交往 第三章 琉璃厂大学 鞭炮声中喜见国宝 初到故都琉璃厂 “藏龙卧虎”与“藏珍聚宝” 张伯驹与“东北货” 第四章 缘结沈阳 乡亲搭桥北上盛京 “文溯阁大学士” 艰难创业的队伍 发现《清明上河图》的日子 第五章 情锁《聊斋志异》 战云下的重聚 在西丰发现的《聊斋志异》原稿 挥笔维护原稿的真实性 对蓝翎驳论的反驳 第六章 为了散佚国宝的回归 到长春去执行新的任务 溥仪盗窃故宫国宝的前前后后 触目惊心的小白楼之劫 与伪满“国兵”面对面 和古玩商们斗智斗勇 第七章 落户东北博物馆 两个第一 海内外瞩目的齐白石画展 剖析《虢国夫人游春图》 “三勤到老都是宝” 第八章 沐雨楼中细辨丹青 为中国画而论争 《簪花仕女图》作于什么时代? 与鉴定家们的友情与争论 碎纸片中的国宝 第九章 风雨如磐宠辱不惊 两次赴京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办展 与邓拓一起鉴览《潇湘竹石图》 风云突变厄运降临时 “这书稿,就是我的生命” 第十章 重操桨楫再展帆樯 投向叶茂台辽墓古画的目光 对清官散佚书画的深入研究 倾情于辽籍指头画家高其佩 受聘新职心怀故人 第十一章 活跃在海内外的“老骥” 筹备首次全国书法篆刻盛会 赴美参加“八代遗珍”国际学术讨论会 筹组利玛窦来华400周年展览 三访东瀛幸会老友新朋 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漫漫征程 第十二章 人生金秋硕果累累 在艺术历史长河中探骊索珠 再访美国宣读《书林三讲》 《国宝沉浮录》问世引起轰动 广洒甘霖 惠泽来者 第十三章 壮心不已的人民鉴赏家 到香港中文大学讲书画鉴定 在狮城感受艺术 创建新学科的鸿篇巨制 众望所归的人民鉴赏家 壮心不已的跨海传经 尾声 一代大师德行遗风耿千秋 杨仁恺学术年表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巴蜀学子 夜访名家 情牵巴蜀 杨仁恺在国宝展上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他还是安排时间去探访一回故友谢稚柳的夫人陈佩秋。 他是与林声、劳继雄相约同往的。 一向有文化省长美誉的林声书艺颇具功底,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又开始研习国画,墨荷、红梅、文竹、幽兰,技艺与日渐长,他不但向省内的杨仁恺等书画名家学习,遇有机会还常向国内顶级书画大师请教。20世纪90年代,他与同任辽宁省文史馆名誉馆长的杨仁恺赴京开会,恰好与当代享有盛誉的书画家、鉴赏家谢稚柳同下榻在友谊宾馆,他知道杨老与谢老是多年至交,便请杨老引见。杨老欣然与他往访谢稚柳,谈得颇为投机。但在其后,为给谢稚柳祝寿,杨仁恺张罗在辽宁博物馆举办了一次“谢稚柳陈佩秋书画作品展”,他却因故未能参加,一直引为憾事。这次来沪上参加“千年遗珍国际研讨会”和国宝展开幕式,经杨仁恺介绍,他又得识谢稚柳夫人陈佩秋,尤为高兴。因为他深知陈佩秋是位极富个性的杰出书画家,可惜会间只是匆匆问候,未及深谈,于是他又请杨仁恺安排拜望。杨仁恺知他一向求贤若渴,求教虔诚,自然愿意成人之美。何况自谢稚柳仙逝之后,他也多日未见陈佩秋了,想趁此恭访叙叙旧谊。国宝展开幕之日,他多事缠身,回到宾馆已是晚上10点,却茶未喝上一口就脚不停步地与林声、劳继雄往访陈佩秋了。 劳继雄是位旅美中年画家,谢稚柳先生的及门弟子。1983年6月,以谢稚柳为组长的中国书画鉴定小组成立后,在上海博物馆工作的劳继雄作为谢稚柳的助手,一直相随左右,在考查、鉴定过程中与谢老、杨老等朝夕与共。他本是一位绘画基础不错的连环画画家,到鉴定小组后更觉茅塞大开。白天,他随老先生们鉴定历代书画,在一旁认真记录,吸纳名家技法。且每到一处,他都不辞辛苦地写生创作,几年过去,鉴定水平与山水画创作突飞猛进。90年代初,他赴美举行两次个人画展,并出版《劳继雄画集》和《中国古代书画鉴赏》。感于曾得益于杨仁恺的言传身教,敬慕杨仁恺的治学精神,两本书他都请杨老为序。后来他虽旅居美国,仍常向杨老请教问候。这次归国,在参加国宝展活动之前,他还在宜兴举办了“劳继雄画展”,特邀杨仁恺为画展开幕式剪彩。两位相处甚笃的忘年交久别重逢,有摆不完的“龙门阵”,听说杨仁恺要看望师母,他自然要相陪同往了。 一行人来到谢宅时,陈佩秋已沏好绿茶,恭候多时了。老友新朋相聚,话题很快集中到共同关心的书画艺术上。 林声是初访谢宅,对书房里谢稚柳和陈佩秋的书画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杨仁恺看在眼里,便说:“老林啊,你今天能看到两位大家的这么多作品,机会难得,可多听陈先生传经说艺啊!” 陈佩秋笑着摆手道:“林省长见多识广,我怎敢多饶舌呢!” 杨仁恺连说:“不必过谦嘛!稚柳兄的书法以秀逸潇洒闻名,画作中的高古雄浑谁不钦服?当年张大千都对他的荷花赞不绝口,而你的书画又与稚柳有别,自成一格。林声同志如今学画走火入魔,求教心诚,你可不要保守啊!” 林声多次听杨仁恺以赞赏口气称谢稚柳与陈佩秋为当代赵、管。在中国美术史上,大凡论及古来夫妇书画家美谈时,十有八九列举元代的赵孟頫和管道升。而杨仁恺认为,两对夫妻又自有不同之处,元代才女管道升的书画与赵孟頫的风格相近,而谢稚柳和陈佩秋的书画则风格趣味迥异。谢稚柳的画,热衷于陈洪绶(老莲),又挑战于陈老莲。山水花卉,他推崇清代的石涛、四王、八大、恽寿平,又能跳过明清宗法宋元。他的画得力于陈老莲的神韵,又融会纳新,笔墨苍劲,有种巨大的气魄,高美的精神。他后期的行草仪态典雅秀美,风姿绰约多致,含刚健于婀娜,出真情于平淡。在香港展出时,有人评说:“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深得张旭的三昧,可说书画并美。而陈佩秋作为当代女画家中的佼佼者,勇于创新,善于吸收西画的长处入国画且珠联璧合。她的工笔画严谨工整,清丽挺拔;所作的写意画新意盎然,笔墨豪放;她的书法,风樯阵马,笔走龙蛇,都为女书画家中所少见。这些,杨仁恺多次在与林声翻读谢稚柳与陈佩秋的作品时,向他推介过。于是,他也接话说:“陈老师不必客气,杨老说您师从名校,融贯中西,我多次读您作品也感到大家风范,独树一格。早就想面聆您的赐教呢!” 陈佩秋把手中的茶杯一放说:“对啦,仁恺兄同我们一家几十年交情了,对我们最为了解,还是多听听他的吧!” 陈佩秋说的是实情。杨仁恺和谢稚柳伉俪的友情可以上溯到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先是与谢稚柳相识相交,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山城重庆。其后,50年代,谢稚柳与曾为弟子的陈佩秋喜结连理,杨仁恺与他们交往更多。 P7-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光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4260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9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22.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